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歷被倒賣屢禁不止 「最難求職季」再蒙陰影

2020-12-11 新浪財經

來源:中國經營網

原標題:個人簡歷被倒賣屢禁不止 「最難求職季」再蒙陰影

本報記者 曲忠芳 李正豪 北京報導

老牌招聘網站前程無憂(NASDAQ:JOBS)、智聯招聘再陷簡歷洩露疑雲,這給今年本就嚴峻艱難的求職就業市場更加蒙上了陰霾。

近日有媒體報導,一位信息販子售賣10萬餘條帶有前程無憂、智聯招聘logo的簡歷,打包賣價僅40元。針對此,前程無憂公司公開回應稱初步斷定「是招聘企業收到求職者簡歷後被個別人獲取違法售賣」,智聯招聘方面則稱將進行內部調查。

《中國經記者》記者注意到,簡歷信息被倒賣並不是新鮮事,去年3月,一家號稱擁有全國最大簡歷庫的招聘類數據公司巧達科技,因為販賣8億份個人簡歷,所有員工被警方帶走。

儘管有前車之鑑,但受利益驅動,簡歷被倒賣的事情仍在持續。記者從多方消息獲悉, 從獲取路徑來看,簡歷洩露主要來源於虛假招聘、套餐內下載冗餘、招聘平臺「內鬼」、網絡爬蟲技術等幾類。

法律界專家指出,近年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的刑事案件數量居高不下,簡歷因內容詳細而全面被不法分子盯上,而求職者投遞簡歷的網絡招聘平臺也成為「黑產」形成最初始的來源。簡歷等個人信息洩露倒賣屢禁不絕,一方面是因為違法成本較低、黑產利益大,另一方面個人信息收集和使用的主體自身存在違規行業或者管理出現漏洞。

簡歷洩露疑雲

針對被倒賣簡歷帶有平臺標識,前程無憂官方表示,目前流出的簡歷更新時間在2014~2015年,在51job的資料庫中屬於「沉默簡歷」,當前的企業收到簡歷的更新時間都在6個月內,企業根本看不到這些簡歷。初步斷定,這是個別人將部分企業在2014~2015年招聘時收到的簡歷拿出來進行非法售賣。截至記者發稿,智聯招聘方面暫未有進一步的公開回應和說明。

眾所周知,前程無憂、智聯招聘是國內活躍用戶數最多的兩家老牌招聘網站,其商業模式在於對C端求職者免費,B端企業僱主付費合作。從前程無憂公布的未經審計第三季度財報來看,今年7~9月裡,在線招聘服務收入貢獻5.455億元營收,在總營收中的佔比超過60%。早於2017年私有化退市的智聯招聘,財務數據未予公開,但據公開信息顯示,截至今年10月,智聯招聘用戶數超過2億人,合作企業超過500萬家。

記者從兩家公司的銷售人員處了解到,付費套餐中「簡歷下載」數量是企業僱主最為關心的,比如智聯招聘最新報價5680元的「白銀」會員套餐中含1600點,可按不同的點數下載校園、白領、金領簡歷。與智聯招聘相比,前程無憂的套餐玩法則簡單直接,最低一檔3580元可支持搜索250個職位、下載500份簡歷。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求職者主動投遞,那麼企業主可免費下載。

從事HR工作10餘年的楊新(化名)告訴記者,經常看到有HR在社群裡詢問誰手上還有用不了的簡歷,部分HR是為了招人而真買,單份的一線城市求職簡歷的價格往往在15元左右,當然還有一些批量出售簡歷的,以前直接發消息稱「長期出售,量大從優」,這種倒賣一般幾毛錢一份,現在做法會越來越隱蔽,比如會在頭像照片、暱稱文字中做一些暗示。

從簡歷最初始的獲取路徑來說,楊新指出,無非是企業主與招聘平臺兩類,可以說是簡歷的收集和使用主體。企業主獲取簡歷,發布招聘信息吸引簡歷投遞,或向平臺付費,下載簡歷到自己資料庫,而招聘平臺自然擁有龐大的簡歷資料庫,既要防範「內鬼」,又要抵禦外部的黑客攻擊竊取。

一位曾在某招聘平臺公司工作過的消息人士稱,招聘平臺要靠簡歷下載賺錢,但平臺上企業數量較多,雖然會審核基本的經營執照、招聘信息內容等,但企業數量太多,而且實際運營狀況、招人動機等不可能全部了解,有些不法分子甚至註冊了正常的公司,但在平臺上發布招聘信息,實際是為了「套取」簡歷。

前程無憂負責人告訴記者,公司很早已經建立了成熟的處理流程及管理機制,對求職者開設了在線、電話等投訴渠道,每天客服部跟進處理個人舉報,部分重點會轉到「核查客戶監察組」。與此同時,審核環節由多部門共同進行,針對舉報較為集中的關鍵字建議了屏蔽機制。

信息「黑產」何時休?

