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毛岸英烈士身上的髒水擦乾淨

2020-11-07 思想火炬


小六子吃了幾碗粉?


黃府大管家說吃了兩碗。圍觀群眾表示不嫌事大:哎呀哎呀,張麻子的兒子吃人家兩碗粉。


小六子怎麼證明自己的清白?把肚子刨開給所有人看。



殺死小六子的,是舊權貴的陰謀,是狗腿子文人,也是冷漠的看客。就這樣,一個誠實、熱情、堅毅、果敢、出言必諾、想要自證清白的年輕人,連同他的美好的品質,就在這一群圍觀著的目光中被殺死了。當然,沒有人關心小六子是怎麼死的、是為什麼死的,他們關心的依然只是屬於他們的陰損、狹隘與惡趣味——小六子到底吃沒吃那碗炒飯,啊不,涼粉。


講道理,小六子這個角色如果不是按照毛岸英的照片選的角,我就把那碗涼粉吃了。



毛岸英烈士不需要在乎這些蒼蠅蚊子的嗡嗡聲,他的偉大可昭日月,可感天地,永遠被人民銘記。但是我就不同了,我能做的就是拍死英雄身邊的蒼蠅們,把烈士身上的髒水擦乾淨。今天我就來嚴肅認真地闢掉這個謠言。


這個說法最早出自楊迪將軍回憶錄《在志願軍司令部的歲月裡》,後來被添油加醋成為一篇「震驚文」,在公知與美分黨橫行,黃繼光邱少雲雷鋒被普遍抹黑的那個年代裡成功的活了起來,並被鳳凰歷史、網易歷史的等平臺廣泛轉載,一時間流毒甚遠。然而我們細究「兩碗粉」這一源頭就會發現,回憶錄中所記載的,跟那篇震驚謠言文也出入甚遠,楊迪回憶錄原文如下:



這裡有兩個信息點,第一參謀們做飯是在「拂曉前」——也就是日出前;第二,楊迪當時並不認識毛岸英,只認識成普。當時毛岸英犧牲地點與北京緯度相同,北京11月25日日出時間為7點12分,朝鮮比我們早一個時區——也就是說岸英同志犧牲是在北京時間九點鐘,楊迪看見參謀們做飯是在「拂曉前」,即北京時間6點12分之前。誰吃個早飯也不會吃三個小時,更何況楊迪並不認識毛岸英,作戰室當時有沒有換人他也不知道。


甚至不僅僅是楊迪不認識毛岸英,志願軍總部大多數人都不認識毛岸英,作為主席兒子參加志願軍入朝作戰,並不是我們所想像的大肆宣傳的正面事件。當時作戰部的杜平將軍回憶說:「毛岸英在朝鮮的時間不長,犧牲時年僅二十八歲。但他留給同志們的印象卻是深刻的。他沒有享受任何特殊照顧,和辦公室的其他同志一樣,不分日夜地工作和學習。他從沒有向人透露過自己的出身,也沒有高幹子女的架子,直到他犧牲時,總部的一般幹部還不知道他是毛主席的兒子。在大家的印象中,他只是一個年輕、活潑、樸實、能幹、好學的秘書兼俄語翻譯。」


還有一點也很重要,楊迪的回憶錄與他上文所提到的「只認識成普同志」和其他總部同志的回憶錄有出入,成普在晚年給《彭德懷傳記》編寫組寫信時特別強調楊迪對毛岸英犧牲時的情況「記錯了」。這其中冷哲先生考證過,認為楊迪把24號記成了25號,把兩天發生的事情混為一談;而我傾向於認為楊迪把各種不同時期看到的元素雜糅在一起了——他壓根就不認識毛岸英,只是說在作戰室看見人做飯,岸英又在作戰室犧牲,把各種元素合併了造成了記憶混淆。



