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候選人VS博士生

2020-12-25 中國科學院

    □範志新

    記得某報曾刊載一篇文章,具體內容記不清了,而對作者署名前的稱謂卻印象很深,好象是一位在美國某大學的中國博士候選人。「博士候選人」是英文Doctor candidate的譯意,而在中國的大學裡卻很少聽到這種稱法,倒是「博士生」的叫法大行其道。這種現象發人深省。

    博士是具備一定學術基礎和研究能力並至少做出了某項創新的人,其學位的設立和授予也是對該種資格的一種認可。博士候選人是為爭取獲得博士學位而接受學院環境培養的人,其性質屬於培養和研究,最終是否獲得博士學位要看其研究工作能否達到博士學位的要求。博士生顧名思義就是攻讀博士學位的學生,它只是表明處於學習過程的人的身份,不必要求研究工作,更無須有創新成果。以更嚴謹的角度看,學士可以有學歷或學位,碩士可以有學歷或學位,而博士只能有學位而不存在學歷。當然現在的大學還是承認博士學歷的,如一些國家授予在專業方面受過一定訓練的人為職業博士(Professional Doctor)而非哲學博士(Doctor of Philosophy)。

    上述那篇文章的作者在稱署上是準確的,在對待自己學術身份的態度上是嚴謹的,因為作者並不認為他必將獲得博士學位。反觀博士生的稱法,卻頗多玩味。近一段時期以來,在中國的許多大學裡,通過課程學習畢業和乏善創新的研究後基本都可以順利地獲得博士學位,尤其是在一些經濟類、管理類、計算機、社會學類等學術領域非常明顯。儘管這一觀點會遭至某些類人士的堅決反對,但事實不幸言中。創新作為一項基本條件,目前相當一批中國學院的博士候選人根本達不到。博士並非僅僅具備相當的學術基礎和研究能力就可取得,他必須有學術上的創新和突破,這種創新是國際性的(即前人至此尚未提出或做過的),或者即便曾被提出或做過但因保密等原因未得公開的。一位博學多識的學者未必有資格獲取博士學位。授予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甚至沒有學術基礎