北京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周京立指出,首先,個人簡歷包括公民的個人信息,以謀取商業利益出售個人簡歷的,是明顯的民事侵權行為。其次,出售個人簡歷達到一定數量的有可能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個人簡歷中一般會包括公民的出生年月、學歷、聯繫方式等信息,這些信息的洩露可能會影響到公民的人身、財產安全,根據《關於辦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這類信息出售達五百條以上的,將構成犯罪。再次,根據《解釋》,出售公民個人信息獲利五千元以上的,也構成犯罪。

記者從中國裁判文書網以「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為案由進行搜索,發現刑事案件判決書高達8263件,其中自2017年至今,侵犯個人信息罪中包含簡歷信息的刑事案件文書約87份。對於招聘網站來說,因簡歷洩露倒賣問題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已不是第一次,無論是「內鬼」還是外部攻擊所致,這些都向招聘網站提出了加強企業管理,保護求職簡歷等個人數據信息安全的更高要求。

2019年8月,北京朝陽法院審理判決一起案件,被告人黃某在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通過猜密碼非法獲取智聯招聘企業客戶帳號,盜竊簡歷並出售給解某,獲取違法所得33萬多元人民幣,解某又加價轉賣至鄭某,獲取違法所得23萬餘元,而鄭某聯合智聯招聘內部員工開設虛假帳號非法獲取簡歷再出售。

2018年6月,前程無憂用戶信息在暗網被公開銷售,黑客聲稱手中掌握195萬條數據,打包價為12個比特幣。

除此之外,今年10月27日,江西省豐城市人民法院的刑事判決書顯示,被告人付某於2019年8月20日至9月4日期間,向姬某出售個人簡歷,簡歷來源於58同城及其他渠道,前後出售1.5萬餘條信息,獲利3萬餘元。

記者注意到,簡歷洩露及倒賣,甚至更廣義範疇個人信息案基本都是刑事案件。記者隨機採訪了幾名求職者,大多數對簡歷等個人信息洩露「不以為意」,個人信息「黑產」由來已久,網絡中的個人早已是「祼泳」狀態。

對此,中國政法大學智慧財產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北京雲嘉律師事務所律師趙佔領解釋稱,個人信息保護案件基本都是刑事案件,是指非法獲取或倒賣個人信息的涉嫌犯罪的,民事案件少,倒並不能直接說個人信息保護意識弱,當然這有一定作用,更主要的在於面臨舉證困難,現有的法律規定誰主張誰舉證,那麼在很多情況下,用戶要證明到底是誰洩露了他的個人信息,以及因為他的個人信息被洩露到底造成多大損失,在這兩個方面都通常面臨很大的取證困難,所以極少會有用戶會通過民事訴訟的方式來維權。

個人信息黑產何時休?公眾對網絡信息安全何時才能重拾信心?

趙佔領表示,目前個人信息保護案件從法律層面長期遵循的是正當、合法、必要的原則,並且經過用戶同意。前不久,《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已公布並且公開徵求社會公眾意見,未來一旦立法落地,對我國個人信息保護將產生深刻而長遠的影響。

