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上色老照片:被俘的德國僕從國軍隊、納粹集中營的可憐倖存者

2020-12-17 不二書

歡迎來到不二書舊影時光,今天為各位讀者朋友們分享的這一篇組圖,是來自於二戰中的上色老照片。通過這一組老照片,我們可以來回顧一下這段歷史中留存下來的影像。這張照片拍攝於1943年,在潮汐行動中,盟軍對羅馬尼亞的煉油廠實施戰略性轟炸。在二戰中羅馬尼亞為納粹德國的僕從國,在蘇德戰爭中派遣了大量兵力幫助德國入侵蘇聯。

這張照片片拍攝於1944年9月,荷蘭第11裝甲師返回荷蘭,這支部隊此前一直在英國本土受訓,此後跟隨英軍參與了諾曼第登陸戰役。這是時隔4年他們再度返回自己的家園,畫面中是荷蘭第11裝甲師的士兵正在給當地的女孩們送巧克力。

這張照片拍攝於1945年,美軍第80步兵師在奧地利解放的納粹集中營,倖存者站在鏡頭前,長期的營養不良使他們瘦骨嶙峋。此刻的他們重新獲得了自由,在暗無天日的地獄中他們活著走了出來。

這張照片拍攝於1942年,在紐幾內亞戰役中眼部受傷的美軍士兵,在當地土著的幫助下前往戰地醫院接受治療,此後這名美軍士兵死於了傷寒。紐幾內亞戰役是美軍在太平洋系列戰中打得最為艱苦的三場戰役之一,為了取得佔領區,美軍在該系列戰役中付出了大量的傷亡。

這張照片拍攝於1943年,在東線戰場被蘇軍俘虜的羅馬尼亞戰俘,羅馬尼亞在二戰中時納粹德國發僕從國,在蘇德戰爭中派遣了大量部隊參與入侵蘇聯,然而他們的戰鬥力和德軍呈現著極大的差距。

這張照片拍攝於1945年,科隆戰役結束後,兩名美軍士兵站在廢墟中看著遠處依舊屹立的科隆大教堂。在此前科隆遭到了地毯式大轟炸,城市中90%的建築物遭到了摧毀,而在執行轟炸期間,科隆大教堂被勒令化為不許可轟炸區域。

