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維辛集中營波蘭猶太人倖存者的自傳漫畫《鼠族》

2020-12-22 綾小路義行

1、圖像小說《鼠族》和他的作者阿特·斯皮格曼

《鼠族》的作者是阿特·斯皮格曼,出生於1949年、1951年隨父母移民美國,他的父母是波蘭籍猶太人難民,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先後被關押在波蘭奧斯維辛集中營和德國慕尼黑附近的達豪集中營,最後雙雙倖存下來。

阿特·斯皮格曼有一個哥哥裡休,在1945年德國黨衛軍在波蘭進行猶太大屠殺時,被自己姨媽毒死、以免落入納粹之手受到虐待。

斯皮格曼從小喜歡漫畫,於70年代加入美國的地下漫畫運動,受到《Funny Aminals》主編賈斯汀·格林邀請,正式創作漫畫。

斯皮格曼最初的想法並非是猶太人遭受迫害的《鼠族》,而是想描寫美國黑人遭受的不公,但是因為聽了父親弗拉德克的經歷後,引起了他極大興趣,轉而開始創作《鼠族》。

1973年,阿特創作了獻給母親的漫畫——《地獄行星的囚徒》,講述自己在母親自殺去世後,經歷的痛苦和沮喪。

經過將近10年對當年大屠殺倖存者的採訪,參觀波蘭奧斯維辛集中營舊址,並前往父親弗拉德克的故鄉、波蘭索斯諾維茨收集資料,1980年《鼠族》在阿特和妻子穆利創辦的漫畫雜誌《原生》上連載。

阿特在紐約州立大學賓漢頓分校旁聽過導演肯·雅各布斯的授課,他承認自己深受其影響。

美國漫畫的發展在5、60年代受到嚴重打擊,麥卡錫主義認為漫畫毒害青少年,50年代推出《漫畫自律法》規定漫畫出版物必須由美國漫畫雜誌出版商協會審查,於是引發了美國地下漫畫運動。

大多地下漫畫都是針對20歲以上的成年人,於是這些漫畫被打上了很多標籤,就像日本的劇畫漫畫一樣,目前使用最多的是「圖像小說」這個詞,既巧妙避開了漫畫這個「讓很多人產生是給小孩看的」雷區,又呈現出一種藝術加持。

2、圖像小說《鼠族》與波蘭猶太人的遭遇

《鼠族》通過阿特的父親弗拉德克之口,講述了二戰波蘭猶太人的真實經歷。

1939戰俘經歷

1938年初,弗拉德克夫婦前往捷克斯洛伐克療養,這裡靠近德國的小鎮上卻已經升起了德國的納粹萬字旗,對猶太人的迫害以德國為中心開始發散,德國猶太人有的被直接逮捕,有的被壓上街遊行,一部分猶太人捨棄了產業出逃國外。

3個月後,波蘭中南部城市別爾斯科發生了反猶太人事件,弗拉德克的工廠遭到搶劫、被洗劫一空。

1939年9月,波蘭與德國開戰,弗拉德克作為預備役參軍加入戰鬥,經過幾天訓練後被派往前線,弗拉德克在河邊的陣地上殺死了一名德國士兵,雖然士兵最後舉手投降,但弗拉德克還是開了很多槍,直至對方最後一動不動。

2小時後弗拉德克被德軍俘虜,並關入波蘭戰俘營,這裡的波蘭戰俘住在木頭房子裡,而猶太戰俘只能住在臨時帳篷裡,受凍挨餓。不久後,弗拉德克通過招工,進入德國工廠幹苦力,但卻得到了暖床、飽飯。

3個月後,弗拉德克被釋放,但德國人釋放猶太戰俘的目的是為了避開國際法,直接將他們槍斃。到達波蘭境內的盧布林後,之前釋放的戰俘陸續被拉出去槍斃。

弗拉德克通過賄賂,終於踏上列車回到400公裡外的索斯諾維茨家中。

1944、奧斯維辛集中營

奧斯維辛是波蘭南部的一個小城,奧斯維辛集中營於1940年,由希姆萊下令修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稱其為「奧斯維辛-比克瑙 德國納粹集中和滅絕營」。

