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 產業規模預計超910億!浦東人工智慧產業如火如荼

2021-01-14 澎湃新聞
熱點 | 產業規模預計超910億!浦東人工智慧產業如火如荼

2021-01-13 1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寒冬也擋不住人工智慧產業帶給浦東的「熱潮」。日前,從浦東科經委了解到,截至2020年底,浦東人工智慧企業已達約600家,涵蓋人工智慧基礎層、技術層及應用層,相關產業規模預計910多億元,以人工智慧技術驅動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變革的效應逐步顯現。

浦東人工智慧核心產業鏈基本形成

圖像識別、語音信息識別、文字資料識別是拉動人工智慧發展的三駕馬車。比爾蓋茨曾經說過,文字資料處理是人工智慧皇冠上的明珠,因為文字資料是人類智慧的高度濃縮,在今天的人工智慧產業裡,文本識別是最難的一個領域。

在一場人工智慧與數位化發展峰會上,中國移動雲能力中心人工智慧負責人全兵自豪地向業界介紹了一套融合了RPA(機器人流程自動化)+AI技術的方案,得益於該套技術,中國移動自動化流程覆蓋率達到了90%,NLP(自然語言處理)識別準確率達到了80%以上,「這是經典的用人工智慧賦能的案例」, 全兵表示。

提供這一人工智慧創新技術的是浦東企業——達觀數據。達觀數據創始人陳運文透露,該公司正研發多款新「機器人」產品,包括合同文檔審閱機器人、辦公公文處理機器人、智能投行文檔質控機器人、銀行流水審核機器人、財報解析核查機器人等。

就在本月,達觀數據獲批建立上海市專家工作站,復旦大學黃萱菁教授受聘為工作站首席專家。作為國內智能辦公機器人的領軍企業,專家工作站的成立將促進達觀數據進一步引進企業高層次人才和產學研的結合,也將為推動人工智慧在各行業的積極落地作出更大貢獻。

雖然在日常並不可直觀感受到,事實上,這一在「雲端」的人工智慧技術,讓機器也能「說文解字」,對傳統行業轉型發展至關重要。

據新區科經委方面介紹,浦東人工智慧企業約600家,人工智慧核心產業鏈基本形成,既有憑藉領先技術在「雲端」助力產業轉型的「新銳」,也有已經落「地面」「海洋」,深入了生活方方面面的「先鋒」。

如基於張江企業閃馬智能提供的VisionMind·非機動車管理系統,在浦東的馬路上,憑藉外賣小哥制服背後的一串數字, 「一人一碼」下,一旦外賣騎手在駕駛電動車時存在闖紅燈、不戴頭盔等交通違法行為,就能被這套系統毫秒內識別並上報,減少了安全隱患。

AI四小龍的雲從科技攜手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基於自主研發的人工智慧技術,對裸鯉的繁育數量及生態分布進行了科學監測,讓青海湖的瀕危物種裸鯉的蘊藏量突破10.04萬噸。

洄遊途中奮力一躍的青海湖裸鯉 來源:雲從科技

豐富應用場景開放給全球AI企業

智能分類垃圾桶不僅可以提示垃圾類型,還可以與物業公司互動,在垃圾裝滿前發出提示;島邊的兩條河流上空,無人機在不停地巡檢,並把拍攝到的河道視頻上傳到「雲」,然後通過圖像識別出汙染的位置……在張江人工智慧島內,AI正被充分利用,而每一項技術都是浦東企業創造的。

張江人工智慧島目前已正式入選上海首批人工智慧示範應用場景。小布了解到,自開島以來,作為運營方的張江集團就鼓勵企業上島「試驗」,把最具代表性的AI企業核心技術和產品,與園區的安防、保潔、監測、綠化養護等結合,並以整個園區為載體,為技術與技術、產品與產品間的交流提供平臺。

張江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袁濤表示,從第一家企業入駐,張江人工智慧島就快速實現了集聚效應,「張江人工智慧島就像一個引擎,驅動其他產業共同創新,集聚區的打造正助力促進浦東新區人工智慧產業的能級提升。」

去年年底,張江也再次提出由「島」變「區」的概念,將以人工智慧島為核心,以張江中區為主戰場,打造人工智慧產業集聚區。在區域升級上,張江人工智慧集聚區將以10萬平方米張江人工智慧島為「極核」,擴展至空間載體為150萬平方米的張江科學城中部核心區,實現張江人工智慧島的空間倍增,為浦東人工智慧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空間保障。

將豐富的的應用場景開放給全球AI企業,從而讓生活場景變身為新技術和新商業模式的試驗場——這一「聚合效應」AI產業培育模式,在浦東正從「試點場景」向「示範場景」升級。