相關焦點

  • 二戰時期德國納粹的集中營!
    二戰時期,德國納粹在歐洲多地設立了集中營,對猶太人以及戰犯實行肉體消滅。位於愛沙尼亞的克魯加集中營設立於1943年,關押了包括蘇軍俘虜、愛沙尼亞政治家以及許多猶太人。在納粹黨衛軍和愛沙尼亞警察的殘暴管制下,許多囚徒被強迫進行各種重體力勞動,由於生存條件極其殘酷,許多人在集中營中死去。
  • 盤點二戰中慘絕人寰的八大集中營
    盤點二戰中慘絕人寰的八大集中營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分子建立了不少集中營,隨著本期專題來看看那些最殘忍無道的集中營吧。奧斯威辛集中營波蘭奧斯威辛市附近奧斯威辛集中營是納粹德國在二戰期間修建的最大的集中營,始建於1940年4月,是距波蘭首都華沙300多公裡的奧斯威辛市附近大小40多個集中營的總稱。德國納粹在這裡監禁過數百萬人,並屠殺了其中的110多萬人,受害者絕大部分是猶太人。1945年1月27日,蘇聯紅軍解放了奧斯威辛集中營,7000名倖存者獲得了新生。
  • 二戰紀實影像:1943年納粹毀滅華沙隔都,猶太人被送集中營
    華沙猶太區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歐洲最大的猶太人聚集區,它在納粹德國佔領的波蘭境內成立於1940年10月至11月16日之間,有超過40萬猶太人居住在3.4平方公裡區域。圖為1943年,起義前的華沙猶太區。隨著1939年9月德蘇入侵波蘭,波蘭猶太人從一開始就被納粹當局針對。德國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在波蘭佔領區劃分了數百個隔都,強迫猶太人在這些區域中生活。
  • 集中營女看守60年後終被擒 納粹獵人維森塔爾
    誰將追捕漏網納粹進行到底?  40多年前,當埃爾弗裡德·莉娜·林克作為二戰後的首批德國移民來到美國時,她肯定想不到,40多年後,已經84歲的她會被美國司法部門驅逐回德國。原因是,她不為外人所知的一面近日被揭穿了——二戰期間林克在一個納粹集中營做看守,有數萬人在這裡慘遭殺害。已到耄耋之年的林克在生命的最後階段最終沒有逃脫懲罰。
  • 集中營倖存者收養納粹指揮官之孫被傳為佳話
    集中營倖存者莫澤斯•柯爾與原納粹指揮官孫子芮納爾•霍斯。【環球網綜合報導】1月25日是波蘭奧斯維辛集中營解放70周年紀念。據臺灣「中央社」1月25日報導,一名曾在集中營裡受到百般折磨的倖存者,決定收養一名納粹指揮官的孫子為孫,成為寬恕的佳話。
  • 二戰德國集中營:2名猶太女孩被活埋,朱老總之女如何機智逃生?
    二戰期間,1941年6月22日凌晨3點,希特勒像一頭髮了瘋的公牛,聲嘶力竭地大吼著,向他的法西斯軍隊下達了向蘇聯進軍的命令。德國的飛機、大炮、坦克等納粹殺人武器傾巢出動,跨過蘇聯南部的國界,大舉入侵蘇聯。此時朱老總之女朱敏恰好在白俄羅斯明斯克城郊的夏令營療養,她沒有逃脫納粹的魔爪,被關入德國集中營。
  • 二戰德國公司為測試橡膠鞋底,強迫集中營囚犯每天徒步40公裡!
    實際上,馬牌輪胎正是大陸集團的傳統產品,這家德國企業是僅次於普利司通、米其林和固特異的世界第四大輪胎製造商,同時也是世界五大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之一,在全球範圍內擁有20萬員工,年營業額高達400億歐元。然而,這家世界聞名的跨國企業近日被曝出黑歷史,大陸公司在二戰時期曾為納粹德國軍隊生產橡膠鞋底,並強迫集中營囚犯長途步行以測試其耐磨性能!
  • 《美麗人生》原型逝世 曾是納粹集中營倖存者
    (圖片來源:中國新聞網)據外電報導,奧斯卡得獎電影《美麗人生》(Life Is Beautiful),講述的是一位義大利猶太人在納粹集中營以積極的態度保護兒子。啟發這故事的納粹集中營倖存者薩爾莫尼(Rubino Romeo Salmoni)周日在羅馬逝世,終年91歲。薩爾莫尼1944年被義大利法西斯警察拘捕,最後被送到「死亡工廠」波蘭奧斯威辛(Auschwitz)集中營,時年24歲。他曾說:「在奧斯威辛我不是薩爾莫尼,而是猶太人編號A15810,等候被消滅。」他以「地獄」形容營內非人的生活,長期饑寒交迫,常赤腳在雪地站數小時。
  • 奧斯維辛集中營波蘭猶太人倖存者的自傳漫畫《鼠族》
    1939戰俘經歷1938年初,弗拉德克夫婦前往捷克斯洛伐克療養,這裡靠近德國的小鎮上卻已經升起了德國的納粹萬字旗,對猶太人的迫害以德國為中心開始發散,德國猶太人有的被直接逮捕,有的被壓上街遊行,一部分猶太人捨棄了產業出逃國外。
  • 二戰德國的「奶媽」,小國羅馬尼亞多重要?德國沒它打不起閃電戰
