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授權」已成功開通全網維權功能,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在上世紀五十年代,號稱世界第一的美軍卻在朝鮮戰場被志願軍打得節節敗退。
要知道,當時新中國剛成立,土改、剿匪、西藏、臺灣很多問題仍需要解決,但面對世界最強的美軍絲毫不示弱。
抗美援朝打出了新中國的氣勢,是近代史上一段著名的戰役。
近期,以這段著名歷史為題材的電視劇《跨過鴨綠江》正在央視熱播。
而在最新播出的第14、15集,這兩集讓人看得最是悲傷。
因為它講述的故事是毛主席的兒子,毛岸英的犧牲。
在入朝前,彭總司令急需俄語翻譯,因為此次入朝是機密行動,要找的人需要信得過,所以才有毛岸英入朝。
但劇情並沒有很深入刻畫這一點,比如人物的動機這些只是簡單帶過。
而到朝鮮後,司令部設置在大榆洞地區,毛岸英就在司令部擔任秘書工作。
之後關於毛岸英的劇情就比較少,直到第14、15集。
在第14集,此時志願軍第一次戰役已經結束,總體來說還算勝利。
只是第三十八軍的梁興初因為求勝心切反被束縛了手腳,放走了一部分美軍。
這時,美帝已經知曉志願軍參戰。
但在白宮,杜魯門商討此事,仍表明不可能從朝鮮撤軍。
和狂妄的麥克阿瑟一樣,杜魯門也認為志願軍不可怕。
麥克阿瑟更是決定要在11月15日發起總攻,在平安夜之前佔領全朝鮮半島。
同時,劇情還穿插一段,中國外交官在聯合國大會上把美帝反擊得啞口無言的段落。
要知道,抗美援朝不僅僅是在軍事上的援助,還有外交、政治這些層面。
這一段落也算完善整體劇情的結構。
當然,《跨過鴨綠江》主要講述的還是朝鮮戰局的故事。
比如,彭德懷總司令為了更好誘敵深入,故意把俘虜的美軍放回去,以此製造潰逃的假象;
東北地區大量居民在炒麵粉,以彌補後勤的不足;
東線的蓋馬高原,志願軍白天藏身於零下30多度的樹林,全身匍匐在雪地上,晚上零下40多度則在行軍趕路。
而這兩集主要講述的則是毛岸英的犧牲。
起因是美軍探到大榆洞地區有頻繁的電報往來。
雖然還不能破解電報密碼,但可以肯定那裡至少有一個師長級的指揮部,於是麥克阿瑟下令讓空軍對大榆洞地區進行轟炸。
之後的劇情,就是毛岸英的犧牲。
其實早在美軍開始轟炸前,大榆洞的指揮部就聽從毛主席的建議搬到山洞裡。
而且,為了應付往來頻繁的偵察機,指揮部還停止白天生火做飯。
在防空對策上並不含糊,而毛岸英的逝世只是一個不幸的意外。
毛岸英為了把未整理的文件帶回山洞,才會遇上美軍的轟炸機。
只是在赴朝鮮之前,毛岸英剛新婚,此時才28歲。
彭德懷總司令知道毛岸英的犧牲後,一個人躲在角落裡大哭。
彭老總和毛主席相識幾十載,在出發前還答應會照顧好毛岸英,此刻毛岸英的犧牲自然是悲痛不已。
最後,在大榆洞附近簡單安葬毛岸英,並帶著全體將士一起悼念毛岸英。
其實《跨過鴨綠江》在表現這一段還是非常客觀,並沒有像網上一些觀點認為的陰謀論。
只是毛岸英犧牲的電報被周總理留起來,現在毛主席還未知此事。
文中圖片來自劇中截圖,如有侵權,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