漁歌子,詞牌名,又名「漁父」「漁父樂」「漁父詞」「秋日田父辭」等。
1、《漁歌子·荻花秋》
五代:李珣
荻花秋,瀟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畫。碧煙中,明月下,小艇垂綸初罷。
水為鄉,篷作舍,魚羹稻飯常餐也。酒盈杯,書滿架,名利不將心掛。
上片寫景。開頭三句點明時間、地點,是地處瀟湘的橘子洲的秋夜,荻花臨風,美景如畫。下片寫人事,主要寫詞人的隱逸生活及其樂趣。隱在民間,雲水就是家鄉,蓬舍就是住所,經常吃的是家常的魚羹稻米飯。杯中斟滿美酒,架上擺滿書籍,開懷愜意,其樂陶陶,絕不把名利掛在心上。
2、《漁歌子·柳如眉》
唐代:魏承班
柳如眉,雲似發,鮫綃霧縠籠香雪。夢魂驚,鐘漏歇,窗外曉鶯殘月。
幾多情,無處說,落花飛絮清明節。少年郎,容易別,一去音書斷絕。
這首詞寫少婦閨情。上片寫天曉時少婦的容貌。「柳如眉」三句連用三個比喻極言少婦之美;「夢魂驚」三句點明時刻,寫少婦夢被驚醒所見所聞——「窗外曉鶯殘月」。下片「幾多情」三句追敘「落花飛絮清明節」時與少年郎分別時依戀的情狀。「落花飛絮」一句,情景交融,盪氣迴腸。後三句寫少婦之怨。
3、《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
唐代: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唐代宗大曆七年(772)九月,顏真卿任湖州刺史,次年到任。張志和駕舟往謁,時值暮春,桃花水漲,鱖魚水美,他們即興唱和,張志和首唱,作詞五首,這首詞是其中之一。
據《唐書·張志和傳》載:志和居江湖,自稱江波釣徒,每垂釣不設鉺,志不在魚也。憲宗圖真,求其人不能致。嘗撰《漁歌》,即此詞也。單調體,實始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