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尾竹下孔雀舞--文化--人民網

2020-12-11 人民網

  雲南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發現青銅時代遺址
  新華社發

  雲南西雙版納歡度2017年潑水節
  邵 濱(人民圖片)

  「孔雀王子」、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孔雀舞傳承人約相

  中國的傣族人口有126.1萬(2010年),主要聚居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以及耿馬和孟連兩個自治縣。其餘的散居在景東、景谷、普洱、瀾滄、新平、元江、金平等30多個縣。邊疆傣族地區與緬甸、寮國、越南接壤。

        

  古越人後裔

  傣族地區歷史悠久。迄今為止,傣族聚居區已發現多處新石器時期文化遺址,出土了數百件遺物。西雙版納在景洪瀾滄江沿岸的臺地上,先後發現了曼蚌囡、曼允、曼景蘭、曼廳等新石器時代遺址,清理出石斧、石錛、石刀、魚網墜等石器以及陶器、骨器和貝殼等遺物。德宏在瑞麗江畔的芒約和隴川芒膽兩個新石器時代遺址上,發現了夾沙紅陶、夾沙黑陶、印紋陶片、石斧等遺物。其中,肩石斧、石網墜和印紋陶是古越人文化的典型代表,與我國東南沿海地區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出土的同類器物相似,具有明顯的百越文化特徵。隴川江流域的梁河勐養、潞西五岔路也發現了新石器時代遺址。瀾滄江中遊的雲縣忙懷遺址,出土了大量的打制雙肩石斧,器型和製法與福建建陽、臺灣的同類器物相似。孟連娜允古城旁的南壘河岸,曾先後發現5處新石器時代遺址,發掘出打制石器、手制陶器、動物化石等珍貴的歷史文物。

  傣族和同一語族的壯族、侗族、水族、布依族、黎族等同為古越人的後裔,有著密切的歷史關係。據傣文史籍記載,早在周威烈王二年(公元前424年),就有關於傣族部落戰爭的記述。公元1世紀,漢文史籍已經有關於傣族先民的記載。漢晉時期稱為「滇越」「撣」或「擅」「僚」或「鳩僚」。唐宋文獻則稱為「金齒」「黑齒」「銀齒」「繡腳」「繡面」「茫蠻」「白衣」等。元明時期仍稱為「金齒」「白衣」等。「白衣」又寫作「百夷」「白夷"「伯夷」,有的誤作「僰夷」,以致與白族混淆。清以來稱為「擺夷」。新中國成立後,根據傣族人民的意願,正式定名為傣族。

  傣族村寨多分布在群山環抱的河谷平壩地區。比較大的壩子有景洪、勐籠、勐遮、勐罕、勐海、芒市、隴川、幹崖、勐卯、遮放等,平均海拔在500—1300米之間,地勢較低。這裡四季常青、山川秀美、土地肥沃,灌溉便利,適於種植農作物和經濟作物,盛產稻穀、甘蔗、樟腦、咖啡、劍麻、橡膠、紫膠、香茅草等。氣候屬於亞熱帶氣候,年平均溫度在21℃左右。終年不下雪。 

  傣族居住地區自然資源豐富。西雙版納是亞洲大葉種茶的原生地,是馳譽中外的「普洱茶」的主要產地。芒果、椰子、菠蘿、香蕉等亞熱帶水果常年不斷。山區的原始森林遮天蔽日,出產柚木、紫檀、鐵力木等珍貴木材,還有蘿芙木、金雞納等名貴藥用植物。西雙版納州的森林覆蓋率為57.14%,德宏州森林覆蓋率為46.02%。礦產資源種類豐富,有20餘種,銅、鐵、金、銀、鎳、鉛、錫、水銀等很早以來就被傣族人民發現、利用。德宏還盛產寶石、玉石、綠柱石和水晶等特種工業原料。在西雙版納的原始森林和綿延起伏的山嶺河谷中,繁殖著野象、虎、豹、鹿、犀牛、金絲猴、孔雀、犀鳥等珍禽異獸。水邊林際,每值晨曦微現或夕陽斜照時,常見美麗的孔雀翩翩起舞,人們把這裡譽為「孔雀之鄉」。

