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木匠」穿越榫卯迷宮:揭開中國古典家具「天衣無縫」的秘密

2020-12-24 中國新聞網

「半個木匠」穿越榫卯迷宮:揭開中國古典家具「天衣無縫」的秘密

2020-12-05 16:18:21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黃鈺涵 責任編輯:黃鈺涵

  中新社石家莊12月5日電 題:「半個木匠」穿越榫卯迷宮:揭開中國古典家具「天衣無縫」的秘密

  中新社記者 李茜

  近日,來自北京化工大學設計專業的13名研究生,走出課堂當起了「木匠」。這些「95後」中國學生,拿起鋸子、鑿子、刨子等傳統木作工具,集訓10天學習中國古代榫卯製作。而給他們上這期特殊實訓課的老師,正是自稱「半個木匠」的張均成。

  43歲的張均成,帶領一群老木匠遵循古法,將古籍中記錄的明式家具榫卯結構復原做出模型。2014年,他把30多種榫卯模型的構件和拆裝過程,拍成照片發布到木工論壇上,在木工圈內掀起了一場「榫卯熱」。這些帖子連續半年以上被置頂設為精華帖,網友們在帖子下評論他「是一個無私分享知識的人」。

  張均成說,榫卯從外表看平淡無奇,但內藏乾坤,外表相同的榫卯,內部結構多達十幾種。榫卯不但蘊含著中國文化裡的陰陽相生相剋,也體現了中華民族含蓄內斂、包容、兼收並蓄的精神。張均成戲稱,自己是左手搞藝術,右手當木匠,所以取了「半個木匠」做網名。

  榫卯是中國古代建築、家具及木器的主要結構方式,其中凸出的部分叫榫,凹進的部分叫卯,當凸出的榫頭與凹進的卯眼緊密契合,就能將木構件牢固地連接在一起。因此中國很多木製的古建築和家具無需鐵釘,卻能久經歲月、堅實耐用。甚至有人說,故宮屹立600年的秘密就是榫卯。

  中國是木文化大國,早在七千年前,河姆渡人就已能夠製作榫卯。春秋戰國時期,榫卯開始大量應用於家具製作。榫卯工藝在中國古典家具的巔峰——明式家具中,被發揮到極致。中國著名學者王世襄在《明式家具研究》中這樣形容明式家具:「憑藉榫卯就可以造到上下左右、粗細斜直,聯結合理,面面俱到,工藝精確……有天衣無縫之妙。」

  目前,張均成復原的榫卯模型已增至50多種。這些可以活拆活裝的模型,不但走進了家具企業、展廳,走進了中國多家博物館供民眾參觀,也走進了中國近百所大學的課堂成為教具,並由此引發學界和大眾對傳統榫卯的關注。

  多年來,張均成也專注榫卯教學,不僅開辦線下教學班,還拍攝上百集網上教學視頻。還有中國留學生把榫卯作為民族自豪的「標籤」帶到海外。

  參加榫卯實訓課的北京化工大學研究生張迪說,如今很多中國產品的風格偏向西歐化,反而失去了中國文化中自己擅長的東西,親手做出榫卯後,她更加理解古人的智慧,也意識到傳統工藝、中國文化元素可以應用到未來更多設計中。

  2013年張均成在搜集榫卯資料時,網上只有寥寥幾張圖片。如今,令他欣慰的是,現在網上很容易找到榫卯的系統資料。(完)

