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第25個「世界地貧日」,據悉,全球至少有3.5億人攜帶地貧基因,每年約有10萬重症地貧患兒出生,中國南方高發地區人群攜帶率最高可達24%。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什麼是地中海貧血?地中海貧血該怎樣進行檢測預防?
那什麼是地中海貧血呢?
地中海貧血簡稱「地貧」,又稱「海洋性貧血」和「珠蛋白合成障礙性貧血」,由於珠蛋白基因(地貧基因)的缺陷使血紅蛋白不能合成和血紅蛋白組成成分改變,發生溶血和貧血。地貧可分α-地貧和β-地貧兩類。
地中海貧血與普通貧血的區別
普通貧血指的是紅細胞數量減少或血紅蛋白含量減少,最常見的是飲食中鐵質缺乏而造成營養性缺鐵性貧血,使用鐵劑可以治癒。
而地中海貧血其造成的主因是血紅素不足,與鐵質吸收是完全無關的,它是一種遺傳性疾病,用藥物無法治癒。
地貧在廣東、廣西和海南的發病率較高,廣東地貧地貧基因攜帶率為16.8%,而廣西人以α地貧為主,基因攜帶率約24.5%。只是攜帶地貧基因而沒有任何症狀,被稱為地貧基因攜帶者。
地貧基因攜帶者這麼多,那地貧影響的程度是否都一樣的呢?地中海貧血從程度上可分為輕度地貧、中度地貧和重度地貧。
輕度地貧
輕度地貧沒有任何臨床症狀,跟普通人沒有區別,很多人不經過檢查都不知道自己為地貧基因攜帶者。
中度地貧
中度地貧又稱為中間型地貧,會有不同程度的貧血、渾身疲乏無力、肝脾腫大以及輕度黃疸,在應急或在服用一些藥物會出現急性溶血加重貧血的症狀,甚至導致溶血危象,有生命危險。
重度地貧
較為嚴重的一類為重度地貧。重度α地貧胎兒一般在胎兒期間就出現水腫症候群,可能發生胎死宮內,或在出生後馬上死亡。重度β地貧患兒出生時沒有任何症狀,但在出生後3-6個月開始出現逐漸加重的貧血,需要終生輸血維持生命,隨著年齡的增長,會出現眼距變寬、鼻梁扁平等面容改變,一般不可能活到成年。
對於重度地貧的人群,目前世界上沒有研究出成熟基因治療的方法,骨髓移植是目前唯一可以治癒重度β地貧的方法,但只有約25%的患者能配型成功。為了維持生命,重度地貧患者只能依靠輸血、長期使用除鐵劑;但長此以往,鐵會越來越多地沉積在肝、脾等器官內,進而引起這些器官功能衰竭而導致死亡。對於家庭和社會而言,重度地貧患者都是沉重的經濟與心理負擔。
地貧遺傳規律
關於地中海貧血的遺傳類別,可分為以下幾種:
1)夫妻一方為地貧基因攜帶者,一方不是的情況下:子女50%的可能為正常,50%為輕度地貧,不會出生重度地貧兒。
2)夫妻兩人都是地貧基因攜帶者,但類型不同的,如男方為α地貧攜帶者、女方為β地貧攜帶者,不會生育中重度地貧患兒。
3)夫妻兩人攜帶的是同類型的地貧基因,如同是α地貧或同是β地貧,有1/4的可能生育重度地貧,50%的可能為輕度地貧,1/4的可能為正常。對於同一類型的地貧基因攜帶者夫妻要及時進行產前診斷。
地中海貧血的症狀
地貧根據基因缺陷的分類,臨床上主要分為α地中海貧血及β地中海貧血。
地中海貧血的檢測預防
重型α地貧一般是死胎或胎兒水腫出生後即夭折,重型β地貧需要終生輸血維持生命或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而目前對重型地貧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因此開展人群普查和遺傳諮詢、作好婚前指導以避免地貧基因攜帶者之間聯姻,降低及杜絕重型地貧患兒的出生是預防本病行之有效的方法。
來源:網絡
編輯:李觀華 審校:陳雪禮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