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花40億營銷,跟誰學融資57億或備戰下一場燒錢大戰

2020-12-11 WEMONEY研究室

出品丨公司研究室

文|田方

時值寒冬,但在線教育領域似乎依然瀰漫著暑假燒錢大戰的餘熱。這不,之前曾有人擔心暑假燒了20億的跟誰學資金難以為繼,12月7日人家就公告將增發融資8.7億美金。這說明大資金依然信心十足,圍繞K12的燒錢大戰還將延續。

三季末帳上不到2億

保守估計只夠1個月運營

暑假本是學生休息時間,不料,在家長們助推下,現在已成在線教育公司招生旺季。

早在2019年暑假,猿輔導就開始燒錢搶生源,據說至少花了4個億。當時,參戰公司不多,而跟誰學則主要還是利用微信圈獲客。但微信很快就斷掉了這塊廉價奶酪,逼迫其不得不參與2020年暑假這場燒錢大戰。

這個暑假,在線教育機構的招生廣告幾乎無處不在,公交站牌、地鐵站、小區電梯間……各種收視率高的綜藝節目也被紛紛冠名,猿輔導冠名《最強大腦》,跟誰學冠名《極限挑戰》,作業幫成為《嚮往的生活》合作夥伴,有道精品課冠名《叮咚上線!老師好》,字節跳動的瓜瓜龍英語成為《乘風破浪的姐姐》的廣告主……

這種瘋狂的場景,讓人不由想起前兩年二手車廣告滿天飛的情形。

據公司研究室不完全統計,2020年7—9月,網易有道營銷投入11億元,好未來投入24.9億元,而猿輔導和作業幫據估計每家不低於40億元。至於跟誰學,財報顯示其三季度營銷費用20.56億元,超過上半年19.62億元的營銷費用總和。

這樣瘋狂的燒錢,導致跟誰學上市以來第一次出現虧損。財報顯示,2020年第三季度,跟誰學淨虧損9.325億,去年同期為淨利潤190萬。

截至2020年9月30日,跟誰學公司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總計1.878億元。而公司研究室推算了一下,即使不計算其營銷與研發費,前9個月的營業成本及一般行政管理費用為14.949億元,平均每月高達1.661億元。這樣推算,如果沒有外部收入,這點錢只能維持公司1個月正常運轉。

前9月月均收入5.46億

與成本費用對衝後或僅剩200萬

依據三季報財務信息,公司研究室大致推算了一下,跟誰學前9個月月均收入5.46億。而營業成本及研發、行政管理費用,前9個月月均2.17億;考慮到3季度屬於突擊燒錢,只以前6個月的月均營銷費用作為常態營銷費用,則月均3.27億;前述成本費用相加為5.44億。照此推算,營收與成本費用對衝後,跟誰學每月雖有結餘但所剩無幾,每月僅200萬。

這點錢,對於跟誰學這樣大體量的公司,不要說去打大規模的價格戰,就是稍微有個風吹草動,恐怕都不夠用的。因此,無論是對外擴大營銷,還是加強研發,抑或收購有潛力的項目,跟誰學都必須對外融資。

當然,由於有存量學員預收款,加之新學員不斷加入,營銷費用等不一定有那麼大,跟誰學現金流上不至於出現上述評估的極端情況。

三季報發布後,跟誰學CFO沈楠也強調:「四季度我們將迎來全年留存率最高的季度,屆時市場費用和招生費用都會減少,幾乎沒有,我們可以獲得數十億的現金進帳。從這點上來看,我們有信心,全年的經營現金流將會是正的。」

但無論如何,不進行外部融資,跟誰學已很難再跟幾家頭部在線教育機構在燒錢大戰中繼續拼下去。而由於大家課程與師資同質化程度太高,不繼續燒錢爭奪生源,不要說保持頭部地位,長此以往,很可能被邊緣化。

上市後首次融資

57億或部分用於來年招生大戰

近幾年,在線教育站上風口,大資金紛紛進場搶食。

公開信息顯示,尚未上市的企業中,猿輔導拿到了 22 億美元融資;作業幫完成了 7.5 億美元融資;掌門教育獲得超 4 億美元融資;火花思維獲得 2.5 億美元融資;豌豆思維完成近 2 億美元融資。已上市的企業中,好未來通過定增拿到 15 億美元;新東方通過在香港二次上市募資 15 億美元。