相關焦點

  • 半個木匠:穿越榫卯迷宮
    早在7000年前新石器時代,河姆渡人便已能夠製作榫卯,用來搭建幹欄式房屋。春秋戰國時期,榫卯開始大量應用於家具製作。古典家具的結構至宋代趨於成熟,到明及清前期達到巔峰,榫卯的工藝美學也在古典家具的巔峰之作明式家具中被發揮到極致。
  • 半個木匠:穿越榫卯迷宮 守護和傳承中國傳統榫卯工藝
    半個木匠自2014年,系統研究整理古典家具榫卯,復原製作成實物模型,在木工圈和家具行業引發了一場榫卯熱;同時多年來專注榫卯培訓教學,讓榫卯走進了數十所大學和多家博物館,引發了學界和大眾對傳統榫卯的關注。
  • 「半個木匠」和一群「阿木爺爺」的榫卯情緣
    榫卯,古老的結構智慧,藏在木頭裡的靈魂。在石家莊,網名「半個木匠」的張均成,和一群「阿木爺爺」合作,把書籍文獻中收錄的明式家具榫卯做成了模型,在凹凸的迷宮裡探索著木器世界的秘密。
  • 半個木匠:古典家具33種榫卯結構圖解 之一(全圖及構件分解圖)
    在33種榫卯結構之後又新增17種,共整理製作了50種榫卯結構,其中有一部分榫卯結構,相關資料中的名稱不夠嚴謹和全面,因此就結合該榫卯的特點,和實際製作過程中的方法來命名,這部分結構的名稱由半個木匠張均成重新訂正命名,特此說明。33種榫卯結構之一,楔釘榫。這33種結構涵蓋了古典家具榫卯結構中最主要、實用、經典的款式,每款結構都配發了高清實拍的全圖、構件分解圖。
  • 半個木匠:古典家具傳統木工33種榫卯結構圖解大全之三(17-20)
    這33種結構涵蓋了古典家具榫卯結構中最主要、實用、經典的款式,每款結構都配發了高清實拍的全圖、構件分解圖。但凡對中國的古典家具有所了解,想必都對巧妙的榫卯印象深刻,它是中國古代建築、家具的主要結構方式,是老祖宗為後世留下的智慧結晶和寶貴財富。
  • 「半個木匠」張均成:用工匠精神傳承中國傳統榫卯工藝
    【解說】在河北石家莊,自稱「半個木匠」的張均成,七年前他帶領一群老木匠,把書裡的古代榫卯,復原成了實物模型。他們在製作過程中遵循古法,延續傳統,把古籍中記錄的明式家具榫卯結構一一復原,並附有詳細的拆裝圖解。今年43歲的張均成畫過畫,做過雕刻,從事工藝美術多年,他最初接觸榫卯,主要是源於對中國古典家具的喜愛。
  • 榫卯結構|新中式家具的靈魂,中國古典設計的精粹
    但是當木匠把多餘的部分鑿去,一凸一凹,木頭便有了陰陽,有了情愫,有了思想。中國榫卯結構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歷經數千年發展,作為一種巔峰技藝,榫卯結構組合的家具比用鐵釘連接的家具更加結實耐用。
  • 榫卯,一種驚豔千年的中國美
    中國古代木匠不用釘子,全靠這些榫卯▼榫卯,一種驚豔千年的傳統中國美榫卯(sǔn mǎo),是古代中國建築、家具及其它器械的主要結構方式,是在兩個構件上採用凹凸部位相結合的一種連接方式。中國古代,榫卯結構即用在建築領域也用在家具領域。中國的木建築構架一般包括柱、梁、枋、墊板、衍檀、鬥拱、椽子、望板等基本構件。這些構件相互獨立,需要用一定的方式連結起來才能組成房屋。中國家具把各個部件連接起來的「榫卯」做法,是家具造型的主要結構方式。
  • 連接之美——榫卯結構
    另一類是作為「點」的結構方法。主要用於作橫豎材丁字結合,成角結合,交叉結合,以及直材和弧形材的伸延接合。如「格肩榫」、「雙榫」、「雙夾榫」、「勾掛榫」、「鍥釘榫」、「半榫」、「通榫」等等。  還有一類是將三個構件組合一起並相互連結的構造方法,這種方法除運用以上的一些榫卯聯合結構外,都是一些更為複雜和特殊的做法。
  • 帶你離開屏幕搜索 線下認識榫卯 親手製作明式家具
    零基礎明式家具系統培訓班 MYLab木藝實驗室杭州店從零基礎等快速入門的木工學習捷徑中國家具把各個部件連接起來的
  • 木工榫卯是古典家具之魂,一榫一卯之間凝結著幾千年傳統家具文化