1942年德國通過了「最終方案」之後,陸續有120萬以上的猶太人在這裡被屠殺。

1945年1月,奧斯維辛被蘇聯紅軍解放。

弗拉德克夫婦在波蘭索斯諾維茨不斷躲避一次又一次的反猶運動,有時躲在隔板裡,有時躲在波蘭鄰居的地窖裡,但是最終,他們被猶太同胞出賣,在準備跨越國境的火車中被逮捕,並送往奧斯維辛,這時是1944年,距離被解放還有1年。

真實的奧斯維辛集中營到底是怎樣的情況呢?

被帶到這裡的猶太人全員列隊進入大廳後脫光衣服、交出貴重物品,然後被趕進淋浴間,幸運的是,這裡噴出的是涼水並不是傳說中的毒氣。在室外的冰天雪地中發放囚犯服和鞋子,鞋是木頭的,所有囚犯的左小臂內側都被烙上囚犯編號。

弗拉德克和另一個猶太人分到一張床,連翻身都困難,牢頭是一名波蘭囚犯,每天要做大量的運動,比如「起立和臥倒」。

弗拉德克因為曾經想去美國而自學了英語,就是因為會英語,被波蘭牢頭特殊對待,因為牢頭知道美軍正在接近,如果美軍獲得勝利,要獲得好待遇就必須懂英語。

牢頭就是因為會德語才能討好黨衛軍做了牢頭,牢頭屋裡的桌子上擺滿了麵包、肉、雞蛋和咖啡,弗拉德克不僅逃過了黨衛軍歷次的魔爪,還得以在這裡大吃一頓。

弗拉德克為他的朋友曼德爾鮑姆要到了一雙合腳的皮帶和鞋,曼德爾鮑姆喜極而泣,不過,沒過幾天,曼德爾鮑姆就被守衛開槍打死了,原因是守衛扔掉了他的帽子,就在他去撿帽子時,守衛打死了他,說他想逃跑,守衛因此得到了嘉獎。

在牢頭的照顧下,弗拉德克在奧斯維辛安全過了2個多月,這裡的夥食是加了鋸末的蘿蔔湯,黨衛軍不斷清洗掉猶太人,只有有技術的人才能留下來,弗拉德克有時是木匠,之後又做了鞋匠。

集中營內每周會發給工人3根香菸,如果不抽菸可以換到一天份的麵包,200支香菸可以換到一瓶伏特加。

每隔一段時間都會進行一次淘汰,脫掉上衣,如果你太瘦就會將你帶走殺掉,當弗拉德克發現自己已經虛弱的註定被帶走時,逃脫淘汰的唯一方法就是躲進廁所。

弗拉德克曾經被帶到奧斯維辛的焚屍房工作,即將進入這裡的人被告知要淋浴,脫光衣服、取下貴重物品後擠入淋浴間,這時從柱子裡噴出氫氰酸B毒氣,時間為3-30分鐘,很快所有人就都死了。

門口是屍體最多的地方,他們試圖從門口逃出去,大部分人拼命抓牆、指甲都抓斷了。

1944年夏天,匈牙利的猶太人被陸續送到這裡,奧斯維辛的焚屍爐即使滿負荷也不能滿足需求,於是黨衛軍在周圍挖了很多巨形的遊泳池一樣的大坑,將人趕進坑裡活活燒死。

奧斯維辛發生過反抗活動,三名黨衛軍守衛被殺,一個焚屍房被炸掉,但是所有參與的人都被殺了,其中的4個猶太姑娘被吊死在路旁示眾。

前線蘇軍離這裡只剩40公裡的時候,大部分囚犯被驅趕上路,走不動的、累壞的人被逐一射殺,弗拉德克看到一名被槍殺的猶太人,在地上翻滾抽動了30次,最後一動不動了。

弗拉德克曾經見過一隻狗被殺死的樣子,他感慨人要死的時候竟然和狗一樣。

大家被趕上一列火車,一節車廂裡擠了大概200人,弗拉德克在頂部兩端拴上毯子,爬上去避難躲過一劫,最後只有20人倖存,火車裡沒有水,弗拉德克卻可以夠到車廂外的雪來解渴。

