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產30.5%!最抗熱的優質小白菜新品種,大家都搶著種!

2020-12-22 騰訊網

我國抗熱小白菜育種現狀為南方夏季多高溫、高溼天氣,抗熱品種大多是青梗類型,白梗菜抗熱類型很少。

抗熱菜秧生長周期短、苗期抗性強,已逐漸成為主要的栽培形式,其栽培面積逐年大幅度增加。抗病、抗逆品種多採用雜種優勢途徑育種,目前自交不親和系配製雜交種應用較為廣泛,利用雄性不育系(如Ougra CMS)配製抗熱雜交種因F1種子產量低,在生產應用中受到限制。

本文利用Polima胞質雄性不育系育成了新品種暑熱,以期為白梗小白菜消費區域提供更好的小白菜抗熱菜秧新品種。

1 選育過程

1.1 母本雄性不育系的選育

2009年引入由南京農業大學白菜生物系統實驗室轉育自甘藍型油菜Pol不育源的小白菜異源胞質雄性不育系09PA4,其不育株率100%,不育度92%,對低溫輕度敏感。

2009-2013年,採用單株—混合選擇法以保持系對其做成對測交,後代鑑定不育性,淘汰微粉株,同時進行抗性篩選,直至群體不育度高於95%。2014年擴大繁種獲得小白菜Pol胞質雄性不育系P44,其不育株率100%,不育度95%,雌蕊和蜜腺正常,雄蕊退化、長度為雌蕊的2/3,花葯白色盾形或三角形,無花粉或敗育;春季始花期對低溫輕度敏感,3%~5%不育株花葯尖端黃色有微量花粉或花葯不開裂;盛花期不育株率100%,不育度100%。

P44表現為中大株型,直立、束腰,葉色綠黃,葉柄白、扁平,抽薹性為二月白類型,配合力高,種子產量高,生長勢旺,抗病、抗逆性強。

1.2 父本自交系的選育

2008年引入湖南地方品種湘潭矮腳白,選取抽薹最晚、具典型品種性狀的單株自交,採用系譜法選育自交系。2009-2013年夏季對S1~S5各系統世代進行抗熱性狀篩選,秋季進行抗病性及經濟性狀篩選,春季進行晚抽薹篩選。

2014年擴大繁殖自交系S6。矮腳白自交係為中大株型,直立,束腰性弱,開展度大,葉黃綠色,柄白色、寬且扁平。生長快,早抽薹二月白類型,開花較不育系P44早3~8天,特殊配合力高,抗熱、抗病。

1.3 配製雜交組合

2013年3月試配雜交組合。以雄性不育系P44為母本,矮腳白自交系S5為父本,人工授粉配製雜交組合,7~8月開展夏季抗熱預備品比試驗,試驗結果表明,雜交組合具明顯雜種優勢,抗熱性強、生長勢強、產量高。2014年試繁P44×S6雜交種,參加品比試驗1;2015年參加抗熱品比試驗2和抗熱區域試驗1;2016年參加抗熱區域試驗2和生產試驗1;2017年進行生產試驗2。2018年夏季推廣試種,定名為暑熱。

2 選育結果

2.1 豐產性

品比試驗

2014-2015年在南京理想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江寧淳化基地參加品比試驗,以抗熱白梗品種矮樁早冠(CK1)和抗熱矮腳黃(CK2)及抗熱青梗品種夏帝(CK3)為對照,隨機區組設計,3次重複,小區面積3㎡,試驗單株數據取3次重複(每重複10株)的均值。

2014年7月20日播種,8月10日採收菜秧;9月6日播種,9月27日(5葉期)移栽,10月28日採收大棵菜。2015年7月16日播種,8月4日採收菜秧,並以株行距15cm×15cm(100株)定植,8月20日採收小棵菜。因CK3夏帝為青梗菜秧品種,與暑熱、CK1和CK2成株性狀差異較大,故未對CK3小棵菜和大棵菜的相關性狀進行比較。

由表1可知,暑熱的豐產性在菜秧、小棵菜及大棵菜時期均優於對照,差異極顯著。暑熱菜秧2年平均產量較對照矮樁早冠增產16.7%,較抗熱矮腳黃增產30.5%,較夏帝增產15.3%。

區域試驗

2015-2016年在南京江寧區、安徽馬鞍山和湖北武漢參加夏季抗熱小白菜區域試驗,以矮樁早冠(CK)為對照,3次重複,小區面積5㎡,各試點在7月14~20日播種, 18~22天收穫。試驗結果表明(表2),暑熱2a平均每667㎡產量為1 646.7kg,比對照矮樁早冠增產12.3%。

