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進入「文藝星青年」>>
今日穀雨,這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六個節氣,是春天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是一個物候、時令與稼穡農事緊密對應的節氣。「三月中,自雨水後,土膏脈動,今又雨其谷於水也。蓋谷以此時播種,自下而上也。」
穀雨是古人眼中養生的重要時節,為什麼人們喜歡在此時調養身體?民間流行穀雨「殺五毒「的習俗,平常見到的「禁蠍符」為什麼多以雄雞作為圖案?「穀雨」的稱謂是否源於「倉頡造字」的傳說呢?
穀雨·由來:倉頡造字還是雨生百穀?
關於穀雨節氣的由來,民間傳說眾多,流傳最廣的與「倉頡造字」有關。據《淮南子·本經訓》記載,「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
陝西白水縣倉頡廟一景。人民網 韋衍行 攝
傳說中,倉頡在任黃帝史官時,用「結繩記事」將各項事務整理的井井有條。但隨著社會進步,結繩記事已不再能滿足需求,這使他十分發愁。有一次,倉頡恰好跟著一個獵人外出狩獵,獵人指著地上的各種野獸的蹤跡向倉頡講解,如何據此判斷野獸的去向。
受到啟發的倉頡依類象形,創造出文字。當時天下正遭受災荒,倉頡造字感動了上天,就下了一場特殊的「雨」,落下數不清的穀米糧食,後人就把這一天叫做「穀雨」。不過,「倉頡造字」本就屬於傳說,「天雨粟」的神話色彩更濃,「穀雨」是否得名於此也缺乏其他史料佐證。
另一種說法認為穀雨源自「雨生百穀」一說,但早期「谷」字是地理稱謂。如《爾雅·釋水》稱:「水注川曰谿,注谿曰谷,注谷曰溝,注溝曰澮,注澮曰瀆。」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中也提到:「泉出通川為谷,從水半見,出於口。凡谷之屬皆從谷。」
這與穀物(糧食)之「谷」字沒有關係。代表農作物的「谷」字在古代寫作「穀」,「五穀雜糧」中的「谷」就是這個意思,五穀原本也寫作「五穀」。將「穀」「谷」二字通用,或與實行簡體字有關。
也有人認為,穀雨節氣源於帶來降水促萬物生長的「谷風」。《爾雅·釋天》「風雨」條稱:「南風謂之凱風,東風謂之谷風,北風謂之涼風,西風謂之泰風。」東風即谷風,多來自山谷,因此得名。谷風颳時多雨,此時農作物開始生長。《詩經》中就有「習習谷風,以陰以雨」一說。漢代焦贛《易林·坤之乾》也稱:「谷風布氣,萬物出生;萌庶長養,華葉茂成。」
(責編:韋衍行、丁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