      

  生鮮酸辣野

  傣族服裝風格鮮明。男子著無領對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著長管褲,冷天披毛氈,多用白布或青布包頭。男子文身的習俗很普遍,既表示勇敢,又可以驅邪護身、裝飾身體。男孩到11歲左右,即請人文身,文身的圖形大多以虎、豹、獅、龍、蛇、鷹為主。所文部位大多是四肢、胸腹、背部。

  婦女傳統著窄袖短衣和筒裙。西雙版納傣族婦女,著白色或緋色內衣,腰身細小,下擺寬,下著各色筒裙。德宏芒市等地婦女,婚前著淺色大襟短衫,長褲,束小圍腰,婚後改著對襟短衫,黑色筒裙。內地傣族婦女服裝與邊疆大體相同,但有地區性特點,往往因此被其他民族稱為「花腰傣」「大袖傣」等。「花腰傣」獨具魅力的頭飾、服飾,與晉寧石寨山、江川李家山出土的滇國青銅器上的人物十分相似,有著椎髻、短襟衣、筒裙等共同特徵,證明了兩者之間的一脈相承。

  傣族主食以大米為主。德宏地區吃粳米,西雙版納等地愛吃糯米,通常是現舂現吃。傣族著名的香竹飯又稱竹筒飯,香氣濃鬱,飯軟而細膩。傣族也食昆蟲。傣族地區潮溼炎熱,昆蟲種類繁多。經常食用的昆蟲有蟬、竹蟲、大蜘蛛、田鱉、螞蟻蛋等。以青苔入菜,是傣族特有的風味菜餚。青苔是選春季江水裡巖石上的苔蘚,以深綠色為佳,用糯米糰或臘肉蘸食,味美無比。傣族還有食花習俗。經常採食的野花有攀枝花、棠梨花、白杜鵑、黃飯花、甜菜花、芭蕉花等30多種。

  生、鮮、酸、辣、野是傣家菜的特點。傣族人認為,吃酸心爽眼亮,助消化,還可以消暑解熱;吃甜,能增加熱量,解除疲勞,預防肝炎;吃辣,可以開胃口,增食慾,增強身體抵抗力、預防傷風感冒;吃生的,菜鮮味美,可口舒心。傣味中以酸為美味之冠,所有佐餐菜餚及小吃均以酸味為主,如酸筍、酸豌豆粉、酸肉及野生的酸果。最常食用的是酸筍,把新鮮竹筍切成絲,放入清水漂浸,之後撈進大缸用力壓緊、封口,放置半個月待變酸。傣族人隨便哪家都有百來斤酸筍,一天也離不開。

     

  「最美好的日子」潑水節

  傣族的節日,多與宗教活動有關。主要節日有關門節、開門節、潑水節等。關門節,傣語「毫瓦薩」,時間固定在傣歷九月十五日(公曆7月中旬)。開門節,傣語稱「翁瓦薩」,時間固定在傣歷十二月十五日(公曆10月中旬)。在這兩個節日當天,各村寨的男女老少都要到佛寺舉行盛大的賧佛活動,向佛像佛爺敬獻美食、鮮花和錢幣,在佛爺佛像前念經、滴水,以求佛賜福於人。

