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得到APP能得到什麼?

2020-12-11 新浪財經

來源:格隆匯

行業發展前瞻:大市場空間,友好政策土壤,加速成熟消費環境。

根據觀研天下統計,截至2020年,我國知識付費行業市場空間有望從2017年的49.1億快速提升至235.1億,CAGR達到68.5%。對於知識付費的政策環境,基於「十三五」規劃與多個配套管理文件,IP資源的定價機制有望進一步市場化,在頭部網際網路平臺的大力投入下,行業商業模式有望加速成熟。從C端流量紅利和付費意願看,網際網路用戶滲透率提升基本穩定垂直賽道付費意願提升紅利有望提升,根據艾媒諮詢統計,2017年-2019年知識付費行業付費用戶規模有望從1.88億提升至3.87億人,CAGR達43.5%,中期保持20%左右提升,知識付費行業會員消費意識加速邁入成熟階段。

行業競爭:邁向品質與專業化,

「專家觀點」與「專業技能」賽道值得關注。?根據極光大數據統計,2017/07-2018/07,有聲音頻APP流量增速逐步平穩,同期用戶人群>25歲佔比持續提升,88.13%的人群裝機單款APP,中期看我們判斷消費者滲透率增速逐步平穩,消費年齡向職業化邁進,且消費APP渠道進一步聚焦,行業競爭有望從多平臺單純的流量爭奪逐步邁入部分平臺的優質內容品質競爭階段。

考慮到用戶人群的年齡和從業屬性,若比對非學歷市場佔教育行業近55%的市佔率,非學歷知識付費市場空間中期有望突破120億,隨著頭部網際網路廠商的全面介入,知識付費領域有望在客戶流量和產品質量兩方面均得到一定的支持,在優質專家和技能講師的助推下,我們看好垂直方向的「專家觀點」與「專業技能」賽道,剛需創造更高價值。

「得到」能得到什麼:專家觀點與雜談並重,產品體系滿足用戶主要核心需求

「喜馬拉雅」(平均過5億點播)、「知乎」、「蜻蜓」(平均過5億點播)綜合排名前10的收費課程中,雜談類課程佔比超過80%,「騰訊課堂」綜合排名前10的課程中技能類課程佔比超過80%。同期比較看,「得到」161個付費課程中,有113個雜談類,48個觀點類,同時涵蓋雜談和觀點兩個類別。綜合比較看,「騰訊課堂」內容以「專業技能」培訓為主,全部為長視頻沉浸式培訓,「得到」在「專家觀點」碎片內容布局具備明顯比較優勢,其餘應用在雜談方向具備顯著流量優勢。對於25歲以上用戶人群,我們認為雜談+觀點的產品組合比純雜談或純技能的路線有更強的流量競爭優勢,更容易滿足用戶對課程質量的要求;

「得到」21個付費視頻類別中,「自我提升」、「職場」、「管理學」與「經濟學」標籤集中了超過70%的學員付費,這部分內容是典型的「專家觀點」產品。「得到」51.4%的課程的課時在10節以下以及300節以上,可滿足用戶快餐式以及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長期學習的需求。在最核心的19.9元,99元和199元的3個產品價位上,付費用戶分別佔比33.2%,24.6%和35.5%,並沒有呈現出被價格驅動的特徵,反而199元的課程整體更受歡迎。從課程供需比的角度來看,職場類這種應用場景非常具體的課程對專家講師更加歡迎。從內容布局看,「得到」在職場觀點中擁有非常明確的標籤優勢。

