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看電視學說話?孩子可能學了個寂寞

2020-10-17 邊玉芳

「我家寶寶快兩歲了,怎麼還是只會說幾個詞呢?連個像樣的句子都蹦不出來。」


每當有家長這樣問,我都會要先問問家長:你們平時陪孩子的時間多嗎?會跟孩子聊天嗎?


沒想到很多家長都回答:

「我們哪兒有時間陪他聊天啊,都是讓他自己看電視和平板。平板電腦裡都有發音教程的,讓他自己跟著念就是了。」



現在的年輕家長都很忙,忙到沒時間陪孩子,忙到出差回不了家,忙到回家也沒空理孩子。


有時哪怕一家人都在家裡,也很難抽出完整的時間,不受幹擾地跟孩子對話。


就像在剛剛過去的十一假期,也有不少父母是在忙碌加班中度過的。


就算不加班,父母和孩子待在一個房間裡,也是父母忙父母的,孩子玩孩子的。孩子哭了鬧了還會讓父母心煩,影響父母幹「正事」。


這時候,電視、平板電腦就成了讓孩子「老老實實」自己玩耍的必備工具。


所以,甚至會出現在同一個屋簷下,爸爸、媽媽、孩子一人抱著一個手機/平板,誰也不搭理誰的奇怪現象。



然而,我想提醒大家的是——


經常看電視、玩平板,缺少機會和父母互動交流的孩子,語言發展可能會受到限制。


01

孩子說話晚,可能是沒人陪


老人說「貴人語遲」,孩子說話晚好像沒什麼,長大了就會好。其實,有些孩子說話晚是有原因的,父母要弄清楚為什麼,以免耽誤了孩子。


快兩歲不會說話還不是最晚的,有的孩子兩歲半了只會說爸爸媽媽,還有的孩子三歲了不會說完整的句子,要什麼光愛伸手去指……這些情況,當然著急的都是家長:


我家孩子是不是自閉?

我家孩子是不是聲帶有問題?

我家孩子是故意不想說話嗎?

……


這一連串的疑問,放大了家長的焦慮。



實際上,除了一些生理上確實存在先天不足的孩子,很多孩子說話晚,往往是因為缺少機會與實際照料者交流。


0-3歲,正是孩子語言發展的敏感期。這個階段孩子如果有較多機會與真人互動、說話,孩子的語言能力就會得到充分開發;而與人交流的內容越少、時間越晚,語言能力的開發就會越不充分。


這也是為什麼遠離人類社會的孩子長大後再學人類語言就特別困難的原因。比如被狼養大的「狼孩」,只會跟狼一樣嗥叫,重新融入人類社會之後,再學習語言就比一般小孩子要困難很多。


沒人陪著說話的孩子,就像沒有張開翅膀的小鳥:

小鳥牟足了勁卻飛不起來,孩子手舞足蹈卻開不了口。


02

過度使用電視、平板,

會讓孩子大腦發育異常


腦科學研究表明,父母和孩子的交流越多,且語言內容越豐富、質量越高,孩子詞彙量的發展速度就會越快。


長期暴露於電視環境中的嬰幼兒,缺失了較多與父母真實互動的機會,語言發展反而會遭遇困難。



不僅如此,在一項關於看電視時長和嬰幼兒語言發展關係的追蹤研究中,研究者發現:


針對大約1-2歲的嬰幼兒,不看電視或每天看電視控制在30分鐘以內的孩子,比每天看電視超過1小時的孩子有更好的語言理解和行為表達能力。


有的父母可能要問了,有些早教片就是給孩子看的,難道會對孩子不好嗎?


的確也有研究表明,看一些高質量的教育節目有利於2歲以上兒童的語言及各項能力發展,但需要有父母的陪同和觀看時間限制。且在觀看後,父母會與孩子進行更多的交流。


這絕不是把孩子直接扔給電視機那麼簡單!



因此,國內外都有研究者對嬰幼兒合理的看電視時長給出建議:


美國兒科協會(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AAP)對嬰幼兒接觸電子產品的時長有明確規定:


禁止0-18個月嬰兒接觸數字媒體,18-24個月可以接觸但需要父母陪伴,2-5歲兒童每天的接觸時間不宜超過1小時。


我國也有研究者通過對上海市共計8500戶家庭的0~3歲健康嬰幼兒進行研究發現:屏幕暴露影響嬰幼兒表達性語言的發育,特別建議18個月以內的嬰幼兒避免任何屏幕接觸。


而且,看電視太多不僅限制孩子語言發展,還會帶來其他問題。


比如,3歲以下幼兒如果每天看電視超過2小時,會顯著影響認知發育,特別是記憶力的發展,甚至持續影響孩子5歲時的閱讀能力。



也有研究表明,每天高強度使用電子設備的9-10歲兒童,大腦皮層會出現過早變薄的現象,並且在語言方面明顯落後於同齡孩子。


——過度使用電子產品,甚至會改變孩子的大腦結構,導致發育異常。


所以,家長們再忙也不要用電視、平板電腦來應付孩子了!