  傣歷年——潑水節,是傣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傣語稱「桑勘比邁」或「楞賀桑勘」,意為六月新年。時間在傣歷六月下旬或七月初(公曆4月中旬),約在農曆清明後十日舉行,它象徵著「最美好的日子」。節期一般是3天。頭兩天是送舊,最後一天是迎新。節日清晨,傣族村寨的男女老幼沐浴盛裝到佛寺賧佛,並在寺院中堆沙造塔四、五座,大家圍塔而坐,聆聽佛爺念經。之後,婦女們各挑一擔水為佛像「洗塵」。佛寺禮畢,青年男女退出,相互潑水祝福。接著成群結隊四處遊行,潑灑行人以示祝福。西雙版納每年過潑水節的時候,傣族群眾都要在瀾滄江舉行聲勢浩大的龍舟賽,賽後就將龍船拆散放進佛寺的竹樓裡保管,待第二年潑水節到來之前,再把拆散的龍船拼裝起來,拼裝龍舟就稱之為「旱黑」。

  花腰傣最隆重的節日要數農曆正月十三的「花街節」。這天,上千名青年男女從周圍的村寨匯集到花街。身著盛裝的小卜少(少女)排成長隊,款款走過花街,競妝比美;小夥子們則瞪大眼睛尋找意中人。如果情投意合,兩人就相約到鳳尾竹下荔枝叢中,姑娘解下腰間的秧篾飯,掀開青翠的芭蕉葉,只見噴香的糯米飯用鮮花汁染成了一半金黃一半鮮紅,以芭蕉葉相隔一層又一層盛滿豬脊肉、油炸幹黃鱔、醃鴨蛋等美食。吃完秧蔑飯,提親成婚的大事也就定下了。

  宗教方面,邊疆傣族普遍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屬於小乘佛教,同時保留著原始鬼神崇拜的殘餘。內地傣族崇拜「龍神」、「龍樹」,有宗教職業者「波勐」和「師娘」,代人佔卜治病。在景谷等地區,也有信仰上座部佛教的。由於小乘佛教主張男子在一生中要過一段脫離家庭的宗教生活,才能除苦積善,成為受教化的新人,成年後有社會地位,所以過去農村中佛寺很多,送子弟入寺為僧很普遍。特別是在西雙版納,未成年的男子幾乎都要過一段僧侶生活,識字念經,然後還俗回家,有的就終身為僧。傣族的齋僧賧佛活動極為頻繁,且很虔誠。由於村寨各戶有共同負擔寺院開支和僧侶生活的義務,加上其他宗教活動經費,約佔農戶農業收入的1/5,成為農民的沉重負擔。新中國成立後,解除了不合理的宗教負擔。

     

  孔雀舞和葫蘆絲

  傣族文學主要是敘事詩。傣族有500部左右的長篇敘事詩。現在保留的傣族傳統長篇敘事詩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其中有歌唱人類創世活動的如《布桑蓋與瓦桑蓋》《坤撒》,頌揚祖先創業事跡的如《叭阿拉吾射金鹿》,反映歷史事件的如《召網香召網朔》《勐卯與景欠戰爭史》,揭露統治階級貪婪殘暴的如《娥並與桑洛》《召樹屯》、通過愛情主線揭示社會矛盾的如《朗鯨布》《線秀》,還有新中國成立後表現社會主義新生活的《彩虹》《流沙河之歌》等。

  傣族有傳統的傣戲。以前西雙版納有一種以舞蹈為主兼唱戲詞的形式,這是傣戲的雛形。其情節比較簡單,主要表現持刀的獵人與化了裝的龍、鳳、龜、鶴進行鬥爭。傣戲的發展和完善主要在德宏一帶。因此傣戲又稱「滇西傣戲」。大約在19世紀初產生於德宏盈江的盞西和幹崖。較早的劇目有《公孫犁田》《冒少對唱》《十二馬》等。到20世紀初,盈江土司成立了第一個傣戲劇團,於是傣戲迅速風靡各地。傣劇的唱腔、道白均用傣語,劇本多根據傣族民間故事改編,表演以本民族歌舞及民間武術為主,也借用其他劇種表演的程式,形成自己的戲曲風格。