生產試驗

2016-2017年在南京江浦區、安徽宣城、湖北鄂州進行,以矮樁早冠(CK)作對照,試驗面積250~300㎡,各地分3批(6月25~28日、7月10~15日、7月25~31日)播種,18~22天採收,表3中抗熱菜秧產量顯示,暑熱2年各試驗點、各批次均比對照增產,菜秧每667㎡平均產量1496.8kg,比對照矮樁早冠(1367.8kg)平均增產9.5%。

2.2 抗熱性和抗病性

2014-2015年品比試驗,每重複保留0.5㎡用於統計22天(2014年)、21天(2015年)時菜秧熱害指數[=Σ(各級熱害株數×熱害級值)/(調查總株數×最高級值)×100]和病情指數[=Σ(各級病株數×該病級值)/(調查總株數×最高級值)×100],並記錄小區內50%植株長到5片葉時的天數(表4)。

2a試驗中,暑熱的平均熱害指數18.0,優於對照品種矮樁早冠(21.4)、抗熱矮腳黃(33.6),與夏帝(17.3)差異不顯著。暑熱長至5葉期天數最快16天(2015年),2a平均17天,快於矮樁早冠(19.5天)、抗熱矮腳黃(25.0天)和夏帝(21.5天),小區產量最高,表現為抗熱性極強,生長速度快。

2年暑熱的病毒病病情指數為21.1,優於矮樁早冠(23.2)和抗熱矮腳黃(26.4),較夏帝(19.8)稍高;炭疽病病情指數22.9,優於矮樁早冠(24.8)和抗熱矮腳黃(24.5),與夏帝(22.3)相當,表現為抗病性強。

2.3 優質性

2015年夏季邀請南京市種子管理站和南京理想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共15人,對暑熱及對照矮樁早冠等16個小白菜菜秧品種(7個白梗+9個青梗)品嘗打分,取加權平均值,暑熱在白梗品種中排名第1,在16個品種中排名第3,表明暑熱風味品質佳。

2016年秋季對暑熱進行營養成分測定,其含可溶性蛋白19.72mg/g,可溶性糖29.14mg/g,乾物質18.08%,維生素C 24.22 μg/g。

3 品種特徵

暑熱為抗熱白梗小白菜一代雜交種。大株型,直立、微束腰,開展度大,葉色黃綠,柄白、扁平,生長勢強,生長速度快,可抗35℃高溫,抗病毒病、炭疽病,產量高。

作抗熱菜秧栽培時,16~22天(5葉期)收穫,株高15.6cm,產量1500kg/667㎡;作抗熱小棵菜栽培時(撒播間苗或移栽),生長期35~40天,株高22.0cm,株幅18.8cm×18.4cm,11片葉,產量3459kg/667㎡;作大棵菜栽培,移栽後20~40天收穫,株高28.8cm,株幅30.2 cm×32.0cm,22片葉,產量7003.6kg/667㎡。

4 栽培技術要點

暑熱適合在長江流域各省白梗小白菜消費區域夏秋栽培,以抗熱菜秧用途為主。截至2019年暑熱已在江蘇、安徽等6省20個地區推廣近500h㎡。

播種

5~9月可露地撒播,667㎡用種量夏季1.0~1.5kg、秋季0.5~1.0kg。夏季抗熱菜秧栽培多配套防蟲網、防雨棚等設施,播種至出苗需蓋遮陽網,早晚噴灌水。夏季最快16天收菜秧,長江流域1年至少可收穫7茬菜秧。因暑熱成株株型稍散,葉片脆、易折,不耐儲存和運輸,故不建議作大棵菜栽培。晚秋或早春栽培,若遇冷空氣需及時覆蓋加溫設施或提前採收(植株遇低溫再回暖後易春化抽薹)。

施肥

選未種過十字花科蔬菜、保水保肥、排水良好的壤土田塊。基肥用腐熟糞肥,苗期尿素隨澆噴水施入,每隔10天追肥1次。

病蟲害

暑熱夏季栽培條件多為高溫多雨,菜秧容易腐爛,病毒病、炭疽病發病率高;秋季主要病害為霜黴病,加強田間管理,降低土壤持水量;秋冬採收前軟腐病會嚴重影響產量。蟲害有菜蚜、黃曲條跳甲、小菜蛾、菜青蟲、螻蛄等。

溫馨提示

快遞停滯,《長江蔬菜》雜誌發行不打烊,2020年2月下刊已發行,免費電子期刊,點擊下方圖片即可閱讀。

作者介紹:

楊陽,農藝師,碩土,主要從事小白菜育種工作

周鴻章,男,通訊作者,主要從事小白菜育種與推廣工作

信息來自《長江蔬菜》2020年2月下

更多信息,請添加小蔬微信號CJSCZZS001了解!

