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岸英犧牲,劉思齊多年後改嫁,主席送了一份禮物,讓人淚目

2020-12-20 南派將軍

引言

眾所周知,毛主席最為器重的兒子就是毛岸英,但是他卻在朝鮮戰場上犧牲了。噩耗傳來,最痛苦的就是做父親的。其實,還有一個人也背負著多年的痛苦,她就是作為烈士妻子的劉思齊。多年後,她在主席公公的勸解下再嫁,還收到了他老人家送去的特殊禮物。

01

劉思齊出生在1930年,她的父母都是老一輩革命者,父親在他剛剛出生的時候就犧牲了。她的母親張文秋早年參加過「五四運動」,具有很高的革命資歷,革命時期曾長期從事黨的地下工作,為中國革命勝利做出了很大的貢獻,與眾多中共領導人都是戰友、同志。

在延安長大的劉思齊自然也就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她與毛岸英也是相識較早,兩人在革命工作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雙方家長的支持下,兩人於建國後的第五天結為夫妻。

02

婚後的毛岸英一心撲在工作上,並沒有因為新婚而耽誤了革命工作。尤其是在抗美援朝爆發後,他一心想要上戰場報效祖國,最終也得到了毛主席的認可。為了怕妻子擔心,他只說自己要執行任務,然後就離開了,沒想到這竟然是最後一次訣別。

直到他犧牲後的第三年,一直被蒙在鼓裡的劉思齊才知道真相,這讓她難以接受。為了安撫她的情緒,主席同意了她的留學申請,就這樣她去了蘇聯,在這裡拼命讀書,用學習來化解自己的悲痛。學業結束後她回到祖國,服從分配到了部隊,主要從事翻譯工作。

03

此時,距離丈夫犧牲已經過去了十年,她一直還是單身。毛主席一直比較關心她的生活,時常寫信勸她開始新的生活。終於,她在1962年再成家了,丈夫只是空軍學校的一名普通教員。

婚禮這天,劉思齊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禮物,是毛主席讓人送過來的。打開一看,是300元現金和一份主席的題詞。頓時,眼淚模糊了她的雙眼。她明白了,原來主席也就把她當成了女兒看待,這才會為她送上一份嫁妝。這份特殊的禮物,也讓人看到了毛主席胸襟博大的一面,他是人民群眾的領袖,也是一位偉大的父親。

結語

婚後,劉思齊有了兩兒兩女,終於擁有了美滿的家庭生活。值得一提的是,她的長子名為楊小英,就是為了紀念毛岸英。再後來,她還帶著女兒去朝鮮祭奠毛岸英烈士,並在墓前裝了一袋泥土回來。可見,這段短暫卻刻骨銘心的感情一直深藏在她的心底。

