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萍犧牲22年,彭老總想念戰友,下令找遺骸,顱骨彈孔確認身份

2020-12-11 騰訊網

作者:蘇區放牛娃

聲明:兵說原創,抄襲必究

鄧萍將軍(1908-1935)

眾所周知,鄧萍將軍是紅軍長徵中犧牲的職務最高的將領。1935年2月,在第二次攻打遵義城的戰鬥中,紅三軍團參謀長鄧萍親臨陣地偵察敵情,一線指揮,不幸後腦中彈,壯烈犧牲。彭德懷聞訊後十分悲痛,發誓要給老戰友報一箭之仇。

鄧萍,1908年出生,四川富順人,1927年參加革命,1928年參加平江起義,1930年任紅三軍團參謀長,參加了多次反「圍剿」戰役。

鄧萍是彭老總早期的親密戰友。鄧萍參加了彭老總領導的平江起義,起義部隊後來改編成為紅5軍,彭老總任紅5軍軍長。在他的極力推薦下,鄧萍任參謀長。

1930年,紅5軍擴為紅三軍團,彭德懷任軍團長,鄧萍任紅三軍團參謀長。雖然彭老總比鄧萍大10歲,但他非常尊敬和信賴鄧萍,但凡大事都會找他商量。比如在第一次反圍剿時,不少人主張不渡贛江,甚至有人還認為應該返回湘鄂贛根據地,但鄧萍堅決認為,要渡過贛江和紅一軍團協同作戰,否則會被蔣軍分解擊破,最後彭老總一錘定音:大家都聽鄧參謀長的!

就這樣,紅軍渡江打贏了第一次反圍剿戰爭。彭老總曾對部下說過這樣的話:鄧萍是我的左膀右臂,從平江起義到上井岡山,再到長徵,我和鄧萍配合得非常默契,是最佳搭檔,少了他,我什麼也做不了!」鄧萍即便犧牲後多年後,彭總仍然對他十分懷念。

平江起義油畫

1935年2月,上級命令紅三軍團務必在2月底前佔領遵義。2月中下旬,紅三軍團陸續擊潰黔軍第六、第十五、第九團的攔阻,逼近遵義城。為鼓舞鬥志,一鼓作氣攻克遵義城,鄧萍主動要求隨擔任前衛任務的紅11團行動。2月27日下午,鄧萍親自指揮戰鬥,他衝出戰壕,振臂疾呼:「同志們,跟我衝啊,打進遵義城,活捉王家烈!」紅軍將士在他的鼓舞下,英勇殺敵,一舉佔領了遵義新城。

當日傍晚,鄧萍率11團政委張愛萍等人,來到遵義老城湘江河東岸的土埂邊偵察老城的敵情。經過偵察,鄧萍命令張愛萍指揮一個營先摸過河,爬過小坡靠近城牆,潛伏在城牆下。張愛萍便命令第三營執行這一任務,趁著夜色,第三營很快過了河,來到城牆下。

鄧萍為了看得更清楚一點,把腰挺直了一些,頭往前傾了點。「明天,敵軍增援部隊可能就會趕到,我們的時間非常緊,今天晚上準備攻城,務必在明天凌晨前攻克遵義新城!」鄧萍一邊通過望遠鏡仔細觀察敵情,一邊對張愛萍下達命令。正當張愛萍回應「是」的時候,一顆子彈射來,擊中鄧萍的頭部。他身子一斜,倒在了地上。張愛萍大驚,趕緊把他扶起來,一看,子彈從額頭斜穿後腦,後腦不停冒出血來,一摸鼻子,已經停止了呼吸!

張愛萍立刻向軍團長彭德懷報告了這一噩耗,彭德懷聽到這一消息後,沉默了片刻,紅著眼睛大吼:「一定要為鄧萍報一箭之仇!」

當夜,彭德懷揭開蓋在鄧萍身上的白布,看到昔日並肩作戰的戰友臉色已經蒼白。他心如刀割,淚如泉湧。他親自給鄧萍整理好軍裝,擦乾他臉上的血跡和塵土,摘下自己的軍帽,默哀數分鐘。看到鄧萍的軍裝已經泛舊,他轉頭對張愛萍叮囑:「去總供給部給參謀長領一套新軍裝,給他換上。」在彭德懷的親自指揮下,紅三軍團指戰員帶著仇恨和憤怒,一舉攻克遵義老城。

