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新魚米之鄉②|宜居宜業,鄉村唱響「田園牧歌」

2020-12-19 交匯點客戶端

9月15日-16日,2020馮夢龍廉政文化論壇在蘇州相城區黃埭鎮馮夢龍村舉行,來自北京、上海、江蘇等地的黨員幹部、馮夢龍廉政文化研究會的專家學者等近200人齊聚該村參加論壇。活動一大亮點是「水上廉政課堂」正式開課,參會人員泛舟水上,一邊欣賞沿岸恬靜的特色田園鄉村風光,一邊在水上「流動教室」裡感知馮夢龍廉政文化……不少人流連忘返。

省委、省政府《關於深入推進美麗江蘇建設的意見》提出,要深入推進特色田園鄉村建設,展現「新魚米之鄉」的時代風貌。實際上,江蘇通過試點建設等努力,已建成一批像馮夢龍村一樣美得有形態、有韻味的鄉村,初步展現了鄉村振興的現實模樣。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計命名142個「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田園牧歌」正在鄉野大地飄蕩。

塑「形」,村莊換「新顏」提「氣質」

道路乾淨整潔,房屋古色古香,附近萬畝茶園一望無際……初秋時節,走進南京高淳區東壩街道青山村壟上,田園美景盡在眼前。讓人很難想像,3年多前的青山村壟上還是脫貧重點村,全村只有一座公共旱廁,村內到處私搭亂建,路燈缺失,到了晚上村內黑乎乎一片。

2017年江蘇創新提出實施特色田園鄉村建設,探索鄉村振興的江蘇路徑。青山村壟上入選首批特色田園鄉村建設試點名單,開啟了「變身」之旅。首當其衝便是整治村莊環境,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村莊道路按照主、次、支三級提檔升級,建成了靚麗村口標識、生態停車場、村民公共活動中心及村外圍慢行系統。」東壩街道旅遊辦工作人員孔雲鳳說,緊接著電力、電信、有線電視等通村入戶、杆線全部落地,天然氣管網同步敷設到位,配備了太陽能路燈,改建了三類水衝式廁所,河塘全面清淤美化並實現村莊外圍水系貫通。

村莊環境好了,「氣質」也提升了。孔雲鳳告訴記者,青山村壟上共有51戶、141人,以前不少農房閒置。建設中,村莊依託周邊大面積茶園和稻田,通過打理村落水系、充分利用13幢農民閒置住房和閒置用地,引進南京漫耕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打造茶藝文創基地。如今,遊客服務中心、茶裡茶文化空間等閒置房改造建築已投入使用。遊客來村,可盡享「慢」生活。

青山村壟上只是江蘇眾多村莊蝶變的縮影。各地緊抓試點機遇,竭力建美鄉村的「形」。南京將特色田園鄉村與美麗鄉村建設結合,按村莊類別選擇建設方式,採取套餐式整行政村或整片區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截至2019年底,該市已建成862個美麗鄉村示範村及宜居村。徐州將特色田園鄉村試點創建和美麗宜居鄉村、人居環境整治等緊密融合,加大村莊綠化和庭院美化力度,初步呈現了生態優、村莊美的發展態勢。

留「魂」,鄉村有活力有「內涵」

江蘇留存不少古韻悠悠的傳統村落。省委、省政府《關於深入推進美麗江蘇建設的意見》提出,要將傳統村落作為特色田園鄉村建設優先支持對象,分批次認定公布省級名錄。放眼全省,一批率先「活化」保護、特色發展的傳統村落,已重煥活力。

常州溧陽市陸笪村有800餘年歷史,曾是陸遊後裔定居之地。村中至今仍存有陸氏石碑、陸氏族譜、古橋、古井等遺蹟。該村自2019年3月啟動建設以來,一年多時間,便走出了一條傳統村落特色發展之路,吸引眾多遊客前來尋覓「詩和遠方」。

「陸笪村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建設過程中,我們儘可能融入特色文化、彰顯村莊特色。」溧陽市田園原鄉建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劉磊介紹,村莊建設以禪心詩境、鄉音真情為總體定位,以陸笪河為界,南片以文旅體驗為載體,通過陸笪公社、懷舊供銷社等設置,盤活現有存量資產;北片以傳統村落為基礎,植入與陸遊相關的詩歌文化及背靠瓦屋山寶藏禪寺的禪修文化,通過灘簧臺、古驛站等公共配套建設,打造宜居宜遊的活力鄉村。

如今,漫步陸笪村,修繕一新的陸氏宗祠等建築古樸靜美,就地取材的片石、青磚等鄉土材料讓村莊古韻綿延。「釵頭鳳」漢服館、「豐收倉」農耕園……一個個古老遺存被「活化」使用、打造成鄉村有趣場景,鄉村音樂節、陸遊詩詞吟評會等活動相繼舉辦,村莊美了,人氣也旺了。

