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們正在打包線上訂單
中安在線 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質地綿韌、光潔如玉、不蛀不腐、墨韻萬變,這些詞都市用來形容宣紙的特色,安徽宣城涇縣作為宣紙的產地,近年來在保護手工宣紙製作非遺文化傳承的同時,也在不斷做「紙文章」,將高質量發展和宣紙加工技藝、宣紙文化結合到一起,用宣紙文化帶動旅遊發展,為涇縣的未來規劃了更好的藍圖。
據悉,中國畫用的紙張全年大概要10萬噸,而宣紙的年總產量大概在800噸左右,所以說宣紙是書畫用紙中的「寶塔尖」。據當地宣紙製造企業負責人介紹,傳統工藝一張宣紙要近三年的時間才能造出來,現在部分環節採用高科技替代,在保證質量的同時可以有效縮短製造周期。比如烘乾環節,利用電腦溫控把原來費事的晾曬過程縮短到幾分鐘就可以完成,而且不受天氣影響,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同時在汙水處理環節,宣紙製造也在用更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當地人已經形成保護好綠水青山,才能更好的發展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意識。
圍繞著宣紙及其衍生產品,涇縣丁家橋鎮還打造出了電商聚集區。去年6月,曹楊成為當地一家宣紙企業的電商負責人,通過天貓、京東等網絡平臺開設了多家網店,一年多時間,僅線上渠道營業額就達到800萬元。目前曹楊和他的團隊正在緊張的備戰「雙十一」,據他介紹,平時線上一天的訂單量在1000筆左右,「雙十一」這個數字會翻三倍以上。「平時我們園區有50個左右的工人,他們都是周邊年齡較大的留守村民,來園區上班也給他們一個家門口的就業機會,讓他們增加了收入。」
關於「紙文章」的未來規劃,安徽涇縣宣紙小鎮有限公司副總翟小寧告訴記者,當地正在進行宣紙小鎮項目的建設。據介紹,該項目於2017年9月列入安徽省首批特色小鎮,成為宣紙產業聚集升級、業態跨界融合、產業創新發展的重要載體,致力於打造「宣紙聖地、文創高地、藝術寶地、旅遊勝地」,爭創5A景區。項目總投資8.29億元,佔地約為2.83平方公裡,以「中國特色、世界唯一」為目標,突出宣紙和非遺特色,聚集和提升宣紙及文房四寶產業,吸引一批書畫藝術家落戶小鎮,建設一批藝術館、展示館。主要建設配套服務區、技藝展示區、藝術交流區、活力產業區、宣紙生產區、藝術怡養區六大功能區。未來,人們可以來到宣紙的家鄉涇縣,體驗宣紙文化,飽覽皖南美景。(記者 張毅璞)
工人在撈紙
古法製造宣紙
看紙
世界上最大的手工宣紙,長13.2米寬3.6米
宣紙原材料
選材料切絲
紙張烘乾
【來源:中安在線】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