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漁歌子》創新教案設計和解析

2020-12-23 楓林大橋

設計解析:

古詩詞教學歷來是閱讀教學的一大難點,其難有二:由於古詩詞內容的時空跨度太大,加上學生的閱歷背景又太淺,他們很難與詩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由於古詩詞的話語風格離學生的現有語感相去其遠,有限的課堂時間往往嬰用於詩義的琉通和詩句的積累,至於詩的文化底蘊則往往無暇顧及。

為此,在(漁歌子》教學設計中,我以「詩象」和「對話"為中介,努力實現古詩詞感悟模式的突破試想。

1.以「象」悟情。

情來自何方靠咀嚼字面意思是很難生成的。「情」要靠「象」去顯,當平面的詩句通過學生的想像,生成為幅鮮活的畫面、-段段感人的旋律、 -幕格立體的場景時,學生才能投身其中,感詩人所感、想詩人所想、抒詩人之志,於是詩句肯後的情味和意

值,就「象」的召喚和引領下,噴湧而起。

所以,在教學中我設計了多處學生結合詞句進行想像說話的訓練,如在「斜風細雨」的品讀中,設計「斜風細雨中」 這說話訓練, 不僅是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理解詞意的過程,更是學生通過想像畫面感悟詩人的情感過程。

2.多層對話

教學中如果能帶動學生主動把詩人同化為自己,很大程度上可以提升學生的感悟。在教學設計中設計了多層的對話:

與文本對話:分層提出讀書要求,讀懂文本字面意思與「藏在字後的意思」。

與詩人對話:創設情境讓學生感同身受,通過「垂釣的漁翁啊一-」 等問答,走進詩人。

3.依據年段特點,合理確定目標

教師對文本的解讀可以是深刻的,但不意味著要將教師的全部解讀在課堂上一股腦兒教給學生。結合四年級學生特點,我將學生感悟的目標定位為「感悟春美,體會不須歸」。至於「歸」的深刻含義、作者生平與詩歌的關聯等,我只提示學生可以做探索但不必在課堂上進行教學。

袁枚《隨園詩話》言「詩宜樸不宜巧,然必須大巧之樸:詩宜淡不宜濃,然必須濃後之淡。」詩宜此,課又何嘗不宜此。語文教學,總要經歷一個先巧後樸、由濃至淡的過程,所謂「絢爛之極歸於平淡」是也。「巧」就是要精心設計、刻意雕琢,大至教材處理、教學流程,小到環節承轉、導語結言:「濃"就是要飽含真情、直抒胸臆,或激情彭湃、或縱情揮酒、或柔情似水、或熱情如火:課之巧,見智慧之功底:課之濃,顯性情之本色。這樣一路行來,方能漸臻佳境。無巧不樸、無濃不淡。關鍵是不能執著於巧、執著於濃,如此,方能不露聲色但巧奪天工。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蠶桑、耘田、著籤」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三首古詩詞。默寫前兩首詩。

3.體會詩詞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培養閱讀古詩詞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養成課外主動積累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正確、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詞,並背誦、默寫。

教學難點:體會詩詞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複習舊知,激趣導入

1.組織背誦相關春天的詩句,舊知複習.

2.師板書課題,揭示學習內容。

3.圍繞課題質疑。師生交流對詞的認識。

二、整體入手,文本初讀

1.藉助拼音通讀全文,提出自讀要求:字正腔圓、有板有眼。

2.指名讀詩詞,相機正音。

3.全班齊讀。了解詩與詞成文形式上的不同:長短句的初步了解。

三、依學定教,學習《漁歌子)

1.詞中有樂:

(1)詞牌名入手,了解「漁歌子」這- 詞牌名相關知識。聽古曲(漁歌子).說說自己的感受,再讀詞。

(2)依據詞的音律,指導學生讀出節奏美。

2:詞中有畫:

(1)出示自學要求:藉助注釋讀詞,並和同桌交流交流。

(2)默讀詞,圈畫詞中的景物。相機進行生字教學。

(3)品讀「斜風細雨」,知曉季節。

(4)指導讀出詞中色彩,體會意境的淡雅。

(5)指導讀出詞中聲音,體會意境的寧靜。

(6)學習小結:詞中有畫面。

3.詞中有情:

品讀「不須歸」(不想歸),體會詩人心境。

4.全詞。 小結:

邏輯引讀,嘗試背誦。

5.拓展閱讀,加深感悟:

師生同讀(和答弟志和於賦歌),進- 步體會「不須歸」。

四、回歸全文,設置懸念

1.探索「不須歸」與田園生活之間關係,探究三首古詩詞之間的關聯點。進一步培養學生整體入手把握全文的能力,激發學生繼續學習的興趣。

2.小結讀詞的方法。

附:板書設計:

