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鄱陽湖西部邊緣,有一座長滿蘆葦的漿潭湖,一條彎彎的淺河從湖中蜿蜒穿過。洪水季節,湖河一體,大水茫茫一片,秋冬水退,又是星星點點的小湖汊,在湖邊的紅土崗上,有一座叫龔家咀的小村莊,村裡一位老人,從30年代起就天天在村頭盼望遠行的兩個兒子歸來。
歲月更替,冬去春來,老人臨終之時,她的女兒守在床邊,他突然迴光返照,對著女兒大叫道:火秀,你哥哥火生、木生騎馬來了!你哥的馬蹄——」喊罷,戛然而逝。這一年,正是解放後十年的1959年。
老人在臨終時念叨的兩個兒子,小名叫火生和木生,大名叫龔炳章和龔炳生。
龔炳章,1907年出生,星子縣蘇家壋龔家咀人,小時讀過私塾,由於天資聰明,成為當地很有名氣的文化青年。北伐軍攻克九江後,贛北工農運動迅速發展,1927年夏,龔炳章積極參加反封建鬥爭,走村串戶,進行革命宣傳,組織貧苦鄉親參加農民運動,成為星子縣農運領導骨幹。同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7年10月,著名的星子暴動爆發,打響了贛北秋收起義第一槍。龔炳章帶領蘇家壋農協骨幹參加了星子暴動,隨後加入工農遊擊隊,在星子、永修、德安三縣邊境進行遊擊活動,給國民黨當地的統治以沉重打擊。1930年5月,國民黨反動派派兵前往龔家咀圍剿遊擊隊,明令緝拿龔炳章等人。龔炳章帶著15歲的弟弟連夜逃離家鄉,轉入岷山遊擊根據地,參與建立岷山遊擊根據地的鬥爭。
敵人來到龔家咀捉拿龔炳章的那天晚上,是一個狂風暴雨之夜,出事的那天晚上,龔炳章的母親正在大女兒家,等她回來時,兩個兒子已不知去向,家裡被抄,破爛家俱散落在屋內屋外。龔炳章帶著15歲的弟弟龔炳生出走,一直渺無音訊,而村裡被抓住的幾個年輕人,都被敵人殺害。從此,他們的母親開始了漫長的等待。
兄弟倆出走後,老人每天都要到村頭向湖對岸眺望,目光捕捉難得出現在她視野中的小船和人影。可是,每一天都只能令她失望。年年歲歲,朝朝暮暮,老人一頭青絲變成了皤然白髮,像門前漿潭湖上飄拂的蘆花。
村裡有人說,近20年後的1949年5月,有一支解放軍(應屬四野第十五兵團——筆者)從鄰縣德安過來,好不容易找到龔家咀老人,為首有一位自稱是龔炳生師長的警衛員,他告訴老人:龔師長在天津犧牲了,臨犧牲之前,他希望警衛員能告訴自己的母親,說哥哥已在長徵時犧牲……
由於當時正值新舊政權交替,大軍南下,戎馬倥傯那支解放軍隊伍在龔家咀停留了半天就匆匆走了,而接管舊政權的南下工作團還未到達星子縣,更不要說這個縣西南荒涼僻遠的龔家咀了,也許老人聽不太懂那位北方軍人的話語,出只是口頭傳播,沒有正式文件,也許她不願接受兩個兒子犧牲的現實,所以老人對此事一直似信非信。
然而,雖然老人不相信,但事確實如此。 1930年夏,龔炳章帶著弟弟離開家鄉避難,所在的部隊調往鄂東南陽新縣,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八軍第五縱隊,任初級指導員。同年10月,成立紅十五軍,任營指揮員。1931年1月,紅十五軍轉至鄂豫邊同紅一軍合編為紅四方面軍,龔炳章任第十師第二十九團參謀長,參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各次反「圍剿」作戰。1932年10月,隨紅四軍主力西徵入四川,12月,紅二十九團擔任先鋒,在秦嶺南麓打垮敵軍兩個團的堵截,為全軍進入川北打開通道。1933年7月,部隊擴編,龔炳章接替李特任紅四方面軍第三十一軍參謀長,軍長是王樹聲,此間洪學智同志在這個軍92師274團任政治部主任。
1934年11月,國民黨川軍發動對川陝革命根據地的「六路圍攻」,紅三十一軍和兄弟部隊協同作戰,打退了敵人的四次總攻。龔炳章還利用戰鬥的間隙,抓緊部隊的軍事訓練,並及時總結戰鬥的經驗,為提高部隊戰鬥力做了大量的工作。1934年冬,龔炳章在四川省旺蒼縣雙會寺戰鬥中英勇犧牲,年僅27歲,龔炳章犧牲後,接任三十一軍參謀長的是李聚奎,在四川紅軍烈士紀念塔裡也有詳細的記載。
由於歷史的原因,龔氏兄弟離家後一直杳無音訊,他們的事跡也鮮有人問津,他們走後白軍對龔家嘴村進行了清剿和查抄,加上這一帶血吸蟲病猖獗,十幾戶人的小村漸漸消亡。最後唯有龔炳章的母親獨自在這荒野孤村,固執地等待著兩個當紅軍的兒子歸來,直到老人的生命也油盡燈枯,走向盡頭。
直到後來撥亂反正有軍事專家發表文章,首次披露了龔炳章紅四方面軍長徵犧牲的最高軍事長官,31軍參謀長龔炳章,當地才派人到北京找到當年的戰友杜義德、洪學智與劉華清將軍,他們介紹龔炳章烈士的事跡,並親筆題寫「龔炳章烈士紀念碑」的題字。
此時已經是 60年後的九十年代末,老家人為紀念英烈,在龔家咀建起了一座紀念碑,塑起了雕像。
站在紀念碑前,四周是一片鬱郁灌叢,博陽河在烈日下閃閃發光,我的心情十分複雜,這位獻出了兩個兒子的母親,滿含希冀29年倚門而望,一直望到生命的盡頭。如今,母子已進入同一世界,那裡,關山、風雨、時空都無法阻隔,將軍兄弟英魂萬裡歸來,母子們早該在地下相聚一起。
今天,可以告慰龔炳章兄弟和他老母親的是,他的家鄉,昔日蘆荻蕭蕭的澤國,已變成良田千頃,魚躍清波,稻花飄香。他的紀念碑成了當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一年的清明節,都有很多人到紀念碑前緬懷英烈的豐功偉績,這對將軍兄弟和他守望一輩子的老母親地下有知,該是含笑九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