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鑑賞-《漁歌子》唐.張志和

2020-12-13 騰訊網

注釋

漁歌子:詞牌名。

西塞山:浙江湖州。

白鷺:一種白色的水鳥。

桃花流水:桃花盛開的季節正是春水盛漲的時候,俗稱桃花汛或桃花水。

鱖(guì)魚:淡水魚,江南又稱桂魚,肉質鮮美。

箬(ruò)笠:竹葉或竹篾做的鬥笠。蓑(suō)衣:用草或棕編製成的雨衣。不須:不一定要。

【譯文】

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地翱翔,江岸桃花盛開,江水中肥美的鱖魚歡快地遊來遊去。

漁翁頭戴青色鬥笠,身披綠色蓑衣,冒著斜風細雨,悠然自得地垂釣,連下了雨都不回家。

【詩人簡介】

張志和(732年—774年?),字子同,初名龜齡,號玄真子。祁門縣燈塔鄉張村庇人,祖籍浙江金華,先祖湖州長興房塘。張志和三歲就能讀書,六歲做文章,十六歲明經及第,先後任翰林待詔、左金吾衛錄事參軍、南浦縣尉等職。後有感於宦海風波和人生無常,在母親和妻子相繼故去的情況下,棄官棄家,浪跡江湖。著作有《玄真子》十二卷三萬字,《大易》十五卷,有《漁夫詞》五首、詩七首傳世。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張志和《漁歌子》考
    》考文|李全修 張志和的《漁歌子》詞中所寫西塞山在哪裡? 李德裕與張志和世有舊交,其餘三人距張志和年代不遠,他們所寫當然具有很高的可靠性。根據上引記載,再參考有關資料,我們可以梳理出張志和創作《漁歌子》以及流傳的一些頭緒:一、顏真卿經常與其門客好友張志和等雅集,吟詩作畫。
  • 詩詞朗讀:張志和《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
    點上方綠標收聽唐詩宋詞朗讀者張志和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漁歌子:詞牌名。此調原為唐教坊名曲。分單調、雙調二體。單調二十七字,平韻,以張氏此調最為著名。雙調,五十字,仄韻。《漁歌子》又名《漁父》或《漁父樂》,大概是民間的漁歌。
  • 張志和《漁歌子》詩賞,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作者傳記及詩歌的創作背景張志和三歲能讀書,六歲能作文,過目成誦,被唐玄宗賞識,21歲被留在翰林院,供奉東宮,享受八品(上)待遇安祿山叛變的時候,張志和與舅舅李泌向肅宗皇帝獻計,打敗了安祿山,被封為左金吾衛大將軍,享受正三品待遇。
  • 千年詩人夢,一首漁父歌:《漁歌子》
    《漁歌子》簾卷千絲暮角風,素衣負手問蒼穹。常自憶,復成空,一寸痴心別處同?【格律參考】中仄平平仄仄平(韻),中平中仄仄平平(韻)。平仄仄,仄平平(韻),中仄平平仄仄平(韻)。【示例】《漁父》(南唐·李煜)一棹春風一葉舟,一綸繭縷一輕鉤。
  • 《漁歌子》最經典的七句古詩詞,美的不止桃花流水!
    《漁歌子》,詞牌名,又名《漁父》《漁父樂》《漁夫辭》,原唐教坊曲名,後來人們根據它填詞,又成為詞牌名。此調最早見於唐朝詩人張志和的《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後來李珣、孫光憲等詞人用過此調。出自唐代魏承班的《漁歌子·柳如眉》。這首詞寫少婦閨情。「幾多情」三句追敘「落花飛絮清明節」時與少年郎分別時依戀的情狀。「落花飛絮」一句,情景交融,盪氣迴腸。後三句寫少婦之怨。三、柳垂絲,花滿樹,鶯啼楚岸春天暮。棹輕舟,出深浦,緩唱漁郎歸去。
  • 陸遊很高明的一首詞,只其中一句,就抵得上張志和《漁歌子》全篇
    公元773年,41歲的玄真子張志和好友們一起乘船造訪湖州刺史顏真卿,他們在船上飲酒作詩,張志和寫下了《漁歌子》五首。因為是即興所作,當時似乎沒有人意識到一篇神作已經問世,而張志和第二年就在湖州溺水而亡,於是這首詞便一度散失。
  • 2018鄭州小學語文必備古詩詳解及練習題:漁歌子
    2018鄭州小學語文必備古詩詳解及練習題:漁歌子   《漁歌子》 唐 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1、直譯:西塞山下,白鷺掠過,桃花盛開,春水初漲,鱖魚更是肥美。
  • 李珣的《漁歌子》,魏承班的《漁歌子》,都不如他的漁歌子
    漁歌子,詞牌名,又名「漁父」「漁父樂」「漁父詞」「秋日田父辭」等。1、《漁歌子·荻花秋》五代:李珣荻花秋,瀟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畫。碧煙中,明月下,小艇垂綸初罷。2、《漁歌子·柳如眉》唐代:魏承班柳如眉,雲似發,鮫綃霧縠籠香雪。夢魂驚,鐘漏歇,窗外曉鶯殘月。幾多情,無處說,落花飛絮清明節。少年郎,容易別,一去音書斷絕。這首詞寫少婦閨情。上片寫天曉時少婦的容貌。
  • 你還在讀古詩《漁歌子》嗎?
    女兒每天都有背誦唐詩的任務,今天打卡的內容是張志和的《漁歌子》。島主於是糾正「這《漁歌子》可不是唐詩,它是唐代流行的教坊名曲!」女兒有些疑惑,在她看來這就是一首古代人寫的詩。《漁歌子》 唐 張志和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乍看全文的確會誤以為這是一首詩,那麼我們怎麼知道這是一首唐代的教坊名曲呢?要看《漁歌子》裡的「子」字,這裡的「子」就是曲子的意思。
