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扭扭,右扭扭,脖子扭扭,PP扭扭……」
好吧,一套還沒扭完呢,一個不注意,小傢伙扭傷了,傷了,傷……
其實,扭傷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太常見,尤其是運動場所,分分鐘就有一個扭傷的寶,
小南隨便舉幾個例子,像踢足球時扭傷踝關節,打籃球時戳傷手指、玩輪滑時扭傷膝關節……可憐的寶,在嚴重的關節腫脹、疼痛面前,不得不按下那顆蹦蹦跳跳的心,一瘸一拐走下場。
關節既然扭傷不可避免,急救學起來,一個反應敏捷又懂護理的麻麻/粑粑,在寶眼裡,絕對形象高大有安全感,
不會?那正好,乾貨時間到——
第一件事情,即便是再重要的比賽,也要讓寶停止運動,以免傷上加傷;
然後,固定住寶受傷的關節,不要隨意運動,腫脹很嚴重怎麼辦?手頭上能逮著啥就用啥,有木板的用木板捆綁固定,沒有的話衣服皮帶也湊合,總之,固定能夠減少寶的疼痛;
要是有條件,還可以對寶受傷的部位進行冷敷,譬如附近就有便利店的的吧,棒冰都OK,沒有條件的話,把肢體抬高吧,這些,都有利於消腫和止血;
這些急救措施都做完了?嗯,送寶去醫院檢查檢查,對症治療。
重要的事情小南繼續強調三遍:預防!預防!預防!
急救措施背得滾瓜爛熟,倒不如平時做好預防措施,讓寶不扭傷才是王道:
預防之重點時段——周末、節假日、孩子集中玩耍的課間時間等,運動頻率多,扭傷概率也大,粑粑麻麻一定要多關注;
預防之重點區域——在寶們娛樂相對集中的遊樂場、學校可見休息時的操場等,一旦無人監管,損傷很容易找上門來;
預防之重點人群——3到10歲奔跑好動的寶,為啥專說這個年齡段?這種半大的寶,最最活潑好動,偏偏自控能力和防護能力較差,不重點關注他們關注誰?
如果,如果粑粑麻麻真記不住前面的那麼多條,
那麼,小南接下來要說不能做什麼,一定要背下來:
寶扭傷後,局部出現腫脹、伴有疼痛感,都很正常,
換誰,都想儘自己所能減輕寶的疼痛,但是,這並不等於可以按摩扭傷部位!
粑粑麻麻伸手之前,一定要慎重——
急性扭傷後,會引起毛細血管的破裂,立即按摩?除非你想加重寶毛細血管出血,出血量多之後形成血腫;
急性扭傷後,周圍軟組織,如肌肉、韌帶已發生挫傷,立即按摩?還想加重寶挫傷的範圍麼?
急性扭傷後,有時伴有骨折現象,立即按摩?骨頭第一個抗議,「這會加重骨折移位!因為骨折斷端的骨片較為銳利,會刺傷患處深部血管和神經,甚至加重骨折程度。」
不能按摩,那總要做點啥吧?難不成眼睜睜看著寶疼痛?
當然不是。
寶嚴重急性扭傷的話,粑粑麻麻要限制他的關節活動;
要是懷疑有骨折或者有劇烈的疼痛,醫院馬上走起,去X線攝片來排除是否有骨折,再進行相應的治療,聽醫生的就是了。
扭傷後24小時內,要把寶扭傷的部位用繃帶包紮固定,讓小傢伙自己也注意點,受傷的肢體要固定不動或少動。
小南也知道,麻麻們覺得自己不做點兒什麼,總覺得不夠對寶好,那就局部反覆多次用冷毛巾敷吧,讓寶局部血管收縮,減少出血;
24小時後,才可以輕輕按摩,再局部用熱毛巾敷,這會兒怎麼換熱毛巾了?24小時候熱敷,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血腫的吸收,有助於寶恢復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