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李昭道《明皇幸蜀圖》
【年代】唐代
【形制】絹本設色
【尺寸】55.9x81cm
【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李白的詩作即有「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比喻,蜀道路多險峻山勢崎嶇,從這幅描繪細膩、刻畫生動的青綠山水可窺一二。
畫面安排了峻險的山嶺,盤曲的石徑,危架的棧道,雲繞的天際。崇山峻岭間一隊騎旅自右側山間穿出,向遠山棧道行進,前方一騎者著紅衣乘三花黑馬正待過橋,應為唐明皇,走到橋前,黑馬作驚蹶停步之態,作者可能想藉此動作表示唐玄宗避難途中的驚慌心理吧。
嬪妃們則身著胡裝戴著帷帽,展示著當時的習俗。中部侍馭者數人解馬放駝略作歇息,表示長途跋涉的勞累。畫左邊還安排有一隊人騎正在棧道上行進。
這幅名畫在清代《石渠寶笈·三編》中的著錄畫名曾是《宋人關山行旅》。1957年李霖燦先生根據蘇軾《東坡題跋》卷五《書李將軍三鬃馬圖》中「唐李將軍思訓作明皇摘瓜圖」一段文字,以及南宋葉夢得《避暑錄話》的文獻記載:「明皇幸蜀圖,李思訓畫……宮女有即圃摘瓜者,或諱之為摘瓜圖」,認為此圖當作《摘瓜圖》或《明皇幸蜀圖》。
然而北宋宣和內府,藏品目錄中李思訓名下並無和「摘瓜」主題相關的畫作,到是隋朝展子虔和李思訓的兒子李昭道名下,各有「摘瓜圖一」,於是《明皇幸蜀圖》的作者由「傳李思訓」變成了「傳李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