  • 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古詩詞三首—漁歌子》教學設計可以這樣寫
    教學目標:1,理解《漁歌子》的詞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2,背誦並默寫這首詞.,唐代書法家顏真卿是他的好朋友,誇他:酒酣興起,或擊鼓,或吹笛,舞筆飛墨.詞中有畫,畫中有詞.詞人張志和在《漁歌子》畫了哪些景物?
  • 從《顏真卿書法全集》讀起 顏真卿與張志和一段湖州往事
    今天,藉由這部書,可以說一說顏真卿和另一位浙江人張志和的故事。對,就是那個寫下你會背的《漁歌子》的張志和。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其實,張志和的《漁歌子》,除了這一首,還有四首,不過,它們本來的名字叫《漁父詞》。在顏真卿到湖州之後的大曆九年八月,張志和自越州來訪。第一次見面,顏真卿就見識了這位東陽人(一說會稽)的不凡舉止。
  • 古詩詞《漁歌子》創新教案設計和解析
    設計解析:古詩詞教學歷來是閱讀教學的一大難點,其難有二:由於古詩詞內容的時空跨度太大,加上學生的閱歷背景又太淺,他們很難與詩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由於古詩詞的話語風格離學生的現有語感相去其遠,有限的課堂時間往往嬰用於詩義的琉通和詩句的積累,至於詩的文化底蘊則往往無暇顧及。
  • 張志和的最強大腦
    這首張志和的《漁歌子》,因為選入中學語文課本而廣為人知。最牛的是,它不僅選入中國教材,也載入了日本教科書,所有的日本孩子也都熟讀成誦。 張志和(732—774),是位大名鼎鼎的詩人、神人、牛人。他的前半生就是天才兒童的人生模版。據說他的母親妊娠前,曾夢見有神仙獻靈龜,吞而服之,遂有孕,生下兒子來,便取名龜齡。
  • 【古詩微課】統編版語文五年級(上冊)第9首《漁歌子》
    [唐] 張志和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作者簡介 張志和張志和三歲就能讀書,六歲做文章,十六歲明經及第,先後任翰林待詔、左金吾衛錄事參軍、南浦縣尉等職。後有感於宦海風波和人生無常,在母親和妻子相繼故去的情況下,棄官棄家,浪跡江湖。著作有《玄真子》十二卷三萬字,《大易》十五卷,有《漁夫詞》五首、詩七首傳世。漁歌子:詞牌名。此調原為唐教坊名曲。分單調、雙調二體。單調二十七字,平韻,以張氏此調最為著名。雙調,五十字,仄韻。
  • 滄州小記者帶你學古詩|漁歌子
    漁歌子 (唐)張志和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詩人張志和,唐朝金華人。在朝廷做過小官,後來隱居在江湖上,自稱煙波釣徒。這首詞就借表現漁父生活來表現自己隱居生活的樂趣。滄州小記者 穆弘凝 上海路小學一年級(4)班
  •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詩詞欣賞《漁歌子》
    0微博Qzone微信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詩詞欣賞《漁歌子》作文領航 2018-04-15 07:59:46漁歌子唐 張志和西塞山顏真卿為淤州刺史,張志和乘敝舟往訪,顏欲為他造新船,張道:「攪惠漁舟,願以為浮家泛宅,訴諸江湖之上,往來茗茂之間,即野夫之幸矣!」其詼諧辯捷,類皆如此。張志和博學多才,歌、詞、詩、畫俱佳。酒酣耳熱,或擊鼓吹笛,或吟詩作畫頃刻即成。嘗於顏真卿席間與眾客唱和漁夫詞,張志和首唱:「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 十首經典《漁歌子》,桃花流水美人歸
    《漁歌子》,又名《漁父》《漁父樂》《漁夫辭》,原唐教坊曲名,後來人們根據它填詞,又成為詞牌名。原為單調廿七字,四平韻。中間三言兩句,例用對偶。後來此調多用為雙調。「子」即「曲」,《漁歌子》即《漁歌曲》。
  • 【小馬學詩詞】漁歌子
    【小馬學詩詞】第二節 漁歌子【簡介】始於唐代的詞體之一,也稱「漁父」、「漁父樂」,原為唐教坊曲名,後人據此填詞,成為詞牌名,是文字最少的詞牌之一。【詞譜】平仄平平仄仄平(韻腳)平平平仄仄平平(韻腳)平仄仄仄仄平(韻腳)平平仄仄仄平平(韻腳)【詞例】1、唐代詩人張志和
  • 品讀《漁歌子》,眼饞那風景,更饞那肥美的鱖魚
    長大了,吃魚的時候總會想起有關魚的詩詞,而張志和的《漁歌子》,無疑是最常出現在我這樣的吃貨的腦海中的一首。西塞山風景區如此景色,是張志和前往拜訪顏真卿的時候,因為船破舊不堪,想請顏真卿為自己換艘船,順便作了這首《漁歌子》,於是兩人相互唱和,共有五首,後因戰亂一度散失,不過最終從民間訪得
  • 「今日學畫」煙波釣徒張志和、書法大家顏真卿,在一起幹了什麼?
    當時顏真卿贈與張志和詩歌,張志和作畫以附和,這真是一件十分美好的事情。後來的人們都借漁樂圖表達自己的情懷,在元朝的末年尤其多。這大概是因為元四家黃公望、王蒙、倪瓚、吳鎮等人都居住在江南葭菼之間,對漁家致趣非常熟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