鄉村之美,美在特色。挖掘村莊特色,留住鄉村的「魂」,各地下足功夫。常州武進區湟裡鎮西墅村將孝道文化元素融入村莊建設中,面積達1000平方米的鯉臥灘復刻了臥冰求鯉的故事,成為村中獨特景觀。蘇州在特色田園鄉村建設中充分挖掘「馮夢龍廉政文化」等特色文化和「東山抬猛將」等鄉風民俗,講文化、說歷史、聚人氣,努力使村莊有「顏值」、更有「內涵」。

省住建廳廳長、省田園辦主任周嵐表示,當前,特色田園鄉村建設已處於「試點深化」和「面上創建」並舉的新階段,下一步將更大力度推動面上創建,在全省形成一大批立足鄉土社會、富有地域特色、承載田園鄉愁、體現現代文明的特色田園鄉村。到2025年,江蘇將建成1000個特色田園鄉村、1萬個美麗宜居鄉村。

強業,鋪就農民致富路

江蘇大力推進的蘇北農房改善,正以特色田園鄉村建設標準為「標杆」,立足於一步建成特色田園鄉村。

田田荷葉、簇簇蘆葦、白牆黛瓦、碧水藍天……還在建設中的徐州市銅山區劉集鎮車村已呈現新農村田園風貌。很難想像,這裡曾是採煤塌陷區。該村規劃1000多戶,重新設計,原村原建,如今已回遷830多戶,再過一段時間,所有村民都將回到自己的新家園。今年已經80歲的村民袁孝經說,以前進村要穿膠鞋,坑窪破敗。「想不到,『黑水潭』能大變樣!」

該村黨支部書記胡光前介紹,新村的建成必須感謝徐州市銅山礦鄉關係協調中心。協調中心書記惠本傑說,「塌陷區原來是一個包袱,現在要變成老百姓致富的載體了。」藉助農業綜合開發採煤沉陷區治理,車村正在建設優質葡萄園、梨園,蔬果遠銷上海的大超市和生鮮市場。葡萄成為車村特色農副產品和農民增收的「致富果」,年增收達3000萬元,年接待遊客萬餘人,帶動1500多人就業,輻射帶動效應5000萬元以上。如今的車村,「有看頭、有玩頭、有戀頭」。當地還在謀劃,把1000餘畝塌陷變成溼地田園綜合體,打造生態棲息地,形成休閒旅遊新業態。屆時,群眾不出家門就能掙個「漂亮錢」。

建設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鄉村家園,首先要致富農民。在鄉村建設中,很多地區深度挖掘地方特色產業,積極構建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相匹配、生產生活生態相協調、高質量的特色產業發展新格局。如鹽城市大豐區新豐鎮新型農村社區依託荷蘭花海鬱金香種球研培基地,帶動3000多農戶年均增收,走出一顆種球帶動一個產業富裕一方百姓的新路子。沭陽縣放大60萬畝花木產業資源,建設82公裡花鄉綠島旅遊公路,規劃36個重大農業項目,讓新河山蕩、耿圩淮西新型農村社區融入產業園區,嵌入產業鏈條,幫助農民走上生態富民路。當地還探索形成「網際網路+三農」發展新路子,現有4.5萬餘家活躍電商、86個淘寶村,帶動30萬餘農民「觸網」致富。

記者從省住建廳了解到,下一步,將指導各地將特色田園鄉村與蘇北農房改善項目、省級傳統村落等已建成的各類示範村莊串點、連線、成片,並與「四好農村路」、文化和鄉村旅遊線路培育等緊密聯動,推動特色田園鄉村建設從點的創建向區域建設拓展,著力發揮在推動鄉村振興中的集聚示範效應。