相關焦點

  • 小白菜噴施白醋畝增產500斤,一桶水要兌多少食醋,這些你知道嗎
    我國的蔬菜種植面積非常大,尤其是冬季大棚種植蔬菜的菜農非常多,其中很多菜農朋友都喜歡種植葉菜類蔬菜,小白菜就是其中最為常見的一類,那麼大棚種植小白菜,如何能夠實現產量高品質好呢?今天我們就聊一聊,小白菜噴施白醋的增產提質小妙招,趕緊來學學吧。
  • 這個小麥新品種被稱為優質麥中的「王炸」,產量高,抗病抗倒性好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聲明:圖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已經不再滿足於「吃飽」,還要求「吃好」。在廣大育種工作者的努力下,一大批優質小麥新品種陸續推向市場。
  • 河南小麥新品種通過「新國標」,民眾將能吃上新的「太空麥」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尹江勇 實習生 周玉琴  「2017年國家出臺了優質麥新國標,當年參加測評的近400個小麥新品種僅有兩個達標,其中一個就是我們通過航天輻射育種方式培育出的『鄭品優9號』。」  5月22日,位於新鄭市北的省科學院高新技術試驗基地內,迎來了由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等相關部門負責人組成的觀摩組。走進試驗田,展現在大家面前的是由上百個小麥新品種形成的種質資源「寶庫」,處於灌漿期的麥穗在風中搖弋,蕩漾起一波波麥浪。  「與別處不同,我們培育的新品種,大部分都是『太空麥』的後代。」
  • 馬鈴薯綠色增產增效取得新突破
    □本報記者 曾玉英 通訊員 楊丹 王素華    5月7日,市農林科學研究院馬鈴薯科研基地,記者看到正茁壯生長的各個品種的馬鈴薯,有的月底即可成熟,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當日,馬鈴薯綠色增產增效生產技術現場觀摩會在市農林科學研究院、石門縣豐瑞樂家庭農場進行。
  • 優質香型水稻新品種——中健2號
    中健2號是中國水稻研究所從Starbonnet/IR841組合中,通過微衛星標記、RVA、近紅外等稻米品質輔助選擇技術選育的優質香型新品種。  1.產量:2000年杭州大區對比試驗,單產6264.0kg/hm2,比中香1號增產576kg//hm2,增產達10.1%。
  • 優質水稻新品種「常香粳1813」特性與機插高質高效栽培關鍵技術
    米質理化指標根據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杭州)2018年檢測:整精米率70.4%,堊白粒率25%,堊白度8.2%,直鏈澱粉含量10.5%,屬於軟米類型,且有香味。經省種子站組織稻米品嘗得分0.7,比優良食味品種「南粳9108」高 0.35,適合作為優質稻米開發應用。
  • 省、市農科院在遂平開展優質小麥新品種與綠色高效生產技術觀摩會
    近日,河南省農科院、市農科院在遂平縣組織開展了優質小麥新品種與綠色高效生產技術觀摩暨研產加對接會。副縣長江海松參加觀摩活動。市農科院介紹了院市共建項目實施情況,克明面業股份有限公司介紹了優質小麥三產融合的需求和公司發展規劃,省農科院有關領導作了總結講話。觀摩交流活動旨在貫徹落實「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戰略,加快推進優質小麥綠色生產和產業化發展。
  • 回憶種小白菜
    這是一塊旱地,菜畦東西朝向,東邊進出的小路口有一小段用石塊和石板壘成的「石籬笆」,西邊挨著平房的東牆,東邊挨著河岸邊上的柳樹,中間那塊石板稱為「高門檻」,裡外都墊有一塊方石條,既可讓人們進出,又可防止外面的雞鴨生畜進入菜地糟蹋莊稼。我常跟著母親去那裡耕作,與鄰家的叔叔伯伯爺爺們種起各種各樣的蔬菜。
  • 今年應該種什麼小麥新品種?
    問題:今年種什麼小麥?答案:今年小麥可用種鄂麥170,太麥198,洛麥26,徐麥35,泛麥803,中麥875等等,都是多抗優質高產小麥品種。鄂麥170:是湖北省2014年唯一審定的小麥優質高產新品種。鄂麥170屬於半冬性早熟抗寒性好的優質品種,白色籽粒,角質光亮,籽粒飽滿度良好,屬優質麥標準。莖杆粗壯彈性好,抗倒伏性很強。植株集中緊湊,莖杆蠟層厚,抗病性非常好。大穗大籽粒,產量高,通常畝產600千克左右。太麥198:是優質、抗性強、高產、適應性廣泛、新審定的新品種。
  • 清香鮮美的小白菜文蛤湯這樣做好吃,做法簡單,挑食的孩子搶著吃
    這道湯清香鮮美,美味下飯,開胃爽口不油膩,每次做孩子搶著喝。生活在沿海城市的人們對於文蛤這種海鮮是最熟悉不過的了,文蛤是非常鮮美的,營養價值也是很高的,在貝類食材中它是最貴的,在我們這裡要11元錢一斤,價格並不便宜。文蛤的做法通常都是做湯、涼拌、炒食等,做法也不少。
