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這幾種表現表示缺乏安全感,爸媽要留意,發現晚造成性格缺陷

2020-09-11 熱心網友123

林林媽說,最近為她家孩子的事愁死了,林林5歲了,一見到陌生人就會哭,特害怕與家人分開,還十分黏人。不管什麼天氣,溫度高低,都喜歡戴著帽子,並且出門非要嚷著要戴口罩,非要把自己裹得嚴嚴實實的。還有一件特別奇怪的事,林林這孩子喜歡蓋厚被子,而且越重越好,並且喜歡把被子裹住全身,尤其喜歡蒙著頭睡覺,抱著東西睡覺,只有這樣做,他才會睡得踏實。

其實從林林種種跡象可以看出,孩子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所謂安全感?

安全感是屬於個人內在精神需求。安全感是對可能出現的對身體或心理的危險或風險的預感。是渴望穩定、安全的心理需求。主要表現為確定感和可控制感。其中,在孩子0~2歲為養成關鍵期,0~7歲則都是安全感建構的重要時期。

沒安全感的孩子,會有這幾種明顯的表現,如果發現太晚會造成孩子性格上的缺陷,家長可別忽視。

孩子的缺乏安全感有哪些表現?

一,1歲以後的孩子頻繁咬手指

小寶寶喜歡咬手指頭是正常的現象,一般來說1歲前寶寶吃手都是單純的吸吮動作,是鍛鍊和認知發展方面的需求。但1歲以後則更多是出於一種心理安慰了,因此如果孩子1歲以後,仍然頻繁地咬手,那麼我們就需要考慮孩子的安全感建構是否遇到了些問題,很有可能孩子是缺乏安全感所致。

因為此階段的寶寶在情感上比較脆弱,因為他害怕離開父母和身邊熟悉的人,從而對親人特別依戀,所以孩子常常會在疲勞,緊張,情緒低落,脫離最親近的人時吸吮手指,利用吸吮手指來使自己得到安慰。

父母應該怎麼做?

建議父母多花時間陪伴孩子,另外父母可以採取轉移注意力的方式改善孩子吃手的行為,比如當孩子吃手或想要吃手的時候,父母可以找一些他喜歡的活動或話題,以分散其注意力,比如和寶寶玩一些動手操作的遊戲,把小手佔用起來。

但切記不要用粗魯或簡單的方式制止孩子吃手,這會造成孩子在口欲期過後,仍然吃手吃指甲啃腳丫 ,長大後還會出現貪吃,饒舌,嘮叨等現象。

二,孩子愛哭鬧黏人,或者沒事,卻總喊身體不舒服

場景1:常聽有一些媽媽困惑地說,不知道什麼原因,近來孩子總是鬧情緒,愛哭鬧黏人,動不動就哭哭啼啼的,以前也不這樣啊。

場景2:我孩子一上幼兒園就生病,帶去醫院看醫生,檢查沒什麼大事,而且很快就好了,奇怪的是孩子一回家整個人就活了,是不是孩子故意在撒謊。

其實不是孩子任性,或者故意欺騙,而是他們真的遇到了問題,因為孩子的情緒問題,以及由情緒而起的軀體化反應,都源自安全感缺乏,孩子不僅會在某些階段情緒顯得更脆弱,還會愈發黏大人,愛哭甚至生病,這時大人越是打罵或者講道理,孩子越是容易情緒失控,殘忍的行為也會越重。

父母應該怎麼做?

三,孩子無理取鬧,瞬間就可以變臉失控

一位媽媽說,她兒子3歲5個月了,總是動不動就哭,愛發脾氣扔東西,比如吃飯的時候突然發起火來,其實是一件很小的事,就是因為今天的菜跟昨天不一樣,或者是給他讀繪本的方式和以往不同,孩子就發脾氣,情緒波動很大;這位媽媽還說不知是她破壞了孩子的秩序感,還是他在試探媽媽的底線,天天這樣折騰很苦惱,面對孩子天天發脾氣,還不高興就打人扔東西,家長都不知道應該怎麼辦?

其實這並非孩子誠心和家長作對,而是孩子們構建安全感的表現,每個孩子都會經歷這個階段,比如一直都是爸爸坐在孩子左邊吃飯,某一天爸爸跟媽媽換了座位,孩子就大哭著要求爸爸媽媽換回來,再比如有的孩子,每天喝水必須用同一個杯子,洗澡必須用同一種顏色的淋浴液。

這種對秩序的執著,其實是孩子們在構建安全感時的必經階段,對孩子而言,只有事物都保持在他們所熟悉的地方,穩妥的安放在他們已經確認過的位置,一切才是完整的,好的,讓他們心裡踏實的。

父母應該怎麼做?

