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遙遠的北歐芬蘭,有這麼一個優秀的團體,他們自稱「芬蘭蒲公英之友」。他們是蒲公英的朋友,也是蒲公英的志願者。在今年的10月15-18日,他們犧牲了自己的小長假,不遠萬裡又一次來到了蒲公英的校園,帶來了他們精心準備的「芬蘭『北極之光』教育培訓」。他們首先向全體老師分享了芬蘭的教育系統和教育理念;並在次日親自引領課堂,讓我們的老師有機會觀摩整個過程;在第三天學生的成果展示後,又與蒲公英的老師們再次針對三天的培訓與課堂活動進行了答疑和討論。
以下分別列舉了一些學生和老師的反饋,和大家一起進行分享:
「 課程內容豐富有趣,學會了拍攝視頻,我會利用學會的知識來記錄生活中點點滴滴。我覺得拍攝視頻很有趣,希望下一次有機會可以自己製作一個視頻。「希望我們學校也能採取芬蘭的教學方式,因為這樣會使枯燥無味的學習橫生樂趣。我覺得芬蘭的評估方式我們可以試試。
「 開放性的教學很好玩,但是學不到太多知識。我覺得這種上課的方式比較有趣,但是比較浪費時間。芬蘭教育理念培訓會上
「在芬蘭老師的課中,我看到了學生的熱情。其中有一組同學在製作視頻時,一遍遍地試,他們在這種課上追求完美的那種執著是非常打動人心的;看到了學生不再不想回答問題,每一個同學都想把最美好的東西展現給別人看;看到有些同學充當小記者,覺得這也是一個非常吸引他的職業規劃;看到了學生在落後時焦灼和急於追趕不甘落後的進取。
——白雲
分組溝通第二天的課程安排
「三天的培訓,總的感覺是:(1)活動貫穿始終,開放空間大,能力鍛鍊廣;(2)問題貫穿始終,思考空間大,動手機會多;(3)方法貫穿始終,方法多,靈活度大;(4)生活貫穿始終,貼近學生,熟悉、有趣、又蘊含著很多應用的知識;(5)反思貫穿始終,不斷根據情況調整改進,達到更大的效果,促進教師和同學雙方面成長;(6)品格和習慣培養貫穿始終,教師以身示範,不分大小;(7)合作貫穿始終,分工清,促交流和成長;(8)課程設計充分,環節完整,從準備到成果分享,便於積累、總結、反思、改進。
——曹秀華
「芬蘭教育面向的是未來、是生活,每個人如何在紛雜的世界中更好地生活。
芬蘭老師從不吝嗇表達對學生的讚賞。
——成建芳
分組溝通第二天的課程安排
「不管是家庭經濟學還是心理地圖還是磚畫繪製課,老師們採用的教學方式都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課程都體現了讓學生動起來,在「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
——叢樹華
「整體感覺老師在課堂上角色變了,老師不再是領導者,不再是權威,老師是導演,學生才是主角,課堂是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場所。
——馮玉傑
焦明麗老師用思維導圖的方式來表達對芬蘭教育培訓的思考
一起製作「磚畫」
「芬蘭老師很樂意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即使出現一些狀況,也很放心地讓學生自己去解決。除了明確的指令,過程中並沒有過多的指導,注重學生自己摸索著解決自己的問題。
芬蘭老師注重在「做」中來學習知識、鍛鍊能力,能有效調動學生動起來,也緩解了學生對學習的疲倦感。
——李時來
家庭經濟課上學習製作水果沙拉
老師一直在強調:你們所做的都是正確的,我只是在告訴你們如何做的更好。而且,老師很少限制學生的思維,要求他們培養自己的意識和思考,這是我在接下來的工作中要進行嘗試的。
——馬軍才
「感受到認同正確的教育觀、教學理念的重要性,它將支配老師採取正確的教學方法,而這些教學方法恰對學生各方面的能力的提高及品格的建構等至關重要。
芬蘭教師熱愛自己的科目,對自己的科目有極大的興趣。
感受到芬蘭教師的課堂是放鬆的、自由的、有很多次表達、展示自己、和同伴交流、合作的機會,大腦在這樣一種不拘謹的情況下,很自如,並有更多的空間可進行深入思考。
非常注重學生的經歷、感受、過程。
——秦穎
學生在向老師展示自己製作的視頻