在浦東,應用場景也越鋪越大:隨著金橋30.6公裡開放測試道路完成規劃發布,上海也成為國內首個能在市中心測試自動駕駛技術的超大型城市;臨港「十四五」期間也將打造以智能網聯汽車車載試驗區為代表的人工智慧新興增長極……標誌著這一產業發展模式在浦東越走越寬,未來不僅要繼續深入探索,更將向外輻射改革效應。

2020年1-11月,浦東新區軟體和信息服務業實現營收2293億元,同比增長7.4%。全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063家,總數達到3827家,其中人工智慧企業貢獻突出。

來源:浦東發布

原標題:《熱點 | 產業規模預計超910億!浦東人工智慧產業如火如荼》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產業規模預計超910億!浦東人工智慧產業如火如荼
    產業規模預計超910億!浦東人工智慧產業如火如荼 2021-01-13 08: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東莞:今年人工智慧核心產業規模預計將達100億元
    成立畢開春在發言中表示,近年來,東莞高度重視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的融合發展,大力推進位造業的智能化升級,正在從「世界工廠」向「先進位造業之都」加速邁進。畢開春對東莞提出三個寄望:把握髮展機遇,加快推進位造業智能升級;深化改革創新,持續優化產業發展的軟硬體環境條件;推動應用場景建設,加速技術成果落地應用。
  • 產業規模或超5千億元 5G乘數效應顯現
    (記者 吳曉芳)隨著我國5G基礎設施建設全面鋪開以及5G商用進程不斷加快,5G產業規模將日益擴大。據5G產業發展白皮書預測,2020年我國5G通信產業規模將達到5036億元,同比增長128%,實現跨越式發展。
  • 產業規模或超5千億元,5G乘數效應顯現
    (記者 吳曉芳)隨著我國5G基礎設施建設全面鋪開以及5G商用進程的不斷加快,產業規模將日益擴大。據預測,2020年我國5G通信產業規模將達到5036億元,同比增長128%,實現跨越式發展。5G建設進入規模期,將會帶動上下遊產業鏈更加活躍,同時也在推動行業應用加速落地。
  • 浦東產業動態簡報
    PUDONG 浦東產業動態簡報 (2020年第11期) 浦東新區國民經濟和信息化推進中心 2020年3月30日
  • 物聯網連接規模超百億,騰訊IoT平臺加速產業數位化轉型
    文/楊劍勇全球物聯網連接數將超非物聯網連接,到2020年底,全球217億個連接設備中,有117億將是IoT設備連接。這一數據來自IoT Analytics,並預計到2025年,受5G等新技術推動,將有309億臺聯網的IoT設備。
  • 浦東產業動態簡報(2019年第26期)
    浦東新區人工智慧人才聯盟是以浦東人工智慧企業人才代表為主體,聯合科研院所、創業孵化平臺等單位代表自願組成的新型合作平臺。 金橋管委會攜手金橋集團、中國移動咪咕公司一起打造的5G+超高清視頻產業示範基地正式啟動,將在金橋建設超高清內容基地和成立國家級超高清聯合實驗室等。
  • 2020年雲計算產業的規模可能達到多大
    打開APP 2020年雲計算產業的規模可能達到多大 中商產業研究院 發表於 2020-01-14 15:03:41 雲計算產業規模不斷擴大 近年來,我國雲計算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雲計算產業發展白皮書》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雲計算產業規模達到962.8億元,較2017年增長39.2%。據預測,到2020年雲計算產業規模預計超過1600億;到2021年,產業規模將破2000億元。
  • 騰訊研究院發布《中美兩國人工智慧產業發展全面解讀》:中國AI產業...
    在研究領域,近年來中國在人工智慧領域的論文和專利數量保持高速增長,已進入第一梯隊。相較而言,中國在人工智慧需要在研發費用和研發人員規模上的持續投入,加大基礎學科的人才培養,尤其是算法和算力領域。第四,從AI行業熱點領域來看,中美各有優勢。深度學習引領了本輪AI發展熱潮。究其原因,在於算力和數據在近十年來獲得了重大的突破。
  • 預計2020年我國工業網際網路產業經濟規模將達3.1萬億元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報告預計,2020年中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達4230億元,用戶規模預計達3.31億人。在線教育、網際網路醫療、直播帶貨……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大考,各類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潛力也加速釋放。根據商務部披露數據,前三季度全國網絡零售額超過8萬億元,同比增長9.7%,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達6.6萬億元,同比增長15.3%。
  • 前瞻半導體產業全球周報第13期:華為發布Ascend 910 AI處理器...
