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追求完美的教養方式,如履薄冰,放過自己何嘗不是一種選擇

2020-12-22 彤媽育兒路

現在的父母,是越來越難,越來越累,看著那麼多孩子心理脆弱,叛逆頑固,嬌蠻任性,對於孩子的教育相信很多父母總是陷入莫名的焦慮,我到底該怎麼教育我的孩子?

01做父母的迷茫,教育孩子讓自己身心俱疲

朋友在群裡和我們抱怨,她12歲的女兒悅悅現在有種破罐子破摔的現象,以前基礎不太好,但是起碼作業還能按時完成,現在課程越來越難,上網課老師講得又聽不懂,作業好不容易做完了,結果一半是錯的,每次親自輔導,孩子總是表現得不太用心,甚至說很是反感。前兩天考試,成績一塌糊塗,她氣得一整夜沒合眼。12歲的孩子說不得打不得,說重了,害怕孩子會有心理陰影,不說,孩子不長記性,家長氣得要死。

朋友的想法很正常,問了身邊同齡人的父母,幾乎都會陷入這樣的兩難。以前說孩子不聽話打一頓就好了,可是那麼多的育兒理念告訴你,對孩子千萬不能動手,於是嘗試各種其他方法,但最後孩子該調皮的依然調皮,該叛逆的還是叛逆。

也有很多父母深信對孩子不能太放縱,不能嬌慣寵溺,可是當你秉公執法,總會遭到家裡人的全盤否定,認為你一意孤行,家裡人的從中阻撓,讓孩子對你產生了隔膜。這個時候,難免會想,教育孩子怎麼就這麼難呢?

很多時候,教訓完孩子後,父母會很自責。有一次,我正在大掃除,孩子想要幫我的忙,她也像模像樣地擦拭著茶几,結果一不小心,桌上的玻璃杯被她小手一揮,啪地碎了一地,所幸孩子沒事,但卻意味著我得花更多的時間去收拾殘局。我明白她的好意,只是管不住嘴,所以還是沒有忍住說了她兩句,她耷拉著小腦袋,我瞬間就陷入了深深地自責,為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而懊惱,我沒有生孩子的氣,相反地,更多的是在生自己的氣。什麼時候,教育一個孩子,會有這麼累呢?

02追究完美的「教養方式」,常把我們壓得喘不過氣

市場上琳琅滿目的教育書籍,不同的育兒理念,動不動就把孩子的成長歸咎於原生家庭帶來的影響,讓不少父母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終其原因,是我們過分追求完美的「教養方式」了。

幾乎在所有的家庭裡,我們都以孩子為中心,幾個大人圍繞著一個孩子轉的現象屢見不鮮,甚至自己忙忙碌碌的一生,到頭來,都是為了孩子。關於孩子不同的教養方式,經常上演著夫妻檔和婆媳檔的劇場,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甚至還有一系列的科學道理,不經意間把人架在了道德的制高點,放在了輿論的浪尖上,於是開始不斷追求,所謂完美的教養方式。

但這份對完美的追求,卻成為了父母的枷鎖,於是就有了吼完孩子後認為自己不配,孩子受傷自責自己是個笨蛋,沒條件給孩子創造更好的環境認為自己無能,開始陷入無限制的疲憊與自我否定中。

03學會放過自己,就是放過孩子

有時候,是我們過於較真了。

其實人生很苦,那麼為什麼還要生一個孩子來世間受一次罪呢?很多時候,關於生育孩子,我們沒有去考慮那麼多,但是為什麼在教養一個孩子方面,就把自己逼成了這樣?

難道孩子的未來就完全掌握在父母的手上嗎?完全是由教養細節來決定成敗嗎?事實上,很可能只是我們的一廂情願和自以為是罷了,孩子的先天基因配置和外部的環境對孩子的成長同樣具有影響力。

在育兒方面,沒有哪一本書很具有權威性地能全面闡述到底該如何去養育一個孩子,孩子是形形色色的,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怎麼會有相同的孩子。

學會放過自己,就是放過孩子。

放過自己的糾結,放過自己的不完美主義,放過自己過於較真的教養方式。

養育孩子,是要從最本真的心出發,而不是將自己畫地為牢,在一種糾結中痛苦沉悶,無法呼吸,這樣孩子也會窒息。真實的育兒本就是一地雞毛,並且還會時常伴有驚喜。

有人說:婚姻是座圍城,在外面的人想進去,在裡面的人想出來。在育兒上,又何嘗不是這樣。隔著一堵圍牆,不管是圍牆外的渴望,還是圍牆內的糾結,都自有樂趣與煩惱。學會放過自己,不要追求完美而讓自己壓力過大,孩子也跟著遭罪。

