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新冠帶來「口罩效應」,影響了我們大腦的這種能力

2020-12-25 澎湃新聞

研究發現:新冠帶來「口罩效應」,影響了我們大腦的這種能力

2020-12-24 15: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筷子 國際科學

前面提個醒,女神小編秘姐開視頻號了,談論碩博圈、考研圈熱點話題,邀請大家關注呀,後面給大家出鏡直播,千萬別錯過哦,掃碼關注——

隨著冠狀病毒大流行的持續,戴口罩已經成為人們出門的第二大事,就像穿褲子一樣。

雖然這可能有助於限制病毒的傳播,但科學家們說,這也使我們更難在公共場合認出誰站在我們旁邊。

內蓋夫本古裡安大學(Ben-Gurion University of the Negev)的研究人員說,口罩正在降低大腦正確識別和區分不同面孔的能力。這項研究發表在《科學報告》雜誌上。

研究小組在一份媒體發布會上說:「對於那些經常認不出戴著面具的朋友或熟人的人來說,你並不孤單。」

「面孔是人類感知中信息最豐富、最重要的視覺刺激對象之一,在日常交際、社交互動中扮演著獨特的角色。為以儘量減少COVID-19傳播,我們採取了前所未有的努力,卻因戴面具,帶來了一個新的面部識別方式。」

來自本古裡安大學(BGU)的Tzvi Ganel教授和多倫多約克大學(York University in Toronto)的Erez Freud教授研究了戴口罩如何幹擾一個人的面部識別能力。

他們使用劍橋人臉記憶測試(Cambridge Face Memory Test)的一個版本,測試了近500人的面部知覺,包括戴口罩和不戴口罩兩種情況。

研究結果顯示,戴口罩會使一個人成功辨別某人身份的能力降低15%。

本古裡安大學面部識別和感知專家Galia Avidan教授說:「這可能導致在正確識別我們認識的人時,出現許多錯誤,或者不小心將不熟悉的人的面孔,認成我們認識的人。」