1944、達豪集中營

火車的終點是德國巴伐利亞州,距離慕尼黑16公裡處的達豪集中營,這裡最大的災難就是食物,不像奧斯維辛集中營那樣需要技術人才,這裡也沒有人能夠賄賂。

看守們會翻看你的衣服看有沒有跳蚤,以此來作為是否給食物的標準,弗拉德克搞到了一件牢服,洗乾淨之後收起來,在發飯的時候才會換上,所以每次都能幸運的領到食物。

不過即使這樣,幾個星期後他還是得了斑疹傷寒,達豪集中營去廁所的一層路上布滿了猶太人的屍體,必須踩著他們過去。

弗拉德克熬過了一次高燒,終於等到了機會,他們被挑選送往瑞士邊境,進行釋放,不過到達邊境時,看守逃跑了,於是他們也四散而逃。

在當地的德國國防軍撤退前,這裡的居民並不友好,他們向撤退的德軍舉報避難的猶太人,可惜德國人自己都自身難保,大部分居民就像猶太人當初那樣,拋下家園和德國軍隊一起逃走了。

弗拉德克最後遇到美軍,美軍留下他們打掃房間,並為他們提供食物,千辛萬苦回到了波蘭索斯諾維茨,但是這裡依然對猶太人不友好,一位原麵包房主找到自己的產業後,卻被侵佔他財產的波蘭人痛打一頓最後吊死。

1946年弗拉德克去了瑞典,在那裡依靠高筒襪生意發了一筆小財,最後移民美國。

3、《鼠族》中的考據

《鼠族》通過對波蘭奧斯維辛集中營猶太人倖存者的採訪,用圖像小說的方式保存了大量珍貴的歷史資料。

比如奧斯維辛集中營到底是蘇聯人解放還是美國人解放的?

2020年1月德國明鏡周刊就發表消息,認為奧斯維辛集中營是美國人解放的,但是有很多歷史文獻和照片都證明,波蘭奧斯維辛集中營是被蘇軍解放的。

《鼠族》中也是這樣記述的,一直都是蘇軍在從波蘭方向接近德國奧斯維辛,弗拉德克最後遇到美軍是在德瑞邊境附近。

很多人認為猶太人是鐵板一塊,甚至戰爭開始以後,不少平民都是善良之輩,但是在《鼠族》中並不是這樣描述的,在1939年黨衛軍在波蘭開始迫害猶太人以後,不僅平民害怕被牽連,也驅趕猶太人,甚至猶太人中間,也出現叛徒。

作者的父親弗拉德克就是因為被猶太人陷害,才被關進了奧斯維辛,當時弗拉德克想逃亡去匈牙利,讓先過去的猶太同胞到了那邊寫信通知自己,自己再動身,結果收到的「平安信」卻是黨衛軍讓猶太人寫的釣魚誘餌。

在奧斯維辛和達濠集中營裡,同為猶太人的同胞為了一塊麵包也會凶相畢露,《鼠族》記述了弗拉德克生病時,有人偷走了他藏在枕頭下面的麵包,他的朋友被偷走了鞋子,在擁擠的火車上,弗拉德克因為可以得到雪水解渴,卻要別人用珍貴的食品來換。

戰爭是殘酷的,讓人泯滅了人性。

《鼠族》還描繪了一個細節,在美國生活的奧斯維辛猶太倖存者弗拉德克卻對美國黑人有著強烈的種族歧視,當他的兒子、作者阿特開車順路帶上了一位黑人時,弗拉德克激動的對其進行了辱罵。