03

用音視頻學說話,效果遠不及真人


家長們可能會認為,視頻語言教學,確實能讓孩子學會一些拼音、單詞。這是有好處的。

但是語言的發展並不只是會念單詞而已。


看視頻對2歲以下的嬰幼兒來說,就是看到一個個快速閃過的畫面,孩子很難把這些過於複雜的畫面組織成一個有邏輯有意義的故事。


而且,當孩子聽多了電子設備的聲音,他對父母和身邊人的聲音就會表現得不敏感,進而減少了與周圍人的互動交流,更不利於孩子開口。



有一組美國的科學研究實驗,就充分地說明了這一點:


華盛頓大學的教授選取了一批6-8個月大的美國小孩,分成4組:


第1組美國小孩在4周內接受12次真人普通話課程,每次25分鐘。由一個中國人用普通話給他們讀故事、陪他們玩耍;


第2組美國小孩沒有接受普通話課程,在4周內也有研究者給他們讀故事、陪他們玩耍,但用的語言都是英語;


第3組和第4組也接受12次普通話課程,其中一組通過視頻的方式,另一組通過聽音頻的方式,所學的內容與第1組完全一樣。


然後,研究者對4組美國小孩進行普通話語音辨識測試。結果發現——


通過視頻或音頻學習普通話的孩子(第3、4組),得分遠低於接受真人普通話課程組的孩子(第1組),與沒有接受普通話課程組的孩子(第2組)差不多。


這說明通過視頻或音頻的方式讓孩子習得語言,效果遠遠不如與真人學習。



如果把孩子的語言能力簡單分為聽、說、讀、寫,電子設備則只調用了孩子語言能力中的一項——「聽」。這種語音、語調的單向輸出,孩子只能被動接受,難以真正從中獲得語言能力的發展。


家長可以設身處地地想一想:你自己學習外語的時候,都希望有外教老師面對面指導,不希望整天對著網課視頻背單詞吧?

背了再多單詞,還是學了個「啞巴外語」。


孩子也是一樣。


學說話並非難事,父母多和孩子交流就能做到。何必要花一堆冤枉錢去買各種電子產品呢?


不如回到家裡,一家人一起聊一聊晚飯吃了啥,今天幹了啥,等等。


話不在多,也無需多優美,更不需要有什麼教育、指導意義。

只是陪著孩子「拉家常」就足夠了。


這樣就可以讓孩子在真實的交際中充分開發語言潛力,感受人與人互動的樂趣。



尾聲


在與父母的真實互動中,

孩子不僅可以感受到爸爸媽媽的面部表情、語速語調、情緒和動作,

還可以學習語言交流和人際交往的基礎規則,

也在這個過程中學會表達自己的情緒和需要,學會處理分歧和衝突。


這遠不是一臺電子設備可代替的。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末互動-----


你身邊有特別忙碌的父母嗎?

對於父母該花多少精力陪孩子,

你怎麼看?

