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3 1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寒冬也擋不住人工智慧產業帶給浦東的「熱潮」。日前,從浦東科經委了解到,截至2020年底,浦東人工智慧企業已達約600家,涵蓋人工智慧基礎層、技術層及應用層,相關產業規模預計910多億元,以人工智慧技術驅動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變革的效應逐步顯現。
浦東人工智慧核心產業鏈基本形成
圖像識別、語音信息識別、文字資料識別是拉動人工智慧發展的三駕馬車。比爾蓋茨曾經說過,文字資料處理是人工智慧皇冠上的明珠,因為文字資料是人類智慧的高度濃縮,在今天的人工智慧產業裡,文本識別是最難的一個領域。
在一場人工智慧與數位化發展峰會上,中國移動雲能力中心人工智慧負責人全兵自豪地向業界介紹了一套融合了RPA(機器人流程自動化)+AI技術的方案,得益於該套技術,中國移動自動化流程覆蓋率達到了90%,NLP(自然語言處理)識別準確率達到了80%以上,「這是經典的用人工智慧賦能的案例」, 全兵表示。
提供這一人工智慧創新技術的是浦東企業——達觀數據。達觀數據創始人陳運文透露,該公司正研發多款新「機器人」產品,包括合同文檔審閱機器人、辦公公文處理機器人、智能投行文檔質控機器人、銀行流水審核機器人、財報解析核查機器人等。
就在本月,達觀數據獲批建立上海市專家工作站,復旦大學黃萱菁教授受聘為工作站首席專家。作為國內智能辦公機器人的領軍企業,專家工作站的成立將促進達觀數據進一步引進企業高層次人才和產學研的結合,也將為推動人工智慧在各行業的積極落地作出更大貢獻。
雖然在日常並不可直觀感受到,事實上,這一在「雲端」的人工智慧技術,讓機器也能「說文解字」,對傳統行業轉型發展至關重要。
據新區科經委方面介紹,浦東人工智慧企業約600家,人工智慧核心產業鏈基本形成,既有憑藉領先技術在「雲端」助力產業轉型的「新銳」,也有已經落「地面」「海洋」,深入了生活方方面面的「先鋒」。
如基於張江企業閃馬智能提供的VisionMind·非機動車管理系統,在浦東的馬路上,憑藉外賣小哥制服背後的一串數字, 「一人一碼」下,一旦外賣騎手在駕駛電動車時存在闖紅燈、不戴頭盔等交通違法行為,就能被這套系統毫秒內識別並上報,減少了安全隱患。
AI四小龍的雲從科技攜手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基於自主研發的人工智慧技術,對裸鯉的繁育數量及生態分布進行了科學監測,讓青海湖的瀕危物種裸鯉的蘊藏量突破10.04萬噸。
洄遊途中奮力一躍的青海湖裸鯉 來源:雲從科技
豐富應用場景開放給全球AI企業
智能分類垃圾桶不僅可以提示垃圾類型,還可以與物業公司互動,在垃圾裝滿前發出提示;島邊的兩條河流上空,無人機在不停地巡檢,並把拍攝到的河道視頻上傳到「雲」,然後通過圖像識別出汙染的位置……在張江人工智慧島內,AI正被充分利用,而每一項技術都是浦東企業創造的。
張江人工智慧島目前已正式入選上海首批人工智慧示範應用場景。小布了解到,自開島以來,作為運營方的張江集團就鼓勵企業上島「試驗」,把最具代表性的AI企業核心技術和產品,與園區的安防、保潔、監測、綠化養護等結合,並以整個園區為載體,為技術與技術、產品與產品間的交流提供平臺。
張江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袁濤表示,從第一家企業入駐,張江人工智慧島就快速實現了集聚效應,「張江人工智慧島就像一個引擎,驅動其他產業共同創新,集聚區的打造正助力促進浦東新區人工智慧產業的能級提升。」
去年年底,張江也再次提出由「島」變「區」的概念,將以人工智慧島為核心,以張江中區為主戰場,打造人工智慧產業集聚區。在區域升級上,張江人工智慧集聚區將以10萬平方米張江人工智慧島為「極核」,擴展至空間載體為150萬平方米的張江科學城中部核心區,實現張江人工智慧島的空間倍增,為浦東人工智慧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空間保障。
將豐富的的應用場景開放給全球AI企業,從而讓生活場景變身為新技術和新商業模式的試驗場——這一「聚合效應」AI產業培育模式,在浦東正從「試點場景」向「示範場景」升級。
在浦東,應用場景也越鋪越大:隨著金橋30.6公裡開放測試道路完成規劃發布,上海也成為國內首個能在市中心測試自動駕駛技術的超大型城市;臨港「十四五」期間也將打造以智能網聯汽車車載試驗區為代表的人工智慧新興增長極……標誌著這一產業發展模式在浦東越走越寬,未來不僅要繼續深入探索,更將向外輻射改革效應。
2020年1-11月,浦東新區軟體和信息服務業實現營收2293億元,同比增長7.4%。全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063家,總數達到3827家,其中人工智慧企業貢獻突出。
來源:浦東發布
原標題:《熱點 | 產業規模預計超910億!浦東人工智慧產業如火如荼》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