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中小葉種不算普洱茶?最牛皇家貢茶就是中小葉種

2020-12-20 騰訊網

很多茶友不知道,雲南除了大葉種茶,也有中小葉種茶,那麼中小葉種算不算普洱茶?從廣義上說,肯定是啊,都是普洱茶的製作工藝,只不過茶樹品種不同。

但是有人翻開百度百科關於普洱茶的定義「普洱茶是以中國雲南省一定區域內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採用特定工藝、經後發酵加工形成的散茶和緊壓茶。」所以中小葉種不算普洱茶?不能太較真,因為少了中小葉種普洱茶,普洱茶的天空就少了一道彩虹。

什麼樣的算是小葉種呢?一般來說大、中、小葉種茶樹,是根據茶樹型成熟葉片的面積大小進行區分的。計算公式:葉面積=葉長(不含葉柄和葉尖)×葉寬(葉基和葉尖對摺後的中間部位)×0.7(註:0.7為葉面積係數)

當然,劃分僅從葉面積來劃,沒考慮其植物學的其他因素,如果考慮到茶種、茶葉內含物質、茶樹變異等因素,中葉種主要是大小葉種的變異,特大葉種應屬於大葉種。

那麼如何區分大葉種與中小葉種?

1、觀其形

大葉種:葉形扁圓,葉尾大,主脈顯然,分脈稠密而明晰,背面茸毛披覆,葉邊鋸顯然。

小葉種:葉形扁圓,葉片較薄,兩齒間間隔稠密,背面茸毛少而稀,簡直是對稱芽尖。葉種葉片小而脆硬,葉面的革質層較厚。

2、稱其重

大葉種芽葉重在0.4~0.5g,中小葉種芽葉重在0.2~0.25g,芽葉平均重量,取決於茶樹的種性。一般400~500個一芽兩葉或一芽三葉,混合就有500g;而中葉類型的苔茶品種則要2000個才達500g,小葉類型的要3000個以上才達500g。

3、品其味

大葉種與中小葉種的化學成分也不一樣,大的葉種茶所含的茶多酚、咖啡鹼等有效物質較多,製成的茶味道濃烈。而小葉種相比之下成分較少一點,滋味淡薄些,但香氣更高揚。

4、耐泡度

耐泡度上存在明顯差異,大葉種優與中小葉種,比中小葉種經久耐泡。

中小葉種普洱茶主要分布在哪裡?

在普洱茶原產區的古茶園中有多個古茶園大葉種、中小葉種並存,例如倚邦、莽枝、革登、那卡、困鹿山等。就中小葉種而言,最好的山頭當屬倚邦,因為這裡出了一個赫赫有名的中小葉種普洱茶!

倚邦茶山產的茶,雍正時期曾被選為貢茶,古鎮客商茶農往來雲集,鼎盛一時。當時的貢茶到底是哪一類茶呢?以當年京城地帶的品飲潮流來看,很可能是綠茶,炒青還是曬青都有可能,不過出自普洱府稱其為普洱茶當無異議。

且不管現代人對普洱茶是如何定義的,歷史上的倚邦茶,卻實實在在普洱茶的代表,而且是普洱貢茶的一種。現代定義的分歧在於大小葉種之別,但我們通過品鑑,明顯感覺到倚邦中小葉種茶的品質與內地小葉種茶完全不一樣,根據有關專家的審定,倚邦茶區內的中小葉種品質不但優於當地的大葉種,而且優於其它省份的中小葉種。若非如此,當年清朝的皇帝也不會捨近求遠,點名要喝這千裡之外的貢茶了。

