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還記得小時候,一般是在中秋節,我們都會見到一種外觀像荔枝放大後染上綠裝模樣的水果,沒錯,它就是我們那時候經常吃的「林檎」,因其外觀像釋迦摩尼的頭髮,所以也叫「釋迦果」。學名是「番荔枝」。當然,小時候其實我們並不知道他的學名,所以不用家鄉話的話,基本都和別人說不出它叫什麼。
番荔枝
荔枝
不過時至今日,那童年「林檎」的味道,是不是正在被你一點一滴地淡忘?你是否還記得你有多長時間沒有再接觸過番荔枝?這個時間單位甚至是用「年」好像也不為過,對嘛?
其實也許我們很久沒有接觸到番荔枝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有一個原因,說起來卻有些許讓人黯然神傷。那便是可能因為我們長大了,所以過節的時候,我們或是在外地讀大學,或是在外工作,已經很少回到家中過節。所以那昔日兒時喜聞樂見的番荔枝,就這樣慢慢淡出我們的視線,而究其緣由卻是:我們回家的時間……少了。
其實番荔枝風味獨特,我們也很愛吃,只是說遠離父母的我們可能自己就沒有主動性,去買這些平時都是父母常備在我們身邊水果。
番荔枝原產熱帶美洲;現全球熱帶地區均有栽培。我國浙江、臺灣、福建、廣東、廣西、海南和雲南等省區均有栽培。因其外形酷似荔枝,故名「番荔枝」,為熱帶地區著名水果。
番荔枝營養很豐富,是少數含有蛋白質的水果。食之可治惡瘡腫痛,補脾。根可入藥,治急性赤痢、精神抑鬱、脊髓骨病等。
所以啊,無論兒時的懷念也好,番荔枝自身的營養價值也罷,甚至乎出於對親人的寄託。我們都不應該讓釋迦果就這麼埋藏在我們記憶的深處(從今天起筆者每天要吃兩大斤……昔有陳毅吃墨汁,今有筆者吃「林檎」)。
溫馨提示:
天寒地凍,請勿忘給父母增添「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