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古法造紙:手工宣紙續新章

2020-12-16 瀟湘晨報

工人們正在打包線上訂單

中安在線 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質地綿韌、光潔如玉、不蛀不腐、墨韻萬變,這些詞都市用來形容宣紙的特色,安徽宣城涇縣作為宣紙的產地,近年來在保護手工宣紙製作非遺文化傳承的同時,也在不斷做「紙文章」,將高質量發展和宣紙加工技藝、宣紙文化結合到一起,用宣紙文化帶動旅遊發展,為涇縣的未來規劃了更好的藍圖。

據悉,中國畫用的紙張全年大概要10萬噸,而宣紙的年總產量大概在800噸左右,所以說宣紙是書畫用紙中的「寶塔尖」。據當地宣紙製造企業負責人介紹,傳統工藝一張宣紙要近三年的時間才能造出來,現在部分環節採用高科技替代,在保證質量的同時可以有效縮短製造周期。比如烘乾環節,利用電腦溫控把原來費事的晾曬過程縮短到幾分鐘就可以完成,而且不受天氣影響,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同時在汙水處理環節,宣紙製造也在用更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當地人已經形成保護好綠水青山,才能更好的發展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意識。

圍繞著宣紙及其衍生產品,涇縣丁家橋鎮還打造出了電商聚集區。去年6月,曹楊成為當地一家宣紙企業的電商負責人,通過天貓、京東等網絡平臺開設了多家網店,一年多時間,僅線上渠道營業額就達到800萬元。目前曹楊和他的團隊正在緊張的備戰「雙十一」,據他介紹,平時線上一天的訂單量在1000筆左右,「雙十一」這個數字會翻三倍以上。「平時我們園區有50個左右的工人,他們都是周邊年齡較大的留守村民,來園區上班也給他們一個家門口的就業機會,讓他們增加了收入。」

關於「紙文章」的未來規劃,安徽涇縣宣紙小鎮有限公司副總翟小寧告訴記者,當地正在進行宣紙小鎮項目的建設。據介紹,該項目於2017年9月列入安徽省首批特色小鎮,成為宣紙產業聚集升級、業態跨界融合、產業創新發展的重要載體,致力於打造「宣紙聖地、文創高地、藝術寶地、旅遊勝地」,爭創5A景區。項目總投資8.29億元,佔地約為2.83平方公裡,以「中國特色、世界唯一」為目標,突出宣紙和非遺特色,聚集和提升宣紙及文房四寶產業,吸引一批書畫藝術家落戶小鎮,建設一批藝術館、展示館。主要建設配套服務區、技藝展示區、藝術交流區、活力產業區、宣紙生產區、藝術怡養區六大功能區。未來,人們可以來到宣紙的家鄉涇縣,體驗宣紙文化,飽覽皖南美景。(記者 張毅璞)