相關焦點

  • 讓孩子學說話,會說話
    如何讓孩子說話,說好話非常的重要。第一點,不要用粗魯的語言對待孩子,家長用粗魯的語言罵人,孩子也會罵人,有些孩子在學校裡喜歡罵人,由此來判斷孩子在家裡跟著父母學的罵人,將來在社會上也會罵人。第二,讓孩子把一句話說完,還沒說完一句話你就開始打斷,孩子怎麼想,孩子的語言表達不完整,不僅中斷了他這句話,也中斷了他的思維。
  • 孩子什麼時候開始學說話?家長要把握好黃金期,別影響孩子發育
    也就是說,孩子看電視多,會模仿故事情節,而聽爸媽說話多了,自然會模仿爸媽說的話,而不是家長強迫孩子去叫爸爸媽媽,這樣是沒有效果的。教孩子說話,你需要了解這些首先我們知道教孩子說話是循序漸進的過程,一般在7個月開始無意識講單音節,12個月開始說爸爸媽媽,18個月開始講話組合,例如媽媽鞋等。
  • 讓孩子看電視學語文,從電視學習知識去,去公園寫作文
    讓孩子看電視學語文,從電視學習知識去,去公園寫作文方小小的屏幕,在孩子們面前打開了一個廣闊的視野,小小的動一動,就可以縱橫上下五千年、飛躍七大洲、四大洋,有些孩子愛漫、童話、科普欄目、小朋友真人秀等節目,其實,這些節目中就包大量的語文知識
  • 孩子太愛看電視了怎麼辦?
    對於孩子來講,喜歡看電視是他們的本性,電視以其特有的形象化的手段,吸引著孩子們,給孩子的童年生活帶來了樂趣。通過電視孩子可以增長見識,學到許多東西;對於幼兒來說,還可以促進智力的發育。但凡事都有個度,過度地看電視,會給孩子的健康帶來不小的影響。
  • 教寶寶說話的四個錯誤方法,孩子越學越不會,中了的父母趕快改正
    10~12個月的寶寶多數已會說「媽媽」「爸爸」了,寶寶學習語言,關鍵在於模仿,模仿源於觀察與傾聽,學會聽,聽得準確,聽得懂,然後才有條件正確地模仿。因此,父母要經常跟孩子說話,起到示範的作用,讓孩子慢慢理解並模仿。
  • 孩子學說話,父母要裝傻,想讓孩子說話早,父母一定不要這樣做
    孩子學說話,父母要裝傻,想讓孩子說話早,父母一定不要替孩子表達一切。簡單來講,就是說如果父母想要孩子學說話和說多一點話,父母就要在說話策略上有所調整,不要孩子一開口啊啊啊,父母就把孩子想要的東西拿給孩子了,在教孩子學說話這件事上,父母一定要裝傻,引導孩子開口說。
  • 孩子看電視學東西?佛山幼教老師:沒到這個年齡,影響孩子的智商
    孩子小時候總是喜歡搗亂,父母為了讓孩子安靜下來做自己的事情,他們往往就會把孩子放在客廳看電視,這樣就能夠獲得孩子短暫的平靜。孩子吵鬧影響鄰居也有一些家長覺得,給孩子看電視可以學到很多東西,還能增強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所以他們放任孩子去看電視。可是,一項新研究顯示,看電視太久會影響孩子語言表達能力。
  • 家長還在讓孩子看《小豬佩奇》嗎?孩子從多大才適合看電視
    現今很多家庭都喜歡讓孩子《小豬佩奇》孩子也很喜歡看,在哭鬧不聽話的時候打開電視一看《小豬佩奇》整個人就變的安靜起來,但是最近這個動畫網上有一些網友評論說孩子看完之後出現了一些不好的習慣,我們來看一下。
  • 1家6個大人說話4種口音 2歲孩子難學說話
    1家6個大人說話4種口音 2歲孩子難學說話 2014-09-09 15:33:02著急的父母帶著凱凱到醫院一檢查,這才知道孩子遲遲不能說話,正是因為家裡的語言環境太複雜。  凱凱出生時非常活潑可愛,一雙大眼睛忽閃忽閃的,好像會說話,而且一直以來家裡大人對他都精心照料,平時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輪流值班照顧,父母下班回家也會買來各種益智玩具帶著孩子玩,抱著他和同齡的小朋友咿咿呀呀的交流。
  • 孩子的語言啟蒙,家長知道這兩個時間點,順利教孩子學說話
    文/每天育兒的媽媽家長對於孩子第一階段的教育就是教孩子學會說話。很多家長在教孩子學說話的時候都是迷茫的,不知道該用什麼方式教孩子學說話。而有些家長在教孩子學說話的時候,也就只是在孩子面前,多重複一些常用的詞彙。
  • 孩子說話晚,不愛學說話是自閉症嗎?