茶乃飲品,喝到口裡才算數,看來,倚邦茶卓絕的品質證明的:不是倚邦茶太過異類,而是普洱茶定義的不嚴謹。

往期經典回顧

相關焦點

  • 大葉種才是真正的普洱茶?3分鐘告訴你,中小葉種為何充滿爭議?
    導語:一提普洱茶,大家都會說「雲南的」;一說黑茶,被常說的是安化;一說雲南,大家最先想到的是大象和孔雀;就像一說蒙古,大家就會說「那你摔跤肯定厲害」……不知你在談論這些的時候,會不會出現與上面說法類似的點?但隨著不斷的汲取各方知識,很多固有的看法也會隨著不斷深入,不再是淺顯的。
  • 雲南省資訊|歷史名茶又「復活」,昆明「十裡香」綠茶,中小葉種茶之...
    歷史名茶又「復活」,昆明「十裡香」綠茶,中小葉種茶之代表普洱茶之外的歷史名茶。南部多為「大葉種」茶樹,北部為多為「中小葉種」茶樹。「十裡香」綠茶就是北緯25度線以北地區,中小葉種茶樹的代表。「十裡香」綠茶原產於昆明東郊金馬山麓的十裡堡、歸化寺一帶。現「十裡香」茶葉有限公司位於雲南省石林縣。吃水要吃吳井水,喝茶要喝十裡香。用吳井水泡十裡香茶,曾是昆明老茶客的,最高奢望,也是最高享受。這民謠中的十裡香是指:昆明本土出產的綠茶十裡香。
  • 普洱茶的獨特性,普洱茶為什麼這麼受歡迎?
    加工普洱茶的鮮葉原料為普洱茶變種(Camelliaassamica),即雲南大葉種茶樹鮮葉。雲南大葉種茶樹品種對形成雲南普洱茶獨特的品質風格有重要作用,所含的茶多酚、兒茶素、咖啡鹼、茶氨酸和水浸出物含量都高於一般的中小葉種茶樹。因此,茶樹品種對雲南普洱茶產品的形成極為關鍵尤其對形成普洱茶湯色紅濃明亮,滋味甘、滑、醇厚及獨特香氣——陳香的品質特徵極為關鍵。
  • 普洱茶經久不衰的五大山寨,竟然一個都喝不起?
    普洱茶近些年來各種新興山頭層出不窮,頗有一種要把整片產區的每一塊地都插上新貴的標籤,把小產區特色挖掘到極致。但不管有多少小眾新貴山頭,那些廣為人知,經久不衰的經典山頭村寨是不會被代替的,並且在價格上也是甩其他山頭一大截。
  • 收藏普洱茶,應該選擇生普還是熟普?
    直接說結論,收藏的話首選普洱生茶。立子反覆強調,沒有經過時間洗禮的普洱茶不是正經的普洱茶,普洱茶的魅力所在正是在歲月流逝中,通過後發酵完成的蛻變。雲南大葉種茶樹基本生長在北回歸線兩側太陽直射區,加上高海拔和土質等原因,造就了雲南大葉種茶的特質,味釅苦澀,大多數喝慣了中小葉種茶葉的消費者都對它接受不了,但是經過後發酵,生普的苦澀會轉化為甘醇,這點是其它茶葉所不具備的。
  • 為什麼說勐庫大葉種茶是「雲南大葉種英豪」?
    引言所謂「雲南大葉種」,是雲南省西南部所產的許許多多大葉茶品種的一個籠統的習慣稱呼,稱呼之內的品種有幾十種之多,如:勐海大葉種、勐庫大葉種、邦東大葉種、鳳慶大葉種、忙肺大葉種等等。其中,勐庫大葉種因為獨特的特點和豐富的內含物質,有著雲南大葉種「英豪」的美譽。勐庫,地處世界茶樹起源地雲南省臨滄市雙江縣。在這裡,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它就是勐庫大葉種茶。勐庫大葉種茶產於勐庫鎮,因而得名。如今,以勐庫大葉種茶為原料生產的普洱茶,早已改變了雙江,影響了世界,成為了極富盛名的茶葉品種。
  • 貢茶,是皇帝喝的茶嗎?它到底是什麼茶?帶你揭秘貢茶真面目
    茶為山川幽谷的精靈,百草之魁首,早在商周時期就是祭拜天地必需的貢品。宋代曾有天台山,以茶供500羅漢,美歐有獻「萬」字的典故流傳,明代《明史》言:蓋最上以供佛,而最下以自奉也」,說的是最好的茶應該供佛,差的自己飲用。現在說貢茶都是指和皇家有關,又分皇家指定要的和地方官員主動進獻的,隨便查一查就能找到各地貢茶的影子。