相關焦點

  • 釋放孩子的天性,是對孩子的一種「放養」,將導致孩子缺少教養
    他們也因此缺失了自己的自律意識,讓他們無法更好地選擇學習或者玩耍的時間,因此也耽誤了學習。這樣的教育對孩子來說是不好的,也不值得被提倡的。沒節制地釋放孩子的天性,將會導致孩子缺少教養很多人認為孩子們有著屬於自己的天性,常常不管制他們,即使是在公共場合跑來跑去也不加以制止。
  • 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孩子能力高低的影響
    諸多研究一致表明,在所有影響兒童發展的家庭因素中,父母教養方式對兒童發展的影響最大,也最直接。我們總是反覆在強調孩子某個年齡階段能力要達到多高、提升孩子某某能力等;但卻沒想到孩子成長背景下父母這個大環境對孩子能力的影響有多大。父母對待和管教孩子的方式千差萬別,有的父母則武斷專制,嚴厲有加,而有的父母對孩子百依百順,有求必應。
  • 正確的教養方式,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現實生活中,因為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和對教育觀念理解的不同,所以對孩子的教養方式也不同,所以,根據這個可以將教養方式,大致分為三種,家長們可以對照看你的教養方式屬於哪種?第一種,嚴厲型。通過對比,我們發現,孩子更希望得到自己父母的尊重,在互相尊重和共同承擔的責任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親子關係,遠比專橫的控制更為有效。相信每個家庭的孩子在剛上小學的時候,都有過一段不能主動寫作業的時光,對於這件事情,因為三種教養方式的不同,會出現完全不同的結果。
  • 淺談家庭教養方式對孩子的影響
    第一類:權威型家庭教養方式。父母對孩子高期待,父母和孩子之間愛的互動很流暢,孩子在這樣的家庭中,能體會到自己被愛和被尊重,感受到自己有價值感,很容易養成對待周圍事物的規矩意識,尊重各類規則,能按照基本要求去做,一般都比較樂觀和自信。 第二類:專制型家庭教養方式。
  • 從金庸筆下的「母親」,淺析教養方式對孩子的影響與現實思考
    他把父母教養歸納為兩個維度:一是父母對子女的情感態度,二是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和控制程度,並據此,分為四種教養方式,分別是「專斷型」、「忽視型」、「放縱型」、「權威型」。下面,我們將結合金庸作品中的母親形象和生活案例,來分析不同的教養方式對子女的影響及現實思考。
  • 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孩子的未來影響其實並不大……
    ②這裡說的環境不是家庭環境,不是父母的教養方式,而是社區環境、學校環境,以及最重要的,孩子跟怎樣的同輩群體相處,孩子認同了怎樣的同輩為「自己歸屬的群體,自己應該模仿的榜樣」。⑥父母教養子輩的方式,不太影響子輩教養孫輩的方式。人們教養孩子的方式與他們的朋友、鄰居、當時正權威的專家的方式一樣,而不是沿用自己父母的教養方式。⑦語言問題。
  • 工作日常感悟:家長教養方式對孩子的影響太太了
    通過和小朋友的接觸和溝通,我得出的感悟就是:家長教養方式對孩子的影響太大了。以下內容中提到的故事都是工作中碰到的,希望能給家長朋友們帶來一定的思考。>忽視型下面我會通過一些小朋友的故事來幫助家長們更好地認識到這四種教養方式及其對孩子產生的影響。
  • 家長對孩子的成長事無巨細,不是周到,而是「過度教養」
    導讀:家長對孩子的成長事無巨細,不是周到,而是「過度教養」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家長對孩子的成長事無巨細,不是周到,而是「過度教養」!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愛孩子是一種本能,尊重孩子是一種教養
    ,尊重孩子是一種教養。是的,為人父母對孩子的愛是出於一種本能,不用學也會。尊重孩子,這樣一種美好的教養,我們還需要慢慢修煉。我們深知,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小孩,沒有完美的父母,也不可能有完美的教育。當我們想像一下,將來歇斯底裡的那個人是我們的孩子,大喊大叫成了他唯一能處理極端情緒的方式,那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從改變自己開始呢。
  • 父母的教養態度和方式對孩子的影響
    父母不同的教養態度和方式,直接影響著孩子未來是什麼性格的人。通常來說,父母的教養態度和方式有以下三種:民主型父母:父母對孩子的態度是慈祥、坦誠的、有耐心的。善於、也樂於與孩子溝通互動,支持孩子的正當要求和興趣愛好,尊重孩子的合理需要,並對孩子有一定的管控。生活中能對孩子提出明確又合理的要求,並積極鼓勵孩子的自主性和獨立性。
  • 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孩子有多重要?
