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新一輪行政區劃的大調整,似乎正在拉開帷幕,此前一個月內,包括成都、長春、煙臺、邢臺、贛州、蕪湖等都有所行動。
這讓本就討論熱烈的西安擴容話題,愈炒愈火。
日前,西安官方也對城市調整擴容的問題在網際網路給出了答覆。「我市在按照國家的有關政策開展調研、擬定方案等工作,因區劃調整工作是一項科學嚴謹縝密的工作,需要一定的程序和時間,請多多理解和支持」。這類表述,在以往是不多見的。
鹹陽曾劃入又劃出
事實上,在解放初期,西安曾經是西北行政直轄市。彼時西安設有12個區,其中城區8個,郊區4個,城區未設立街道行政建制。
1966年西安行政區劃圖
1955年1月1日,西安調整行政區劃,將12個區和部分新劃入的鄉鎮合併調整為9個區,定名為:新城區、碑林區、蓮湖區、長樂區、雁塔區、阿房區、未央區、草灘區、灞橋區。兩年後,撤銷了長樂區和草灘區,至此,兩區名稱再沒有使用過。
1958年國務院批准,又將長安、戶縣、藍田、臨潼四縣劃歸西安。
西安市第一次整體城市規劃
1966年6月,將臨潼縣所屬閻良鎮劃歸西安市組建為閻良區,將鹹陽市(縣級市)劃歸西安市。1971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又將鹹陽市劃出。
1983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將渭南地區所屬藍田、臨潼縣和鹹陽地區所屬戶縣、周至縣(1964年9月將鄠縣改為戶縣,盩厔改為周至)、高陵縣劃歸西安市,西安市共轄新城、碑林、蓮湖、灞橋、未央、雁塔、閻良7區,長安、藍田、臨潼、周至、戶縣、高陵6縣。
西安城區衛星熱力圖
1997年撤銷臨潼縣設立臨潼區,2002年撤銷長安縣設立長安區。
至2012年底,全西安市轄新城、碑林、蓮湖、雁塔、未央、灞橋、閻良、臨潼、長安9個市轄區及周至、藍田、戶縣、高陵4個縣。共有街道、鄉、鎮176個,其中街道辦事處89個、鎮40個、鄉47個。
2014年1月,國務院批覆設立西鹹新區,在西鹹新區地域中,西安所佔面積224.84平方公裡。2017年1月,西鹹新區由西安市代管,4月,西鹹新區正式託管鹹陽市15個鄉鎮街道,總面積644.56平方公裡,人口約67萬。
有趣的是因為特殊原因,新城、碑林、閻良區曾經更名為東風區、向陽區、東紅區等等,後於1972年恢復原名。
西安行政區劃調整猜想
拉高一個層面看,這數十年來,西安行政區劃調整歷程,無論是大開大合,亦或是哪些小層級調整,其根本目的都是為了適應西安社會經濟發展的新需要與便於行政管理。
城市化發展至今天,西安行政區劃調整有一定的必然性,因為調整合理會給西安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新機會,事實上,不論對本次調整如何猜想,西安作為一個單極核城市,周邊400公裡內超大體量城市、省會城市數量為零,鑑於發展戰略需求和其他省會城市正在不斷擴容,猜測本輪西安行政區劃調整方向較為清晰:做大西安,城市擴容。
坊間傳聞是,西安+西鹹新區+鹹陽兩區兩縣,一起畫一個圈。西安既現有12區1縣,西鹹新區既現有西鹹新區,而鹹陽地區就特殊了,既秦都區、渭城區、涇陽縣、三原縣,以上區縣一同整合,做大西安。
另一種猜想是合併碑林、蓮湖等內城區,整合「皇城區」「唐都區」。現階段西安老城內行政區劃太過碎片化,以蓮湖、新城兩區為例,是名副其實的西安老城區,轄區土地面積僅佔全西安市總面積的0.7%左右,嚴重缺少發展空間。
還有一些聲音是,西安高新區託管鹹陽高新區+逐步代管興平開發區,原因無他,鹹陽的半導體與電子信息產業、興平的高端裝備製造等項目與西安高新區業已成型的產業集群相互疊加,西安高新區大量的存量項目及新增項目也有了空間載體,從地理上,西安託管戶縣之後跨越渭河和鹹陽高新區、興平也是物理上聯通的。
大西安都市圈示意圖(僅供參考)
當然,以上的分析純屬坊間傳聞,總的來講,新的都市其實從體量和空間上來看,是全面的城市化和都市化,是原有格局的成倍空間。所以,西安整體是填不飽的狀態,需要未來,人口、資本、產業、技術、政策、創新、開放、改革等多重因素的驅動。
目前的共識是,陝西需要儘快做大做強省會。這也是一種發展必然,當下做大做強省會的觀念愈發普及,國家發改委今年發布的《2020年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包括28項重點任務,其中第十項、第十五項等涉及縣級以上行政區劃調整。
其第十項為:「提升中心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優化發展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重要節點城市等中心城市,強化用地等要素保障,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完善部分中心城市市轄區規模結構和管轄範圍,解決發展空間嚴重不足問題。」
深入調研、推演方案
從去年開始,中央已經多次發文,強調要培育都市圈。2019年國家發改委出臺《關於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標誌著我國現代化都市圈時代正式開啟,這一年也被認為是「都市圈元年」。
都市圈要幹什麼?首先一個目標就是做大做強中心城市,讓中心城市更舒展、有更多的產業與人口承載空間。在此意義上,往往需要通過調整行政區劃,來實現中心城市的擴容。
包括前文所述的成都、長春、煙臺等在內,其擴容無非兩種模式,一種是吞併其他城市的外延式擴容,比如長春代管公主嶺市。另一種是「撤縣設區」這種內涵式擴容,例如成都將下轄的新津縣改成了新津區。所以,成都的撤縣設區,濟南、長春的剛性擴容,都可以視為迎接都市圈時代。
事實上今年國家發改委還印發了《2020年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其中也有一個重要表述為:優化行政區劃設置。
但更重要的一點事,如何妥善安排原有行政人員?如何處理上下級關係?多餘人員安置不好,會造成大的城市發展問題。其二,被調整的區域的單位、建築、道路、標牌、以及區內所有人口的證件、公章、財稅等等均需要全系列的更換,諸如此類的更換成本是相當大的。
總之,本輪西安行政區劃調整究竟會如何處理尚不得而知,但在調整前,認真審慎地調研,並制定應對各種可能出現的問題的預案,是十分有必要的。
法律顧問 / 宋亞鋒 趙文娟
陝西大秦律師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