  • 胡秀秀:為什麼普洱茶應該屬於第七類茶?
    只是隨著普洱茶行業的發展,消費者越來越多,而普洱茶當中的一些問題也逐漸被凸顯出來。比如,很多人不清楚普洱茶到底屬於六大茶類當中的哪一類?有人說是黑茶亦有人說是綠茶,直接把消費者弄暈了。當被問普洱茶為何屬於黑茶綠茶時,往往回答者的說辭不能讓聽者完全信服。
  • 普洱茶為什麼可以越放越好喝,而綠茶卻越來越難喝?
    普洱茶作為可以喝的「古董茶」,而綠茶卻不是。但從這個上面來看的話,普洱茶就有越是陳放越是好喝的說頭。小約曾見過很多位收藏普洱茶的,卻沒有見過囤綠茶作為收藏的。而且買綠茶,基本都是少量的買,最好的狀態是現買現喝才更好。綠茶喝的是鮮,普洱喝的是醇,兩者茶性不同。
  • 普洱茶造假的幾個重災區,你是否也買過
    普洱茶的熱度不減,攀升的價格自然就能引發不良商家的黑心商機,造成茶市亂象。各位在買普洱茶時可要擦亮眼睛,今天我就給大家講講我知道的普洱茶作假的幾種情況,希望能有所幫助。大葉種茶葉是從雲南各種喬木型樹種中採摘而來的,這類樹不僅有大葉種,還有中小葉種,從國標中的定義可以看出只有大葉種鮮葉為原料製作而成的才能稱為普洱茶。但是現在市場不乏以小葉種為原料的茶,這類茶並非不能喝,也並非品質就一定不好,但是它在本質上就不能稱其為普洱茶。
  • 乾貨|為什麼80℃是普洱茶殺青的「生死線」?
    眾所周知,普洱茶毛料採用曬青工藝乾燥,綠茶則是用炒青工藝製成,兩者最直觀明顯的差異就是溫度,但溫度背後卻是內部成分的根本變化。 普洱茶的殺青與綠茶恰恰不同。其主要目的是蒸發鮮葉中的部分水分,使茶葉變軟,便於揉捻;同時散發青臭味,促使最初良好香氣的形成。
  • 刀哥說茶丨普洱茶能減肥的秘訣居然是因為茶氣
    在普洱茶的諸多功效中,大家最關心的便是:普洱茶是否能減肥?有人說:普洱茶能刮油,攝入過多油膩食物之後,喝普洱茶腸胃馬上就順暢了,所以它能減肥;有人說:普洱茶助消化不假,但消化完食物之後馬上又餓了,反而增加了食量,不但不減肥,還增肥!哪種說法正確呢?
  • 普洱茶屬於黑茶的一種嗎?
    而今天我們討論的題目就是普洱熟茶是否屬於黑茶呢?實際上黑茶按地域分布,湖南安化黑茶,湖北青磚茶以及四川邊茶几類,而在百科裡實際上把雲南的普洱熟茶也在學術類歸於黑茶類,因為其發酵工藝以及成品茶非常相似,兩種茶也是同樣通過渥堆發酵後茶葉的顏色也是同樣由綠葉轉黃,轉紅,轉褐,轉黑。而普洱熟茶是否真的是黑茶的一種嗎?
  • 普洱茶的功效 普洱茶的功效與作用
    那麼茶膏是怎麼生產出來...普洱茶茶文化茶膏欄目名:[飲食文化]2012-01-04金瓜貢茶金瓜貢茶也稱團茶、人頭貢茶,是普洱茶獨有的一種特殊緊壓茶形式,因其形似南瓜,茶芽長年陳放後色澤金黃,得名金瓜,早年的金瓜茶是專為上貢朝廷而制,故名「金瓜貢茶」。普洱茶貢茶金瓜茶欄目名:[其他資訊]普洱茶的功效與作用洱橘普洱茶現在是人們比較喜歡喝的茶。
  • 科普|貢茶,你知多少?一文帶你了解貢茶
    貢茶制度起源於西周,史載周武王「伐紂會盟」時就有南方八個小國獻茶之事,貢茶也是中國封建禮教的象徵。經歷悠悠數千年的歷史長河,貢茶對整個茶葉生產的影響和茶葉文化的影響是巨大的。我們細細看來。首先,要明白貢茶是歷代皇朝強加給茶農百姓的一副沉重枷鎖。貢茶開始只是各產茶地的地方官吏徵收各種名特茶葉作為土特產品進貢皇家,這屬土貢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