我為什麼傾向於楊迪記錯了呢?因為據成普、龔傑(下一段會提到)回憶,志願軍總部作戰室裡壓根就沒有灶臺、不能做飯,只有一個用來取暖的暖爐。稍有生活常識的人就知道,暖爐頂多來熱一熱飯,你炒個飯給我試試?更不可能冒煙。更何況,我們雖然條件比較艱苦,但是堂堂志願軍總部作戰室,也不需要選在一個有灶臺的房間裡吧?龔傑的回憶更明確了,當時總部只有一個房間有煙囪,但肯定不是作戰室。我這是一個心理學上的分析:楊迪在一天中見到的種種景象,不管做飯還是啥,只是生活中的普通景象,大腦並未特殊標記;而後來岸英同志犧牲,那是天大的事情,於是圍繞這件事情大腦把近期一切接觸到的元素混合雜糅起來,造成了一篇漏洞百出的回憶。


關於毛岸英烈士犧牲的真相,楊鳳安、王天成、龔傑三個人合著了一文《戰友追憶毛岸英之死》——這三人分別是彭德懷軍事秘書、志願軍總部敵情研究參謀、司令部首長辦公室參謀。楊鳳安和王天成在1980年就編寫出版了《北緯三十八度——彭德懷與韓戰》,後來因為關於岸英同志的謠言喧囂塵上,這二位又拉上龔傑創作了《戰友追憶毛岸英之死》,這三人的交叉回憶與印證,明顯要比不認識岸英的楊迪靠譜。



這篇文章中指出:按照當天的任務分配,毛岸英可以不到作戰室的木板房去值班,可他考慮這天是第二戰役的頭一天,任務很多,於是警報剛一解除,他便衝出防空洞,來到作戰室投入緊張的工作。


同時:剛才飛走的那幾架敵機此時突然又折返回來,在志願軍總部上空扔下了大批凝固汽油彈。霎時,總部作戰室被烈火吞沒了。未及撤出作戰室的毛岸英和作戰參謀高瑞欣當場壯烈犧牲。



也就是說這一天本來不應該岸英同志值班,但是他積極地為戰友分擔了任務——這也直接造成了他不幸犧牲。造謠抹黑這樣的一個熱情、友善、朝氣蓬勃的青年,這是多沒有良心的人才幹得出來這種事。


編造「兩碗粉」這種謠言,無非是想達到兩個目的:第一是,你看看張麻子的兒子,搞特權,條件那麼苦還吃雞蛋——壞;第二是,你看看小六子,吃飯生火把美軍飛機招來了吧——蠢。可見編造這個謠言的人多麼其心可誅。特麼看見一個地方冒炊煙就出動轟炸機投燃燒彈,美國飛行員都要罵娘。


第二個我就不用說了,這是有多軍盲、歷史盲才會認為做飯的煙能招來飛機?這不是抹黑岸英同志啊,這是抹黑美軍啊。


至於用吃雞蛋來證明「生活腐化」「搞特權」,還是看看毛岸英的妻子劉思齊回憶的生活細節吧:「按當時規定團職幹部應該吃小灶,他卻和大伙兒一起在食堂吃大鍋飯,吃粗糧;他工作積極主動,哪裡有困難,哪裡有危險,他就出現在哪裡,當敵機轟炸志司駐地大榆洞時,他還在作戰室處理工作……」



我姥爺五十年代的時候讀大學,他跟我說那時候大學生隔天一頓細糧(雖然很少),一周兩頓雞蛋一頓肉(雖然大半都是肥肉渣),「教授餐」一天一個雞蛋,「病號餐」是一碗掛麵臥兩個雞蛋(所以那時候大學生好多裝病的),可以看出來那個時候雞蛋並不是什麼奢侈品,更談不上生活腐化。楊迪將軍在回憶錄裡寫下這個故事,主要還是生氣「那是給彭總的雞蛋」,但是他是剛剛調任來的,並不知道前情提要,像彭總這樣豪爽的人大概率會大手一揮送給小年輕們去改善夥食。如果彭總不知道,以那個時候的軍紀軍風,幾個作戰部參謀也不會去動送給彭總的東西。