「讓我感覺到教師應該是引導者的身份,而讓學生作為活動的主體。在設計一堂課程或者一個學習項目的時候,教師做好規劃和要求,放手給學生更多的自由和空間,學生會有更大的潛能和創新,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和體驗。
——孫明月
小組分工領取任務
「時刻關注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少講一分鐘,學生就多了一分鐘自主學習的時間。通過「怎樣教」把「講堂」變成「學堂」。
——唐琳
「受觸動的點是教育本身絕不僅僅是知識點的轉移,而是通過課上的各類活動和練習,以及項目的實施和嘗試讓學生體會到學有所用,也能真正體會到如何學以致用。另外,以這種學習能促進學生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王瀚宇
「教給學生終身受用的知識,與生活結合緊密的內容,培養學生的能力,從學生的需求出發。
通過讓學生的浸入式學習,讓學生在解決具體問題的情境中,掌握知識、培養能力。
——王建
學生們製作的「磚畫」成果
「在同一個活動主題下,根據不同的小組設置不同的、具體的問題形成專家組。之後每人再分散到新的組給別人講解,鍛鍊了每個人,也督促每個人認真去做自己的事,這樣更大程度上實現了「不拋棄、不放棄」。
現實的生活環境比教室多了無限的可能性。
——王玲玲
「一方面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掌握生存技能;另一方面重視任務教學,提升學生的合作能力,這樣的課程設計有助於快速提升學生的能力水平。
——劉傳翰
學生們主動到講臺分享自己的成果和收穫
「通過觀摩芬蘭教師的授課,最深的感觸是課程是教師精心設計的、有趣的、學生參與率高的、培養學生思維度廣的、分組形式多樣的、注重評估且評估方法多樣的。
分組的方式很新穎,會不斷地進行變化,會抓住學生的新鮮感,讓學生馬上產生好奇,不會對課堂產生厭煩感。
——楊鎵冰
臺下認真聽分享的學生們
「芬蘭老師極為尊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他們確實不幹預學生自己選擇的學習方式和方法,他們能忍得住不發言;對於小組或者個人存在的問題,指導精準,沒套話、實在、有用,看出他們對教學內容的把控程度深,經驗豐富;以實踐指導教學,把書本知識放在現實生活中摸得著、看得見的環境中去教,帶入感強,更能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楊敬文
積極參與提問
「課程設置關注人的成長、自省,關注對自我的認知,對自己的情感、情緒的認知。
——楊淑花
「老師在展示活動時,準備了漂亮的花布鋪在桌子上,雖然是一個很小的細節,但足以看到老師們做事認真以及對於教學的態度。
——袁小燕
「芬蘭教師的課堂是自由的,但是是帶著一定任務的,是需要人人參與的。
芬蘭教師設計的課程內容是有趣的,又是跨學科的。
——趙靜
「芬蘭老師那麼淡定輕鬆享受,不催促學生,不急於教給學生什麼,允許學生犯錯,學生也很輕鬆享受;但是我們的老師總是急躁,急於多教點什麼,渴望早點達到目的,擔心教學任務完不成,擔心學生考試差。
——趙啟星
芬蘭老師的分享和培訓,帶給了老師們很多的啟示和感悟。培訓雖然結束了,但是我們朝著為處於困境中的兒童提供優質義務教育的嘗試還在進行。再次感謝一路支持我們的社會各界愛心人士!
# 您可以通過長按掃描以下二維碼捐贈支持我們 #
此捐贈通道導向中國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蒲公英中學項目
捐贈的善款100%交付學校使用
此捐贈通道導向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蒲公英項目
捐贈的善款100%交付學校使用
您也可直接將捐贈款匯入學校,並註明「捐贈給建校基金」。
蒲公英中學銀行帳戶信息:
帳戶名稱
北京市大興區蒲公英中學
開戶行名稱
中國工商銀行北京市大興區興豐街支行
人民幣帳號
0200261009021700129
歡迎您就捐贈事宜隨時垂詢學校趙凱老師:
電話:15001257340;
電子郵箱:zhaokai_pgy@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