風險因素

知識產保護政策不及預期;移動網際網路巨頭巨額補貼引入競爭。

相關焦點

  • 分析羅輯思維得到app,從行業商業產品全方位解讀,我們能得到什麼...
    在運營策略與產品構架方面有什麼地方值得我們學習呢?現在看筆者對得到APP的分析,不知你能從中學習到些什麼。筆者喜歡研究app,了解背後的商業和產品邏輯。平時喜歡學習,聽各種音頻課程,偶然發現了得到這款產品小巧可愛,便想深入研究它有哪些特點,其他和學習相關的app又有哪些,是如何成功的。
  • 「得到APP」,你得到了嗎?
    別誤了自己我們每天都在這個信息爆炸,節奏飛快的社會裡,外界的信息是無窮無盡的,可是,什麼才是有價值的,對我們有用的呢?我們每天大部分時間都是對著電腦或手機,像這樣的電子產品可以輕而易舉地連接到網際網路,連接到外面的世界。雖然我們能如此方便地獲取到大量的「信息」,但是我還是會焦慮的。
  • 得到App解決了什麼問題
    得到解決了什麼用戶問題呢?解決了用戶難以養成學習習慣的問題。我們分別從以下4個產品板塊來看看:課程、每日聽本書、學習數據、直播。1、課程課程是得到的金牌板塊,目前有100+個獨家專欄課程,主要特色是:分類、課程優質策劃、評論。
  • 讀書能得到什麼
    摘要:讀書能得到什麼  我問同桌  同桌說取得好成績唄  我問媽媽  媽媽說讀書讓人安靜  我問爺爺  爺爺說書中自有顏如玉  書中自有黃金屋  我問老師  老師說讀書擴大知識面  有這樣一位老人  他說讀書什麼都沒得到  但讀書讓他失去了  憤怒、糾...
  • 知識付費領域的野馬:得到app產品分析
    前言近兩年知識付費一直是內容市場的熱門,除了人們的知識焦慮、信息泛濫、碎片化時間增多外,也與國內的付費習慣養成有關,而得到app作為知識付費領域的佼佼者,就更應是研究的重點對象。2. 產品簡介得到app是邏輯思維團隊於2015年上線的一款視聽閱讀的知識服務應用,內容來源以PGC為主,團隊提倡以碎片化學習,讓用戶短時間內獲得有效的知識。
  • 產品分析 | 得到APP,如何讓學習更容易堅持、有實際成效?
    綜上所述,得到app相對於其他知識付費app的主要優勢在於:講師專業性和權威性非常強,有不少頭部IP;得到APP以交付體驗為導向,通過輔助講師進行從內容到形式的多維度產品打磨,產出高質量精品付費內容。(2)高某,28歲,男,杭州市某網際網路公司產品經理,一直是得到和羅振宇的超級粉絲,上進心和事業心強,極度熱愛學習和思考,也容易對未來產生焦慮。他每天都會在上下班的路上,打開得到app收聽羅輯思維和李翔知識內參,保證自己每天都能獲取最新最熱的知識動態。
  • 產品分析|得到APP,如何讓學習更容易堅持、有實際成效?
    怎樣能讓學習變得更容易堅持、有實際成效呢?本文將從這個角度對得到進行分析、提出建議。(2)高某,28歲,男,杭州市某網際網路公司產品經理,一直是得到和羅振宇的超級粉絲,上進心和事業心強,極度熱愛學習和思考,也容易對未來產生焦慮。他每天都會在上下班的路上,打開得到app收聽羅輯思維和李翔知識內參,保證自己每天都能獲取最新最熱的知識動態。
  • 都是知識付費,為什麼羅振宇的得到APP就做的比別人好?
    都是知識付費,為什麼得到APP就做的比別人好?我有以下看法不知道網友們認可不,其實得到app是在羅振宇有著成熟的自媒體運營經驗後發起的自媒體和大佬入住的分享平臺,其實一個app能否比別人做的好,能否在市場上遊刃有餘,核心的因素我覺得在於運營!
  • 得到大學學員湯敏:我從「得到」得到了什麼?
    騰訊科技訊 3月17日消息,在得到大學2019春季開學典禮上,得到大學學員湯敏,以《我從「得到」得到了什麼?》為主題發表演講。 我想到了三個問題: 1、我為什麼要上「得到大學」? 2、我從「得到大學」得到了什麼? 3、我還想從「得到」得到什麼? 先來說第一個,我為什麼要上得到大學呢?
  • 從得到app看知識服務行業的未來發展
    內容生產在2019年5月份, 得到三周年時,得到團隊對外發布了《得到品控手冊5.0》,這本手冊是得到團隊內部使用內容產品細則,為何要將它公之於眾呢?得到分享品控手冊的目的是什麼?得到沒有明確說明,以下純屬我的個人分析。過去幾千年人類文明的知識生產,本質上都是以表達者為核心。而以用戶需求為中心的「知識服務」是一個新分工,遠未成熟。
  • 什麼樣的應用會得到App Store的推薦