「他們中的有些人並不反對種族歧視,只是反對自己被歧視。」

人性在幾千年來並沒有多少改變。

1955年在美國麻薩諸塞州波士頓樹立了一座紀念二戰大屠殺的紀念碑,上面刻著一首德國牧師弗裡德裡希·古斯塔夫·埃米爾·馬丁·尼莫拉的詩《我沒有說話》。

起初他們追殺共產主義者的時候,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是共產主義者;接著他們追殺猶太人的時候,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是猶太人;後來他們追殺工會成員的時候,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是工會成員;此後他們追殺天主教徒的時候,我沒有說話———因為我是新教教徒;最後他們奔我而來,那時已經沒有人能為我說話了。

相關焦點

  • 奧斯維辛集中營是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波蘭)
    奧斯維辛集中營是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 期間修建的1000多座集中營中最大的一座。由於有上百萬人在這裡被德國法西斯殺害,它又被稱為"死亡工廠"。該集中營距波蘭首都華沙300多公裡,是波蘭南部奧斯維辛市附近40多座集中營的總稱。
  • 集中營倖存者收養納粹指揮官之孫被傳為佳話
    集中營倖存者莫澤斯•柯爾與原納粹指揮官孫子芮納爾•霍斯。【環球網綜合報導】1月25日是波蘭奧斯維辛集中營解放70周年紀念。據臺灣「中央社」1月25日報導,一名曾在集中營裡受到百般折磨的倖存者,決定收養一名納粹指揮官的孫子為孫,成為寬恕的佳話。
  • [雙語新聞]-奧斯維辛集中營解放60周年(圖)
    (Agencies)  奧斯維辛集中營解放60周年 倖存者回顧血淚往事  當他回想起14歲那年的一天,自己從擁擠不堪的裝運牲口的火車中爬出來開始6個月噩夢(般的生活)時,傑爾茨·阿法納斯奇全身緊繃,雙眼緊閉。  「奧斯維辛是什麼?
  • 波蘭政府上報聯合國要求給奧斯維辛集中營改名
    中新網4月1日電 據美聯社報導,波蘭官員日前稱,該國政府希望能夠將奧斯維辛死亡集中營在聯合國世界遺產名錄中的正式名稱進行修改,以強調這是德國納粹,不是波蘭人建立的集中營。
  • 波蘭不願背黑鍋要為奧斯維辛集中營改名
    環球在線消息:奧斯維辛集中營被解放已經近61年,這個吞噬了150多萬生靈的「死亡工廠」已經被視為反人類的代名詞。然而,波蘭政府近來對集中營的命名卻產生了不滿,並向聯合國提出了更名的要求,因為現在這個名字會讓當代人和後代誤以為波蘭人是集中營的建造者。
  • 反對用「波蘭」一詞描述奧斯威辛集中營,波蘭和以色列爭端達高潮
    二戰歷史上,與南京大屠殺同樣臭名昭著的,就是針對猶太人大屠殺的奧斯威辛集中營。據半島電視臺英文網站28日報導,拒絕用「波蘭死亡集中營」一詞來描述奧斯威辛集中營,波蘭議會通過了該法案。於是,波蘭和以色列之間的外交爭端已經達到高潮。以色列外交部稱,以色列已於周日將波蘭的臨時代辦召喚到該國外交部。
  • 奧斯維辛:二戰中最恐怖的集中營,你所不知道的背後數字
    有多少人被殺害,有多少兒童被送到集中營,還有多少人試圖逃跑。這些事實都揭示了奧斯維辛集中營所犯下罪行的規模。 奧斯維辛是六個專門的滅絕集中營中最大也是最致命的一個,在二戰期間,在納粹獨裁者阿道夫·希特勒的命令下,成千上萬的人在這裡被折磨和殺害。
