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紙:紙壽千年 墨韻萬變

2020-12-22 新華網客戶端

【宣紙小檔案】

宣紙,文房四寶之首,迄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宣紙製作技藝於200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宣紙產地在安徽涇縣,還包括附近的宣城、太平等地。這些地區古代均屬宣州府管轄,所產紙因而得名宣紙。歷代文人墨客書畫名家無不喜愛。用宣紙題字作畫,墨韻清晰,層次分明,氣勢溢秀,濃而不渾,淡而不灰,其字其畫,躍然紙上,耀目生輝。

【宣紙製作特點】

涇縣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特殊的喀斯特山地適合青檀樹的生長,衝積平原則適宜生產長杆水稻,青檀樹和水稻杆均為宣紙製造提供了優質的原料。涇縣境內有多條河流,尤其是烏溪上遊的兩條支流,一條屬淡鹼性,適合原料加工;一條屬淡酸性,適合成紙用水。

宣紙以青檀皮為主料,按比例配入沙田稻草漿,整個生產過程由攤曬宣紙原料、錘皮、撈紙等一百四十多道工序組成。造出的宣紙品種繁多,在生產過程中又不斷創新,1949年後成功制出了「丈二」、「二丈」等新品。

宣紙質地純白細密,紋理清晰,綿軟堅韌,百折不損,光而不滑,吸水潤墨,宜書宜畫,防腐防蛀,故有「紙壽千年」、「紙中之王」的美稱。宣紙的手工製作和紙質特點體現了傳統技藝的長處,這一技藝至今尚不能用機制代替。

【發展歷程】

宣紙始於隋唐以前。相傳東漢時蔡倫死後,其弟子孔丹在皖南造紙,很想造出一種潔白的紙為老師畫像,以表緬懷之情。一次,孔丹偶然見到一棵古青檀樹橫臥溪上,經流水衝洗,樹皮腐爛變白,露出潔白的纖維。孔丹欣喜若狂,取以造紙,經反覆試驗,終於研製出宣紙。

「宣紙」一詞最早出現在唐代學者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中:「好事家宜置宣紙百幅,用法蠟之,以備摹寫。」事實上,在張彥遠之前,就有將宣紙作為貢品了。《舊唐書》記載:唐天寶二年,陝西太守韋堅向朝廷進貢時,各郡貢品就有「宣城郡船載……紙、筆、黃連等物。」南唐後主李煜曾親自監製的「澄心堂」紙,就是宣紙中的珍品,它「膚如卵膜,堅潔如玉,細薄光潤,冠於一時」。

關於宣紙的發展,涇縣小嶺村還有另一種說法。據清乾隆年間重修《小嶺曹氏族譜》序言云:「宋末爭攘之際,烽燧四起,避亂忙忙。曹氏鍾公八世孫曹大三,由虯川遷涇,來到小嶺,分從十三宅,此系山陬,田地稀少,無法耕種,因貽蔡倫術為業,以維生計。」曹大三繼承了前人的造紙技術,經過實踐造出了潔白純淨的好紙。

據考證,中國現存最早的宣紙畫作是唐代畫家韓滉的《五牛圖》,距今已逾1200年。

自唐代以來,宣紙一直為中國人民所愛好,其生產至清代臻於鼎盛,出現了王六吉、汪同和等著名品牌,在國內外屢得大獎。現宣紙集團公司所制紅星牌宣紙為中國馳名商標,由技術監督部門給予原產地保護品牌,遠銷國外。

2008年,國家質檢總局公布了《宣紙國家標準》,規定「採用產自安徽省涇縣境內及周邊地區的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不摻雜其他原材料,並利用涇縣獨有的山泉水,按照傳統工藝經過特殊的傳統工藝配方」生產出的高級藝術用紙,才是宣紙。

【非遺傳承】

近年來,承襲傳統工藝的基礎上,中國宣紙股份有限公司積極探索技術改造,減少工人勞動強度,提高勞動效率。以前曬紙車間靠燒煤供熱,廠區裡矗著十幾個大煙囪,現在通過改造全部實現蒸汽供熱,節能又環保。此外,劃槽、壓榨等環節也都實現了機械化。

為適應市場,中國宣紙股份有限公司積極開發新產品,延伸產業鏈,進軍印刷品市場,開發出郵票專用宣紙、攝影專用宣紙等產品。2016年,中國宣紙股份有限公司再次啟動「三丈三超級宣紙」的抄制。「三丈三超級宣紙」成品紙尺寸達11米×3.3米,是真正意義上的傳統、手工、二簾水的「超三丈三」宣紙,主要適用於創作巨幅書畫藝術作品。紙長11米,高3.3米。

中國宣紙股份有限公司致力於「做好每一張紙」,評聘「大國工匠」、中國宣紙大師、省級工藝美術大師,還有100多名宣紙技師和高級技師,培養了一批宣紙技藝傳承人,投資建設了中國宣紙博物館和文化園。