  • 5個優質早熟葡萄新品種
    花芽分化好,隱芽萌發的都帶有花穗。缺點:南方表現果粒較小,在6克上下。果實紫黑色至藍黑色,色澤美觀,整穗著色均勻一致,在白色果袋內可完全充分著色;果粉較厚,果皮較厚;具悅人的草莓香味;果肉較脆,風味甜,品質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達17.5%以上,最高達20.5%,可滴定酸含量為0.51%,果粒附著力較強,採前不落果落粒;耐貯輸;抗病抗逆、適應性範圍廣
  • 濟麥38等三個小麥新品種通過審定
    近日,山東省農業農村廳發布《關於山東省2020年第二批農作物審定品種的通告》,由山東省農業科學院作物所選育的濟麥38、濟麥70和濟麥106三個小麥新品種通過審定。   濟麥38具有高產穩產、穗大穗多、矮稈抗倒、抗病抗逆等特點,區試平均穗粒數41.7粒,比濟麥22多6.4粒,平均畝成穗42.3萬,實現了大穗品種畝穗數的突破。
  • 這幾個超大棒高產玉米新品種,穗長最長35釐米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聲明:圖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矮稈大棒型玉米新品種,由於果穗大、產量高,深受農民歡迎。今天就給大家介紹幾個矮稈大穗型高產玉米新品種,果穗長都在25釐米以上,最長大35釐米。
  • 小白菜的幾種家常做法,清淡有營養,現在最適合吃
    導讀:小白菜的幾種家常做法,清淡有營養,現在最適合吃文|簡怡君說美食各位看官大家好,歡迎簡怡君說美食提供的資訊。今天我們的主題是:小白菜的幾種家常做法,清淡有營養,現在最適合吃!Pakchoi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每個人都知道。吃白菜有很多種方法。它可以炒或與蘑菇,竹筍等混合。小白菜湯有利於減肥。就個人而言,我覺得大白菜的味道還是不錯,清淡,清爽,非常光滑。
  • 高產、多抗、廣適大豆新品種「東生104、東生105和東生112」通過審定
    「東生104」(審定編號:吉審豆20200031)為高產、抗病大豆新品種。該品種以吉育47為父本,自選系BY0013為母本。利用分子設計育種手段,通過聚合高產基因和抗花葉病毒病基因、抗灰斑病基因選育而成。
  • 良種對糧食增產貢獻率達到45%,種子行業是農業現代化的開路先鋒
    hello大家好,我是農村錫小恩,一個了解三農、感知三農、振興三農的頻道。今天是2020年12月19日星期六,人民日報發文《良種對糧食增產貢獻率達到45%, 種業自主創新有力支撐糧食連年豐收》文章提到:目前,我國農作物良種覆蓋率在96%以上,自主選育品種面積佔比超過95%,畜禽核心種源自給率超過75%。
  • 夏季巧種小白菜
    華南農業大學雨心工作室工作室由華南農業大學研究生、本科生聯合創辦,目的免費服務於中國現代化農業、致力於至採收前3-5d,必須揭去遮陽網,使葉色更接近於自然狀態,提高商品品質。3、遮陽網大棚覆蓋種植可利用夏季大棚的棚架,利用棚兩側縱向拉杆,拉上壓膜線,再在這一層壓膜線上平鋪遮陽網,種小白菜也可以利用大棚頂覆蓋遮陽網,還可以在棚頂扣-層薄膜,膜上再蓋網,以這種"一膜一網"的防雨遮陽棚的方式種小白菜,抗災保收的效果更好。
  • 這個矮稈大穗高產玉米新品種,我國大部分地區都能種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聲明:圖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玉米要想獲得高產,離不開適應性好,抗病性強,高產優質的玉米品種。矮稈抗倒大穗的玉米品種更受農民歡迎。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個通過三次國審的玉米新品種。
  • 中江蘿蔔新品種測產驗收結果喜人
    □本報記者 楊都12月7日,在德陽市中江縣集鳳鎮石泉村的一片蘿蔔地裡,一個個白蘿蔔整齊地「坐」在地上,等待收穫。這是省農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蘿蔔團隊組織召開的「中江丘陵區蘿蔔新品種引進與示範測產驗收會」,測產驗收結果顯示,新品種蜀蘿11號平均畝產5309.7公斤,對照「郫縣黑葉春不老」增產64.35%,示範效果明顯。
  • 「十三五」農業十大科技成果|寒地早粳稻優質高產多抗龍粳新品種...
    現遴選出了10項重大標誌性成果【詳情】,為大家逐一介紹。 NO. 10 「十三五」農業十大科技成果 寒地早粳稻優質高產多抗龍粳新品種選育及應用 寒地早粳稻區是世界第一大粳稻區,水稻種植面積7000多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