  • 奧斯維辛集中營兩「囚犯」為愛冒死逃脫卻無緣相守
    在奧斯維辛集中營被關押者中曾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離開該集中營的唯一通道是火葬場的煙囪。但也有個別幸運者能夠騙過警衛的盤查從大門走出去,現已89歲高齡的波蘭老人耶日·別萊茨基和他的同齡戀人齊拉·齊布爾斯卡便是其中一例。
  • 她把中國的和平之聲傳遞到波蘭奧斯維辛
    課餘時間,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做英語講解;公祭活動期間,曾給國際和平城市協會會長亞門特做翻譯;前往波蘭奧斯維辛交流學習2019年,範梓幸作為紫金草國際交流志願者,前往波蘭奧斯維辛-比克瑙國家博物館交流學習。該館是在奧斯維辛-比克瑙集中營遺址上建起來的博物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在此建立了集中營 ,大約有110萬人在這裡被殺害,其中絕大部分是猶太人。為使後人永世不忘這一段血腥的歷史,波蘭於1947年把奧斯維辛集中營遺址改為殉難者紀念館。
  • 《美麗人生》原型逝世 曾是納粹集中營倖存者
    (圖片來源:中國新聞網)據外電報導,奧斯卡得獎電影《美麗人生》(Life Is Beautiful),講述的是一位義大利猶太人在納粹集中營以積極的態度保護兒子。啟發這故事的納粹集中營倖存者薩爾莫尼(Rubino Romeo Salmoni)周日在羅馬逝世,終年91歲。薩爾莫尼1944年被義大利法西斯警察拘捕,最後被送到「死亡工廠」波蘭奧斯威辛(Auschwitz)集中營,時年24歲。他曾說:「在奧斯威辛我不是薩爾莫尼,而是猶太人編號A15810,等候被消滅。」他以「地獄」形容營內非人的生活,長期饑寒交迫,常赤腳在雪地站數小時。
  • 二戰紀實影像:1943年納粹毀滅華沙隔都,猶太人被送集中營
    華沙猶太區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歐洲最大的猶太人聚集區,它在納粹德國佔領的波蘭境內成立於1940年10月至11月16日之間,有超過40萬猶太人居住在3.4平方公裡區域。圖為1943年,起義前的華沙猶太區。隨著1939年9月德蘇入侵波蘭,波蘭猶太人從一開始就被納粹當局針對。德國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在波蘭佔領區劃分了數百個隔都,強迫猶太人在這些區域中生活。
  • 波蘭—— 廣闊
    如果提起波蘭的話,你的印象會是什麼? 遭受納粹人罪惡的猶太人? 蕭邦的名曲? 波蘭有著華沙老城、有著奧斯維辛集中營, 還有看不盡的博物館和賞不膩的音樂廳。
  • 二戰時期德國納粹的集中營!
    難民和飽受納粹蹂躪的倖存者被趕進集中營,納粹企圖改造他們。188000多名政治犯,猶太人和其餘受納粹迫害群體被關在達豪集中營內,它是個勞改營也是醫學實驗的地方。圖為一長排的營房延伸到遠處。集中營冷峻的灰牆和鐵絲網。1945年悲劇的尾聲中,集中營的士兵們看到美軍近在咫尺,慌忙迫使7000名囚犯進行死亡行軍,其中大多數是猶太人。
  • 波蘭的兩大旅遊城市,華沙和克拉科夫,體驗波蘭的魅力!
    今天,給大家介紹波蘭著名的旅遊城市,都有哪些呢?快和我踏上波蘭之旅吧。第一個:華沙華沙是波蘭的首都,自古以來,華沙都是非常繁華的地方,這個地方有哪些好玩的景點呢?第二個:克拉科夫克拉科夫是波蘭第三大城市,歷史上波蘭的故都,來到這應該去哪玩呢?