我們作為父母首要的是對孩子尊重,一方面我們要放慢速度,注意觀察和傾聽孩子;另一方面當孩子因為某種秩序被打亂而失控的時候,要多陪伴孩子,允許孩子把惱怒哭出去,把情緒哭出去,這樣孩子就會慢慢自己就會接納發生的事實。

相關焦點

  • 沒安全感的孩子,有這幾種明顯的表現,發現太晚會造成性格缺陷
    文|文兒有很多孩子因為沒有安全感而容易哭鬧,可是卻往往被家長認為孩子這是在無理取鬧。孩子缺不缺安全感,可不是一件小事。如果孩子缺乏安全感,可是家長卻沒有儘早的發現,可能會影響孩子的性格。當然,這是有可能的。因為孩子過少的接觸人群,到了陌生的地方,接觸陌生的人,自然容易哭鬧。可是,如果是安全感特別足的孩子,即便是到了陌生的地方,因為有熟悉的人在身邊,如自己的爸爸媽媽,他是不會輕易的哭鬧。家長如果發現孩子有這種表現,一定要引起重視,否則孩子長大以後可能會怕見生人,性格很孤僻。
  • 孩子缺乏安全感?看看有沒有這四種表現?
    這麼小的孩子,非常沒有安全感,孩子缺乏安全感,會新發一些問題,尤其是性格上的缺陷,這些問題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因此當寶寶缺乏安全感時,作為父母一定要及時的陪伴寶寶。尤其是發現寶寶有以下的問題。1.孩子非常內向和膽怯。內向和外向這兩種性格,並沒有好壞之分,但作為父母,我們都希望孩子的性格開朗一些。一般內向的孩子經過相處熟悉以後,不會再羞怯或者不安了。
  • 孩子的這三種表現,證明「缺乏安全感」,家長們要給予保護
    這時候家長才發現事態嚴重,其實孩子不是怕羞,只是缺乏安全感而已。外國有一位著名的兒童行為學家做過一個實驗,通過營造外部環境來模擬孩子的生活條件,以安全感的諸多要素為變量,去監測孩子們的行為變化。後來發現,在孩子覺得沒有安全感的條件下,日常生活受到了負面影響。如何給孩子安全感,是我們需要重視的。爸媽們要及時觀察孩子的這幾種表現,給孩子十足的安全感。
  • 不同睡姿暗示孩子不同性格特點,如果是第2種,父母要多留意了
    不同的睡姿暗示不同性格特點,父母可以從睡姿觀察到孩子的性格,父母快來對照下,如果孩子的睡姿是第二種,父母就要多留意了,孩子非常需要你。側身蜷縮著入睡喜歡側身並蜷縮著入睡的孩子多數都是性格內向,非常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就算是在入睡都無法放鬆自己,一直保持著比較防禦的狀態。
  • 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孩子的安全感來源於他們的童年成長經歷,即從懷孕開始到6歲的周圍環境,特別是家庭環境中給予孩子的感受;如果父母給予的是愉悅、溫暖和充滿愛的環境,那孩子就會獲得強烈的安全感;相反如果是壓抑、痛苦和缺乏愛的環境,孩子就缺乏安全感。
  • 孩子缺乏安全感,父母該怎麼辦?
    實際上這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現之一,父母只需正確引導就能緩解哦。安全是兒童最基本的需要,會影響兒童身心的健康成長。小孩總是缺乏安全感,很容易變得膽小,懦弱,與周圍的小朋友不和諧。1、生活環境從小的生活環境會對孩子的性格有很大的影響。如果孩子從小就很少和別人接觸,生活中一直只有家人的存在,也少有玩伴,那麼孩子就容易性格內向、情緒敏感,這樣的孩子也容易沒有安全感。2、母親沒有足夠的安全感,情緒多變媽媽是孩子最親密的接觸者,如果媽媽常常怕這怕那,多愁善感,那將直接影響孩子的處世和生活態度。
  • 寶寶睡姿暗示長大後性格?第一種缺乏安全感,你家孩子是這樣嗎
    但最近孩子的睡姿變成了弓著腰蜷縮成一團睡,起初吳女士還以為孩子是覺得冷,便給孩子蓋多了一些被子,但孩子連著幾晚依然如此,讓吳女士開始覺得不太對勁。於是吳女士開始細心觀察孩子的變化,發現孩子似乎是有事情在瞞著自己,吳女士詢問孩子原因,但孩子支支吾吾不肯說。吳女士沒有著急,而是耐心地讓孩子放鬆下來,並溫柔地誘導孩子說出來。
  • 小孩子有這幾種表現,說明安全感極度缺乏,家長可要警惕了
    所以為了讓孩子在人前以及家裡邊兒的性格表現一樣,家長最首要的就是給孩子一定的安全感,為了做到這一點,家長首先就要了解到看看寶寶是否有安全感,可以從以下這些事情來判斷。1、總是喜歡低頭咬手指玩:大人在心情低落的時候老喜歡咬自己的手指,小孩子也是這樣的。
  • 孩子缺乏安全感,會影響以後的性格,家長應該從自身找原因
    每個孩子都希望父母能夠陪著自己,如果父母做不到這一點,那麼就會導致孩子安全感缺失。童年時期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如果孩子缺乏安全感,那麼會對以後的性格造成影響,所以為了孩子的成長,家長一定不要讓孩子缺乏安全感。
  • 孩子有這幾種表現的時候,說明他缺乏安全感了,家長要注意
    愛發脾氣很多家長都會覺得孩子愛發脾氣是個壞習慣,所以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家長只會一味地責怪,卻不會究其原因。其實家長不知道的是,孩子愛發脾氣也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這是由於可能孩子在某件事情上受到過驚嚇,心理上產生了陰影,所以遇到事情時,就會不自覺的亂發脾氣。
  • 若孩子有這6種行為表現,說明他可能缺乏安全感,父母應引起重視
