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內向性格初次與人接觸與洽談時,會在腦中做出各種假設,猜測對方的想法。當他們一旦做出猜測,就有可能錯誤地將其當做事實,進而以此為根據做出行動。而實際上大部分得通過實踐去認證。
初次接觸內向性格的人一般會在內心對自己說:
1. 他/她高高在上,而我呢?
2. 要想交談順利,就得讓別人做出屬於我的選擇。
3. 一定要掌控話語權。
4. 我如此沉默寡言,很難進行交談。
5. 得準備很多話題/資料才行。
當以上幾點成為初次交談的幾大心理因素,那我們就離失敗不遠了。因為內向性格的人們會深信他們並自言自語,而且會根據他們採取行動。我們應當在交談中意識到這些內容,審視這些內容,重新作出調整去進行與他人的交談-------
之前想法:他/她自信滿滿,而我呢?
現在想法:我不知道他們是怎麼想的,可能是裝的吧!
交談時,不管何時何地,要做到有效,就必須讓自己看起來很自信是人性使然,因此很多人在交談時都會儘可能讓自己看上去更加平靜,而實際上他們的內心並非如此。大海表面看起來很平靜,其實底下潮水湧動!!!
當在交談中總覺得渾身不自在,壓力也就在所難免了,這樣我們怎麼有好的表現呢?洽談的成功與否我們總覺得在於我們自己,其實不然很多場合是在於雙方的。
之前的想法:要想交談順利,就得讓別人做出屬於我的選擇。
現在的想法:別人怎麼想不在我,我的責任是表現好自己。
交談中我們無法做到讓別人喜歡自己,但是如果我們能做到真實的自己,我們就可以讓對方回應這個真實自我,如果他/她的回應不是我所希望的,並不能說明我就是一個壞人。只能說明他/她做出了屬於自己的選擇,對此我們無法控制。我們越是想要控制他人的選擇,我們就會覺得越失敗。
之前想法:一定要掌控談話。
現在想法:交談的方向由交談的雙方共同負責。
我們無法保證每次交談都是成功有效的,並且雙方感覺是良好的。但是,如果交談不順,我們也無法為失敗承擔責任。交談是至少需要2個人才能進行,同樣交談的結果也絕非哪一個可以決定。
這就像下象棋,可能雙方的水平不同,但最終的結果並非由哪一個人能決定。剛開始,誰也不知道每一步該怎麼走,這得看對方。整個過程,只有雙方充分發揮自己水平,才會讓整個過程更有趣。
只不過象棋與交談不同之處是有輸贏的。交談的最終目的是雙贏。
之前想法: 我如此沉默寡言,很難進行交談。
現在想法: 我要了解更適合自己性格的有效交談技巧。
內向性格的人在交談中一定要明確自己在當中該扮演怎樣的角色,無需跟外向人去競爭。一旦明確他們的壓力就會消失,就可以自如地進行交談了。他們可以利用自己獨特的交談能力,這會讓交談變得有趣更有效!
之前的想法:得準備很多的話題/資料才行。
現在的想法:我要仔細傾聽對方,了解所談的話題。
交談開始後,我們持續一會的時間並不難,可是一旦無話可說了,交談就會陷入沉寂,這正是我們所擔心的。
我們總覺得我們事先準備充足的話題問題及故事,適時放入交談中就可以了。其實,這種想法忽略了有效交談最重要的資源之一:挖掘對方的經歷,將交談拓展到新的領域。
我們要改變自己的角色,從「內容提供者」變為「內容開拓者」。只有這樣,猶豫和遲疑才能 有效地轉化為動態的有意義的互動。
發文不易大家點點關注點點讚,謝謝大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