    我們都知道,二戰時中國不是孤軍作戰,而是跟美國、英國、蘇聯等國組成盟國。其實德國當時也有自己的小聯盟,除了日本和義大利兩大軸心之外,歐洲的芬蘭、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都是德國的盟友,這些國家被稱作「僕從國」,為德國的侵略出錢出力。 其中羅馬尼亞的地位最重要,是德軍主要的的石油來源,被現代的軍迷戲稱為「德軍的奶媽」。
  • 上色老照片:二戰末16歲德軍士兵被俘虜,面對祖國崩潰悲傷大哭
    歡迎來到不二書舊影時光,今天為各位讀者朋友們分享的這一篇組圖,是來自於二戰末一名16歲的德軍士兵被俘虜時的上色老照片。通過這一組老照片,我們可以來回顧一下這段歷史中留存下來的影像。照片中的這名德軍士兵叫做漢斯 - 格奧爾格,雖然他只有16歲,但此時的他卻是一名在戰場上欲血奮戰軍人。
  • 二戰時為納粹翻譯 95歲的他面臨被加拿大驅逐出境
    事實上,多年來,國際社會從未停止對納粹戰犯的追蹤,許多未直接殺人的「小人物」,亦被判刑,引發對「有罪」與「無辜」之間界限的思考。資料圖:當地時間2015年4月26日,法國總統奧朗德參觀了二戰納粹集中營,此活動為紀念集中營解放70周年的一部分。
  • 二戰時當納粹翻譯 95歲的他面臨被加拿大驅逐出境
    2000年,加拿大聯邦上訴法院判定稱其隱瞞了二戰經歷,一開始就不該獲得國籍。資料圖:當地時間2015年1月12日,匈牙利布達佩斯,89歲的奧斯維辛集中營倖存者Erzsebet Brodt拿著家人的照片後來,加拿大政府分別在2001年、2007年、2012年和2017年做出撤銷其國籍的決定,奧伯蘭德持續上訴。
  • 失竊納粹集中營大門回到德國(組圖)
    2月22日,帶有納粹標語「勞動帶來自由」的鐵門被送回德國達豪納粹集中營紀念館。德國原達豪集中營帶有納粹標語「勞動帶來自由」的鐵門2014年11月2日夜間失竊,失竊兩年多後於2016年11月在挪威西南部的卑爾根郊外被發現。
  • 二戰軍隊戰鬥力排名,納粹德國:前期奪第一、後期難進前三
    二戰中如果把軍隊戰鬥力做個排名的話,就整體而言,納粹德國的軍隊戰鬥力排進第三問題不大。這個答案我想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數。當時納粹德國軍隊由陸軍、空軍、海軍組成。各軍種的訓練水平和實際表現整體都算不錯。不過在這裡,我們不妨把二戰分成各個階段,來簡單看下德軍戰力在各階段中能否排進前三。就不列詳細數數據了。
  • 趙小明:二戰訓練納粹集中營的女看守,用了什麼心理學方法?
    德國納粹在二戰期間招募了很多女性充當軍隊中的輔助人員,比如集中營裡面的女看守等等。為了能夠把他們訓練成納粹分子的好幫手,他們要接受為期四到八個月的特殊訓練,頭兩個月為基礎的軍訓,後期進行專業訓練。但是,納粹思想的荼毒,讓她們人性中惡的一面被充分釋放出來,助紂為虐時心裡不會有絲毫的愧疚和不安
  • 奧斯維辛集中營是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波蘭)
    奧斯維辛集中營是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 期間修建的1000多座集中營中最大的一座。由於有上百萬人在這裡被德國法西斯殺害,它又被稱為"死亡工廠"。該集中營距波蘭首都華沙300多公裡,是波蘭南部奧斯維辛市附近40多座集中營的總稱。
  • 數千外國戰士曾與納粹合作 71年後仍可領德國養老金
    參考消息網6月15日報導 西媒稱,1941年,希特勒籤署一道法令,將所有為納粹服務的外國戰士視作德國公民。數千名通敵者就這樣獲得了領取德國軍人養老金的權利,其中多數人來自歐洲國家。對德國來說這是一個一直未解的歷史難題。
  • 德國法國共同紀念二戰的「指標意義」
    1970年時任西德總理的威利•布蘭特在波蘭華沙二戰死難者紀念碑前下跪致歉,在國際上引起轟動,並因此獲得諾貝爾和平獎。1977年11月,時任總理赫爾默特•施密特前往波蘭奧斯維辛集中營表示歉意,再次樹立德國高層反省歷史的表率。12年之後,即1989年11月,時任德國總理的赫爾默特•科爾也曾前往奧斯維辛集中營表示歉意。
  • 波蘭要求為奧斯威辛集中營改名 更強調納粹暴行
    波蘭文化部發言人卡斯普齊克3月30日稱,波蘭政府正式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要求,將聯合國世界遺產名錄中的「奧斯威辛集中營」改為「前納粹德國奧斯威辛-比克瑙集中營」。  卡斯普齊克解釋說,奧斯威辛集中營是德國法西斯殘暴屠殺150萬猶太人的歷史見證,然而當外國媒體一提到它時經常會說成「波蘭的集中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