紅三軍團軍團長彭德懷長徵時期留影,鄧萍任紅三軍團參謀長,是彭老總的親密戰友

因紅軍處於長徵途中,戰事激烈,戰士們只得匆匆將鄧萍烈士的遺體就地掩埋。為了防止被蔣軍發現和破壞,安葬處既不能立碑,也不能做標記。

鄧萍是紅軍長徵中犧牲的職務最高的將領。新中國成立後,遵義曾設法尋找鄧萍烈士的遺骸,但因線索太少,無果。

1957年,鄧萍犧牲後22年,彭德懷元帥給當過貴州省委書記、在婁山關戰役中任紅三軍團12團政委的蘇振華安排了一個任務:設法找到鄧萍的遺骸。他對蘇振華回憶了鄧萍犧牲和安葬時的情況,給蘇振華提供了重要線索:鄧萍同志犧牲當晚,紅軍在街上買了一副黑色棺材裝殮烈士遺體,第二天早上,掩埋在遵義城北郊的山坡。

開國上將蘇振華

蘇振華此時雖然已經離開了貴州,但他對貴州的情況很熟悉。遵義幹部朱振民負責具體尋找烈士遺骸事,他圍繞彭德懷提供的線索,朱振民輾轉找到當年在遵義新街開棺材鋪的顏大娘。

顏大娘仔細回憶,當年紅軍攻打遵義的時候,她很害怕,白天躲到了山上,深夜回到家後,來了幾個紅軍說要買棺材,她就把一口黑漆棺材賣給了紅軍。聽說紅軍抬著棺材,埋到了羅家墳山上。朱振民找到了墳山的主人羅徽五,羅徽五帶著朱振民來到自家墳山,指著兩個墳中間一個沒有碑記的土堆說:「這兩個墳是我祖上的,中間這個土堆,埋的就是那個紅軍。」

朱振民初步判斷,這個無名墳堆埋的很可能是鄧萍烈士。經遵義地委報上級同意,朱振民找來原紅三軍團4師司令部的偵察參謀孔憲權、與鄧萍共事多年的紅軍石新安等人前來辨認遺骸。

1957年,鄧萍遺骸在遵義城北找到

打開棺木後,他們看到遺骸穿的是短呢大衣,大衣的扣子已鏽跡斑斑,腳下鞋子已經腐爛,只剩下膠質的鞋底。將頭部的泥土扒開,看到右耳上額骨有個小孔,後腦殼開裂。根據當時給鄧萍新領衣服的樣式,結合鄧萍生前的體貌特徵,特別是他右腦中彈的情況,經多方辨認,確認是鄧萍烈士遺骸。

鄧萍烈士墓

鄧萍事跡陳列館

彭老總得知鄧萍遺骸已經找到的消息後,如釋重負。1958,在組織的安排和彭老總的關心下,遵義在鄧萍同志犧牲處修建了鄧萍烈士墓,彭德懷親筆撰寫了鄧萍同志生平簡歷。

1966年4月,彭老總因公從成都前往宜賓視察工作,途經鄧萍的家鄉四川富順時,他命令停下汽車。他走下車,看著沱江蜿蜒流淌,丘陵起伏綿延,嘆道:「富順真是山清水秀、地靈人傑啊!30多年前,我有一位並肩作戰的親密戰友,就是在這裡出生的。我非常思念他,也很想見到他,可惜,他在長徵途中就犧牲了!」