  • 沒有能夠提供更多保護和幫助,荷蘭政府正式向二戰猶太人道歉
    1月16日荷蘭首相呂特在參加奧斯維辛納粹集中營解放75周年前夕,在阿姆斯特丹舉行的年度大屠殺紀念活動中進行了歷史性的道歉。呂特在發言中讚揚了荷蘭的提抗組織為猶太人所提供的昂朱,然而荷蘭集體行動卻不夠。該國政府當年未能採取有效措施阻止超過10萬明猶太人被驅逐出境,雖然這是在納粹佔領方的強迫之下才不得不配合的。當時很多荷蘭境內有14萬猶太人,最後只有3.8萬人倖存了下來。大部分被當局的公務人員登記和驅逐,並最終被納粹當局運往波蘭奧斯維辛等集中營。
  • 二戰、猶太人、音樂,這部電影比你想像的深刻
    同樣是講二戰的電影,影片同樣聚焦的是猶太人,相比於《美麗人生》的浪漫,《鋼琴家》更加真實。這種真實或許可能與他是真人真事改變有關。影片改編自波蘭鋼琴家瓦拉迪斯羅·斯皮曼的自傳體小說《城市之死》,小說真實還原了二戰對於一個具體的人所帶來的痛苦和傷害,而改變的影片赤裸裸的呈現了戰爭的冰冷。
  • 波蘭要給奧斯威辛集中營改名
    波蘭文化部發言人卡斯普齊克3月30日稱,波蘭政府正式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要求,將聯合國世界遺產名錄中的「奧斯威辛集中營」改為「前納粹德國奧斯威辛·比克瑙集中營」。  卡斯普齊克解釋說,奧斯威辛集中營是德國法西斯殘暴屠殺150萬猶太人的歷史見證,然而當外國媒體一提到它時經常會說成「波蘭的集中營」。
  • 楊夢:今天的離散猶太人如何對抗反猶主義
    大屠殺倖存者作家埃利瑟·維瑟爾在羅馬尼亞的童年住所,2018年8月3日極端分子用當地語言塗寫了「猶太納粹與希特勒共地獄」等極端仇恨文字。最近一次震驚西方世界的反猶主義相關事件發生在2018年2月。波蘭政府以立法形式,做出如下規定:若以「波蘭死亡集中營」(Polish death camps)指稱納粹德國的奧斯維辛死亡集中營,或指控波蘭是二戰時期德國的共犯,可判處最高3年的有期徒刑。波蘭政府認為,奧斯維辛等臭名昭著的集中營,除了地點位於被納粹佔領的波蘭之外,與波蘭人沒有任何關係,禁止使用「波蘭集中營」等稱呼。此項規定引起國際社會極大關注和憂慮,當代波蘭社會的反猶現象再度成為焦點。
  • 默克爾將到訪奧斯威辛集中營遺址並敬獻花環
    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6日將到訪奧斯威辛集中營遺址。這是她任德國總理14年來首次到訪那座集中營遺址,也是到訪那裡的第三位德國總理。按計劃,默克爾當天將在波蘭總理馬泰烏什莫拉維茨基和一名集中營倖存者陪同下前往奧斯威辛集中營遺址,步行從遺址大門進入,為遇難者默哀一分鐘,其間還將發表演講並敬獻花環。奧斯威辛集中營1940年由納粹德國在波蘭建成,是納粹德國在波蘭境內設立的最大集中營,囚禁包括波蘭人在內的許多國家人員,其中以猶太人居多。
  • 波蘭:一個喜歡搞事情的國家
    波蘭是中歐的一個國家,地處德國和俄國兩個強國之間,一旦兩國有一個崛起,波蘭就要遭殃,歷史上波蘭曾經三次被瓜分,可以說是相當的可憐,也許是極端的自卑造成了極端的自負,本來只是二流國家的波蘭經常在國際社會上高調表演,做出很多驚人之舉,今天我們來盤點一下波蘭曾經幹過的蠢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