    和研究能力的人以博士學位,是一件極不嚴肅的事情,是對科學、藝術和人文精神的褻瀆,更是對那些孜孜求真的實價博士們的嘲弄。

    中國的學術環境需要淨化,就從還博士候選人以本來面目做起吧。

相關焦點

  • 「博士候選人」與「博士生」是一回事兒嗎?
    本文轉自科學網  作者:趙斌剛才閱讀他人博文,有人對「博士候選人」的稱呼提出了質疑,認為這是某位名人的傑作, 不如稱博士生,又有人附和,認為這是「假洋鬼子們故作姿態的翻譯」,也同樣認為「博士候選人」和「博士生」是同義詞。不過,但凡在海外接受過博士教育的人,對「博士候選人」這個稱呼並不會感到詫異,而且會覺得這樣的說法非常好。
  • MIT博士候選人:美國高校怎樣培養博士生?
    美國高校怎樣培養博士生?徐軼青本文原載《澎湃新聞》2015年6月14日,作者為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候選人。
  • 建議引進博士候選人制度
    最近,南開大學淘汰了28名已經在學九年以上的博士生。我認為,這暴露了我國博士培養制度的漏洞。  博士生學業不合格,或者論文達不到標準,當然可以淘汰。但是,僅因為在學時間太長而淘汰,顯然不合理。不錯,學校經費有限,不可能無限期供養一個博士生,但是,學校也必須給那些不能如期完成論文的學生提供機會。一個兩全之策,就是引進博士候選人的制度。
  • 麻省理工博士候選人自述:美國高校怎樣培養博士生?
    與國內不少學校的情況相反,我所知的幾所學校對博士生發表論文的數量都沒有任何硬性要求。因此,博士生沒有什麼動力發表水準不高的論文。經過一到兩個月緊張的複習,博士生要通過資格考試,包括筆試和口試,主要考察博士們對本領域文獻的掌握程度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 「博士候選人」資格考試:不容易!
    記得《科學網》有博主曾經專門成文介紹「博士生」和「博士候選人」兩個概念之間的差別。談到通過了博士資格考試的博士生——PhD student,才能稱為博士候選人PhD candidate。不過博士資格考試怎麼考,文中並沒有給出介紹。歐洲各國大學的情況差異較大,且筆者不太熟悉,故不在討論之列。博士資格考試是美國和加拿大研究生院博士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
  • 候選人資格考試 為博士寬進嚴出設門檻
    可以想見,隨著三部委《意見》的出臺,越來越多的高校將加大對博士生的分流、淘汰力度,取得博士學位將越來越難。  博士候選人資格考試 為舶來品  「博士候選人資格考試是美國、加拿大、韓國等國家通行的一種博士生考核制度。」
  • 北京大學52名候選人獲博士生指導教師資格
    北京大學52名候選人獲博士生指導教師資格
  • 2011年度中德DAAD博士生獎學金項目候選人開始遴選
  • 2009年中德DAAD博士生項目留學候選人名單公布
  • 留學基金委確定08/09年中德DAAD博士生項目候選人
    根據中德文化合作協議,經對各單位推薦人選進行審核,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留學基金委)現確定李敏強等51人為2008/2009年中德DAAD博士生項目候選人。
  • 博士生出去不能自稱博士?原來一個稱呼還有這麼多講究
    過去可能本科就能找到的工作,現在普遍都要求碩士起步,本科過去能作為人才被引進,現在各地的「綠色人才引進」,大多數都是博士了。學歷的貶值,也讓過去很多更小眾的知識,走進了大家的眼裡。最近在網絡上,一個關於博士生能不能自稱博士的問題,引起了大家的熱議,博士生到底能不能用「doctor」的稱呼那?
  • 南開大學28名博士生無奈結業
    本報天津4月26日電(張國 記者李新玲)一份《關於超期未畢業博士研究生的處理決定》,終結了28名南開大學博士生的學生生涯。他們因未達到畢業要求而只能拿到結業證書。這些學生都是在1997年前入學的,學習時間已經超過9年,其中既有全日制博士生,也有在職攻讀博士學位者,尤以後者居多。  這份決定終結了南開大學博士教育零淘汰的歷史。
  • 2008年部分研究生專項獎學金項目留學候選人確定
    (第一批)、德國阿登納基金會博士生項目(第一批)、德國賽德爾基金會聯合培養博士生項目及中英優秀青年學者獎學金項目留學候選人(博士研究生)名單。一、2008年中德DAAD博士生項目候選人名單二、2008年德國賽德爾基金會聯合培養博士生項目候選人名單
  • 蘇州大學2021年博士生招生簡章,460人
    內容來源:蘇州大學研究生院,圖文轉自公眾號學術之路蘇州大學2021年擬通過直接攻博、「申請-考核」制、碩博連讀、「博士研究生候選人」計劃四種招生選拔方式,招收全日制博士學位研究生(以下簡稱博士生)460名左右(
  • 社發院博士生黨支部換屆大會暨新老黨員交流會
    2020年9月27日下午2點30分,社發院博士生黨支部在後主樓2030會議室召開換屆選舉大會暨新老黨員交流會。會議應到正式黨員31名,實到正式黨員25名,符合開會條件,會議由博士生黨支部支部書記徐夢楠主持。
  • 2022年度日本政府(文部科學省)博士生、日本研究博士生獎學金遴選工作啟動
    2.選派類別及留學期限選派類別: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留學人員赴日後一般需在日方院校完成預科學習並通過博士生入學考試後方可進入博士階段學習。預科學習時長以日方院校要求為準。※預科資助期限內未通過博士生入學考試人員,終止日本文部科學省獎學金資助資格,須即回國,日方不提供回國旅費。(2)博士階段(日方稱博士正式生或博士後期課程):一般為36個月。
  • 清華大學兩名博士生被退學,原因是什麼?是「零淘汰率」惹的禍?
    被要求退學的許靖一是一名老生,2013年入學攻讀博士學位,按照清華大學最新的博士生管理制度,他已經超期了,被退學是遲早的事情。因為,清華大學新的管理制度,博士生就讀年限,最長時限被規定為5年:其三,淘汰機制的缺失導致部分博士研究生的讀研的目的發生蛻變、求學動機開始異化。毫無疑問,我國高校目前的博士生培養機制,再平庸的受教育者,只要不違法違紀,學業勉強對付的過去,就很難將他淘汰出去,這對高校培養的人才尤其是研究生的質量值得反思。
  • 博士項目-西交利物浦大學博士項目一覽表(2021)
    據2020年7月官網顯示,學校開設43個本科專業,44個碩士專業 和17個博士專業開設博士專業方向:申請截止日期全年接受博士生申請。申請人可選擇每年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的第一天入學,請根據以下申請截止日期提交完整的申請材料。費用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學費為人民幣80,000元/學年,大部分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專業為2-4年制。
  • 169名博士生獲得博士學位
    哈工大報訊(劉忠奎/文 蘭銳/圖)4月26日上午,博士學位授予儀式在校博物館禮堂舉行,校長周玉為獲得博士學位的169名博士畢業生援正流蘇、深情寄語,併合影留念。周玉說:「你們身著紅色學位服,似一團火,希望即將奔赴天南海北的你們能宛若漫天繁星,點亮母校的夜空,讓哈工大因你們綻放光芒!
  • 就業關口的「博士夢」:文科博士生生存狀況掃描
    然而,隨著博士研究生的大規模擴招,當前我國博士生的學術水平、生活狀態及就業形勢總體並不樂觀,相對於理工科博士生而言,人文社科類博士生的境遇尤為尷尬。調查顯示, 65.08%的文科博士生認可公務員這個就業選擇,其中有33.33%的受訪博士生明確表示會積極參加公務員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