因為這個謠言流傳甚廣,電視劇《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編劇李景泰在晚年還專門寫過一篇文章《一個真實的毛岸英》來澄清,他表示自己為了電視專題的創作,整理了大量一手資料,有關毛岸英犧牲的種種傳聞大多為杜撰:



然而不管是毛岸英戰友的澄清,還是相關專家學者、研究人士的闢謠,都沒有任何傳播力度。因為畢竟這些東西沒有話題性,並不如「張麻子的兒子吃人家兩碗粉」能夠滿足某些內心陰暗者的惡趣味。


還有一些腦殘喜歡叫囂,說要沒「兩碗粉」那小六子就要接班了。娛樂圈有一個說法叫做「貸款」——就是粉絲吹自家愛豆,又沒什麼能拿得出手的論據,就只好說我家哥哥下一部專輯大爆、主演的電影票房五十億。有人「貸款吹」,而那群說接班傻逼就是「貸款黑」,沒有發生的事隨你TM怎麼說嘛,反正小六子死了,還能把肚子裡的粉剖出來給你看?



要真說接班,你總不因為對岸蔣經國接了班,就「貸款」說岸英同志要接班吧?你去看一看蔣經國的履歷——1937年從蘇聯回國, 1938年就授少將軍銜,1939年就派到江西去當贛南地區行政專員和保安司令——對老紅區人民欠下不少血債,保甲法之類的惡法就是蔣經國在贛南推行的。再之後就是逐步的提升為江西省防空司令、省委委員。抗戰勝利之後會果黨中央任職,兼任三民主義青年團和青年軍的一把手——這是什麼,這是妥妥的培養太子的東宮班底。


我們看看岸英呢?同樣從蘇聯回國,1946年前往農村勞動,沒有任何職位;兩年後負責陽信縣張家集農村土改工作——村官;建國前後兼任了一段俄文翻譯,沒有特別的職位;隨後前往北京機器廠,擔任了宣傳部長與支部副書記。也就是說直到岸英同志參加志願軍前,他人生的天花板是一家國營工廠的支部副書記,對比同期的蔣經國已經是地方督撫大員+一串青年軍嫡系了,你告訴我這是要接班的節奏?



主席真想培養他接班,解放戰爭期間國民黨部隊滿地爬,那個時候功勞不是隨便撿的?把他丟到四野,放在林叔叔身邊隨便關照一下,刷出一個將星級別的戰績還不容易?還要去朝鮮戰場跟世界第一強國美國硬槓?更何況那個時候美國可是有原子彈的啊,你能保證人家一不高興了往前線丟個原子彈?



你非要說接班,主席也不是一個兒子啊?毛岸青不還在麼?人家2007年才逝世啊。李敏李訥就不算了嗎?誰說女子不如男,婦女能頂半邊天啊。你看看李敏李訥的工作和生活,沾了主席半點光嗎?



史實已經很明顯了,毛主席培養毛岸英不是想培養接班人,把他送去農村勞動送去工廠建設,是在培養一位共產主義戰士,而岸英同志也沒有辜負主席的期望。所以不要鸚鵡學舌式的重複些想當然的話:如果怎樣怎樣,就接班如何如何,太弱智了。


多年以來,各種髒水潑在了一位熱情而蓬勃的青年身上,潑在為祖國為人民犧牲的烈士身上,我感到深深的悲涼。我向來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去揣測那群人的,然而我還不料他們往往會卑劣齷齪到這地步。


1953年4月,英雄黃繼光的母親鄧芳芝作為代表出席全國婦女大會,毛澤東特地接見了她,並對他說:「你失去了一個兒子,我也失去了一個兒子。他們犧牲得光榮,我們都是烈屬。」主席把岸英的襯衣、襪子、毛巾和一頂軍帽,默默珍藏在一個小皮箱裡,放到衣櫃深處。直到他離去,人們才發現了這隻小皮箱的秘密。