之前,跟誰學似乎不太熱衷於股權融資,拿過A輪融資後就直接上市了。但是,面對目前戰火紛飛的現狀,跟誰學被迫跟進。

12月7日,跟誰學宣布增發股票融資,預計融資8.7億美元。按最新匯率計算,約合人民幣57億元。

據接近跟誰學的消息人士透露,此舉是為了增加公司的現金儲備,以加大對旗下K12業務品牌高途課堂的全方位投入,包括對技術研發和內容研發的投入,對優秀教師和優秀人才的吸引力度,以及對學生學習體驗和學習效果的投入;同時公司還將加大對高投資回報率的市場投入。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公司研究室,上述消息只是場面上的說法,實際上,跟誰學這筆最新融資,相當一部分將繼續用於K12高途課堂的營銷。這一塊目前是在線教育的風口,幾家頭部公司拼的你死我活,誰也不願意鬆勁,像2020年夏季這樣的燒錢大戰,保守估計也要打3年。

2020年夏季,跟誰學營銷花費20.56億元。2021年要想保持這種態勢,至少需要同樣的多的資金營銷。根據之前的推算,按前9個月的營收花費看,跟誰學的自身積蓄估計很難有這麼多錢,因此,這20億或許要來自新融的這57億。

也就是說,跟誰學這次融來的錢,不僅要投向上述各種項目,還要拿出相當一部分備戰2021夏季招生大戰。

相關焦點

  • 燒錢大戰後或成「月光族」,跟誰學融來的57億能花多久?
    三季末帳上不到2億保守估計只夠1個月運營暑假本是學生休息時間,不料,在家長們助推下,現在已成在線教育公司招生旺季。早在2019年暑假,猿輔導就開始燒錢搶生源,據說至少花了4個億。當時,參戰公司不多,而跟誰學則主要還是利用微信圈獲客。
  • 燒錢白刃戰:跟誰學狂砸近60億,在線教育掀起「搶地盤」浪潮?
    擴大學生規模,對於線上教育企業來說首先要過的關口就是通過多渠道做營銷,因為不燒錢打廣告,學生和家長們根本不知道你。從跟誰學近幾年的業績表現看,其營銷費用增長情況成為公司盈虧程度的關鍵。從2019年下半年行業砸錢營銷大戰開始,跟誰學亦加入燒錢混戰。下圖可見,2019年起,跟誰學銷售費用同比暴增7.57倍至10.41億元,佔營收比重提升至49.2%。
  • 跟誰學巨虧:被流量費吞噬利潤,在線教育燒錢大戰無上限
    跟誰學在財報中表示,營業虧損主要是由於市場營銷活動方面大力投入,加大暑期的獲客力度。跟誰學的公關負責人向《商學院》雜誌記者表示,三季度跟誰學虧損屬於戰略性虧損,公司現金流健康。加入暑期燒錢大戰2020年的6月開始,國內的頭部教育培訓機構就已經開始準備暑期營銷大戰,幾大頭部教育機構紛紛加入暑期搶人大戰。學而思率先在抖音和微信朋友圈上投放了大量的「9元13課時訓練班」低價課程廣告,從而拉開了暑期搶人大戰。
  • 跟誰學融資近9億美元 業內表示「燒錢」拼不出未來
    12月7日跟誰學宣布,幾家價值投資者已約定購買總計約8.7億美元的公司新發行股票。市場人士認為,這是頭部在線教育公司新一輪技術、內容及營銷大戰的升級,即使是上市頭部在線教育公司也要開始補充彈藥了。高途課堂是跟誰學公司旗下在線直播大班課品牌。10月9日,跟誰學進行戰略升級,將跟誰學品牌旗下所有K12業務(中小學教育業務)全部聚合到高途課堂品牌,跟誰學品牌只提供成人業務,全面聚焦考研、英語、金融、會計、公考、出國留學等業務。市場也注意到,就在半個月前,跟誰學迎來了上市以來的首個虧損。
  • 跟誰學墮入「燒錢困境」
    虧損、做空,跟誰學挑戰不斷在11月25日的一檔直播節目中,跟誰學的CFO沈楠曾說「當我們花1元錢能換來1.3元,而別人花1元錢只能換來7毛錢的時候,我們就是最應該進行大規模投放的公司。」跟誰學這次的虧損是主動燒錢營銷的結果,但這一虧損並不是一時的,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燒錢營銷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需要有良好的資金儲備,而跟誰學在資本市場的境遇並不算好,且競爭對手也不缺錢。