今年7月,國家宣紙及文房用品質檢中心順利通過市場監管總局能力建設現場驗收。作為全國唯一的國家級文房四寶產品質量檢測機構,國家宣紙及文房用品質檢中心已建成檢測實驗室5900平方米,擁有先進檢測設備120 臺(套),具備了手工紙、毛筆、墨類、硯類等在內的10大類51個產品160個參數的檢測能力。該中心現已獲得7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並已與美國、加拿大、德國等多國檢驗檢測機構開展合作互認,承擔省文房四寶專業標準化委員會秘書處工作,制修訂《宣筆》等地方標準13項,為推動宣城市宣紙及文房用品產業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相關焦點

  • 探訪宣紙製作技藝 看「墨韻萬變,紙壽千年」
    宣紙製作流程——選料 廖宇翔 攝【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探訪宣紙製作技藝 看「墨韻萬變,紙壽千年」中新網安徽宣城11月10日電 (記者 張強 彭婧如 郎佳慧)11月9日,「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安徽站)走進安徽省宣城市涇縣榔橋鎮烏溪村宣紙小鎮,探訪宣紙製作技藝,看「墨韻萬變,紙壽千年」。
  • 紙壽千年 你真的懂宣紙嗎
    紙壽千年,墨韻萬變。千百年來,宣紙以其耐久潤墨的特性享譽中外,其傳統製作技藝被列入我國首批國家級非遺,也是人類文化瑰寶。而歷代文人書畫家的創作更是離不開宣紙。那麼,你真的懂宣紙嗎?本期《收藏》就來為讀者講講宣紙文化。
  • 紙壽千年的傳承工藝:宣紙的故事
    對宣紙的記載最早見於《歷代名畫記》、《新唐書》等。起於唐代,歷代相沿。宣紙的原產地是安徽省的涇縣。年(公後在一峽谷溪邊,偶見一棵古老的青檀樹,橫臥溪上,由於經流水終年衝洗,樹皮腐爛變白,露出縷縷長而潔白的纖維,孔丹欣喜若狂,取以造紙,經反覆試驗,終於成功,這就是後來的宣紙。南唐後主李煜特別喜愛宣紙,不惜重金選調國內造紙高手,集中京都開設紙坊,並把自己的書房「澄心堂殿」騰出來造紙。
  • 千年壽紙再寫傳奇(圖)-宣紙-中安在線-安徽新聞
    涇縣屬皖南山區,常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水質優良且富含酸鹼,而當地又盛產沙田稻草和青檀,這些都是製造優質宣紙的必要條件和資源。據《舊唐書》記載,宣紙在唐代已經成為貢品。宋末,曹姓人遷至涇縣西鄉小嶺一帶,以製造宣紙為生,延續700多年。明清兩代,小嶺曹氏宣紙製造技術和加工工藝日趨精湛,生產規模和對外影響達到鼎盛。抗戰時期,宣紙沒落,一直到解放後逐漸恢復。
  • 宣紙為什麼有「紙壽千年」和「紙中之王」之譽? 宣紙的「長壽之謎」
    宣紙的「長壽之謎」 宣紙:起於唐代,歷代相沿,迄今已有1500餘年歷史。由於宣紙有易於保存,經久不脆,不會褪色等特點,故有「紙壽千年」之譽。宣紙的製作工藝,歷時一年多,需要一百多道工序,看似簡單卻十分辛苦! 宣紙的神奇與一個名詞緊密相聯——「時間」。
  • 書畫創作器材學常識-好宣紙的幾個標準
    >4、壽命長(紙壽千年)5、未來價值好(可儲存投資)與此同時,因為消費者的癖好和目的是多種多樣的,而這種「宣紙如何的好法」肯定不能一個標準適合所有受眾,因此相對於普通的文化用紙而言,使用宣紙傳作的妙味,已經可以超出「憑手頭書畫功底可以營造的藝術形態」境界,其「墨韻萬變」(劉海粟對宣紙的評價)的神奇效果,讓一代文豪郭沫若先生給予「宣紙是中國勞動人民所發明的藝術創造,中國的書法和繪畫離了它便無從表達藝術的妙味」如此高度之評價
  • 筆墨紙硯|一張宣紙:穿越千年的「紙中國寶」
    它便是宣紙。「薄如蟬翼千年壽,漫掩高天萬朵雲。」如今,越過歷史長河,古老的宣紙依舊安靜地傳承著。它精妙的製作工藝和獨特的書寫特性,早已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張名片,而凝結其上的工匠精神、文化氣息,也在不斷求進中保持著鮮亮。
  • 宣紙為何壽千年?世界上最長壽的紙,製作過程全揭秘
    遂初堂印箋宣紙,清乾隆,宣紙為棕黃色,上面印有白色山水圖案人們常用八個字形容宣紙的魅力——「墨韻萬變,紙壽千年」。宣紙不蛀不腐,有「千年壽紙」之稱。它白而無光,久藏不變色,質地柔韌,耐折耐磨,不皺不損,有很好的韻墨性和吸墨性。
  • 紙墨筆硯戲說:人生不是如一張白紙,而要如一張宣紙