說完這番話,彭老總眼睛溼潤,一個人佇立良久,久久不肯離去。

相關焦點

  • 中國首次用DNA技術確認歸國無名志願軍遺骸身份
    終於找到你我國首次用DNA技術確認無名志願軍遺骸身份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前夕,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裡舉辦了一次特殊的認親:6名歸國的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身份得到確認,英雄與親人時隔近70年後終於「團聚」。
  • 艱苦卓絕的紅軍長徵,我軍犧牲了哪些高級將領?當時年齡多大?
    在長徵途中,紅軍不僅要應對惡劣的自然環境,還要與圍追堵截的國軍戰鬥,整個過程可謂是極其艱難,為此也犧牲了不少高級將領。那麼艱難卓絕的紅軍長徵,我軍犧牲了哪些高級將領呢?當時都多大年紀?我們來仔細回顧一下。洪超洪超出生於1909年,湖北黃梅縣人。
  • 師指坑道被炸塌,師長被埋,彭老總下令:不論死活,一定要挖出來
    1952年4月7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總司令彭德懷啟程回國,他在一年的多的時間內將世界上最強大的美軍及其所糾集的十六國聯軍從鴨綠江邊一直打退到三八線,並將戰線徹底穩住,彭老總在離開朝鮮戰場時對朝鮮戰局已無半點擔憂了,因為此時讓美軍束手無策的志願軍前沿坑道防禦工事已經接近完成了。
  • 鄧萍:血灑疆場的紅軍將領
    鄧萍是紅軍長徵在遵義犧牲的職務最高的將領,犧牲時年僅27歲。20世紀50年代末,有關部門即在遵義紅軍烈士陵園修建了鄧萍墓。然而,對他犧牲的經過,長期存在著各種不同的說法,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 聽完毛岸英犧牲過程的匯報後,毛主席的一席話說得彭德懷老淚縱橫
    70年前的11月25日,毛主席的長子毛岸英犧牲在朝鮮戰場上。1950年10月7日晚,彭老總出徵朝鮮在即,為給他送行,毛主席特意在中南海菊香書屋內為其設下家宴,宴席上只有毛主席、彭德懷和毛主席的長子毛岸英。然而,毛岸英出現在這家宴上,可不僅僅只是為了替彭老總送行那麼簡單。
  • 你還在我身旁|戰友,我們再相聚-楊根思 楊德盛 長津湖戰役 1950年...
    原標題:你還在我身旁| 戰友,我們再相聚  從成都到瀋陽,全程2260公裡、飛行時長2小時31分,對於抗美援朝老兵楊德盛來說,這是一段得來不易的旅程。  4月3日,第六批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將抵達瀋陽。在這批遺骸中,有部分是在楊德盛作戰過的區域找到的。老爺子聽說這個消息後,一定要去一趟瀋陽。
  • 彭老總病重期間,妻子沒在身邊,有一位將軍卻拄著拐杖來看他
    說到忠心為民的將軍,很難不想到彭老總,彭老總將軍一生徵戰沙場,為革命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不過,晚年的他則因為身患重病只能在醫院生活。 彭老總曾經擔任過紅軍的師長,在長徵勝利結束之後,他還擔任過陝甘支隊的司令員。抗日戰爭時期,彭老總更是擔任過八路軍的副總司令,指揮過著名的百團大戰。新中國成立後,彭老總陸續擔任過西北局第一書記,還擔任過國防委員會副主席等職務。
  • 親歷者憶毛岸英犧牲真相:憑手錶殘殼才確認是他
    楊鳳安急忙跑回去向彭德懷報告毛岸英犧牲的消息。彭德懷聽後站立不穩、一言不發,許久才喃喃說:「岸英和瑞欣同志犧牲了,犧牲了……」說著,他走出防空洞來到出事現場,心情十分沉重,午飯也沒吃。後來,彭德懷親自起草電報,向毛澤東作了匯報。  「毛岸英烈士的遺體當時已無法辨認,只有憑蘇聯手錶的殘殼才確認是他。」
  • 彭老總來這個軍視察,軍長讓一個參謀來應答,參謀後來成上將
    建國後的1955年,大授銜之前,彭老總來到廣東沿海一帶視察。當時的彭老總既是國防部長,又是副總理。沿海的安全事關國家的安全,所以彭老總特別來到在這裡駐防的第四十一軍。第四十一軍是一個無比光輝的隊伍。還記得遼瀋戰役中的塔山阻擊戰嗎?
  • 志願軍180師作戰失利,彭老總大發雷霆,他一句話替大家解了圍
    此戰過後,彭老總在志願軍司令部召開了一個會議,志願軍各個軍長、政委都按照要求參加。在那個時候,大家都了解彭老總的脾氣,估摸著彭老總要大發雷霆,追究責任,就像之前批評第38軍軍長梁興初(江西吉安人,後來被授予中將軍銜)一樣。當時,志願軍第60軍隸屬於第三兵團,第三兵團的實際負責人是副司令員兼第12軍軍長王近山(湖北紅安人,後來被授予中將軍銜)。