「對於那些本身面部識別能力就不太強的人來說,口罩可能會讓他們在識人方面更具挑戰性,並會造成更大的損傷。」

這項研究還發現,面具會干擾大腦瞬間處理整張臉的能力。研究人員補充說,人們現在在識人過程中,正在花費更多的時間,處理個人特徵,以確定他們在看誰。

研究小組解釋道:「我們現在被迫分別觀察眼睛、鼻子、臉頰和其他可見元素,從而構建一個完整的面部感知系統,而不是觀察整張臉的整個面部,這是我們過去常常立即做到的。」

Ganel補充道:「鑑於戴口罩已迅速成為全球各國的一項重要規範,未來的研究應探索戴口罩對人類行為的社會和心理影響。」

「在目前的研究報告中,我們所提出的口罩效應問題,其影響可能大隔離期間還是低估的。」

by Chris Melore

https://www.studyfinds.org/face-masks-reduce-ability-to-recognize-peopl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20-78986-9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兒童行為學家研究發現:長久看電視,可能會影響孩子大腦思維能力
    我們經常會聽到老人們說:「讀書好,讀書能夠增加知識儲備,能夠促進思考;看電視就會殺死腦細胞。」但老人所說的這種「常識」,真的有科學依據嗎?我曾經也認為老人說的這些話不太正確,因為我當時是認為:電視也是有科教頻道的,看這些增長知識的電視節目不也一樣很好嗎?為什麼大多數人還是覺得讀書能夠提高智商,而看電視就會影響大腦呢?
  • 浙大教授研究發現,珠心算能夠影響孩子這麼多的能力!
    其中一項研究於2015年10月發表在Plos One上:珠心算組兒童在數學計算能力和視覺空間邏輯推理能力方面均顯著優於對照組;在認知轉換任務中反應速度快於對照組;珠心算訓練對數學能力和認知轉換能力之間的關係具有調節作用,主要表現在認知轉換能力對珠心算組兒童的數學能力影響更大。
  • 研究發現:性激素雌二醇可以保護中年女性的大腦
    最近的研究表明,內臟脂肪的增加--即圍繞著肝臟、胰腺和腸道等許多重要內臟器官的身體脂肪--會帶來晚年認知障礙的風險。"我們的目標是研究過量的器官脂肪是否與大腦結構網絡和存儲能力的減少有關。我們還想知道這種相互作用是否會受到雌二醇的影響。"
  •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吸入劑可以臨時代替口罩
    玩懂手機網 8 月 17 日資訊,在美國依然是新冠疫情的重災區,很多人盼望疫苗早一天上市,最近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吸入劑可以臨時代替口罩,需要注意的是,這種臨時的成本非常高昂,並且還沒有經過臨床試驗。
  • 大腦認知能力獲突破進展!《科學》發現促進大腦發育期間的關鍵細胞器
    8月14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Scienc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Flanders生物技術研究所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線粒體或能在大腦發育期間調節關鍵的事件,即如何調節神經幹細胞轉變為神經細胞。
  • 研究發現大腦越大的人記憶力、邏輯和反應能力也更好
    科學家發現,大腦越大的人記憶力、邏輯和反應能力也更好。這一重大發現是在200年的研究之後得出的,這些研究試圖找到大腦大小與認知表現之間的聯繫。核磁共振掃描揭示了這種聯繫,科學家們對13600人進行了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研究。來自美國和荷蘭的研究人員將核磁共振成像掃描的腦容量與認知能力和教育成就進行了比較。該研究結果發表在《心理科學》雜誌上,是此類研究中最全面的例子,也是同類研究中規模最大的。
  • 我們想看看音樂訓練是如何影響中國兒童大腦的發育和認知能力的 |...
    如果我們給他聽的是令人不悅、他不喜歡的音樂片段,那他對這個面孔的判斷是更趨向於負性情緒的。正是因為音樂可以左右我們的情感,甚至可以影響我們的決策,因此在一些快餐店,他們就傾向於使用這種輕快的流行歌曲,因為這樣可以加快我們進食的節奏,趕緊吃了走人。在一些高級的商場,他們就會使用這種優美的輕音樂和古典音樂,以增加顧客駐留的時間以及消費的可能性。
  • 研究發現:大腦衰老的新生物標誌物
    日本理研(Institute of Physical and Chemical Research,簡稱RIKEN或理研)的生物系統動力學研究中心(Biosystems Dynamics Research,簡稱BDR)的研究人員,發現了與血液循環有關的大腦老化機制。
  • Neurobiol Ag:我們吃的東西或會影響大腦功能和記憶力