他是偉大領袖毛澤東的兒子,他是革命烈士楊開慧的兒子,他是革命烈士毛澤民的侄子,他是革命烈士毛澤覃的侄子,他是革命烈士楊開明的外甥,他是革命烈士——毛岸英。


我失驕楊君失柳,

楊柳輕颺直上重霄九。

問訊吳剛何所有,

吳剛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廣袖,

萬裡長空且為忠魂舞。

忽報人間曾伏虎,

淚飛頓作傾盆雨。



(作者:趙皓陽)

相關焦點

  • 我的伯父毛岸英
    彭德懷悄悄地回答:「他叫毛岸英,毛主席的大兒子,原在北京機器總廠當黨總支副書記,主動要求上朝鮮。今後你要多關心他,注意保密!」我們中國青年訪朝代表團裡有兩男兩女4個人的身份比較特殊,兩個男的包括我在內,是兩個烈士的侄子,即毛岸英烈士和羅盛教烈士的侄子;兩個女的是黃繼光烈士和邱少雲烈士的侄女。平壤萬壽臺議事堂,莊嚴、肅穆、神聖。金日成爺爺接見我們了。
  • 「感人瞬間」丨抗美援朝英雄毛岸英
    (抗美援朝英雄毛岸英)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這裡沉睡著134名志願軍烈士 毛岸英同志就長逝於此1943年毛岸英參加蘇聯共產黨參加戰略反攻馳騁歐洲戰場1950年抗美援朝 保家衛國新婚不久的毛岸英隨志願軍入朝作戰 在敵人的瘋狂轟炸中未過而立的毛岸英
  • 北部戰區空軍:援建毛岸英學校 培植國防夢想
    新華社瀋陽10月24日電題:北部戰區空軍:援建毛岸英學校 培植國防夢想劉漢寶、王學峰10月23日,北部戰區空軍政治工作部領導帶隊到教育幫扶共建點——遼寧省丹東市毛岸英學校,參觀學校毛岸英紀念館,深切緬懷毛岸英烈士
  • 聽完毛岸英犧牲過程的匯報後,毛主席的一席話說得彭德懷老淚縱橫
    70年前的11月25日,毛主席的長子毛岸英犧牲在朝鮮戰場上。1950年10月7日晚,彭老總出徵朝鮮在即,為給他送行,毛主席特意在中南海菊香書屋內為其設下家宴,宴席上只有毛主席、彭德懷和毛主席的長子毛岸英。然而,毛岸英出現在這家宴上,可不僅僅只是為了替彭老總送行那麼簡單。
  • 毛岸英犧牲,劉思齊多年後改嫁,主席送了一份禮物,讓人淚目
    引言眾所周知,毛主席最為器重的兒子就是毛岸英,但是他卻在朝鮮戰場上犧牲了。噩耗傳來,最痛苦的就是做父親的。其實,還有一個人也背負著多年的痛苦,她就是作為烈士妻子的劉思齊。多年後,她在主席公公的勸解下再嫁,還收到了他老人家送去的特殊禮物。
  • 紀錄片《英雄兒女》第一集中,央視首次公開毛岸英一段珍貴影像
    片中,央視首次公開了抗美援朝革命烈士、毛澤東長子毛岸英在建國初期一段珍貴彩色影像資料。解說詞介紹,1949年10月,蘇聯文化科學藝術代表團來中國訪問,周恩來、鄧穎超接見代表團成員和中蘇友好協會總會成員。影像顯示,在周恩來身邊擔任翻譯的高個子青年,就是毛澤東的長子毛岸英。融洽的交談、嫻熟的翻譯,給人一種親切感。
  • 軍旅作家憶述毛岸英:他既是排雷家也是翻譯家
    又說老鴰從頭上一過,那數量比敵機多多了,也沒有屎落身上吧。  「劉」秘書又問楊大群打仗的時候在哪兒,楊大群說連裡讓他待在掩體裡,可是他越待越怕,總覺得敵人的炸彈淨往他這裡扔了。「那可不行。」「劉」秘書教了楊大群一個克服恐懼的辦法,「打仗的時候,指導員在哪兒你就在哪兒,就跟著他走。他喊什麼,你就跟著喊什麼,一會就過去。」