工人在撈紙

古法製造宣紙

看紙

世界上最大的手工宣紙,長13.2米寬3.6米

宣紙原材料

選材料切絲

紙張烘乾

【來源:中安在線】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宣城:古法造紙 手工宣紙續新章
    原標題:【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古法造紙:手工宣紙續新章工人們正在打包線上訂單質地綿韌、光潔如玉、不蛀不腐、墨韻萬變,這些詞都市用來形容宣紙的特色,安徽宣城涇縣作為宣紙的產地,近年來在保護手工宣紙製作非遺文化傳承的同時,也在不斷做「紙文章」,將高質量發展和宣紙加工技藝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南京濱江帶綠色蝶變 繪就長江...
    南京河西魚嘴棧道 受訪對象供圖把「化工區」變濱江風光帶,改破舊油庫成「網紅打卡點」……11月12日,記者隨中央網信辦「共舞長江經濟帶 看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在長江南京段沿線採訪發現,美麗古都濱江帶實現了綠色「蝶變」,繪就長江經濟帶上的生態美景。
  • 古法造紙:手工造紙工藝詳解
    古法造紙就是所謂的土法,只是不用機械的手工造紙方法,造紙的原料是麻類,樹皮竹子和稻草等這些自然產物。這些原料是當時人們生產生活的需要,同時業反應出特定時代的風物民俗。在歷經千年磨礪,手工古法造紙術傳承至今,成為古文明的「活化石」,手工造紙深邃的內涵向社會乃至全世界展現出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江西吳城特色候鳥小鎮:繪出鄱湖...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在線記者 王長宇)11月17日,「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活動走進江西吳城特色候鳥小鎮。全面分析噪聲、燈光等因素對候鳥的影響,所有引入項目不得幹預、驚擾候鳥,放棄引入熱氣球、音樂節等娛樂項目,不發展夜間經濟。如今,通過一系列的綜合治理,吳城特色候鳥小鎮維護了生物的多樣性,也為長江經濟帶的建設起到了示範作用。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江西永修吳城鎮:打造候鳥特色...
    11月17日,"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採訪報導組來到吳城特色候鳥小鎮,採訪報導當地將其打造為特色候鳥小鎮的經驗。吳城鎮地處永修縣東北部,鄱陽湖西汊,將吳城鎮打造為特色候鳥小鎮主要是基於它特有的優勢,吳城鎮地處世界A類候鳥保護區和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而鄱陽湖乃世界最大的候鳥越冬棲息地,也是世界最大的白鶴和白鸛群體越冬所在地。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荊楚大地的「幸福江」:觸摸綠水...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荊楚大地的「幸福江」:觸摸綠水青山裡的人間煙火■中國軍網記者 賀書引中國第一大河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綠水青山,物華天寶,這裡是江西
    11月9日至19日,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主辦的「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分東西兩條線路,在重慶、江蘇、安徽、江西、湖北、雲南開展為期11天的線下實地採訪。
  • 探訪宣紙製作技藝 看「墨韻萬變,紙壽千年」
    宣紙製作流程——選料 廖宇翔 攝【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探訪宣紙製作技藝 看「墨韻萬變,紙壽千年」中新網安徽宣城11月10日電 (記者 張強 彭婧如 郎佳慧)11月9日,「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安徽站)走進安徽省宣城市涇縣榔橋鎮烏溪村宣紙小鎮,探訪宣紙製作技藝,看「墨韻萬變,紙壽千年」。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驚豔時光!長江南京段飄出綠絲帶
    據介紹,「幕燕片區化工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工作被選為長江經濟帶生態修復和轉型發展的典型案例。隨著化工企業的全面停產搬遷和生態修復,幕燕片區開啟從「傳統工業」向「現代服務業」的華麗轉身。「目前,總投資約500億元的華潤華發萬象天地、招商花園城等一批商貿綜合體、區域總部相繼落地。
  • 宣紙 手工造紙技藝「活化石」
    宣紙始祖曹大三。羅樂繪圖 宣紙   宣紙是中國書畫藝術的重要載體,其製作技藝被譽為世界手工造紙技藝的「活化石」。「宣紙製作技 藝 」於2009年10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宣紙雖為世人熟知,但由於對其發展演進及內涵變化並不十分了解,不少人仍將不同歷史時期具有不同內涵的宣紙混為一談,因此有必要對宣紙的「前世今生」一探究竟。
  • 當好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主力軍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關係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湖北省地處長江中遊,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區和三峽壩區所在地,在長江經濟帶建設和長江生態保護中肩負著特殊責任。
  • 共舞長江經濟帶的湖南舞姿:三場舞跳出「龍腰」婀娜
    紅網時刻記者 吳公然 長沙報導   如果把蜿蜒的長江經濟帶看作是一條奔向大海的巨龍,那麼處於長江中遊地區的湖南就屬「龍腰」。要舞好這條巨龍,湖南的位置非常關鍵,扮演著長江經濟帶連接上下的角色。長江沿線11個省市如何共舞?兩年前的今天,習近平總書記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提出「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 ...為核心的黨中央決策部署奮力推動美麗長江(安徽)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抓好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改,奮力推動美麗長江(安徽)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省委副書記、省長、省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組長李國英,省政協主席張昌爾,省委常委,省政府有關負責同志出席會議。會議傳達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會議精神,觀看了2020年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審議通過了《關於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加快建設新階段現代化美麗長江(安徽)經濟帶的意見》。
  • 昔日全村古法造紙 今只剩一家苦苦支撐
    楮皮紙製作技藝是傳統造紙技藝的一種,使用楮樹皮為原料,手工抄制而成。  走在北張村裡,遠望終南層巒如黛,灃河水從西邊靜靜向北流淌。在這樣一個村落中,有一戶堅持了三代100多年的古法造紙人家。古法造紙現狀如何,未來又走向何處,記者探訪古法造紙,了解其背後的故事。
  • 蔡倫後人堅守古法造紙:已傳15代人 需72道工序
    ,數千遊客走進蔡倫後人所在的印江合水鎮興旺村,體驗千年古法造紙。  據悉,用蔡氏古法造紙工藝生產的印江白皮紙,潔白柔軟、韌性好、有防蛀功效,利於永久收藏保存。早在清末民初,合水的白皮紙就因紙質優良享譽四方,一度遠銷四川、湖南、廣東、福建、天津等省市,出口緬甸、馬來西亞、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  但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造紙業的蓬勃興起使得合水古法造紙業受到巨大衝擊。手工紙市場日益萎縮,大量從業人員改行,手工作坊因此被棄或撤。
  • 即將失傳的老手藝:古法造紙
    造紙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雖然如今的造紙技術有著突飛猛進的發展,但那種古法造紙術仍然在民間流傳著。一個偶然的機會,作者走進了湖南隆回縣灘頭鎮的一個古法造紙作坊,實地拍攝了古法造紙的一些過程和場景。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山清水秀 日出江西
    舊時樓閣和現代新城的交融(王西洛 攝)一路走來,風景宜人的長江岸線最讓人難忘。浩浩長江奔流向東,江岸上則是另一條「歷史長河」,舊時樓閣質樸典雅,現代新城欣欣向榮,大大小小的碼頭有序地忙碌著,農田、樹草、石山、淺灘點綴其間,融匯成一幅既有詩情畫意,又有時代新風的天地大作。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走進南京濱江風光帶:用生態...
    記者了解到,李雲霞口中所描述的燕子磯新城屬於南京幕燕濱江風光帶,位於南京城北的長江之濱,江岸線全長8.5公裡。近年來,南京市政府加大了對長江岸線的科學、系統化治理,原先居民印象中的「髒」、「亂」、「差」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幕燕江濱的風景如畫,遊人如織。
  • 石橋古法造紙(圖)
    黔東南自治州丹寨縣南皋鄉石橋村古法造紙作坊是當今保存完好的造紙「活化石」,該村200多戶人家中,從事造紙業紙生產的就有40多戶,至今保留著原始的家庭作坊和全部手工製作的生產方式,工藝世代相傳。
  • 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 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使長江經濟帶成為我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戰場、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主動脈、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主力軍。」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南京主持召開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時發表的重要講話,在我市幹部群眾中引發熱烈反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