相關焦點

  • 屢禁不止!個人簡歷被倒賣,招聘平臺難辭其咎
    在招聘平臺上投遞簡歷後,卻屢遭陌生來電和簡訊騷擾,內容多為介紹「貸款」「博彩遊戲」「兼職刷單」等信息。記者調查發現,這種現象背後存在黑色產業鏈,從售賣企業招聘帳戶到批量下載應聘者個人信息,再通過貼吧或QQ群銷售簡歷。近年來雖曝光不斷,卻屢禁不止。個人簡歷被洩露倒賣,危害性不言而喻。
  • 個人簡歷被倒賣,招聘平臺難辭其咎
    在招聘平臺上投遞簡歷後,卻屢遭陌生來電和簡訊騷擾,內容多為介紹「貸款」「博彩遊戲」「兼職刷單」等信息。記者調查發現,這種現象背後存在黑色產業鏈,從售賣企業招聘帳戶到批量下載應聘者個人信息,再通過貼吧或QQ群銷售簡歷。近年來雖曝光不斷,卻屢禁不止。
  • 瞭望|求職簡歷被倒賣屢禁不止,招聘平臺難辭其咎
    文 | 李松在網絡招聘平臺上投遞簡歷後,卻屢遭陌生來電和簡訊騷擾,內容多為介紹「貸款」「博彩遊戲」「兼職刷單」等信息……不少有此遭遇的應聘者懷疑,自己的個人信息已被倒賣。近日,媒體記者調查發現,簡歷倒賣已成為一條黑色產業鏈。有些不法分子在招聘網站上註冊了空殼公司,以此套取求職者的簡歷。但更多不法分子是通過黑客以及招聘平臺員工中的內鬼,用「提取器」「採集系統」等外掛工具,從正規招聘網站、郵箱非法批量抓取下載。這已成為簡歷洩露的主要渠道。
  • 倒賣簡歷猖獗警示求職者保護個人信息
    記者調查發現,從售賣企業招聘帳戶到批量下載應聘者個人信息,再通過貼吧或QQ群銷售簡歷,其中存在一條完整的黑色產業鏈,多年來雖曝光不斷,卻屢禁不止。(12月7日《新京報》)<br/><br/>  求助者滿懷期望,在招聘平臺上投出個人簡歷,沒等來招聘單位電話,卻遭遇「貸款」、「博彩遊戲」、「兼職刷單」等騷擾電話與簡訊「轟炸」,怎能不令人惱火。
  • 法律工作者:倒賣簡歷屢禁不止 招聘平臺要守土盡責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倒賣簡歷屢禁不止,招聘平臺要守土盡責視點對倒賣簡歷行為,平臺不能「揣著明白裝糊塗」,而應採取各種措施杜絕利用公民個人信息「變現」的黑產。誰能想到,某些招聘平臺會成為竊取、倒賣、違法利用個人簡歷黑產業鏈的源頭——某些不法分子會利用企業帳戶假招聘搜集簡歷、再利用「提取器」和「採集系統」批量下載簡歷,繼而拿出去公然在網絡平臺販賣?據新京報報導,有求職者在招聘平臺投遞簡歷後,卻屢遭陌生來電和簡訊騷擾,內容多為介紹「貸款」「博彩遊戲」「兼職刷單」等。
  • 杜絕倒賣簡歷亂象 求職網站責無旁貸
    原標題:杜絕倒賣簡歷亂象 求職網站責無旁貸   近日,記者調查發現,在某些網絡社交平臺上,有人公開售賣
  • 時評|斬斷倒賣求職簡歷黑色產業鏈
    ◆ 有關部門需不斷夯實招聘平臺責任,強化源頭治理;同時加大司法打擊力度,斬斷簡歷倒賣的黑色產業鏈,還求職者一個安全的求職環境文 | 李松在網絡招聘平臺上投遞簡歷後,卻屢遭陌生來電和簡訊騷擾,內容多為介紹「貸款」「博彩遊戲」「兼職刷單」等信息……不少有此遭遇的應聘者懷疑
  • 深潛 | 誰在倒賣你的求職簡歷?
    你滿心歡喜地添加對方,卻發現對方是一個網絡博彩平臺,或者是賣高仿包的小商家……文 | 常濤近日,多名求職者向中新經緯反映,自己在招聘網站發布兼職求職信息後,頻繁收到騷擾簡訊、郵件,懷疑自己的簡歷信息被洩露。中新經緯調查後發現,求職者頻繁收到騷擾信息背後,存在一條完整的簡歷資源倒賣產業鏈。更有人利用這些信息,通過卡發系統向求職者群發簡訊,以達到吸粉、營銷等目的。
  • 2021國考面試熱點:簡歷求職不求擾
    【熱點背景】某些不法分子會利用企業帳戶假招聘搜集簡歷、再利用「提取器」和「採集系統」批量下載簡歷,繼而拿出去公然在網絡平臺販賣。【參考答案】簡歷是我們每一名求職者去謀求一個好崗位的利器,所以在簡歷中包含了很多我們的個人隱私信息,但是當下簡歷沒有被保護反而卻被倒賣,這種情況的出現是亟待解決的。
  • 是誰在倒賣你的求職簡歷?什麼人在購買簡歷信息?
    中新經緯調查後發現,求職者頻繁收到騷擾信息背後,存在一條完整的簡歷資源倒賣產業鏈。更有人利用這些信息,通過卡發系統向求職者群發簡訊,以達到吸粉、營銷等目的。上述人力資源專員坦言,這種方式如果被不法分子利用,很可能造成求職者簡歷信息洩露。該人士稱,她就曾經被陌生人加QQ後詢問是否有簡歷賣。  還有知情人士表示,簡歷信息洩露也可能是招聘網站出現了「內鬼」。中新經緯在採訪過程中,就遇到一位自稱是某招聘平臺內部員工郭江,他表示可以通過內部方式開通後臺帳號,下載全國任意城市的求職人員簡歷。