    最近,我常收到讀者的留言,問一些關於自閉症的問題,如:自閉症的孩子有哪些表現?孩子說話晚,不愛學說話就是自閉症嗎?不是自閉症的孩子,也要進行語言開發嗎?自閉症患者中大多數人會有語言交流的障礙,使用的詞彙量有限,即使會說話的自閉症患者也不願意經常與人交流。三、刻板行為喜歡自轉、點腳尖走路或喜歡看旋轉的東西,常做一些刻板、簡單重複無意義行為,如:玩燈的開關或開關門窗、長時間推玩具小車,只重複一個動作等行為。
  • 孩子學說話時,請注意你的言詞!
    說實話我比較討厭滿口髒話的孩子,特別人小鬼大那種孩子,直接氣得想揍他,可誰讓他是個孩子了!今天二寶在家玩玩具,突然隔壁孩子也過來了,剛開始和二寶玩得挺好的,後來他想把玩具拿回他家去,二寶不允許,結果他就破頭大罵,還有些想動手,我就吼了一聲你幹嘛,他倒沒有打。
  • 每天看電視超過1小時,孩子智商變化極大!
    每天多次質問她媽,「別人家的小孩都在看,你憑什麼不讓我看?」表姐崩潰了,也說不出個所以然,於是就向我求助。電影《查理和巧克力工廠》裡面有句臺詞,「千萬、千萬、千萬別讓孩子,靠近你的電視,最好是別購買、安裝,這是最最愚蠢的東西。
  • 這個年齡段是孩子學說話關鍵期,想要孩子伶牙俐齒,這三點很重要
    同時這也讓JoJo媽意識到孩子正處於模仿學說話的年齡段,要適時給孩子營造良好的學說話氛圍,不能在孩子面前這麼隨意了。一歲半到三歲之間是孩子學說話的關鍵期,想要孩子以後伶牙俐齒,父母在這個階段給孩子營造的學說話氛圍很重要。
  • 孩子學了一年新概念英語,結果學了個寂寞?新概念英語怎麼學?
    ,一二線城市有的學校一年級就有英語科目,跟語文數學一樣作為主課,有的學校三年級開始有英語課,新概念英語作為一本經典的英語教材,其中系統的語法和詞彙對小初高的考試有很好的作用,所以很多小學家長選擇給孩子在校外機構或者網校報了課程,但是孩子學了一年多新概念之後,錢花了課也上了,英語成績並沒有得到提高,新概念英語到底怎麼學呢?
  • 為什麼孩子學結巴的人說話,以後變成了真結巴?碰到了儘量遠離吧
    記得看一個綜藝臺的表演,一位魔術師表演的魔術行雲流水,水平非常高超,可是主持人採訪他的時候,他卻不會說話了,一句話說了老半天,臉都被憋紅了,後來才知道他說話有點結巴,也就是俗稱的口吃,因為這個毛病讓他非常自卑,也讓他的父母非常氣憤,原來,他從小說話並沒有口吃的毛病,說話很流暢,可是他有個叔叔覺得好玩
  • 孩子學說話很慢?別著急,看看是不是這些原因造成的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比聰明還沒辦法「用分數說話」,大家一般都是用孩子的表現來自誇。其中,誰家孩子學說話快、誰家孩子學說話慢就成了寶媽們重點關心的話題,似乎學說話快的孩子就是聰明機靈,學得慢的就是比較笨。但實際上,這並沒有太大相關性,孩子長大後聰明與否的影響因素太多了,「學說話快慢」只是其中一個,而且還是影響很小的一個。如果我們留心,那就不難發現,其實那些小時候學說話很快的孩子,長大後也未必有什麼過人之處。
  • 每天看電視超過1小時,孩子的智商將發生驚人變化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臨床教授瓊森在《電視與兒童心靈》的報告中指出:「在人生最初的三年,兒童應該學走路、學說話、學思考。而電視卻毀掉了人之所以為人的三樣最重要的東西。」在孩子學走路的年紀,電視卻將孩子「綁」在了沙發上;在孩子學說話的年紀,孩子卻終日對著電視。
  • 孩子看電視說話不算數,怎麼辦?3步幫助孩子自覺遵守規則
    說好了遊戲玩二十分鐘後上交手機,到點卻不肯停下來;說好看電視只看半小時,卻一拖再拖......最後,總是以家長的一頓怒吼收尾,「你一直都在看電視,根本沒寫作業,是不是?這一周都別想看電視!」「你就是說話不算話!非得把我惹怒了才行是不是?趕緊把電視關掉!」
  • 讓孩子不再牴觸寒假學習,優學精靈電視伴學機器人做到了
    儘管不再需要為接送孩子上下學苦惱,但隨之而來的,是關於假期學習的鬥智鬥勇。對於學生來說,寒假是提升成績的絕佳時機。然而,已經在學校經歷了數月學習的孩子們,實在難以在假期中提起對學習的興趣。而家長們也陷入了既想讓孩子放鬆,又不想落下學習的矛盾之中。而隨著優學精靈電視伴學機器人的推出,這一困擾廣大家庭的問題即將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