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槤怎麼賣?
——十三塊八
說是13.8的榴槤,到手一看,竟然是138塊錢一斤,276元每千克!13.8元僅僅是一兩的價格。一小塊榴槤竟然要五十塊!
回頭去要個說法,卻被告知「吃的東西不退不換」,「你都離開櫃檯了,疫情期間誰知道你有沒有動手腳?」
這是我朋友最近經歷的一件奇葩事情。
七夕佳節期間,我朋友想給男朋友買一塊榴槤嘗嘗,普通的水果店裡一般標價30塊錢一斤,轉來轉去卻發現一家叫做「果唯伊」的店裡竟然標著「榴槤13.8」的字樣。
我朋友十分開心,沒想到七夕期間大家都漲價,這一家水果榴槤竟然降價了。
一時欣喜就買了一塊,為了照顧老闆生意,還特意多買了一堆其他水果。
付錢的時候,店主反覆強調「榴槤單價13.8哦」,我朋友當時沒當回事,還以為是店主想幫忙打打廣告,直接付了錢就走了。
圖片僅供參考,並非果唯伊店鋪
到家之後我朋友的男朋友一看小票大吃一驚,「不是說13.8一斤嗎?這上邊寫著276塊錢一斤呀!」
我朋友也大吃一驚,拿過小票一看,上邊赫然寫著「榴槤,276元/kg」。
兩個人都有點懵,明明說是單價13.8的榴槤怎麼變成「276元/kg」?
我朋友嚇了一跳,還以為是售貨員打錯了價格連忙回到店裡去問。
沒想到上一刻還笑著問「想買點什麼」的店員聽到我朋友的說法之後立刻就臉色大變,一副愛答不理的的樣子,還試圖裝作沒看見的樣子去給其他人結帳。
裝不下去的時候,店員就說出了上邊的話,「13.8是一兩的價格,你買的時候我跟你說過很多遍了」
「吃不起你當時可以不買呀」「吃的東西肯定是不退不換的」「你都離開櫃檯了,疫情期間,誰知道你有沒有動手腳?」
我朋友聽了之後感覺更蒙了,明明看起來那麼「優惠」的店家竟然變得這麼勢利?並且買的時候以為的各種貼心竟然是各種坑?
說是單價13.8,竟然是13.8元一兩,反覆強調價格竟然是為了給自己脫責?
上一次這樣定價還是當年網絡不太發達,切糕欺行霸市的時候。
那時候你問切糕多少錢一斤,他說13.8,等你切了之後才會告訴你13.8一兩,切下來的切糕不退不換必須買!不買就會受到整條街的切糕商販的「黑名單」。
後來網絡曝光「切糕騙局」之後,切糕的鬧劇才算告一段落,以切糕為原型的各種段子層出不窮,類似「車禍現場寧可撞奔馳不要撞切糕攤」「撞上賣切糕的一套首付款就沒有了」等等,讓人忍俊不禁。
切糕騙局曝光之後,如今已經只是一個笑話。
萬萬沒想到,都2020年了,竟然還有人搞這種套路,榴槤難道要做下一個「水果屆切糕」嗎?
榴槤很貴,這無可厚非。只要正常定價標價,物價局不管我們最多也就腹誹幾句,但是以當年「切糕騙局」的方法賣榴槤真的可取嗎?
明明水果都標價多少錢一斤,榴槤卻標價多少錢一兩真的合適嗎?
如果正常標價138塊錢一斤,或許會降低銷量,但是否能夠減少更多誤會呢?銷量難道比客戶的心情更重要嗎?
2020年,所有人都經歷了最慘痛的開局,任何人都賺錢不易,但是用這種方法賺黑心錢真的合適嗎?
疫情期間本應該萬眾一心,卻把「疫情期間,誰知道你有沒有動手腳」當做解決投訴的藉口,真的不虧心嗎?
2020年,開局艱難,我們無法要求每個人道德高尚,只求在災難面前能夠堅守道德底線,這很難嗎?
十年前,切糕騙局是個鬧劇,2020年,難道榴槤已經變成「水果屆切糕」嗎?
遇到這種情況之後在網上一查,卻發現,果唯伊售賣「天價水果」套路消費者並不是第一次。
果唯伊天價水果上過315消費保的微博爆料:
果唯伊也被微博大V點名吐槽過:
果唯伊套路消費者在大眾點評是「常有之事」:
果唯伊這家店鋪,在我這裡上了黑名單。經歷此事之後,看著果唯伊「為水果行業改革做貢獻」的標語,倍感諷刺。
也敬告各位朋友,商人畢竟是商人,你或許血賺,但他們絕對不虧。更何況,你看到的優惠極有可能是商家「精心」設置的坑,買東西的時候還是要多留個心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