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尼泊爾和印度等南亞國家,我們見面或者再見的時候,通常都會雙手合什互道一聲:「Namaste」。
那麼,Namaste是什麼意思呢?
其實,這是類似藏語中「扎西德勒」的一句祝福語,在南亞次大陸幾乎都可以使用。
從梵文來說,該詞可拆解成三部分:
nama——意思是致敬,鞠躬或頂禮。可進一步拆解為na和ma兩部分。「na」的意思是沒有或不是,「ma」是自我,尤指假我。致敬意味著我們首先得放棄那個局限的、較低的小我,然後我們的致敬才能出自于謙卑,才能釋放出真摯的情感並帶來靈性意義上的提升。
as——我(真我)
te——向你(靈性的火花;神的屬性)這是在靈性的層面上向另一個生命表達敬意,而不僅僅是常規的問好和禮貌。如果我們在向某人致敬時說namaste時我們的內心狀態真的與這個詞所包含的涵義完全吻合的話,這將是一個極其深刻的領悟和冥想。
這個詞的作用便是在那一瞬間引發出我們對自我、他人、萬物之源及其互相關係的靈性意義的理解。
當我們真心唱出、念出或說出它時,我們在瞬間被提醒應該用一種超越世俗和物質的態度去觀察他人和其他生命。我們所能看到的任何生物體,無論處於哪一種自然屬性或軀體,無論是人類、動物、植物、水族、昆蟲或單細胞生物,在靈性層面上它們都是來自神性的一束光芒和一顆火花,只是由於軀體上的差異才在物質層面有不同的外貌和行為表現。
正如地球上所有的光和熱雖然會有不同的物理表現,但其實都是太陽能量的一種展示。當我們把任何一種能量和它的起源聯繫起來一起看的時候,能量本身就不會成為一種騷擾和刺激。當我們能看到所有生命的本原是靈性的時候,他們表面的、軀體層面的差異就不應該成為一種衝突的根源。
《博伽梵歌》第五章第18詩節描述了這種態度:「謙卑的聖人憑真正的知識,用平等的眼光看待博學文雅的婆羅門、母牛、大象、狗和吃狗肉的人。」(《博伽梵歌》5.18)
Namaste的手勢方式是將手放在身體的心輪位置(心臟的位置),閉上眼睛,點頭。也可將雙手合於眉心輪( Ajna; Brow Chakra),點頭,再將手帶到心輪的位置。點頭及閉上眼睛可以使心靈更接近內在。
透過這個手勢,可以協助強化心輪中心更深層的力量部分(掌控關係、愛、熱情及情緒)。
當南亞人說 Namaste 感謝時,他們是雙手合掌,兩眼注視對方,彎腰歡迎禮拜對方,心中默念「我內在最珍貴的神性佛性,向你內在至高無上的神性佛性頂禮致敬。」
這個時候,雙方全心全意尊敬榮耀禮敬對方,當下彼此就是一體的,當下就是合一,沒有對立分裂。
Namaste是代表著彼此靈魂的交流,透過Namaste,瑜珈的哲學中說每個人的心輪中心(Anahata ; Heart Chakra)都有著神聖的力量來源。透過Namaste的姿勢,人與人的關係與信賴感可以透過這個精神中心而相互交流。
在現代南亞社會,Namaste[na-ma-ste]是由幾個印度音所組成:「Nama」代表著鞠躬,「as」意味著我,及「te」代表你。因此,Namaste即意味著「你我互相鞠躬」或「我向你鞠躬」,中文的意義上可以理解為您好、歡迎光臨及致意的意思。
Namaste,簡單的說,就是告訴對方 : 「你是愛,豐足與平安;我也是愛,豐足與平安。」因為這樣而呈現出愛,豐足與平安的世界。
雙手合掌一個看似簡單的動作這個動作,卻代表無上的祝福。一個雙手合十的動作,很自然就會把我們帶入某種程度心靈軟化,平息雜念或者是返心觀照的另一個心智頻道。
雙手合十,十指相接時正好形成一個閉合的氣場,這氣場作用於大腦「胼胝體」,可有效加強大腦左右大腦兩半球間的聯繫。有利於腦功能的發覺與開發。雙手十指的「十宣」穴相對(相靠近),有利於手三陽、手三陰六大經絡氣血運行,並加速手指末梢的血液循環。
雙手合十處正好就是任督兩脈的交接之處,在這個閉合氣場作用下,會強化任督兩脈的功能。
在紛擾的生活情境中,雙手合十的動作,頗能幫我們迅速收拾一顆遊蕩的心。一顆清靜與軟化的心,是接受宇宙磁場能量的通關密語。
冥想或瑜珈結束的時候,人們會彼此合掌互道一聲 Namaste。Namaste 是尊敬和感謝。換句話說就是欣賞和感激。欣賞和感激是一種最好的生活態度。
時時刻刻活在當下美好的人事物之中,對人,對萬事萬物不斷的欣賞感激,過著與神性連結的生活,活出愛的生命。
衷心祝願那愛人的,那找尋的,那等待的皆能得償所願。
Namaste!
聯 系方式
新浪微博:@葉涼N
佛學院志願者,聯合國南亞特殊貢獻獎得主,旅行作家兼國際領隊
服務於文化交流,定向援助,南亞深度遊開發
歡迎諸位親們投稿,投稿郵箱(coolleaf@icloud.com),會有小心意奉上。
註:部分素材來源於網絡,歡迎原作者與我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