交匯點記者 白雪 黃紅芳

相關焦點

  • 上饒雲谷田園:宜居宜業,助推三產融合
    隨著國家振興鄉村戰略的提出,我國農村農業經濟有了質的飛躍。目前,2800多萬農民從事著農村新產業新業態。各地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休閒農業、農村電商等新產業持續快速發展,共享農業、農商直供、個人定製等大量新業態層出不窮,讓農民就業有了多樣選擇,農業農村發展也在逐步走向現代化。
  • 隴南武都:宜居、宜業、宜養、宜遊的山水之城正悄然崛起
    巍巍五鳳山下,一個生態宜居之城正在崛起;悠悠白龍江畔,富美武都正譜寫著高質量發展新篇章。武都區按照「一軸、九區、一中心」和「多綠、多景、多元化」的規劃,建設「水系五城、綠滿兩岸」的山水生態園林城市目標,加快建設幸福「宜養」新城。「512」主題紀念園、江南公園、鐘樓公園、白龍江景觀帶,20個公園「綻放」街頭,44個美麗鄉村建設全面啟動,居民出行300米見綠、500米見園,開窗可賞綠、移步能換景。
  • 西湖區雙浦智慧新農旅田園綜合體即將誕生
    浙江在線8月23日訊(通訊員 方琳嬿)漁桑耕讀人家,詩酒稻香田園。近日,記者從西湖區雙浦鎮獲悉,智慧新農旅田園綜合體——「錦繡錢塘」項目即將誕生。  東江嘴村以文化為內涵,以生態環境為基礎,以景觀節點為點綴,以宜居宜業宜遊為目的,以「村落、景區」共生共贏為目標,打造「丘樊生機,文商旅居」。
  • 榆次區莊子鄉:扮靚鄉村環境創造宜居生活
    2017年以來,莊子鄉新一屆黨委政府以「建設美麗鄉村,改善人居環境」工程為抓手,以開展「愛國衛生季」為突破口,全力打造文明衛生、整潔有序、美麗宜居的鄉村環境,農民生活舒適感和幸福感顯著提升。村莊「垃圾靠風颳、汙水靠蒸發」的日子成了歷史8月12日,記者來到莊子鄉的「西大門」西墕村,這裡的道路寬闊平坦、街心花園景色怡人、農家院落乾淨整潔,處處呈現出一派清新優美的鄉村田園景致。「說起我們村的環境變化啊,過去和現在簡直一個地下一個天上。
  • 龍泉這個鄉宜旅宜農又宜居,你去過嗎!
    蘭巨鄉擁有 省級現代農業綜合區 省級生態鄉 省級農家樂特色鄉…… 10個省字號榮譽 是名副其實的宜旅宜農宜居蘭巨之鄉
  • 美麗鄉村示範村丨奉賢李窯村:宜居、宜業、宜樂、宜遊的和美村莊
    該村通過合理規劃產業布局,凸顯生態特色優勢,著力建設宜居、宜業、宜樂、宜遊的和美李窯。 「三個三百」擦亮美麗鄉村生態底色李窯,因明清時期李姓大族聚居並開設土窯多處而得名。這個3.18平方公裡的村莊,水網分布密集。水清岸綠、環境整潔,是李窯村的美景常態。
  • 35秒│臨朐縣山旺鎮:美麗鄉村建設鋪展宜居新畫卷
    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7日訊 近年來,濰坊市臨朐縣山旺鎮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為著力點,緊扣鄉村振興戰略,突出「田園美、村莊美、生活美」的目標,努力打造宜居宜業幸福美麗新山旺。
  • 九園之鄉:中國鄉村振興的終極遠景
    有著五千年文化積澱的中國鄉村,在漫長的歲月磨洗中,逐漸生成了各自獨特穩定的居住環境、社會結構、風俗習慣、人際關係及運行機制等。複雜多元深厚的歷史背景昭示我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是像在一張白紙上作畫,可以隨意揮灑,而應立足原風貌、原生態,做好傳統與現代的銜接,古典與時尚的互融,傳承與創新的契合。中國鄉村的變遷,是迭代而不是換代,要宜居還需要宜業,保障食物更應有多種功能。
  • 福州獲評2020中國宜居宜業城市
    記者 葉義斌 攝  福州新聞網12月15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孫漫)記者14日從市城鄉建設局獲悉,日前中國民族建築研究會宜居城市與城鄉治理專業委員會(簡稱「宜居委」)發布《2020中國宜居宜業城市榜》,全國709個城市有84個上榜。其中,福州市、福清市榜上有名。
  • 探訪|田園綜合體 鄉村新光景
    「西山梨花坡富貴牡丹園是遷西縣花鄉果巷田園綜合體核心區的一部分。」遷西縣東蓮花院鄉鄉長白金鑫介紹,遷西縣花鄉果巷田園綜合體項目以「山水田園,花鄉果巷,詩畫鄉居」為規劃定位,規劃區總面積6.93萬畝,涵蓋西山、徐莊子、東城峪等12個行政村。「田園綜合體強調三產融合,其中一產是基礎。