    Asend 910(「昇騰910」)基於達文西(DaVinci)核心架構,採用7nm增強版EUV工藝打造,單Die內建32顆達文西核心,半精度高達256TFOPs,功耗350W。Ascend910的運算密度超越了競品NVIDIATeslaV100和谷歌TPUv3,華為還設計了擁有2048個節點的AI運算伺服器,整體性能多達512PetaFlops(2048x256)。
  • 2018《網際網路周刊》人工智慧產業宏觀報告
    信息革命如果有一個靈魂或華彩樂章的話,恐怕非人工智慧莫屬。這是為什麼人工智慧成為當前如火如荼的信息革命熱門主題的原因。2017年7月,國務院印發了《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其中明確提出了"三步走"戰略:到2020年人工智慧總體技術和應用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人工智慧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5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到2025年,中國人工智慧基礎理論實現重大突破,部分技術與應用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人工智慧核心產業規模超過40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5萬億元。
  • 逆勢上揚的增長曲線 預見上海AI產業「最好年代」
    在松江區,規模國內前三的騰訊AI超算中心建設如火如荼,首屆產業鏈大會吸引眾多企業;在臨港新片區,商湯科技AI算力平臺順利封頂,未來將滿足4個超大型城市的計算需求;在徐匯區,北楊AI產業基地正式開工,將打造為又一個百億元級AI產業高地……事實上,這種火熱局面,是過去12個月中上海人工智慧產業逆風而進、強勢前行的延續。
  • 喵博士資訊|工信部:2019網絡安全產業規模將超600億元;深圳發布...
    每日喵資訊2019年12月10日數字信息工信部:2019年網絡安全產業規模將超600億元,年增速超20%12月9日,工信部網絡安全管理局局長趙志國在2019年中國網絡安全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上透露,2019年中國網絡安全產業規模估計將超過600億元,年增長率超過20%,明顯高於國際上8%的平均增速。
  • 人工智慧創業的13個細分產業和910家公司 | 網際網路數據資訊網-199...
    BAT領銜發展,百度首先投入70億成立無人駕駛事業部以及密度等AI產品;阿里巴巴建立了阿里客服機器人平臺,開源了首個中國AI計算平臺DTPAI;騰訊則開放了視覺識別平臺騰訊優圖,成立騰訊智能計算與搜索實驗室——正是創業企業滲透並構架,布局AI相關產業的大好時機。
  • 人工智慧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在京成立
    ,聯盟還特邀了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中國科學院的新銳科技團隊共同參與,形成「產、學、研、資、用」有機融合的產業和技術創新航母,未來將專注於推動人工智慧產業技術創新和發展。相關數據顯示,2015年人工智慧市場規模近1700億元,預計2020年有望達到3700億元,年複合增長率將超17%。隨著國外科技巨頭對人工智慧領域的加速布局,中國企業紛紛發力搶灘內地市場。
  • 深圳新材料產業創領跑優勢 產業規模超一千六百億元
    23名新材料領域院士專家圍繞「低維度人工微結構及其界面和表面科學」議題,分享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並建言新材料前沿技術和產業發展。低維度人工微結構材料的製備、微結構及其性能的研究是材料領域、凝聚態物理和材料化學等領域的前沿課題。中國科學院院士葉恆強說,「當前,低維度人工微結構材料在國內研究迎來了蓬勃發展期,在納米尺度上『做文章』,低維度人工微結構材料的研究為人們的認知推開了大門」。
  • 協同創新 人工智慧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成立
    谷歌AlphaGo大戰李世石讓人工智慧(AI)的潛力釋放出來,人們開始佩服深度學習帶來的智能化,將人工智慧(AI)擺在聚光燈下。據有關調查顯示,全球範圍內的人工智慧企業超過900家,包括谷歌、Facebook、微軟、IBM等科技巨頭。數據顯示,2015年人工智慧市場規模近1700億元,預計2020年有望達到3700億元,年複合增長率超17%。
  • 一批人工智慧產業項目在臨港集中簽約
    現場,恆玄科技智能系統級晶片研發中心項目、第一太平洋人工智慧中心項目、禾苗智能AI研發中心項目、浪潮雲網際網路公共服務平臺項目等9個重點項目進行了集中簽約。這批項目的落地,將進一步推動新片區人工智慧核心產業集聚發展,同時賦能新片區前沿產業與人工智慧、數字經濟進一步融合、加快提升產業能級。
  • 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來了!上觀帶你細數過去一年的AI「上海時刻」
    @發布一批重大成果2019年7月16日,《上海市智能製造行動計劃(2019-2021年)》發布,到2021年上海智能製造裝備產業規模超過1300億元,其中機器人及系統集成產業規模突破600億元,產業規模位居全國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