  • 單季虧損超9億 屢遭做空!「不燒錢」的跟誰學加入暑期營銷大戰?
    陳昊曾表示,優勝教育的規模在全國培訓機構中可以排到前十,但在疫情期間受到很大衝擊,以北京為例,疫情期間北京的營收只有過去的四分之一。與線下教育遭遇疫情的強烈衝擊不同,線上教育卻因為「停課不停學」迎來高速發展。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絕大多數機教育構仍處於虧損狀態,這就讓「唯一一家上市以來始終持續盈利的K12教培上市公司」跟誰學(NYSE:GSX)顯得格外亮眼。
  • 打破「盈利神話」,跟誰學難逃「燒錢」大戰
    本季度跟誰學淨虧損9.33億元,而去年同期為盈利190萬元。財報發布後,跟誰學股價一度暴跌超過22%,當天收盤股價跌幅有所收窄,最終下跌約8%,市值156億美元。而跟誰學表示,虧損的原因是在銷售和營銷活動方面投入大幅增加,用以擴大用戶增長及加強品牌認知。
  • 在線教育燒錢大戰一觸即發 新東方半年虧損6億-7億
    在線教育「內捲化」 燒錢大戰一觸即發時代周報記者 鄧宇晨 疫情之下,本就處於高速增長期的在線教育被推至臺前,迎來了流量紅利。據IT桔子統計數據,2020年,教育行業共融資233起,少於2019年的389起,但融資金額高達1046.78億元,與2017―2019年的融資總額基本持平。
  • 猿輔導、作業幫、好未來、跟誰學暑期百億營銷大戰:越虧損越砸錢
    這種情景在去年暑期已經上演,幾家頭部公司在短短一個夏天燒掉了40億-50億元營銷費用。當時,市場主推的還是49元體驗課,到了今年暑假,則直接下探到9元,甚至3元。  在線教育營銷的瘋狂可見一斑。  2020年在線教育的營銷費用將超過去年。
  • 猿輔導、作業幫、好未來、跟誰學暑期百億營銷大戰:越虧損越砸錢,擊鼓傳花遊戲能否玩下去?
    這種情景在去年暑期已經上演,幾家頭部公司在短短一個夏天燒掉了40億-50億元營銷費用。當時,市場主推的還是49元體驗課,到了今年暑假,則直接下探到9元,甚至3元。在線教育營銷的瘋狂可見一斑。2020年在線教育的營銷費用將超過去年。
  • 在線教育燒錢大戰一觸即發新東方半年虧損6億-7億
    融資金額最多的教育機構中,除新東方(EDU.NYSE/09901.HK)、好未來(TAL.NYSE)這樣的貫通線上線下的頭部機構,其他大多集中於K12領域的在線教育領域,如作業幫、猿輔導、跟誰學(GSX.NYSE)等。一派繁榮景象之下,風險和危機如影隨形。時代周報記者了解到,線下教育市場已在逐漸恢復,部分用戶不斷流失,流回線下教育機構。
  • 狂砸營銷「燒錢」 跟誰學股價暴跌
    財報發布後,跟誰學股價一度暴跌超過22%,當天收盤股價跌幅有所收窄,最終下跌約8%,市值156億美元。而從10月20日的首次財務預警導致股價暴跌至今,跟誰學的市值已經蒸發超過三成。跟誰學2020財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第三季度營收為19.66億元,比去年同期的5.57億元同比增長252.9%。K12在線課程收入為17.57億元,同比增長282.7%。
  • 跟誰學主動終結盈利「神話」 打響在線教育「燒錢」最終戰
    今年8月底,猿輔導被曝出融資12億美元,10月22日猿輔導官方確認了融資消息,真實的融資額其實為兩輪共22億美元;6月29日,作業幫完成7.5億美元融資。  有了充足彈藥的在線教育機構開始瘋狂「燒錢」營銷,跟誰學加入了這場「大戰」,今年以來的營銷費用高達40億元,而2019年全年才10億元。