  傣族舞蹈種類繁多。西雙版納傣族稱舞蹈為「凡」。民間舞蹈有凡婻諾、凡光罕、凡光、哈凡、凡整。凡婻諾以模仿禽類動作為主要特徵,包括孔雀舞、鷺鷥舞、斑鳩舞等。凡光罕是以鹿的模具作為道具而表演的獸類舞蹈,此外還有獅子舞、大象舞等。凡光為鼓舞,舞蹈者挎鼓或擊鼓而舞,自己為自己伴奏,僅限於男性表演。哈凡為邊歌邊舞的集體性舞蹈,常見的有《依拉賀》和放高升舞,多在節日期間結群表演。凡整為武術舞,其中包括拳術舞、棒術舞、刀術舞等。除了以上幾種有統一名稱的舞蹈外,民間還有一些反映生產、生活和風俗習慣的舞蹈,常見的有帽子舞、扇子舞、花環舞、花棍舞、蠟條舞、荷花舞等,具有濃鬱的生活氣息。在種類繁多的傣族舞蹈中,孔雀舞是人們最喜愛、最熟悉,也是變化和發展幅度最大的舞蹈之一。每年的佛教節日和迎接新年時,都要表演孔雀舞。

  傣族民間樂器有嘎臘薩、玎、篳、多洛、象腳鼓、鋩、排鋩和傣鑔等。傣族的特色樂器葫蘆絲是舌簧樂器,用循環換氣法能持續發出五度音程,音色優美、柔和、圓潤、婉轉。在月夜的竹林或傣家竹樓裡,能給人以含蓄、朦朧的美感,而吹出的顫音尤如抖動絲綢那樣飄逸輕柔。全國著名的作曲家施光南創作出《月光下的鳳尾竹》樂曲,使葫蘆絲音樂風靡大江南北。象腳鼓因鼓身形似象腳而得名,常與鋩鑼、傣鑔組合在一起,廣泛用於歌舞和傣戲伴奏。嘎臘薩是竹製、吊橋形的敲擊體鳴樂器。玎是彈撥弦鳴樂器,傣族青年戀愛時經常彈奏,有「愛情樂器」之譽。

  (摘自《民族問題五種叢書》之《中國少數民族》卷,鄭 娜編輯整理)

(責編:馮人綦、崔東)

