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茶友不知道,雲南除了大葉種茶,也有中小葉種茶,那麼中小葉種算不算普洱茶?從廣義上說,肯定是啊,都是普洱茶的製作工藝,只不過茶樹品種不同。
但是有人翻開百度百科關於普洱茶的定義「普洱茶是以中國雲南省一定區域內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採用特定工藝、經後發酵加工形成的散茶和緊壓茶。」所以中小葉種不算普洱茶?不能太較真,因為少了中小葉種普洱茶,普洱茶的天空就少了一道彩虹。
什麼樣的算是小葉種呢?一般來說大、中、小葉種茶樹,是根據茶樹型成熟葉片的面積大小進行區分的。計算公式:葉面積=葉長(不含葉柄和葉尖)×葉寬(葉基和葉尖對摺後的中間部位)×0.7(註:0.7為葉面積係數)
當然,劃分僅從葉面積來劃,沒考慮其植物學的其他因素,如果考慮到茶種、茶葉內含物質、茶樹變異等因素,中葉種主要是大小葉種的變異,特大葉種應屬於大葉種。
那麼如何區分大葉種與中小葉種?
1、觀其形
大葉種:葉形扁圓,葉尾大,主脈顯然,分脈稠密而明晰,背面茸毛披覆,葉邊鋸顯然。
小葉種:葉形扁圓,葉片較薄,兩齒間間隔稠密,背面茸毛少而稀,簡直是對稱芽尖。葉種葉片小而脆硬,葉面的革質層較厚。
2、稱其重
大葉種芽葉重在0.4~0.5g,中小葉種芽葉重在0.2~0.25g,芽葉平均重量,取決於茶樹的種性。一般400~500個一芽兩葉或一芽三葉,混合就有500g;而中葉類型的苔茶品種則要2000個才達500g,小葉類型的要3000個以上才達500g。
3、品其味
大葉種與中小葉種的化學成分也不一樣,大的葉種茶所含的茶多酚、咖啡鹼等有效物質較多,製成的茶味道濃烈。而小葉種相比之下成分較少一點,滋味淡薄些,但香氣更高揚。
4、耐泡度
耐泡度上存在明顯差異,大葉種優與中小葉種,比中小葉種經久耐泡。
中小葉種普洱茶主要分布在哪裡?
在普洱茶原產區的古茶園中有多個古茶園大葉種、中小葉種並存,例如倚邦、莽枝、革登、那卡、困鹿山等。就中小葉種而言,最好的山頭當屬倚邦,因為這裡出了一個赫赫有名的中小葉種普洱茶!
倚邦茶山產的茶,雍正時期曾被選為貢茶,古鎮客商茶農往來雲集,鼎盛一時。當時的貢茶到底是哪一類茶呢?以當年京城地帶的品飲潮流來看,很可能是綠茶,炒青還是曬青都有可能,不過出自普洱府稱其為普洱茶當無異議。
且不管現代人對普洱茶是如何定義的,歷史上的倚邦茶,卻實實在在普洱茶的代表,而且是普洱貢茶的一種。現代定義的分歧在於大小葉種之別,但我們通過品鑑,明顯感覺到倚邦中小葉種茶的品質與內地小葉種茶完全不一樣,根據有關專家的審定,倚邦茶區內的中小葉種品質不但優於當地的大葉種,而且優於其它省份的中小葉種。若非如此,當年清朝的皇帝也不會捨近求遠,點名要喝這千裡之外的貢茶了。
茶乃飲品,喝到口裡才算數,看來,倚邦茶卓絕的品質證明的:不是倚邦茶太過異類,而是普洱茶定義的不嚴謹。
往期經典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