  • 楊彥坤:我的父親高瑞欣和毛岸英一起犧牲
    安國烈士陵園墓碑上烈士的名字一直到快滿46歲,蘭州石化公司的普通工人楊彥坤才知道,父親並不是她的親生父親。她的生父姓高,叫高瑞欣,在她出生17天前,犧牲在朝鮮戰場上。1950年11月25日,美軍轟炸機投下的數百枚凝固汽油彈掀起的上千度的烈焰,吞噬了位於朝鮮大榆洞志願軍司令部的彭總作戰室,她的生父葬身火海。
  • 從小被送蘇聯的毛岸英毛岸青,隱藏十幾年,不敢承認是毛主席兒子
    身上的衣服也是長滿了蝨子和跳蚤,要知道這衣服也只能是從別人不要的地方撿過來穿,穿到破爛都不願意丟,直到這布都沒辦法遮擋身體了,才能不舍的丟掉。這樣的生活怎麼不讓一個成年人聽到了而感到憐惜。李杜將軍給他們買了衣服,讓他們換了衣服後又拍了照片。這幸福來的如此之快,似乎讓兩個孩子都沒晃過神來。這對於他們來說從來就沒敢想過。
  • 毛岸英:結婚一年就奔赴戰場,埋骨異鄉,只為父親毛澤東一句話
    在彭德懷出徵前夕,主席為其踐行,28歲的毛岸英趁此機會向彭德懷提出了也要參加抗美援朝。彭德懷起初拒絕。後來主席也為兒子求情。最終彭德懷同意了毛岸英奔赴朝鮮戰場的請求。10月14日,毛岸英來醫院看望生病住院的妻子劉思齊,與妻子道別。這時候兩人結婚還不到一年時間。
  • 習近平在俄媒發文提及毛岸英參加蘇軍
    2013年3月,我首次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向位於克裡姆林宮紅牆外的無名烈士墓敬獻了花圈。在那裡,一頂鋼盔,一面紅旗,一簇永不熄滅的火焰,象徵著頑強不屈的生命,象徵著永不向侵略者低頭的烈士精神。「你的名字無人知曉,你的功勳永世長存。」俄羅斯人民永遠不會忘記,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世界人民也永遠不會忘記。
  • 毛岸英之死:炒米飯遭空襲
    為了解毛岸英之死,王天成當年走訪了志願軍總部的許多老同志,包括時任志願軍副司令的洪學智、作戰處副處長楊迪等人,大家對毛岸英殉難之事記憶猶新。王天成向我們講述了這段歷史。   毛岸英之死   毛岸英是在1950年10月23日入朝的,其正式身份是志願軍總司令彭德懷的秘書兼翻譯。然而,僅僅一個月後的11月25日,毛岸英就犧牲了。
  • 毛岸英學校特殊的開學第一課
    9月1日,寬甸長甸鎮河口村毛岸英學校的136名學生回到了熟悉的校園。「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全國上下團結一心,取得了疫情防控的勝利,同時也湧現出了眾多最美逆行者。於是,今年秋季開學的第一課,我們組織全校師生在緬懷革命先烈的同時,向逆行者致敬並學習防疫知識。」9月2日,記者在毛岸英學校校長於清龍的帶領下,走進三年級的教室。
  • 賀子珍省吃儉用接濟毛岸英