    每一對父母對孩子教養方式,或多或少都有所不同。父母的文化水平、性格、與孩子的溝通方式、傳遞知識的方法、對孩子日常行為舉止的要求、面對孩子的成長或犯錯所表現出來的態度,無一例外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的人格形成。
  • 三種父母教養方式您認為哪一種教養方式養出來的孩子會更加自信?
    因此也從不會把自己看成是一名堅定嚴格的紀律信奉者。這種類型的父母希望自己做孩子最好的朋友,而不是孩子的家長。二.專制型。這種類型的父母,信奉絕對的行為標準及無權威,他們在生活中對孩子使用,大量的命令和威脅。這種類型的父母幾乎不會去關心孩子心裡想些什麼,也不會考慮與孩子妥協或者是讓步。更談不上和孩子就某事進行協商。
  • 七歲孩子離家出走,望子成龍的父母要注意,陪伴才是最好的教養
    原因就在於他們對孩子的教育只是管教,不是陪伴。他努力衝破先天的詛咒與陰影,不管遭受外界怎樣的打壓和偏見,他都堅持走在人性整合的路上,他相信「你是誰,只有你自己說了算」,最終哪吒自己決定命運,實現了自己的使命,守護這個世界。我們的孩子又何嘗不是一個小小的哪吒,而我們又何嘗不是像哪吒周圍的那些人一樣,自以為是地做著「我都是為了你好」的事情。
  • 父母的教養方式有四種,心理學家卻只推崇這一種,看看你是哪一種
    所謂「接納或回應」維度描述了父母對孩子表現出多少關愛,對孩子有多少回應。而「要求或控制」維度則描述了父母對孩子限制和要求的情況。和大多數人想像的不一樣,並不是接納、回應越多,要求控制越少就越好。專制型教養方式專制型教養方式的父母,他們的限制性非常強,會對孩子強加很多規則,並要求孩子嚴格遵守。相對的,他們對孩子的接納和回應則遠遠不夠,很少向孩子解釋遵守這些規則的必要性。並且在教育過程中常常伴隨著懲罰和強制性策略。
  • 教養孩子的四種方式 看看你是屬於哪一種
    用什麼方式教養,這些話題由來已久,大家都在討論教養的方式。在決定如何教孩子之前,先來了解一下您的教養現狀。下面我來分享一下我學習和總結的觀點,看看您是屬於哪一類型的教養方式。大概分有四種最主要的教養方式第一種教養方式叫忽視型忽視形是最糟糕的教養方式,就是完全不管。
  • 《隱秘的角落》:家庭教養方式不當對孩子成長的影響有多大?
    那一瞬間,讓人覺得——這不是懸疑片,更像是一部《家庭教育片》。一張白紙,三個小孩,幾對混蛋父母,家庭教養方式不當給孩子帶來了無法磨滅的傷害。看似不經意,卻處處是惡意,一步步把匕首塞進孩子手中。這四種教養方式分別是從家長對孩子的接納與反應性以及命令與控制性這兩個維度考量。前者是家長對孩子需要的敏感程度,也是前文所提到的是否看到了孩子;後者是父母對孩子的控制程度,也就是給予孩子自主性的程度。第一種教養方式幾乎是中國式家庭的圖示——專斷型,虎爸虎媽。
  • 「家長共勉」愛孩子是一種本能,尊重孩子更是一種美好的教養
    【導讀】為人父母對孩子的愛是出於一種本能,不用學也會。尊重孩子,這樣一種美好的教養,我們還需要慢慢修煉。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這個話題。,尊重孩子是一種教養。是的,為人父母對孩子的愛是出於一種本能,不用學也會。尊重孩子,這樣一種美好的教養,我們還需要慢慢修煉。我們深知,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小孩,沒有完美的父母,也不可能有完美的教育。我們不要苛刻孩子,也不要苛刻自己,過度的焦慮與恐懼,以及與孩子之間不必要的意志較量,都容易造成親子關係的緊張。試著,從這些小事做起,學著尊重孩子。
  • 你的教養方式決定了你孩子的樣子
    很多父母希望孩子成為一個優秀成功的人,越來越關注孩子的成長,在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等問題上你是否覺得越管孩子,孩子越不聽話,反問自己,你的教育方式對了嗎?讓我們看看關於四種教養方式是怎麼說的。:權威型教養方式權威型的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方式比較民主,會尊重孩子的意見和需求同時會對孩子的行為給予適當的限制,會關注孩子的情緒和行為反應,這類家長對孩子是「理性、嚴格、民主、耐心和關愛」。
  • 通過《姜二嫚的詩》探尋教養方式的力量
    當然,父母對孩子的教養方式絕不可能完全屬於一種,往往是幾種方式的影子都有,但我們通常會把其中顯像最為明顯一種教養方式提煉為研究對象的教養方式。他們的園丁型教養在姜二嫚父母的教養方式中,我們可以看到放任型與權威型教養方式的影子。
  • 父母教養方式對孩子人格的影響
    除了與孩子的性格有一定的關係之外,更有著深層次的父母養育方式不恰當的問題,這是我們今天要講的主題——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孩子人格形成的會造成哪些影響。家庭是一個人成長的最密切的環境,父母和主要照料者的對孩子的人格發展有重要作用,他們通過自己的言行、情緒狀態、態度等方式對孩子的心理狀態的各個方面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對孩子自我概念的形成,可能產生積極的作用,也可能產生消極的作用。從學術上來講,父母養育方式指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