相關焦點

  • 劉思齊:電視劇《毛岸英》是我送岸英的禮物
    61年前,劉思齊和毛岸英結婚,一年後,毛岸英犧牲在朝鮮戰場。60年過去了,她一直都在心裡留著毛岸英,電視劇《毛岸英》能夠拍攝完成,對她而言,是了卻了一樁夙願。  劉思齊:這是我30多年的一個夙願,從我看到電視劇這個藝術形式的時候,我就覺得岸英的一生用它來闡述和表達可能是最合適的。
  • 毛岸英擔心做兒子不合格,用身體排雷,毛主席流淚:他是我的驕傲
    喜宴之上,毛主席將一件大衣送給了兒子作為新婚禮物,這件大衣是他當時去重慶談判的時候穿的。對此,毛主席表示自己沒什麼貴重禮品可以送,就這麼一件大衣,白天給兒子穿,晚上可以蓋在被子上,兩個人就都有份,毛主席的幽默惹得滿座賓朋開懷大笑。
  • 毛岸英:結婚一年就奔赴戰場,埋骨異鄉,只為父親毛澤東一句話
    為了不留下遺憾,她決定給丈夫在他犧牲的地方立一塊高1.1米底座0.25米的石碑,因為11月25日正是自己丈夫犧牲的時間。石碑上寫著 「毛岸英同志是中國人民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的長子。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於1950年11月25日,因美帝飛機轟炸犧牲於此處。」落款:「劉思齊 2006年5月12日。」看到這個碑文,我們的思緒不禁飛往了那段戰火紛飛的歲月。
  • 毛主席:合格,你是我的驕傲
    妻子犧牲以後兩個孩子在上海流浪,直到四年後才被人找到。話劇中的故事真實的發生在毛主席身上,他怎能不感同身受呢?表演結束後,毛主席囑咐把扮演遺孤的小姑娘叫到身邊,當年只有八歲的劉思齊就第一次見到了毛主席,經過談話得知,劉思齊竟然是烈士劉謙初和張文秋的孩子,劉謙初早年與毛主席並肩作戰過,同為戰友關係。
  • 劉思齊:從毛澤東的乾女兒到兒媳到大女兒;婚禮信物是毛澤東大衣
    由於主席之前說過,婚禮不收禮物,所以大家事先也都沒有準備。宴席快結束的時候,毛澤東拿出隨身帶來的一件半舊黑色呢子大衣,意味深長地對這對新人說道:這件大衣是我當年去參加重慶談判時穿的,我也沒有什麼貴重禮品送你們。就這麼一件大衣。白天讓岸英穿,晚上蓋在被子上,思齊也有份了。」
  • 毛主席不同意毛岸英和劉思齊早婚,並說:再急也不能違犯法律
    毛岸英和劉思齊都在不適當的地方,選了一個不適當的時間,提出了請父親批准二人結婚這個不適當的要求。那時,毛主席正在籌劃如何用5年左右時間(從1946年7月算起),根本上打倒國民黨,受不得一點幹擾。毛岸英和劉思齊剛才,岸英先在後院跟父親請求了一陣子,毛主席沒有搭腔。現在父子二人走到前院槐樹蔭下,毛主席用手壓一壓,示意已經站起身的思齊,仍然坐在原位不動。
  • 楊彥坤:我的父親高瑞欣和毛岸英一起犧牲
    她的生父姓高,叫高瑞欣,在她出生17天前,犧牲在朝鮮戰場上。1950年11月25日,美軍轟炸機投下的數百枚凝固汽油彈掀起的上千度的烈焰,吞噬了位於朝鮮大榆洞志願軍司令部的彭總作戰室,她的生父葬身火海。和他一起犧牲的,正是毛岸英。突然得知自己的身世,源於表姐的一個電話。表姐在經過多日痛苦的思想鬥爭後終於打了這個電話,告訴她,她的親叔叔高子剛這些年一直在找她。
  • 李訥上學要填表,秘書王鶴濱問父母一欄怎麼填,主席:寫你的名字
    李敏參加工作時,主席繼續強調:「不要把我的名字掛在嘴邊唬人,要靠自己努力奮鬥。」「別人問起你時,你就說自己的解放軍幹部的女兒,不要提我」。 有一次,李訥生病住院,工作人員送她去看醫生,臨走前主席囑咐他嗯:不要寫她的真名,別說她是我的女兒。到醫院後,工作人員給李訥填表,名字一欄寫的是「沈娟」,對醫生說起時,也只是說她是主席身邊的工作人員沈同的女兒。
  • 聽完毛岸英犧牲過程的匯報後,毛主席的一席話說得彭德懷老淚縱橫
    為什麼毛岸英要「費盡心機」的讓自己的父親同意他入席這次家宴呢?因為毛岸英想參加人民志願軍,入朝參戰。作為主席的兒子,毛岸英自然不同普通人,不是想參加志願軍就能參加的,若沒有得到主席與彭老總的同意,是沒有人敢擅自作主,讓毛岸英參加志願軍的。
  • 毛岸英犧牲後,毛主席對身旁的葉子龍說了14個字,字字戳心
    還有人困在火裡沒出來嗎?」眾人都相互看了看,意識到彭德懷的兩個秘書毛岸英和高瑞欣不見了。於是他們趕緊加快手腳,用最快的速度撲滅了大火。然而他們最不願意看到的一幕還是發生了,只見灰堆裡有兩具燒焦的遺體,很明顯這就是毛岸英同志和高瑞欣同志的。眾人見到這副慘景,久久不能言語,彭德懷司令癱坐在地上,悔恨地說到:「完了!完了!」
  • 毛岸英懇請赴朝,彭帥堅決不從,毛主席:誰叫他是毛澤東的兒子
    我沒有別的可送,只有一言一物相贈,一言嘛,是你一定要注意安全,美國人的制空權很兇吶,戰略上藐視,戰術上一定要重視,我毛澤東和共產黨不能沒有彭大將軍這個人吶!」彭德懷深受感動,隨後毛主席又指著作陪的毛岸英說道:「我和你一樣窮,寶貝沒有,但今天我要把這個大兒子送給你,讓你帶他一同去朝鮮打仗!」
  • 把毛岸英烈士身上的髒水擦乾淨
    甚至不僅僅是楊迪不認識毛岸英,志願軍總部大多數人都不認識毛岸英,作為主席兒子參加志願軍入朝作戰,並不是我們所想像的大肆宣傳的正面事件。當時作戰部的杜平將軍回憶說:「毛岸英在朝鮮的時間不長,犧牲時年僅二十八歲。但他留給同志們的印象卻是深刻的。他沒有享受任何特殊照顧,和辦公室的其他同志一樣,不分日夜地工作和學習。
  • 毛岸英犧牲,毛主席悄悄藏兒子遺物26年,想起岸英就會拿出撫摸
    在楊開慧犧牲後,毛岸英便被親友給保釋出獄。毛主席在得知楊開慧英勇犧牲的消息後,懷著悲痛的心情,寫下「開慧之死,百身莫贖」八個大字。毛岸英三兄弟,在舅舅毛澤民的幫助下,從長沙轉移到上海。當時為解決革命者孩子撫養問題,我方特科人員便組建了大同幼稚園。
  • 他的母親是楊開慧,父親是毛主席,50年在朝鮮犧牲後,毛主席說了一句話
    毛岸英和母親楊開慧 不幸的是,在1930年毛岸英和母親一起被抓進監獄,楊開慧犧牲之後,他和兩個弟弟被外婆和舅媽帶到上海,交給叔叔毛澤民照顧,隨後交給董健吾看管,當時董健吾在上海大同創辦了一家幼稚園,可到了1931年,幼稚園被敵人破壞,之後毛岸英就帶著兩個弟弟開始了流浪的生活
  • 《跨過鴨綠江》第15集:志願軍指揮部遭遇重創,毛岸英不幸犧牲
    而在最新播出的第14、15集,這兩集讓人看得最是悲傷。因為它講述的故事是毛主席的兒子,毛岸英的犧牲。《跨過鴨綠江》在入朝前,彭總司令急需俄語翻譯,因為此次入朝是機密行動,要找的人需要信得過,所以才有毛岸英入朝。但劇情並沒有很深入刻畫這一點,比如人物的動機這些只是簡單帶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