古詩詞三首

漁歌子春美不須歸心志平和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二、藉助注釋自讀兩首古詩。

三、教師點撥理解古詩內容,體會作者感情。

四、指導入情入境朗讀。

五、學習生字。

相關焦點

  • 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古詩詞三首—漁歌子》教學設計可以這樣寫
    教學目標:1,理解《漁歌子》的詞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2,背誦並默寫這首詞.3、指名讀,糾正字音4、教師範讀 5、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齊讀詞三,品詞1、師介紹:詞的作者是張志和,唐代書法家顏真卿是他的好朋友,誇他:酒酣興起,或擊鼓,或吹笛,舞筆飛墨.詞中有畫,畫中有詞.詞人張志和在《漁歌子
  • 《漁歌子》最經典的七句古詩詞,美的不止桃花流水!
    《漁歌子》,詞牌名,又名《漁父》《漁父樂》《漁夫辭》,原唐教坊曲名,後來人們根據它填詞,又成為詞牌名。此調最早見於唐朝詩人張志和的《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後來李珣、孫光憲等詞人用過此調。出自唐代魏承班的《漁歌子·柳如眉》。這首詞寫少婦閨情。「幾多情」三句追敘「落花飛絮清明節」時與少年郎分別時依戀的情狀。「落花飛絮」一句,情景交融,盪氣迴腸。後三句寫少婦之怨。三、柳垂絲,花滿樹,鶯啼楚岸春天暮。棹輕舟,出深浦,緩唱漁郎歸去。
  • 古詩詞鑑賞-《漁歌子》唐.張志和
    【注釋】漁歌子:詞牌名。西塞山:浙江湖州。白鷺:一種白色的水鳥。桃花流水:桃花盛開的季節正是春水盛漲的時候,俗稱桃花汛或桃花水。鱖(guì)魚:淡水魚,江南又稱桂魚,肉質鮮美。後有感於宦海風波和人生無常,在母親和妻子相繼故去的情況下,棄官棄家,浪跡江湖。著作有《玄真子》十二卷三萬字,《大易》十五卷,有《漁夫詞》五首、詩七首傳世。——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 教學設計論文和教案的區別
    本文所討論的教學設計論文是指投向化學教育類期刊,力求公開發表的文章;教案是指教師個人用於課堂教學的具體方案,而未公開出版的。從來稿來看,很多投稿者不是很清楚該如何撰寫高質量的教學設計論文,似乎把「教學設計論文」和「教案」等同起來。筆者認為,教學設計論文與教案應該有所區別。從功能上來說,教學設計論文是給同行看的、是用來給學界啟發、供學界學習借鑑的教學研究性文章;教案更多地是供教師自己看的,它是教師實施課堂教學的具體方案和依據。
  • 教案和教學設計的區別
    教案——堂教學的實施方案,即教師根據所授課程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最合適的表達方法和順序,以保證學生有效地學習,教案一般有表格式、描述式、畫圖式和畫圖加表格式課堂實錄式,普通文本式等,主要體現怎麼設計。 一、教案和教學設計的相同之處 1.兩者的教學目的和教學目標的確定,都是根據教學對象和教學內容而制定。
  • 李珣的《漁歌子》,魏承班的《漁歌子》,都不如他的漁歌子
    漁歌子,詞牌名,又名「漁父」「漁父樂」「漁父詞」「秋日田父辭」等。1、《漁歌子·荻花秋》五代:李珣荻花秋,瀟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畫。碧煙中,明月下,小艇垂綸初罷。2、《漁歌子·柳如眉》唐代:魏承班柳如眉,雲似發,鮫綃霧縠籠香雪。夢魂驚,鐘漏歇,窗外曉鶯殘月。幾多情,無處說,落花飛絮清明節。少年郎,容易別,一去音書斷絕。這首詞寫少婦閨情。上片寫天曉時少婦的容貌。
  • 裕安中學語文老師古詩詞教學設計比賽
    安徽網六安頻道訊 2018年8月24日,裕安中學語文名師工作室在劉曉武老師的帶領下,進行本學期工作室教學設計系列賽之二——古詩詞教學設計比賽。  本次比賽的課文是選自九年級語文課本的秋瑾《滿江紅》,比賽時間為2小時,在規定時間內,工作室的成員僅有手中的一篇課文作為參考來設計教案,重點考查老師們的語文教學素質,引導教師勤練教學基本功。  下午,比賽結果公布,特等獎:施忠海、徐婷婷;一等獎:楊玉蘭、李勳;二等獎:施忠鳳、朱夢碧、戴巧辰。後續工作室還將展開一系列的教學活動,為教師成長搭建有力的平臺。
  • 英語閱讀課教案設計
    一個完整的教學活動在寫好一篇的教案後就完成了一半,說到了教案的設計,我們就要知道一篇完整的教案至少應該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以及最重要的部分教學過程。英語的教學目標分為三維目標,即知識目標(knowledge aim)、技能目標(ability aim)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emotional aim)。