相關焦點

  • 傣族孔雀舞:雀之靈 舞之魂
    「清風吹拂,細雨輕飄,是孔雀飛來了;蘆笙聲聲,歌聲悠揚,是孔雀飛來了;蘆花綻放,木棉紅透,是孔雀飛來了……」伴隨著歡快優美的象腳鼓與鋩鑼聲,舞者身著傣族孔雀舞演出服出場,步伐輕快,輕梳羽毛這就是傣家獨有的孔雀舞所表現和營造的舞蹈意象。傣族人民把孔雀視為美麗、善良、吉祥和幸福的化身,視為自己民族高尚精神的象徵。孔雀舞則是傣家喜愛的一種民間舞蹈。 在《華陽國志》、《山海經》、《南詔野史》、《蠻書》等歷史文獻中對孔雀、孔雀舞有「常浴千江」、「巢人家樹上」、「婚娶長幻舞,吹蘆笙為《孔雀舞》」的記載,流露出傣族人民對孔雀、孔雀舞的喜愛。
  • 探訪孔雀舞傳承人:70塊收徒也要繼續
    中新網瑞麗11月25日電 (顧一航 劉雲 保旭 蔣晨)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尤為珍貴。一般來說,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技藝都是依靠傳承人口傳心授,代代相傳。在今天,這些傳承人的生存現狀究竟如何?25日,記者一行拜訪了傣族孔雀舞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旺臘先生。
  • 2017年12月英語四級翻譯練習題庫之孔雀舞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四六級>複習輔導>四級>四級輔導>翻譯>正文2017年12月英語四級翻譯練習題庫之孔雀舞 2017-07-14 10:18 來源
  • 雲南孔雀「飛入」高雄佛光山 光雕舞影祈福吉祥平安
    在數萬人用手機照明營造的漫天星光中,26只從雲南飛來的「孔雀」,緩緩綻放,光彩奪目……  數以萬計的遊客及信眾湧入佛光山參加2018春節燈法會。今年法會特別之處是,雲南省在佛光山舉行「七彩雲南·相約臺灣」文化月活動,將傣族孔雀舞帶到寶島,「飛入」佛光山。
  • 2017年6月英語四級翻譯每日一練:孔雀舞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四六級>複習輔導>四級>四級輔導>翻譯>正文2017年6月英語四級翻譯每日一練:孔雀舞 2017-04-06 15:29 來源:
  • 2017年6月英語四級翻譯練習:孔雀舞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四六級>複習輔導>四級>四級輔導>翻譯>正文2017年6月英語四級翻譯練習:孔雀舞 2017-02-13 09:39 來源:
  • 鳳尾竹別稱米竹、筋頭竹、蓬萊竹
    鳳尾竹別稱米竹、筋頭竹、蓬萊竹。是禾本科,簕竹屬孝順竹的變種。植株較高大,杆高可達6米,竿中空,小枝稍下彎,下部挺直,綠色;竿壁稍薄;節處稍隆起,無毛;葉鞘無毛,縱肋稍隆起,背部具脊;葉耳腎形,邊緣具波曲狀細長繸毛;葉舌圓拱形,葉片線形,上表面無毛,下表麵粉綠而密被短柔毛,小穗含小花,中間小花為兩性;外稃兩側稍不對稱,長圓狀披針形,先端急尖;內稃線形,脊上被短纖毛,花葯紫色,子房卵球形,羽毛狀。成熟穎果未見。
  • 決鬥之城孔雀舞抽什麼卡包好 卡組構建解析
    決鬥之城孔雀舞卡組怎麼配,孔雀舞卡組構建技巧,想玩孔雀舞需要抽哪幾個卡包,本次我們就以孔雀舞角色為核心來說一說怎麼組建自己的卡組吧。 孔雀舞卡組搭配 如果沒有雷雅的關鍵卡天使和鳥獸的卡都一般,還是城之內和海馬厲害。 鳥獸卡組唯一的亮點也就只有卡包裡的2400怪了。
  • 2019年6月英語六級翻譯試題及答案:孔雀舞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四六級>複習輔導>六級>六級輔導>翻譯>正文2019年6月英語六級翻譯試題及答案:孔雀舞 2019-05-27 14:18 來源
  • 遊戲王:卡片怪獸的生活原型,孔雀舞的這張卡來自希臘神話!
