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0年8月8日,農曆時間為六月十七,作為立秋之後的第二天,實際上正是「觀世音菩薩成道日」。
民間關於觀世音菩薩的傳說有很多,佛教典籍中類似的故事也不少。這就足以證明觀世音菩薩,在普羅大眾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觀音菩薩妙難酬,清淨莊嚴累劫修。三十二應遍塵剎,百千萬劫化閻浮。瓶中甘露常時灑,手內楊柳不計秋。千處祈求千處現,苦海常作度人舟。南無普陀琉璃世界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這是民間老百姓心目中,觀世音菩薩的形象和善緣。
按照佛教和民間的說法,有關觀世音菩薩節日每年共有三次,分別是農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及九月十九。
二月十九日是觀音降生之日,一般會稱為觀世音菩薩聖誕紀念日;六月十九是觀音得道升天之日;一般會稱為觀世音菩薩成道紀念日。而九月十九是觀音正位,立願普渡眾生之日,一般會稱為觀世音菩薩出家紀念日。
實際上在佛教文化中,觀世音菩薩可以理解為「菩薩大慈大悲有求必應;苦難眾生只要誠心念誦觀世音的名字,菩薩就能立「觀」到這個人的聲音並會馬上前去拯救,給他解脫苦惱」。
在我國觀音名號全稱為「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 」, 簡稱「大悲觀世音菩薩」。
大乘佛教認為,觀音菩薩為了廣化眾生,經常要示現各種現象,稱為"普門示現",一共有三十三種化身。關於觀世音菩薩的傳說有很多,這也體現出了人們對觀世音菩薩的敬仰。
一、觀世音菩薩傳說
相傳古代有一小國名為興林國,國王生下三個女兒。其中,幼女妙善自小慈眉善目,特別討國王的喜歡。
她的母親在生下她沒多久,便撒手人寰,於是妙善獨自思考,要是讓世人都擺脫死亡的痛苦,那該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情啊!
話音未落她的臥室內金光四射,佛陀現身對妙善說:「在遙遠的須彌山上有兩件法寶,分別是白玉金瓶與白蓮花,如果你能取之加以修行,就能修成正果,普渡眾生」。
於是妙善便與好友永蓮收拾好行裝,向著須彌山方向出發。
一路上佛陀為了考驗二人的善心,將自己幻化成飢餓的烏鴉、受傷的野人,藉此來考驗妙善的善心。
令人欣慰的是,妙善把自己的乾糧,分給飢餓的烏鴉;還把自己的鞋子給了腳受傷的野人。而自己則選擇挨餓受凍,光著腳走到了須禰山頂。
由此當時正值冬天,妙善的腳都被石頭磨破了。佛陀終於被妙善的善心打動,將白玉金瓶及白蓮花交給妙善,並對她說:「等到白玉金瓶中生出水,水中又生出楊柳枝之時,就是你得道生天之日」。
於是從須彌山返回家中後,便正式出家,她把白玉金瓶供放在佛像前,把白蓮花供放在水池裡。於是每天都有大批善男信女,來到廟裡供奉這兩件佛器。
但是某一日,突然來了一個頑童沈英,他趁廟裡沒人,把白玉金瓶倒滿了水,同時又在水上插了根楊柳枝。
一剎那間,天空傳來了天籟般的樂聲,池中的白蓮開得像車輪一般大。妙善聞聲見狀,就把白玉金瓶拿在手中,並赤腳站在了白蓮上。
在白蓮花徐徐上升的過程中妙善得道升天,被人們稱為「觀音」。而這一天正是農曆六月十九日,昔日的好友永蓮與頑童沈英,則化身成觀音旁邊的金童玉女。
二、觀世音菩薩成道日
實際上關於觀世音菩薩成道日,還有一種說法,被記錄於北宋太師蔡京撰寫的《大悲觀世音菩薩得道證果史話碑》,碑文中寫道:妙善公主,在此香山修煉得道,妙善公主的舍利,就葬在北宋熙寧元年重建的「大悲觀音塔」下面,而「大悲觀音塔」至今保存完整。
六月十九日之所以會定為,觀世音菩薩成道日主要是因為,傳說妙善公主於六月十九日,然後又在這一天成道證果,於是後人便把這一天定為觀世音菩薩成道日。
觀音又稱觀世音、觀自在、觀世自在,俗稱觀音菩薩、觀音娘娘,是四大菩薩之一,阿彌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薩。
在佛教以及民間,被奉為大慈大悲、救苦救難、有求必應的菩薩,眾生遇難之時,只要誦念其名號,觀音就可以前往拯救解難。
民間間百姓認為,在觀世音菩薩成道日,念佛、誦經、持咒、放生猶為殊勝,具大功德。
結 語
在《西遊記》等眾多神話劇集中,大家都能夠看到觀世音菩薩的形象。佛教信徒只要口念「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就可以得到觀音的庇護。
雖然說這只是一種信仰,但是在老百姓心目中是早已變成了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