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曾想到,2020年因疫情的爆發高考延期一個月,在這炎熱的7月,畢業生迎來了他們人生的重大轉折點,當然還有令許多人關注的高考作文,今年的作文緊貼時代,全國1卷以材料形式讓考生們自選寫作角度,可分析歷史人物又可結合現實,還有上海卷談談自己對轉折這個過程中是否無能為力……今年很多作文,更多考驗的是當代年輕人的整體智識和世界觀,在考察學生文字功底的同時更注重引領與思維鍛鍊。
「前進的道路從不會一帆風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一代代青年矢志奮鬥」這是今年習近平主席對畢業生的寄語,高中是人生中最為奮力和精彩的三年,高考作為通往大學的獨木橋,也意味著考生們要提前適應社會生活。時代總是掌握在年輕人手中,
無論是社會的嚴峻還是國內外的多發情況,年輕人要有理想信念跟自我精神,勇擔時代使命。
年輕人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道路與方向,彰顯自我意識。蘇格拉底說過「未經省察的人生不值得一過」。迷茫是多數人都經歷的時刻,甚至一生都在不知所措,所以在年輕時要找到人生目標,才能在將來抉擇來臨時不慌不忙。正如全國3卷要求的那樣,要求考生圍繞「我想過怎麼的生活」,「如何生活得更有意義」等問題,給高一新生寫信。繪就人生藍圖,聽從內心真實想法,才能更好付出實踐。
年輕人要聯繫生活,正確看待生活,密切社會和現實,人與世界的關係。關注重大社會現實,建立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國家的關係。江蘇卷指出人們總是關注自己喜愛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會被同類信息環繞和塑造,全國新高考1卷提出面對疫情,各行各業獻出自己力量,抗疫密切了人們的聯繫。兩個作文材料都在啟發我們不要局限自己,彼此距離的遠近取決於我們願不願意邁出,融入社會是成年的第一步。
年輕人要厚植家國情懷,拓寬國際視野。2020年我國最後一顆北鬥衛星發射成功,標誌著我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北鬥導航系統完成全球組網部署,每科衛星發揮著自己的功用,北京卷以北鬥衛星為例,啟發我們不同人不同事物有存在的獨特價值。曾經我國面臨美國的衛星限制,導致中國船隻在海上漂流幾個月,就是當時的遠見,我國航天事業才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如今我國是第四個獨立掌握導航系統的國家。我們期待中國越發強大,我們也要把個人理想追求融入黨和國家事業中,為黨為國家多做貢獻,也不能忘睜眼看世界,用國際視野觀察世界趨勢,為祖國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年輕人作為國家未來發展的中流砥柱,個人要找準人生方向,建立與生活的關聯關注社會,開拓視野,為國家建設貢獻個人力量。奮進吧!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