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看了一則新聞:美國欲取消中國研究生的學籤。兩名政府知情人士透露,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已經與總統川普就該計劃進行了討論。同時,美國國會有三名議員同時提議,阻止目前已經獲得學籤的中國留學生攻讀STEM課程。
這則新聞在國內引起了不小的反響,梅梅媽也很關注,因為現在的每個家庭條件都越來越好了,我們都希望孩子得到最好的教育,所以出國留學也是一個選擇,不僅能學習更多元化的知識,還能感受不同的文化,開闊眼界。
這則新聞中有一個課程名稱也引起了我的關注——STEM課程,相信很多家長都對這個詞既熟悉又陌生,我們就一起來看看,STEM課程到底是什麼?有什麼樣的魔力?
什麼是STEM課程?
STEM是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數學(Mathematics)四門學科英文首字母的縮寫。
其教育理念是:科學在於認識世界、解釋自然界的客觀規律;技術和工程則是在尊重自然規律的基礎上改造世界、實現與自然界的和諧共處、解決社會發展過程中遇到的難題;數學則作為技術與工程學科的基礎工具。
這項課程將科學放在了第一位,可見美國孩子的科學教育一直是非常重視的部分。
早在1985年6月,美國科學促進會、紐約卡內基公司和梅隆基金會開始實施一項長遠性計劃,這項計劃被稱為「2061計劃」,主旨就是關注孩子的「科學素質」而不是「科學學科」,美國幼兒園的科學教育逐漸向著科學思維養成的方向邁進。
為此,美國兒童教育協會(NAEYC)於1997年公布了,經過全面修訂的《0~8歲兒童適宜發展性教育方案》。其中的《幼兒科學教育課程標準》強調使用術語「Sciencing」,其中強調幼兒園的科學教育應該是一個積極參與的過程,孩子要通過動手動腦去參與到科學活動當中。
父母在家怎樣給孩子進行STEM的教育?
最好的方法:與周圍世界互動也就是說我們要善於讓孩子發現「生活中的科學」,與周圍的世界互動,激勵孩子發現內心的「科學家」。
美國的STEM教育中非常鼓勵家庭中進行科學教育,尤其是利用生活中的材料進行試驗,孩子通過對廚房中的食物或者調味品進行加工,在某種形式之下產生非常「奇特的現象」,這就是孩子自己獨立完成的一個「Project」。
以簡單的廚房實驗為例子,家長可以和孩子選擇生活中常見的食材進行試驗,但是前提是一定要保證安全。比如火山爆發,準備瓶裝的可樂,在裡面倒入糖,就會出現「火山噴發」的「壯觀」景象;還有火箭飛行、土豆電池,下圖的番茄時鐘試驗也非常有趣。
番茄時鐘試驗
這種將教育回歸到生活的方式,是STEM課程最好的教育方法。比如帶孩子到海邊玩,就可以嘗試著給孩子講海水的潮汐;看到沙子就引導孩子發現沙子引水的原理,構建科學模型;看到貝殼,就可以進行分類和點數的數學思維學習。其實科學教育沒有這麼複雜。
牛奶變色實驗
最簡單的方法:入手STEM的玩具、書籍對於上一個方法比較困難的家長,可以試一試「簡便」的方法——給孩子入手STEM的玩具、書籍。
其實在美國政府對於STEM的扶持和推動之下,美國的STEM玩具和書籍的產業發展的如火如荼,其實我們國內在很多方面也在逐漸進步。
家長們在很多線上的購物平臺就可以選購到,還是要給家長一些提示:
1、材料要環保,保護孩子身體健康;2、過程要安全,安全永遠是第一位;3、孩子要感興趣,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
提到STEM的書籍,前段時間關注到STEM教育之後,我就選擇了一批書籍給孩子閱讀,其中這一套以STEM教育為主旨的《第一次遇見科學》是女兒最感興趣的,而且閱讀次數也是最多的。
買來這套書之後一直是孩子爸爸帶著她在讀, 看到女兒一直對這套書「獨寵」,我也忍不住翻了翻,看過之後才明白女兒為什麼這麼喜歡。
這套書由美國國家地理學習公司和少年兒童出版社「十萬個為什麼」編纂團隊聯合出版,是中國首套專門為5~7歲的孩子設計的系統性科學啟蒙課程。
看到「十萬個為什麼」的編纂團隊這幾個字,我就放心了許多,我相信很多家長都是讀少兒出版社的「十萬個為什麼」系列長大的,他們對中國本土的科學啟蒙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這套書的圖片高清自然,女兒在觀察的時候就仿佛身臨其境,很多細節都可以觀察到,引領孩子回歸到大自然。這幅大象的圖片甚至能看清大象身上的褶皺,女兒每次觀察到不常見的細節都會非常開心。
這套書非常適合親子共讀,能夠幫助女兒提升全球認知能力。每個單元最前面都有目標和核心知識點,每次爸爸都會先讀完之後心中就「有數」了,然後在最後還可以和孩子進行小測試,這樣家長就可以知道孩子對於這一知識的掌握如何了。
這套書全套共12冊,包括96個科學主題,涵蓋了地球科學、物質科學、生命科學和社會科學4個領域,可以說非常全面了,孩子平時的很多「為什麼」在這套書中也能找到答案,幫助孩子認識自己、認識世界,增強科學的探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