    2019年1月29日 訊 /生物谷BIOON/ --我們可能都很熟悉這樣一句話,那就是「人如其食」,那麼你知道嗎?你所吃的東西或許會影響大腦的記憶力;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eurobiology of Aging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愛荷華州立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當處於高水平時,一種飽腹感激素或會降低個體患阿爾茲海默病的風險。
  • 研究發現超聲波直接作用於人腦可提高覺察能力
    結果發現,超聲波能降低EEG信號,削弱腦波對編碼觸覺刺激的反應。研究人員隨後進行了兩項傳統神經學測試:兩點辨別和頻率辨別。前者檢查志願者能否區分接觸皮膚的兩個相鄰物體是在不同的兩個點;後者檢測他對一串氣流頻率的敏感性。實驗顯示,在辨別靠近物體、連續氣流頻率的微小差異方面,接受超聲波的志願者的覺察能力明顯提高。當研究小組將超聲波束從原來位置移動了一釐米時,這種影響消失了。
  • 最新研究:促進孩子大腦發育的不是閱讀,是這種被父母禁止的行為
    可你有沒有發現,明明都在看繪本,為啥自己的寶貝看起來並沒有其他的孩子聰明呢?為此,研究人員指出,真正能夠影響寶寶早期智力發育的不是閱讀繪本,恰恰是這種被父母禁止的行為——遊戲。這一點在後續的研究中也得到了驗證。研究人員在對這152個寶寶的家庭進行走訪調查後發現,這些寶寶共同的習慣就是愛玩玩具和遊戲。這一點似乎和傳統認識中,閱讀更有利於大腦發育的觀點截然相反。
  • 浙大研究支持孩子練習珠心算:做事靈活抗幹擾能力強
    珠心算的操作過程要求虛擬的算珠圖像中處於不同檔位的多個靜止的算珠進行瞬間的快速變換,這極大地考驗了大腦的記憶能力以及大腦靈活處理動態珠像的能力浙大物理系陳飛燕副教授團隊認為,長期的珠心算訓練有可能通過不斷的對心理表象操作,對認知加工過程的強化,提高兒童認知能力的發展。陳飛燕團隊用5年時間對來自3個學校的200多名小學生進行了從一年級到五年級的長期跟蹤。
  • 讓兒童一直戴口罩,影響在校學習能力?專家一席話解除家長擔憂
    孩子重新開學,不少家長都擔心,兒童與照顧者或老師長期戴著口罩交流,或會影響其發展,包括說話、語言及社交互動。不過,專家相信兒童適應力強,將會找到溝通方法,而父母及老師可從旁提供幫助。:「口罩對年幼孩子來說,不是一件好事。」
  • 哈佛研究發現:家裡這3個地方越亂,娃大腦越發達,父母別瞎勤快
    家裡越亂,說明孩子的記憶力、探索能力和好奇心都會很強,而這些特質正是現在孩子們所缺少的。其實在有孩子之前,家長對孩子總是充滿了無限的幻想,但是當孩子真正降臨的時候,家長會發現,原來養孩子這麼難,尤其是孩子到了兩三歲的時候,簡直就是家裡的小惡魔,總是把房間弄亂不說,還不讓收拾,對此家長也是非常頭疼。
  • 研究:大腦可以重塑 六種習慣提升大腦能力(圖)
    美國神經科學家維萊亞努爾·S·拉馬錢德蘭(VilayanurS.Ramachandran)曾針對有過幻肢感的患者進行了一項研究,其中一位患者名為湯姆——他失去了一隻手臂。  實驗中,拉馬錢德蘭發現,如果觸摸湯姆的臉,他會感到研究人員似乎也在觸摸他已經失去的手指。
  • 達文西畫的大腦,竟然帶來這些突破性發現
    《The Lancet》官網首頁的達文西專題推薦目前保留下來最早的達文西繪製的解剖圖包括對頭骨、大腦和腦室的研究,這反映了他對大腦中與感知和運動功能有關區域等了解。讓我們一起跟著這篇論文一瞥其中的精彩內容。
  • 最新研究:促進孩子大腦發育的不是閱讀,是這種被父母禁止的行為
    可你有沒有發現,明明都在看繪本,為啥自己的寶貝看起來並沒有其他的孩子聰明呢? 為此,研究人員指出,真正能夠影響寶寶早期智力發育的不是閱讀繪本,恰恰是這種被父母禁止的行為——遊戲。
  • 最新研究發現;兒童早期酮症酸中毒影響大腦發育,糖爸糖媽要小心
    現在的新研究結果表明,這種嚴重的,威脅生命的新陳代謝失衡會影響幼兒的大腦發育。因此,糖尿病學會強調了對教育,早期診斷和良好護理的需求。在一項研究中,研究結果發現,嚴重的DKA可以導致兒童的認知障礙。研究人員在研究開始時和18個月後對這些孩子進行了腦部掃描和認知測試,並比較了結果。DKA的嚴重程度,腦部成長與認知能力之間存在聯繫。以前,幾乎沒有科學證據表明嬰兒期的代謝失衡在多大程度上影響1型糖尿病兒童的大腦發育。與沒有或僅有輕度DKA的兒童組相比,中度至重度的代謝失衡會對受影響者的注意力表現產生負面影響,這一發現令人震驚。
  • 疫情中口罩的「吉芬屬性」與凡勃倫效應
    收入效應:指在貨幣收入不變的情況下,某種商品價格變化對其需求量的影響。如果某種商品價格上漲,而消費者的貨幣收入不變,那麼就意味著消費者的實際收入相對於該種商品的價格上升而言在減少,購買能力在下降,從而對這種商品的需求會減少。
  • 美國兒科研究:5歲前孩子長期看電視,會影響大腦"這3個能力"
    二、美國兒科研究:5歲前孩子長期看電視,會影響大腦的"這3個能力"我們都知道孩子長期看電視、使用手機對眼睛不好,但你還知道孩子長期看電子屏幕,還有其他的影響嗎?根據美國兒童醫院醫療中心的兒科博士John Hutton研究,發現每天看電子產品超過7小時的孩子,大腦皮質過度薄化,大腦各方面能力下降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