    古代木工不需要釘子的秘密,一張張動圖告訴你(我們的祖先真的很牛!)是古典家具之魂,一榫一卯之間,一轉一折之際,凝結著中國幾千年傳統家具文化的精粹,沉澱著流光迴轉中的經典家具款式的複合傳承。隨著科技的發展,家具的靈魂榫卯結構早已被人們所淡忘,取而代之的是大工業生產階段中的釘子和膠水,因為成本壓縮後所獲得的利益更為誘人。
  • 現代「魯班」不用一釘一膠水再造榫卯結構中國古典建築
    網絡配圖今天要講的是榫卯(sǔn mǎo),榫卯是古代中國建築、家具及其它器械的主要結構方式,是在兩個構件上採用凹凸部位相結合的一種連接方式卻能做出巧奪天工的家具,渾然天成,天衣無縫。它是中式家具的精髓和靈魂,中式建築的基礎。
  • 古典家具之魂—33種榫卯結構動圖全解析!
    但是,當木匠把多餘的部分鑿去,一凸一凹,木頭便有了陰陽,有了思想,有了情愫。它們也有了新的名字——榫(sǔn)卯(mǎo)。這種千年的技藝,發展進化至今,已多達百種,並廣泛應用在包括建築、造船、家具之中。古典家具的精髓是榫卯。有人說,「榫卯」是古典工藝家具的「業界良心」,家具中的榫卯結構成就了中國含蓄內斂的審美觀。
  • 「中國古代樂高」來了!不用一釘一鉚就能做家具蓋房子
    中國傳統建築之所以堅固、家具之所以耐用,與其精湛的結構工藝息息相關。結構的連接方式千變萬化,不用一釘一鉚,將兩個木質單元通過凹凸結合的方式嚴密扣合,就能做家具、蓋房子,這手藝,咱春秋戰國時期的先人就掌握了!這就是榫卯結構,堪稱「中國古代的樂高」。
  • 33種常見中國榫卯結構動態圖及結構介紹
    榫卯 sǔn mǎo,古典家具之魂,一榫一卯之間,一轉一折之際,凝結中國幾千年傳統家具文化的精粹。 榫卯,是中國古代建築、家具和很多木製器具的最重要的結構方式,也是這些建築和家具不需要鐵釘的秘密。就算是現代的很多框架結構中,也常常使用榫卯結構。
  • 中華榫卯:好大的一套書,內容詳細,尺寸均有標註!
    :古典家具榫卯構造之八十一法榫卯,是一種結構,是中國傳統家具、建築中,最精妙、最合理、最有意蘊的一種內部結構。內部的機關算盡、周密奇巧,成就了外部的含而不露、四平八穩;部件的零碎繁瑣、錯綜複雜,成就了整體的天衣無縫、完美無缺 ;榫卯,哲思無限,意蘊無窮。
  • 中國榫卯結構與日本細木工工藝比拼,誰更勝一籌?
    說起榫卯(sǔn mǎo)工藝,還要追溯到中國古代,它是古代中國建築、家具及其他機械的主要結構方式。是在兩個構件上採用凹凸部位相結合的一種連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叫榫頭),凹進部分叫卯(或叫榫眼、榫槽)。山西應縣的木塔建於1056年,至今962年依然屹立不倒,是國內外現存最古老、最高大的純木結構樓閣式建築。
  • 適合帶孩子看的有趣展覽:中國家具榫卯結構展
    榫卯,一種充滿中國智慧的傳統木匠工藝,也有人說榫卯工藝是我國傳統家具工藝的靈魂。凸出來的部分稱為「榫」,凹進去的部分叫做榫卯相契合,從而使木頭與木頭完美銜接。江門市是中國廣作家具發祥地,有悠久的木作傳統,也是中國當代最為知名的紅木家具產業基地之一。
  • 80後木匠馬明文 三年整理出了108種榫卯傳統技藝
    許多人可能不知道,工匠裡面的「匠」最初所指的職業正是「木匠」。在五一勞動節到來之際,本報記者採訪到了一位80後木匠,他用三年時間,他整理出了108種榫卯傳統技藝,還原製作了33種實體模型。  醫學生辭職當木匠,盼傳承木工匠心  木匠這一職業對於60後、70後來說並不陌生,因為當時家裡的許多家具都需要木工親自打造。
  • 從榫卯工藝到淪為裝配工,為什麼現在學木匠的人越來越少了
    五層60多米高,榫卯結構,全塔沒有一根釘子,經受了多次強地震依然千年不倒,與義大利比薩斜塔、巴黎艾菲爾鐵塔並稱「世界三大奇塔」。明英宗朱由校做皇帝不咋滴,卻是少有的天賦異稟的木匠天才,噴泉就是他發明的。小的如平常百姓家以前一個普通的八仙桌和床,都是木匠的手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