  • 網絡求職尋工作,簡歷竟遭倒賣
    打開APP 網絡求職尋工作,簡歷竟遭倒賣 楊鑫宇 發表於 2020-12-14 11:42:12 近段時間,多家媒體先後報導了與網際網路就業平臺有關的亂象,其中諸如個人簡歷買賣、推介詐騙平臺、情色招聘等,給求職者帶來了諸多困擾。據《新京報》報導,從售賣企業招聘帳戶到批量下載應聘者個人信息,再通過貼吧或QQ群銷售簡歷,存在一條完整的黑色產業鏈。
  • 精準打擊倒賣簡歷亂象
    石向陽 繪一手實時簡歷每份3.5元左右,二手簡歷每份1元左右……日前,《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從售賣企業招聘帳戶到批量下載應聘者個人信息,再通過貼吧或QQ群銷售簡歷,其中存在一條完整的黑色產業鏈。所以,簡歷被倒賣,不僅給廣大求職者尤其是畢業生們求職添堵添亂,更涉嫌非法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從報導來看,簡歷倒賣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黑色產業鏈,甚至還有人在這條產業鏈上做起了「學問」,研究平臺監管機制確保帳號不被封禁,擁有高曝光量。黑色產業鏈形成的背後與求職者在選擇招聘平臺、招聘企業投遞簡歷時的隱私保護意識不強、疏於防範有關。
  • 央視曝光求職簡歷被倒賣,和彩雲網盤為個人信息安全添保護色
    屢禁不止的廣告推銷電話,背後是網際網路時代個人信息洩露危機。 近日,#央視曝光簡歷信息被販賣#登上了微博熱搜,這次販賣個人信息的灰色產業鏈瞄準了招聘平臺求職者。
  • 求職卻遭簡歷倒賣 平臺必須擔起責任
    在招聘平臺上投遞簡歷後,卻屢遭陌生來電和簡訊騷擾。應聘者懷疑,個人信息通過招聘平臺落到他人手中。事實上,從售賣企業招聘帳戶到批量下載應聘者個人信息,再通過貼吧或QQ群銷售簡歷,其中存在一條完整的黑色產業鏈。
  • 又一年求職季:如何寫好個人簡歷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職場英語>英文簡歷>正文又一年求職季:如何寫好個人簡歷 2016-02-23 10:00 來源:網際網路 作者:
  • 簡歷被「倒賣」,24小時批量下載!誰來維護我們的詳細信息?
    最近,網上有一條「簡歷倒賣單份最低僅1元」的熱搜吸引了小編的眼球。點進去查看,發現我們上傳到招聘平臺上的、帶有詳細信息的簡歷正在被人瘋狂販賣!更為可恨的是,還有人專門研究開發下載軟體,可以24小時不間斷的下載「我們的簡歷」。
  • 網投簡歷被倒賣 軟體批量下載 應聘者頻受騷擾 到底是誰動了你的簡歷
    網上簡歷售賣市場十分活躍,已形成「一條龍」產業。不法分子通過各種形式以正規企業身份入駐網絡求職平臺獲得求職者簡歷,賣家出售的商品從簡歷獲取的軟體與帳號、再到簡歷,一應俱全。
  • 簡歷慘遭倒賣,個人信息洩露,網絡招聘平臺能否信任?
    每到畢業季,各類網絡平臺如boss直聘、智聯招聘、前程無憂等就會收到成千上萬份來自大學生們等人群的各類求職者的簡歷。最近,有求職者向媒體曝光,他們在各招聘平臺上投遞簡歷後,頻繁收到騷擾電話,電話內容均以「你最近是在找工作嗎」為內容開頭。由此,他們懷疑自己的簡歷已經被倒賣。經媒體調查發現,簡歷倒賣已然成為一條黑色產業鏈。
  • 揭秘簡歷倒賣黑色產業鏈:一手簡歷一條可賣2至5元_新聞頻道_中國...
    近日有媒體曝光,不少大學應屆生或求職者在各招聘平臺上投遞簡歷後,頻繁收到騷擾電話 ,電話內容均以「你最近是在找工作嗎」為內容開頭。不少求職者懷疑自己的簡歷信息已經被倒賣。  調查發現,從簡歷收集到簡歷買賣,簡歷倒賣現象已成為一條黑色產業鏈,簡歷也因時效性分為一手和二手簡歷,實時一手簡歷最高能賣到一條5元,一天就能收集到2000份。這些簡歷從何而來?誰又該為求職者的個人信息洩露買單?
  • 央視曝光簡歷信息被販賣是怎麼回事 倒賣信息的人日賺幾千元
    眼下正值秋冬招聘季,明年預計有超過九百萬的高校畢業生,將有一大批求職者勢必會通過招聘平臺尋找工作,如果不加以有效管理,又可能有新一批的信息被洩露。而原本應是用於信息交換的招聘平臺,也成了簡歷信息洩露的源頭,一條信息販賣產業鏈由此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