    所以在孩子的精神教育上,要多花點心思,留心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如果家長連滿足孩子的安全感都做不到,那麼這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導致性格發育不健全,降低幸福感。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安全感是孩子心靈成長的重要基石,能幫孩子更好地融入社會,這與父母的教養方式關係密切。
  • 寶寶缺乏安全感影響心理髮育,當孩子有這4個不安表現時,要重視
    根據寶寶的表現,我告訴妹妹,寶寶愛哭鬧,主要是由缺乏安全感導致的。那麼,我們怎麼知道寶寶是否缺乏安全感呢?如果寶寶缺乏安全感,在生活中大多數都有以下這些表現。爸媽們可以對照一下自己寶寶的情況,如果有這四個表現,就要引起重視。1.其他家人在照顧寶寶的時候,寶寶還表現很乖,可一看見媽媽,就要媽媽抱,表現出委屈的樣子,甚至會流眼淚。
  • 3歲大的寶寶有這幾種表現,說明安全感極度缺乏,寶媽可要警惕
    有孩子後,媽媽們都會很關注孩子的健康問題。身體健康是其一,心理健康就是其二。而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很多寶媽也是從寶寶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注意,她們會儘自己最大的能力讓寶寶有足夠的安全感。畢竟充足的安全感對寶寶的身心健康可都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 心理專家:偏愛這種顏色的孩子,多半缺乏安全感,父母要重視了
    朋友看汪女士為孩子煩惱,就向她推薦了一位心理學家,讓她去諮詢一下。聽完汪女士的描述後,心理專家告訴她:偏愛黑色這種顏色的孩子,多半缺乏安全感。你家孩子可能因為長期缺乏家長陪伴和關愛,才會感覺不安全,所以言語比較有攻擊性。
  • 如果孩子在父母面前有這三種行為他們可能內心缺乏安全感別忽視他
    隨著孩子年齡的不斷增長,很多的父母都需要重視對於孩子心理上的一些轉變的教育,我們要知道孩子的心裡可能會直接影響到他們的性格,而且性格也會影響到孩子的一輩子,所以說我們在生活中應該特別的關注一下自己孩子的性格問題,在一般的情況下,如果孩子的性格上缺乏安全感的話,會有這3個表現,下面小編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
  • 寶寶缺乏安全感的4種表現,家長應該怎麼做?我為你支招
    安全感是個屢見不鮮的詞語,關於安全感的話題也不少。但是兒童安全感的建立,在家庭教育中,仍然是一個巨大的缺失。孩子安全感缺失,會形成性格的一些缺陷,不利於孩子今後的成長。那麼當孩子出現什麼樣的表現時,說明孩子極度缺乏安全感了呢?這時候家長又該怎麼做呢?
  • 若孩子出現這種「特殊行為」,家長要重視,可能是缺乏安全感表現
    從兩歲開始,他不抱著它就無法入睡,有時夜間醒來,發現娃娃不在身邊,就哭著嚷著滿床尋找,找到了,非要緊緊抱住才肯再次入睡。有一次媽媽等著他睡下了想要給他洗一洗,結果半夜醒來多多發現小枕頭不見了,就大哭起來,非要媽媽把溼的拿過來。
  • 孩子缺乏安全感的這5個表現,家長不重視,後悔都來不及
    內心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會常常感到擔憂和恐懼,時間久了,還會影響孩子的性格發展,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提醒家長們,一定要特別注意孩子的日常生活中的行為,如果孩子經常有以下幾種表現1、總是黏著媽媽有的孩子非常黏媽媽,只要是媽媽稍微離開自己的視線,他們就會著急大哭起來。這樣的寶寶是非常缺乏安全感的。媽媽們一定要注意,當自己離開孩子即便是幾分鐘,都要跟寶寶說好,不要覺得沒關係就直接走開了,更不要偷偷溜走,這會給寶寶的心裡留下很大的陰影。
  • 寶寶睡覺出現這3個動作,家長要注意了,是極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寶寶睡覺出現這3個動作,家長要注意了,是極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幸運的人一生都會被童年治癒,而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非常重要,童年時期也是培養孩子安全感的重要時期。
  • 寶寶睡覺出現這3個動作,家長要注意了,是極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寶寶睡覺出現這3個動作,家長要注意了,是極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34;,童年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非常重要,童年時期也是培養孩子安全感的重要時期。寶寶在睡覺的時候出現以下3個動作家長就要注意了:1、喜歡蜷縮著身子睡覺,這其實就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