  • 被譽為萬歲軍的志願軍38軍,初入朝鮮卻接連失利,被彭老總痛罵
    彭老總要用其最為器重的38軍做拳頭,一舉捶垮敵人右翼,打開缺口後將西線敵軍消滅在清川江以北,這場戰役的成敗關鍵就要看38軍的了。38軍,然而38軍卻讓彭老總失望了,通往熙川的道路上全是北撤的朝鮮老百姓,整條道路擁擠不堪,不要說快速行軍了,就是走路都費勁,到了27日夜,他們離目的地還有60公裡!
  • 抗美援朝時期,出現「三個麻子」,彭老總感謝了他們,分別是誰
    去朝鮮的6個兵團的總指揮就是彭老總,這6個兵團,每一個兵團都有3到6個軍團,每個軍團都有三個師,他們去朝鮮之後跟朝鮮人民一起吃一起睡,奠定了深厚的友誼。彭老總是這次抗美援朝戰場上的總指揮官,最後成為了我國的十大元帥之一。彭德懷1898年出生在湖南,他剛開始是一個國民黨人,後來在北伐戰爭的戰場上認識了一名中國共產黨員,他認為共產黨的思想很先進,便參加了中國共產黨。
  • 《跨過鴨綠江》第15集:志願軍指揮部遭遇重創,毛岸英不幸犧牲
    《跨過鴨綠江》在入朝前,彭總司令急需俄語翻譯,因為此次入朝是機密行動,要找的人需要信得過,所以才有毛岸英入朝。《跨過鴨綠江》起因是美軍探到大榆洞地區有頻繁的電報往來。雖然還不能破解電報密碼,但可以肯定那裡至少有一個師長級的指揮部,於是麥克阿瑟下令讓空軍對大榆洞地區進行轟炸。之後的劇情,就是毛岸英的犧牲。
  • 中國抗美援朝烈士197653名 首批志願軍遺骸安葬
    437位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安葬儀式在這裡隆重舉行。民政部、外交部、總政治部、遼寧省委省政府、瀋陽軍區、瀋陽市委市政府等及抗美援朝烈士家屬、老戰士和社會各界群眾代表800餘人,來到陵園隆重安葬今年3月28日以國禮迎回的在韓志願軍烈士忠骨。記者從儀式上了解到,現已確認的抗美援朝烈士共有197653名。
  • 開國將帥:元帥之首是彭老總,大將、上將、中將、少將分別是誰?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為了加強軍隊的正規化、現代化建設,於是軍銜制的問題就被提上了議事日程;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服役條例》通過,中國人民解放軍正式實行軍銜制,共設6等19級:被授予元帥軍銜的有十人,大將軍銜的有十人,上將軍銜的有57人,中將軍銜的有177人,少將軍銜的有1360人;其中元帥之首是彭老總,那大將、上將、中將、少將又分別是誰?
  • 梁興初突然離世,戰友懷疑是醫療事故請求解剖檢查,妻子卻說不了
    他的去世,讓戰友、妻子、朋友都很意外。起初梁興初住院,只是因為小小的感冒,誰會想到,就是這小小的感冒竟然會引發心臟病,突然離世?在他去世後,他的戰友們都不覺著這是自然離世,感覺是醫療事故,就想著解剖做進一步的檢查。但是梁興初的妻子卻說不了,這是為何?
  • 東北邊防軍司令空三個月,也要等粟裕率兵入朝,為何最後是彭老總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志願軍統帥人選並不是那麼好選的,軍委在經過一番考慮後,把彭老總從西北調了回來。之所以選擇彭老總,一是因為他在軍中的資歷威望高,軍中的很多驕兵悍將都曾是他的部下,大名鼎鼎的萬歲軍38軍就是彭老總領導的平江起義一部改編而來的,二是因為他的軍事才能十分出眾,這從他憑藉西北野戰軍區區兩萬兵馬,和胡宗南的三十多萬大軍周旋數年就可以看出來。
  • 現場目擊者講毛岸英犧牲真相:批駁蛋炒飯說
    編者按:本文作者成普是毛岸英犧牲時的現場目擊者。1972年,他給中央專案組的材料中專門寫了有關毛岸英犧牲情況的回憶,對當時的背景和情況作了清楚的闡述。1995年,成普在給彭德懷傳記編寫組的信中就毛岸英犧牲的一些具體細節進行了詳盡的剖析,針對有的書籍中描寫的「毛岸英炒雞蛋」的情節,成普給予了駁斥,還以歷史本來面目。
  • 楊得志沒錢用,「找彭老總!」彭老總:我就是順帶拐個彎來看看你
    引言楊得志和彭德懷深刻的戰友情,是建立在楊得志從井岡山到長徵的七年間一起徵戰過程中的。在這段時間,他們倆一起經過了槍林彈雨的戰鬥,共同經歷了生死考驗並且一起結下了情同手足的深刻友情。十位元帥除了賀將軍和徐將軍,另外的八位中我認識早但是接觸得晚的卻剛好是彭將軍。」01 長徵路上結情誼楊得志和彭德懷是在長徵的途中結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