    [摘要]賀子珍經常省吃儉用接濟毛岸英兄弟。李敏也提到,媽媽和其他女同志一樣,為了支援前線,每月要織一件毛衣、三雙襪子。我還好,也看了一點書,但不多,心裡覺得很不滿足,不如你們是專業學習的時候……」這封毛澤東寫給當年在蘇聯學習的毛岸英和毛岸青兄弟的親筆信,字裡行間流露著父親對在異國他鄉的孩子們的關心。這封親筆信也引出了蘇聯衛國戰爭時期,毛岸英兄弟、李敏等中國早期領導人及革命家後代的艱苦經歷。
  • 劉思齊:電視劇《毛岸英》是我送岸英的禮物
    61年前,劉思齊和毛岸英結婚,一年後,毛岸英犧牲在朝鮮戰場。60年過去了,她一直都在心裡留著毛岸英,電視劇《毛岸英》能夠拍攝完成,對她而言,是了卻了一樁夙願。  劉思齊:這是我30多年的一個夙願,從我看到電視劇這個藝術形式的時候,我就覺得岸英的一生用它來闡述和表達可能是最合適的。
  • 毛岸英擔心做兒子不合格,用身體排雷,毛主席流淚:他是我的驕傲
    在毛岸英八歲時,母親楊開慧被國民黨反動派逮捕下獄,年幼的毛岸英也鋃鐺入獄。面對國民黨人的威逼利誘,楊開慧以大無畏的勇氣英勇就義,而毛岸英在親屬的保釋下得以回家。可見,當時在延安,很多人對毛岸英的能力還存在疑慮。毛岸英沒辜負毛主席的期望,接下來的日子田志芳就沒有在機關食堂看到毛岸英。
  • 現場目擊者講毛岸英犧牲真相:批駁蛋炒飯說
    :現場目擊者見證毛岸英犧牲真相編者按:本文作者成普是毛岸英犧牲時的現場目擊者。1972年,他給中央專案組的材料中專門寫了有關毛岸英犧牲情況的回憶,對當時的背景和情況作了清楚的闡述。1995年,成普在給彭德懷傳記編寫組的信中就毛岸英犧牲的一些具體細節進行了詳盡的剖析,針對有的書籍中描寫的「毛岸英炒雞蛋」的情節,成普給予了駁斥,還以歷史本來面目。
  • 毛岸英犧牲,毛主席悄悄藏兒子遺物26年,想起岸英就會拿出撫摸
    毛岸英便跟隨父親前往長沙東鄉板倉居住,不過因為工作的需要,毛主席便前往長沙準備起義工作。毛澤東在離開後,楊開慧便和保姆一同負責照顧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龍三個孩子。隨著局勢的惡化,長沙也掀起一場反革命人士的活動,楊開慧和毛岸英不幸被捕入獄。8歲的毛岸英,在監獄中見識到反動派的殘忍,親眼看到自己的母親被殺害。
  • 毛澤東延安時期的三個小故事:對毛岸英「約法三章」
    原標題:毛澤東延安時期的三個小故事   毛主席對毛岸英「約法三章」   「和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這是毛主席對自己兒子的「約法三章」。一些領導幹部的腐敗,常常都是因子女而引發的,如果他們也用毛澤東的這個「約法三章」,黨內又何來因子女而產生的腐敗呢?
  • 大V作業本被判道歉,請以國家之名捍衛烈士的名譽
    網民在普遍支持依法捍衛烈士名譽、嚴懲侵權行為的同時,也發出了強烈呼籲:烈士系由國家或軍隊依法認定批准,代表國家榮耀,其名譽受到不法侵害應由國家機關提起公訴,而非烈士親屬自訴。在歷史虛無主義盛行、侮辱詆毀烈士隨處可見的網絡時代,呼籲以國家之名捍衛烈士名譽,無疑應引起相關部門高度重視。侮辱烈士大行其道,已引起全民公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