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距離太湖不是很遠,但一直還未前去一探,眼看秋天來了,天氣涼爽了起來,周末便約了幾個朋友準備去太湖玩兩日。太湖,自然風光優美,擁有眾多形態不一的島嶼,這些島嶼中又以三山島風景最美,山水相依,面積雖不大卻風光秀麗,明代稱之為小蓬萊,故有「太湖蓬萊」的美譽。
在三山島的那兩天真的不要太愜意,清晨島上閒逛,中午找地方喝喝茶,騎騎單車採採果子,雖然不能環湖但也可以泛舟湖上,盡享湖光山色。這裡也比較適合悠閒放鬆,比較慢節奏的生活,原生態的風景,一派返樸歸真的鄉野氣息,如果能多住上幾日也是挺不錯的。
三山島奇石:獅身人面石
在北山半山腰可見一塊巨石,一端矗立於懸崖峭壁之上,一端凌空山壁之上,遠觀與埃及金字塔的獅身人面像極為相似,從下面看確實非常像,造型渾然天成,巧奪天工。在獅身人面像下面還可看到觀音菩薩雕像,周邊環境幽靜,比較有意境。
太湖蓬萊之蓬萊亭
在山頂平臺處有一座小亭子,為蓬萊亭,位於花崗石之上,這裡也是觀賞三山島觀看風景最佳的地點,站立亭中,眺望向遠方,近處植物繁茂,遠處湖光水色,八百裡太湖一覽無遺,仿佛置身於蓬萊仙境一般。
吳中第一峰:板壁峰
板壁峰,有著「吳中第一峰」的美譽。整體為一塊寬20餘米,高10餘米的峭壁奇石,是3億多年前海洋中沉積的石灰巖受地殼運動擠壓而形成,遠看整塊巖石如斧劈,近看石頭紋理如刀刻,青苔斑駁,藤蔓攀附,峭壁挺拔,不得不讓人稱奇。
很多人都是騎這種四人一起的自行車環湖遊玩,比較方便,如果中途有美景可以隨時下來欣賞,不願意騎了也可以隨處停靠,不需要歸還到固定的點。
環湖路上景色比較多,有荷花,有波斯菊,一眼望去,大片大片的花海就像地毯一樣鋪在湖畔,爭奇鬥豔,色彩繽紛,將這裡裝扮成了一幅多彩的花卷,如果可以在空中俯瞰那就更美啦,令人流連忘返。
觀太湖最美日落
傍晚落日十分是湖上泛舟的最佳時間,此時的落日餘暉映襯著碧波蕩漾的湖水,可謂水天一色,湖光山色,非常美。我們在島上碼頭租了一條竹筏船,慢悠悠的漂浮在湖面上,大約玩了1個小時,很愜意。
探訪明清古建築群
除了山水風光以外,在島上還有三十多狀保存比較完好的明清建築,這裡的明清古建築是三山文化淵源流長的見證,其中清儉堂、師儉堂等至今保存完好。有一些房屋經過了修繕成為了一些影視劇的取景地,有些還是保持原來的模樣,只是由於長時間無人居住,顯得有些破敗,如果加以利用,那就更好了。
白牆灰瓦及高大的馬頭牆,典型的徽派明清時期的建築,一磚一瓦,一草一木,仿佛都向人們訴說著這裡的歷史,這裡的時光,古建築需要細細品味,慢慢體會其中最為本質的東西。
目前島上大約有600多戶人家生活居住在這裡,所以住宿多以農家樂為主,大部分都是當地人居住在此處的房子,為了方便前來遊玩的人而改建成農家樂。這次我們選擇住宿的是古井山莊,位置很好,背山面水,從碼頭步行過來大約5分鐘即可到達。
從門頭及庭院不難看出這裡整體為中式古典設計,院落比較別致,小橋流水,假山花藝,果樹盆栽,錦鯉在水池中遊來遊去,古色古香,精心設計並用心打理的庭院讓人賞心悅目,猶如住進了世外桃源一般。
在院落內還有幾棵石榴樹,現在雖然個頭很大但還未成熟,如果成熟了的話,可以採摘來吃。
我住宿在3樓的一處大床房間,房間內乾淨明亮,用品齊全。不得不說這裡的裝修真的是花了大價錢,清一色的紅木家具及地板,與庭院遙相呼應,盡顯古色古香。
除了房間內,中庭及客廳裝修也是清一色的紅木家具,典型的蘇式庭院風格。在客廳內還要很多的擺架,裡面有主人收藏的一些太湖石,太湖石也是此處盛產的一個品種。
我住的那間房屋窗戶正對著院落,東面的窗戶對著山。透過窗戶可以看到遠處零星分散著的人家,再遠處便是太湖,打開窗戶明顯可以感覺到溼潤的湖風從遠處吹來,三山島總體比較適合慢悠悠的玩,懶散的放鬆幾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