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教育在國際上已經被公認為基礎教育最好的國家,他們快速發展的基礎教育被譽為「芬蘭現象」,芬蘭具備全球最好的教育體系,數學和科學的教學質量名列世界前茅。「Finland is the highest rank country in the world by any education standard.」 這是紀錄片開篇的一段話。芬蘭的教育體系,學校系統越來越引起世界的關注,紀錄片裡有很多亮點,比如芬蘭距離(注重隱私,排隊間隔1米),最嚴格選拔的教師隊伍(10% 的通過率,所有教師具有碩士文憑,每五年自動漲薪,沒有行政職稱評比),最自主的教學風格(教師全權設計,對教師沒有考核和匯報),最友好的社會教育資源,多元包容的社會價值觀(沒有競爭,不是比財務,而是比人)。
在任何地方,任何學校,無論學生的背景,學生均可以得到相同的教育,芬蘭多是公立學校,極少私立學校。整個教育系統也是建立在發展公立學校的基礎上。學生在校學習時間短,回家也很少家庭作業,就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家長也少逼孩子。紀錄片裡孩子說到即使賺很多的錢但是做自己不喜歡的工作也是不值得的,這麼小就能有這個認識,可見芬蘭的社會價值觀培養是什麼樣的。
芬蘭教育體系尊重每個孩子作為「獨立個體」成長的機會。芬蘭的早期教育著重在發展孩子們的社交和互動技能,鼓勵孩童去注意其他人的需求和興趣,去關心其他人,對其他人、文化和不同環境保持接納態度。早期教育的目的在於逐步地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使所有的孩童都能像大人一樣自理、自立,做決定並且負責,像一個活躍的公民一樣參與社會,當其他人需要幫助的時候,願意並且有能力給予援手。
芬蘭的老師們都有很詳細體系的培訓支持。片子裡展示的他們怎麼培訓新老師,怎樣對一門課的教學精益求精,一本教案可以寫到那麼厚,這樣設計的課怎麼可能不好呢。並且學校允許老師自行設計且老師也具有能力設計提供有質量有效有趣的教學方法。芬蘭教育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國家信任老師,老師信任學生,讓學生獨立學習,自由使用各類學習技術學習設備等。
芬蘭教育最核心的地方在於教育的目的,芬蘭教育在於培養終身學習者,這跟我們的教育目的不一樣,我們的教育目的在於不斷選拔,從普通到重點,從後進生到優等生,不斷比較不斷選拔,為了上一所好大學。
芬蘭教育讓孩子們更能獲得心靈上的自由,讓他們懂得只有清醒自我認知的人才可以平穩地過好一生,讓他們具有心遠地自偏的閒適,能有做出選擇的勇氣。當有選擇機會的時候,知道做什麼選擇,怎麼創造選項,且選擇了不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