  • 詞牌/漁歌子《人生八雅》
    【漁歌子 *人生八雅*】 【漁歌子 琴】一曲高山對月彈, 子期無語靜聽弦。 風瑟瑟,水潺潺, 任憑十指話前緣。二 【漁歌子 棋】一紙平分兩座城, 大軍持守各西東。 追將帥,堵卒兵。 江山盡在掌中贏。 三 【漁歌子 書】 一筆飛花氣勢雄, 指尖旋轉縛蒼龍。 山挺峻,水奔騰, 墨香世界韻無窮。
  • 規範的教案設計包括哪些內容?英語老師設計教案的三個步驟
    籠統地說,教案主要幫助老師回答兩個基本問題: 1)我希望學生做什麼? 2)我和學生應該怎麼做? 設計教學環節 設計教案時可以先在腦海中構想一個虛擬課堂,將你計劃的教學環節粗略演示一遍,並把你認為重要或有用的想法一一記錄下來,比如Warm-up
  • 【小馬學詩詞】漁歌子
    【小馬學詩詞】第二節 漁歌子【簡介】始於唐代的詞體之一,也稱「漁父」、「漁父樂」,原為唐教坊曲名,後人據此填詞,成為詞牌名,是文字最少的詞牌之一。詞譜】平仄平平仄仄平(韻腳)平平平仄仄平平(韻腳)平仄仄仄仄平(韻腳)平平仄仄仄平平(韻腳)【詞例】1、唐代詩人張志和《漁歌子
  • 教案設計編寫
    這就要求考生在備課時,應充分考慮到學生在學習時可能提出的問題,並針對這些問題設計出對策。教案留白,就是指教案的開放性和靈活性。這樣的教案能在備課和課堂教學中形成一種特殊的張力,有利於教師在教學中保持一種寬闊的思路和開放的觀念,更容易納入新的內容,適應新的情境,隨時改變原有的設計,實現課堂教學的生態化。
  • 你還在讀古詩《漁歌子》嗎?
    女兒每天都有背誦唐詩的任務,今天打卡的內容是張志和的《漁歌子》。島主於是糾正「這《漁歌子》可不是唐詩,它是唐代流行的教坊名曲!」女兒有些疑惑,在她看來這就是一首古代人寫的詩。《漁歌子》 唐 張志和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乍看全文的確會誤以為這是一首詩,那麼我們怎麼知道這是一首唐代的教坊名曲呢?要看《漁歌子》裡的「子」字,這裡的「子」就是曲子的意思。
  • 千年詩人夢,一首漁父歌:《漁歌子》
    【初盛於唐】《唐書·張志和傳》中這樣記載:志和居江湖,自稱江波釣徒,每垂釣不設鉺,志不在魚也。憲宗圖真,求其人不能致。嘗撰《漁歌》,即此詞也。單調體實始於此。換句話說,張志和版本的《漁歌子》與敦煌版本確有不同,屬單調。共有五首作品流傳。其中第一首還被引入語文課本,也是迄今為止《漁歌子》詞牌格律的正體範本。
  • 規範的教案包括哪些內容?英語老師設計教案的三個步驟
    教案是以課時或主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具體設計和安排而撰寫的操作型文本。對老師來說,教案是考查教學能力的一項重要指標,在公開課、教學考核工作中常被作為展示項目之一。2)我和學生應該怎麼做?一份完整的教案由多個元素構成,對此,劍橋TKT證書官方教材對英語課教案結構做了明確說明,英語老師們不妨對照一下自己的教案內容是否完整:
  • 教師資格面試指導:教案與教學設計的區別
    2、教案: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二、特徵 1、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是以系統方法為指導;是提高學習者獲得知識、技能的效率和興趣的技術過程。2、教案:具有科學性、創新性、差異性、藝術性、可操作性、考慮變化性。
  • 張志和《漁歌子》考
    》考文|李全修 張志和的《漁歌子》詞中所寫西塞山在哪裡?根據上引記載,再參考有關資料,我們可以梳理出張志和創作《漁歌子》以及流傳的一些頭緒:一、顏真卿經常與其門客好友張志和等雅集,吟詩作畫。某次雅集(也許是大曆九年秋八月那一次),共同唱和,張志和以五首《漁歌》為首唱,顏真卿與陸羽、徐士衡、李成矩四人共和之,連原唱在內共得詩二十五首。張志和並為這些作品配畫。
  • 十首經典《漁歌子》,桃花流水美人歸
    《漁歌子》,又名《漁父》《漁父樂》《漁夫辭》,原唐教坊曲名,後來人們根據它填詞,又成為詞牌名。原為單調廿七字,四平韻。中間三言兩句,例用對偶。後來此調多用為雙調。「子」即「曲」,《漁歌子》即《漁歌曲》。
  • 教案的類型
    它有兩種提示形式:一種是教案的綱要提示;另一種是教學內容和補充資料的提示。卡片式教案形式靈活、方便,便於修改和補充,是一種較好的教案形式。4.條目式教案條目式教案是以順序排列的條目為結構形式的教案類型。有大致固定的條目及其結構順序,每一個條目之下研究、設計和安排相關內容。它的主要特點是,每一個條目的容量具有伸縮性,可因人、因材、因校來制宜,是一種常用的教案。
  • 《古詩三首》教案設計
    《古詩三首》教案設計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目標:自主學習字詞,會認「晝、耘、供」3個生字,理解字義,正確認讀課文中「耘田」「績麻」詞語,掌握「供」這個多音字,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