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糕的歷史非常久遠,過去每逢過年,尤其北方人,一定要蒸年糕,寓意「年年高」,因為其又好做、又好吃,而且成本又不高,幾乎受到所有人的喜愛,因此本來的年糕,被貫以同音字,成了年糕。雖叫年糕,因其美味,所以不在年節,年糕也成了家常的好吃的,而且算是南北通吃的美食。
北方的年糕大致有兩種材質,一種是江米麵,一種是黃米麵,江米麵的年糕口感細膩柔軟,黃米麵的年糕稍硬,咬緊十足。在北方,最有名的年糕大概要數切糕了,在過去以清真售賣為多,早年有句話「回回兩把刀,一把切羊肉,一把切切糕」,可見其普遍。
切糕大多都是以江米麵或黃米麵加小棗蒸製而成,蒸出一大塊,吃的時候切成一塊一塊的,可以蘸白糖,也可以切片油炸,各有風味。從切糕又變形了很多種類,比如夾豆沙餡、棗泥餡,上面撒上青紅絲或者京糕條,變化很多,一進專賣年糕的老字號,那種類花色,真是琳琅滿目。
除了這種最常見的年糕,還有很多年糕類的小吃,比如驢打滾、艾窩窩、芝麻涼糕,還有清真小吃裡獨有的涼果,都是這一類。要說切糕更突顯了大快朵頤的痛快,這些小吃更體現了精美細膩。南方的年糕種類其實就更多了,北方更多還是以此為點心,南方除了點心類的功能,還成了做菜的主材。南方的年糕,最常見的有江南地區的糕團,以豬油和上江米麵,再裹上各種果餡,所以又叫豬油膏,是為點心,這是其中一路。
做菜的年糕,是一種水磨年糕,水磨一詞,凸顯了其細膩,是跟其它食材做炒菜用的,我們常見的菜品比如鹹菜肉絲炒年糕、話梅年糕燒小排、毛蟹炒年糕,主要是以菜、肉之味燒入細膩的年糕當中,肉香也好、蟹鮮也好,都均勻地浸潤到年糕片的每一處,既有菜、肉的鮮香,且口感軟糯,還稍帶一些嚼勁,實在是美味之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