    前幾天有人問什麼應用能得到App store的編輯推薦?要知道App Store中「編輯推薦」一欄讓無數app一夜成名。只要應用在App Store上被推薦或排名靠前,根本就不用愁下載量和銷售量了。一、App Store推薦什麼應用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知道蘋果的推薦原則和口味。我到Apple Store上將推薦的免費應用都體驗了一遍,發現那些贏得「億裡挑一」的推薦席位的應用不外乎有三個特點:產品本身創新,體驗好,利用了iOS軟體以及最新硬體的新功能(例如Apple Watch)。
  • 「羅輯思維」要上市了,得到APP你得到了什麼?
    言歸正傳,羅輯思維、得到、跨年演講都是羅振宇一手帶領出來的,可以說,羅振宇讓知識付費成為了風口,並創立了思維造物這家公司。9月25日晚間,思維造物披露了招股說明書。通過招股說明書,來研究一下思維造物這家公司及這個行業。
  • 羅振宇的得到APP要上市了!談談羅振宇及他的知識付費!
    很多人罵羅振宇,說他是騙子,說羅輯思維、得到app的知識付費就是收智商稅,販賣焦慮,如這種觀點:每天聽他的羅輯思維,得到APP的收費課程的人,是沒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人云亦云
  • 我能得到您嗎是什麼梗 我能得到你嗎出自哪裡為什麼這麼火?
    我能得到您嗎是什麼梗 我能得到你嗎出自哪裡為什麼這麼火? 很多小夥伴在抖音上經常的看到「我能得到你嗎」「我能得到您嗎」這些回復,一些網友還不知道這個到底代表什麼意思,下面就來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我能得到您嗎這個梗。
  • 羅振宇告訴你得到App是個什麼新物種
    得到App創始人羅振宇在2018極客公園創新大會上,發表了關於《得到App是個什麼新物種?》的演講,羅振宇稱,「我越來越不敢在公開場所發表演講,越來越發現你實際上是扎在世界的角落裡,看到了你所認為的真理。」
  • 復盤得到APP:如何把知識當做生意?
    得到產品分析本文的產品分析案例選擇了得到APP,作為一款以終生學習為目標的高逼格產品。得到在早期通過邏輯思維起家,加入了商城獨家賣書。在之後上線得到APP,通過電子書、音頻、付費專欄等多種模式滿足儘可能多的用戶需求,發展至今也是知識付費領域不可小視的一個強力玩家。
  • 「得到App」你值得擁有
    ,也談談羅輯思維、得到這幾年來對個人的影響。得到App是什麼———————簡單的說,「得到App」就是羅胖(羅振宇)得到App裡面有什麼—————————得到App裡面內容大致分三塊:1.付費類:每天聽本書、訂閱專欄、大師課、精品課
  • 得到APP產品分析報告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本文從得到app產品的市場情況、產品概況及功能、運營情況及版本迭代對得到app進行了分析。(2)用戶使用需投入注意力和使用場景差異喜馬拉雅主要提供音頻服務,知乎和得到為圖文+音頻服務。使用音頻所需的注意力門檻高要小於圖文。且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音頻的伴隨屬性更加符合移動網際網路的特性,開車、跑步、家務、健身、睡前等各類場景都能使用音頻。使用注意力低門檻以及音頻使用場景的多樣化是喜馬拉雅的用戶遠多於知乎和得到的一大原因。
  • 江湖傳聞最嚴格的得到App品控是怎麼做的
    你想想,天然的水到處都是,但是你能喝嗎?你能用嗎?你能帶著一條小溪上火車嗎?!你不能,你要喝到水必須依賴天然水的產品化。重點來了!如果把純淨水這個關鍵詞改為「知識」,這個邏輯是不是成立?所以,得到的品控就是產品化。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得到的產品化具體怎麼做?先說目標,再說方法。得到的知識產品,設計要達成的總目標是什麼?
  • 從羅輯思維到得到APP,羅振宇想要什麼?
    能自我求解的人往往更容易成功,羅胖也感覺到脫口秀的弊端,越做感覺越強烈。得到APP應運而生,推出知識專欄,邀請各個知識領域的專業人士擔任主講人。通過精密的課程設計,將有趣有料的知識點織成一張網,送到你的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