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北大一向聚集著各路高手,也一直是大多數高考學子的理想高校,在清華更是有一個火箭班,一個專門培養尖子生的班級,那就是姚班。姚班每年的畢業生中有60%選擇出國留學,基本都會順利進入各大世界名企,一步步走向人生巔峰。當然,其中也有少部分人作出了極不一樣的選擇,那他們到底選擇的是什麼呢?
張昆瑋,中考全省狀元,沒上大學之前已經拿到兩個省級一等獎,信息學奧賽金牌,在物理、數學和信息學極其具有天賦,因此直接保送清華大學,更是在進入清華後被選拔進入了「火箭」姚班,直到碩士畢業,在此期間他僅僅用了一年的時間學習完了博士課程。有朋友可能會問,為什麼不是博士畢業呢,因為博士畢業需要大量論文,需要在某個領域有不一樣的成果,有的還必須達到國際水平。
當然,張昆瑋是具備這個實力,但在讀博過程中,他發現自己越來越不喜歡科研。他覺得這種生活方式不適合自己,於是決定放棄繼續讀博,以碩士身份從清華畢業,而後就職於摩根大通銀行,做銀行後端計算機類工作。但是北京的高房租和生活成本讓他感受到了壓力,這時恰逢谷歌邀請,於是張昆瑋進入谷歌就職,谷歌工作非常舒適,薪資待遇也很不錯,但最後,他還是選擇了從谷歌辭職,回家做老師。
近日,關於張昆瑋的「徵友貼」意外爆紅網絡,讓更多的人認識到了這位晉中學院的青年教師,但是網友界卻議論紛紛,網友評論又分為兩個派系。
一部分網友認為,一個清華姚班高材生應該從事計算機領域高端技術開發,不斷研究該領域的未來發展上限,但是他卻回家做點教育,太屈才,也是太浪費國家資源,而且這麼少的工資也匹配不了他清華姚班高材生的身份。另一部分網友則認為,人各有志,他選擇回來做教育,非常值得鼓勵,不像某些清華畢業生一樣,拿著國家資源學習,最後卻出國定居,和在國內為孩子貢獻自己力量的張昆瑋相比,境界不可同日而語。
一、起碼他沒有利用完國家資源後,不管不顧,說明他是個熱愛祖國的人,同時他也從事教育事業,也為了國家的未來發展盡著自己的微薄之力,說明他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就這兩點,就有很多名校畢業生做不到。
二、他有實力,他可以做創業,也可以在谷歌做得或者阿里做得很優秀,也可以攻讀博士,並且在行業有名氣,為什麼沒有去做這些,只是因為他不喜歡,他想過著自己的詩和遠方,而不是世俗社會的物質。
三、那些說他浪費國家資源的人簡直就是道德綁架,別人怎麼做對你的生活有什麼影響嗎,真的就蝴蝶效應讓你過不好生活了嗎,現實上並沒有,所以說,再說別人怎樣怎樣的時候,請尊重別人的選擇,你沒那樣做,也許是你還沒那份實力!
綜合來說,沒走向科研之路,略有惋惜,但選擇從事教育,卻值得尊敬!你怎麼看?
擴展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