    人生若按價值來說,活成宣紙,本身就已價值連城。在其上作畫,亦可承載稀世名畫,只需三筆:第一筆 浸染,墨韻萬變人生如紙,生命就是紙與墨的互動。宣紙的特性是潔白如雪、質地柔韌、耐折耐磨,久藏也不會變色,最重要的是它的暈墨性和吸墨性。
  • 宣城:古法造紙 手工宣紙續新章
    工人們正在打包線上訂單質地綿韌、光潔如玉、不蛀不腐、墨韻萬變,這些詞都市用來形容宣紙的特色,安徽宣城涇縣作為宣紙的產地,近年來在保護手工宣紙製作非遺文化傳承的同時,也在不斷做「紙文章」,將高質量發展和宣紙加工技藝
  • 為什麼印刷家譜要用宣紙,看完你就明白了!
    宣紙,是中國傳統造紙傑出工藝之一。在古代,宣紙就有著「紙壽千年」的美譽。 宣紙是由青檀樹皮和沙田稻草作為原材料,輔以四大工藝,製作而成。因宣紙製作的原材料稀有,中國只有安徽省宣城市涇縣才有,所以宣紙也成為宣城市的地理標誌產品,宣紙名稱的由來,也是因為宣城而來。
  • 為什麼青檀被稱為「宣紙的靈魂」?
    而唐代的涇縣隸屬於宣州管轄,2002年國家正式確定安徽省宣城涇縣為宣紙的原產地。黃公望《富春山居圖》,使用宣紙作畫(圖片來源:百度圖片)算起來,這種凝結了中華民族智慧的古老紙品迄今已有1500餘年歷史了。
  • 宣紙的資料
    ..宣紙的種類     產於中國安徽涇縣境內的丘陵山區(涇縣古時屬於宣州府,現屬於宣州市管轄,因此稱為宣紙(XuanPaper)。          宣紙的種類    宣紙的品質純白細密,柔軟均勻,棉韌而堅,光而不滑,透而彌光,色澤不變,而且久藏不腐,百折不損,耐老化,防蟲防蛀,故有「千年壽紙「的美稱。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古法造紙:手工宣紙續新章
    工人們正在打包線上訂單中安在線 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質地綿韌、光潔如玉、不蛀不腐、墨韻萬變,這些詞都市用來形容宣紙的特色,安徽宣城涇縣作為宣紙的產地,近年來在保護手工宣紙製作非遺文化傳承的同時,也在不斷做「紙文章」,將高質量發展和宣紙加工技藝、宣紙文化結合到一起,用宣紙文化帶動旅遊發展
  • 你真的懂宣紙嗎?——史上最詳細的宣紙使用說明
    當時這些地區均屬宣州府管轄,所以這裡生產的紙被稱為「宣紙」,也有人稱涇縣紙。由於宣紙有易於保存,經久不脆,不會褪色等特點,故有「紙壽千年」之譽。民間傳說,東漢安帝建光寫字則骨神兼備,作畫則神採飛揚,成為最能體現中國藝術風格的書畫紙,所謂「墨分五色,」即一筆落成,深淺濃淡,紋理可見,墨韻清晰,層次分明,這是書畫家利用宣紙的潤墨性,控制了水墨比例,運筆疾徐有致而達到的一種藝術效果。再加上耐老化、不變色。少蟲蛀,壽命長,故有「紙中之王、千年壽紙」的譽稱。十九世紀在巴拿馬國際紙張比賽會上獲得金牌。宣紙除了題詩作畫外,還是書寫外交照會、保存高級檔案和史料的最佳用紙。
  • 《宣紙使用說明書》(超級完整全解版)
    「紙壽千年」之譽。寫字則骨神兼備,作畫則神採飛揚,成為最能體現中國藝術風格的書畫紙,所謂「墨分五色,」即一筆落成,深淺濃淡,紋理可見,墨韻清晰,層次分明,這是書畫家利用宣紙的潤墨性,控制了水墨比例,運筆疾徐有致而達到的一種藝術效果。再加上耐老化、不變色。少蟲蛀,壽命長,故有「紙中之王、千年壽紙」的譽稱。十九世紀在巴拿馬國際紙張比賽會上獲得金牌。宣紙除了題詩作畫外,還是書寫外交照會、保存高級檔案和史料的最佳用紙。
  • 史上最詳細的宣紙使用說明書,初學者收藏!
    當時這些地區均屬宣州府管轄,所以這裡生產的紙被稱為「宣紙」,也有人稱涇縣紙。由於宣紙有易於保存,經久不脆,不會褪色等特點,故有「紙壽千年」之譽。民間傳說,東漢安帝建光元年(121年)蔡倫死後,弟子孔丹在皖南造紙,很想造出一種潔白的紙,好為老師畫像,以表緬懷之情。
  • 以宣紙為代表的唐紙:唐文學發展的重要媒介,社會變遷的特殊產物
    唐朝的快速發展提高了對紙各方面的需求,改進造紙技術和提高造紙數量成為當務之急,以宣紙為代表的」唐「紙受到各大階層青睞唐朝建立之後,政治經濟都得到了發展,軍事也得到了加強。官員上傳下達,詩人學子表情達意抒發情感都需要以紙來作為載體,但是原有的紙在數量和質量上都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於是宣紙應運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