  • 跟誰學、有道營銷費用大於營業收入,在線教育企業燒錢大戰何時休?
    跟誰學和有道的主要賽道是K12教育。跟誰學K12在線課程的收入為17.57億元,佔總營收的89%;有道K12課程銷售額為人民幣6.76億,佔總營收的75%。51Talk和流利說的賽道主要在英語在線教育,其中51Talk主要關注K12青少年英語,流利說則從青少年到成人都覆蓋。
  • 猿輔導前3季度燒70億,誰支撐了李勇問鼎K12老大的野心
    幾番爭鬥後,好未來、跟誰學、猿輔導、作業幫這4家卡位比較靠前,相比於其他3家,猿輔導可謂是近兩年躥出的一匹黑馬。猿輔導這個K12在線領域的新玩家,給人們的印象非常矛盾。一是公司很高調,鋪天蓋地的廣告讓成千上萬的家長、學生記住了猿輔導這個品牌;二是公司創始人李勇很低調,很少人見過,更多的人甚至不知道。
  • 在線教育燒錢大戰:剩者為王!作業幫等四大巨頭,誰是最後贏家
    「核心提示」一場疫情,引爆了中國在線教育的燒錢大戰。向營銷砸錢,沒有最高,只有更高;以低價課引流,沒有最低,只有更低。半年裡,頭部玩家平均砸錢規模超過10億。頭部玩家最新公布的「成績單」顯示,學而思網校、跟誰學、網易有道精品課,正價課學員分別同比增長134%、331.7%、358.9%,作業幫更是宣稱,旗下產品日活用戶超過5000萬,月活用戶超過1.7億。但虧損也隨之而來。今年第二季度,跟誰學經營虧損1.61億,網易有道淨虧損2.58億元。問題由此浮出水面:燒錢真能燒出在線教育護城河?中國在線教育能複製美團和滴滴式的成功嗎?
  • 孩子燒腦,公司燒錢,100億就這麼沒了
    好幾個主播說,直播時只要一賣課,人氣就掉,所以必須多收點錢。 她覺得心累。「身處這個行業,不光跟同行鬥,還要跟全行業鬥,為了流量,所有人搶得頭破血流。」這回也是,她人還沒到杭州,對方告訴她,不用來了,已經有了新的合作夥伴。 「怎麼回事?」江雪問。 「你們一個競爭對手,直接出了80萬,讓我們不要再接同類產品。」
  • 在線教育融資狂吸金,行業巨頭營銷比燒錢
    有機構預測,線上和線下有機融合的OMO模式未來將成為教育行業的主流,可能佔到萬億K12輔導市場的40%~50%,即至少是一個4000億~5000億元的大市場。在二級市場上,好未來宣布完成了33億美元的定增,其中,23億美元為可轉換債券,由美國私人股權投資公司銀湖資本領投,10億美元為新發行的公司a類普通股。教育巨頭跟誰學也在去年12月初完成了8.7億美元的特定增發。而新東方在2020年11月赴港二次上市。有了充足的資金,頭部玩家們為了搶佔市場砸起錢來毫不手軟。
  • 起底快的打車和滴滴打車的「燒錢大戰」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獲得這筆融資後的滴滴打車很快又會和老對手快的打車上演一場「燒錢大戰」。其實滴滴和快的的燒錢大戰已經持續很久,這次的7億元對於滴滴來說算是補充了彈藥。  那麼,今天小編就來八一八滴滴打車和快滴間的「燒錢大戰」。  首先,先來介紹一下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的背景。  滴滴打車:  上線時間:2012年9月9日  融資過程:2012年10月,獲得金沙匯創投300萬美元A輪融資。
  • 在線教育「內捲化」:燒錢大戰一觸即發
    融資金額最多的教育機構中,除新東方(EDU.NYSE/09901.HK)、好未來(TAL.NYSE)這樣的貫通線上線下的頭部機構,其他大多集中於K12領域的在線教育領域,如作業幫、猿輔導、跟誰學(GSX.NYSE)等。一派繁榮景象之下,風險和危機如影隨形。線下教育市場已在逐漸恢復,部分用戶不斷流失,流回線下教育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