  • 湖北夷陵:環境嬗變產業興 鄉村宜居又宜業
    12月10日,記者走進夷陵區樂天溪鎮八戶店村,一棟棟白牆青瓦的院落格外乾淨整潔,路邊小花綠樹相互輝映,不時有遊客駐足留影……一幅清爽宜人的新時代鄉村美麗畫卷映入眼帘。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
  • 張誠:復興田園歸初心
    投身實踐的同時,張誠對新農村建設和新型城鎮化的思考一直沒有停止。2013年6月,他的微博發了這麼一條觀點:「城鎮化首先應以保護鄉村人文和環境為基礎,不能讓鄉村變得既不像城市也不像鄉村。農村發展的根本是如何盤活農業農村經濟,而不是動輒玩花樣。」他建議做田園綜合體的企業不能停留在地產盈利的思維中,多做農業和旅遊,保留當地的文化,這樣才有價值,「那些只會抱著地產思維的人請到城市裡去吧!
  • 我市榮登2020中國宜居宜業城市榜單
    本報訊(記者 周萬榜)11月28日,中國民族建築研究會宜居城市與城鄉治理專業委員會(簡稱「宜居委」)發布《2020中國宜居宜業城市榜》,我市榮登榜單。 據了解,《2020中國宜居宜業城市榜》是宜居委、中城網《中國宜居宜業城市研究報告2020》部分成果,通過對399個具有很高自由選擇能力的研究樣本對居住城市的選擇行為分析,加權賦值,計算得出上榜城市的宜居宜業指數。
  • 石鼓利民村:「宜業宜居」新農村
    自2017年進駐利民村以來,新豐生態農業打造的千畝荷花基地山水蓮花田園綜合體 除了興「產業」,如何更「宜居整潔一新的房屋,與門口張貼的「最美農家」稱號相得益彰。鄰居梁金芝不久前去何春芳家串了門,見何春芳家的「美景」,回去立馬給自家屋前屋後種了花花草草,庭院顏值高了不少。
  • 重慶又新添一個旅遊打卡地 周末來忠縣三峽橘鄉感受田園樂趣
    規劃布局「一鎮三廊四區」:「一鎮」即新立「柑橘特色小鎮」;「三廊」即橘鄉人家風情廊道、環青龍湖慢行廊道、田園馬拉松廊道;「四區」即智慧柑橘示範區、柑橘文化博覽區、橘鄉荷海休閒區、三峽花卉植物園區。項目建成後,將有力推動美麗鄉村生產生活生態三同步,農文旅「三位」一體、宜居宜業宜遊「三宜」協同。
  • 西彭板塊 宜居宜業向「西」看
    在這片被稱為「中國鋁加工之都」的地方,截至今年9月,進駐企業達400餘家,實現工業總產值601億元,旅遊業年收入突破5000萬元……自全區實施八大功能板塊發展戰略以來,西彭板塊深入踐行發展新理念,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搶抓機遇、順勢而為,圓滿完成三年建設目標計劃,板塊產業結構、城鄉面貌和綜合實力實現全方位提升。
  • 夢裡田園鄉村 「鯉享」的生活
    記者 李寧 劉作霖鯉魚山莊位於徐州市東郊、睢寧縣西北,是睢寧縣黃河故道風光帶上的一個重要節點,王集鎮洪山村下轄自然村,省第四批特色田園鄉村、省水美鄉村、省休閒農業精品村、國家森林鄉村。在鯉魚山莊,無論你身處保留村還是新村都能感受到濃濃的田園鄉村風,在龍鯉文化中心感受睢寧兒童畫的童趣;在紅鯉戲園聽睢寧傳統戲曲;在兒童科普館看「古黃河淡水生物」等體驗科普魅力;在鯉魚山莊餐廳品嘗故黃河美食、王集美食;在幽靜雅致的鯉魚山民宿裡享受詩意鄉間生活……還有鯉堂、鯉落棠、鯉茶印象、美食一條街等,在鯉魚山莊可以盡情放鬆、體驗。
  • 寧德入選中國宜居宜業城市榜
    近日,中國民族建築研究會宜居城市與城鄉治理專業委員會(簡稱「宜居委」)發布《2020中國宜居宜業城市榜》,全國709個城市,有84個城市上榜。
  • 龍崗鎮:打造宜居宜遊宜業的堅果樂園小鎮
    (原標題:龍崗鎮:打造宜居宜遊宜業的堅果樂園小鎮)
  • 城在山水間 人在畫中遊 武都著力打造宜居宜遊宜商山水園林之城
    城在山水間 人在畫中遊 武都著力打造宜居宜遊宜商山水園林之城巍巍五鳳山下,一個生態宜居之城正在崛起;悠悠白龍江畔,富美武都正在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武都區按照「一軸、九區、一中心」和「多綠、多景、多元化」的規劃,以建設「水系五城、綠滿兩岸」的山水生態園林城市為目標,加快建設幸福「宜養」新城。「512」主題紀念園、江南公園、鐘樓公園、白龍江景觀帶等20個公園「綻放」街頭,44個美麗鄉村建設全面啟動,居民出行300米見綠、500米見園,開窗可賞綠、移步能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