    鷹身女妖孔雀舞在劇中一共使用過兩套卡組,一套是鷹身女妖卡組,另一套是亞馬遜卡組,但最能代表孔雀舞的還是鷹身女妖卡組。升靈術師·奘玄因為文化差異的關係,玄奘的名字在當地是反過來寫的。玄奘是歷史上真實存在過的一個人物,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同時也是佛教文化橋梁的構造者。
  • 孔雀王宮,大等喊村,瑞麗出名的的油子村!
    瑞麗江水流平緩、清澈碧綠,兩岸高大的仙人掌、碧綠的麻桑蒲、濃鬱的柚子樹、遮天蔽日的大青樹和婀娜多姿的鳳尾竹以及成片的芭蕉林,還有鳳尾竹中傣家小樓點級其中,說不盡的風光如畫。大盈江發源於高黎貢山南麓,穿越了數百裡的高山峽谷、原始森林後到達盈江平原,江面變寬,流速放緩,一望無際的良田、村寨、翠竹、綠樹連...瑞麗江一大盈江已被列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 孔雀羽毛也能設計成住宅?西雙版納孔雀城,實現輕奢旅居生活
    成功的住宅,不僅僅是要滿足人類居住的基本功能,建築的設計感更加重要,民族文化特色元素的融入受到追捧。西雙版納孔雀城,算是國內比較有民族特色的建築了,三棟樓群猶如孔雀羽毛一般立在瀾滄江邊,合成孔雀開屏的造型,版納傣族是最多的,孔雀在傣族人民心中是吉祥、幸福、美麗、善良的象徵。
  • 第五人格:亞服「孔雀舞」美宣亮相,這一次,國服玩家無需羨慕!
    可惜的是,自從「月亮河世紀之戰」後這位BUG女王,便這麼的一路下滑走下了「國家隊」的聖壇。 但因其不俗的外貌以及低端局中的出色表現,菲歐娜的人氣依舊堅挺。否則,也不會有此前的演繹時裝「撒瑪拉」以及這次潑水節獨特時裝「孔雀舞」的出現了。
  • 聖誕節觀賞少數民族歌舞表演 孔雀舞柔術葫蘆絲演奏樣樣精彩
    滿頭珠翠的這個一定是苗族了,當然其它有的民族也是這種銀飾帽子,走路的時候,滿頭窸窸窣窣的聲音,而且在太陽下閃閃發光,這種銀飾上面有的是鳥獸蟲魚,有的是八仙過海,還有的是小孩的造型,總之苗族姑娘生下來就要為出嫁這一身銀飾努力打拼。圖中是苗族演員在唱歌,歌喉婉轉,下面的衣服是蠟染的。
  • 興趣探索-如何養好一盆漂亮的鳳尾竹(米竹)盆栽
    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是一種竹子,米竹,學名鳳尾竹,又叫觀音竹、筋頭竹、蓬萊竹。不要在問米竹與鳳尾竹的區別了,他是一種植物,葉子大的那個叫散尾葵。竹子是「四君子」梅、蘭、竹、菊之一,竹子以其瀟灑姿態,淡泊寧靜,傲然有節而令人心馳神往。
  • 《我最愛的女人們》張晉湖邊秀武術 蔡少芬孔雀舞超優雅
    《我最愛的女人們》張晉湖邊秀武術 蔡少芬孔雀舞超優雅 時間:2019.07.18 來源:鳳凰網娛樂 分享到:
  • 孔雀舞接班人選全是傳言?小彩旗獲姨媽高調寵愛,更直接上臺表態
    孔雀舞接班人選全是傳言?小彩旗獲姨媽高調寵愛,更直接上臺表態大家都知道孔雀公主楊麗萍因為一心把自己的事業撲在舞蹈上,因此對身體的管理十分的嚴格,而如今的身體的體脂比例完全不符合標準,即使知道自己的狀況也仍然選擇了不要孩子,所以對於自己婚姻也是看得非常淡然。
  • 楊麗萍讓孔雀舞活靈活現,穿民族風衣服,具有藝術氣息又彰顯品味
    無論在生活中遇到了多大的困難,一旦登上舞臺,走進聚光燈下,她就會重新振作起來,變得容光煥發。她的孔雀舞活靈活現,深入人心,在大家的眼中,她就是那隻優美的孔雀。舞臺上的她身著孔雀演出服,聚精會神,全身心投入到表演中,一顰一笑都像極了孔雀,美到極致,旁人看了都嘆為觀止。
  • 孔雀女王楊麗萍:美輪美奐傣族舞蹈究竟有何魅力?
    提到傣族舞 人們第一個想到的肯定是 孔雀女王-舞蹈藝術家楊麗萍> 她的孔雀舞驚豔世人眼 婀娜多姿美輪美奐
  • 我們該如何區分米竹和鳳尾竹,米竹的如何養護,下面就來看看吧
    首先,建議選擇淺水盆地,因為竹子是淺根植物,避免深水盆地,深盆不利於米竹的生長,更難掌握澆水,因為盆內的土壤太深而造成竹子上幹下溼窒息。而當時的環境,雖然要盆栽竹子進行室內觀賞,但放入室內的竹子會很長,或生長很弱,枝條很軟,葉子缺少綠色,葉尖新梢等,所以最好在戶外保持一段時間,如果你只能把它放在室內,你最好擺放在陽臺上陽光充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