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維辛集中營兩「囚犯」為愛冒死逃脫卻無緣相守

2020-12-20 中國日報網

在奧斯維辛集中營被關押者中曾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離開該集中營的唯一通道是火葬場的煙囪。但也有個別幸運者能夠騙過警衛的盤查從大門走出去,現已89歲高齡的波蘭老人耶日·別萊茨基和他的同齡戀人齊拉·齊布爾斯卡便是其中一例。據美國媒體7月20日報導,別萊茨基日前在位于波蘭奧斯維辛鎮以南約85公裡的家中向媒體講述了他66年前為了愛情冒死從集中營逃脫的驚險故事。

*** 「魔窟」相遇

1940年4月,年僅19歲的別萊茨基因被懷疑是「抵抗戰士」而被佔領波蘭的德國納粹軍隊關進了奧斯維辛集中營。別萊茨基成了首批被關押在該集中營的波蘭「犯人」之一,其編號是243。別萊茨基被派往倉庫進行勞動,在那裡他偶爾能獲得額外的食物供應,這使得他得以生存下來。

1942年,第一批猶太人被「輸送」進了奧斯維辛集中營,他們中的絕大部分人被徑直趕往奧斯維辛二號集中營(比克瑙)的毒氣室,只有一小部分人被留下來從事強迫勞動,由於環境極為惡劣他們最終也死在了那裡。

1943年9月的一天,別萊茨基被調往奧斯維辛二號集中營的一個儲糧倉庫勞動。當另一名被關押者帶領別萊茨基熟悉勞動地點時,倉庫的大門突然打開了,隨後一群猶太女「犯人」走了進來。

「其中一名黑頭髮的漂亮女孩似乎衝我友善地笑了一下,」別萊茨基在回憶起他與齊布爾斯卡的初次見面時說。當時,齊布爾斯卡被安排去修補裝盛糧食的麻袋。由於同在一個倉庫內勞動,兩人見面的機會漸漸增多,後來,他們的友誼發展成了愛情。

齊布爾斯卡在1983年撰寫的回憶錄中描述說,她與別萊茨基熟識以後互相訴說了各自的苦難經歷,而且「每一次見面對彼此來說都顯得極為重要」。

齊布爾斯卡是在1943年1月和她的父母、兩個哥哥和一個妹妹同時被抓捕並送到奧斯維辛二號集中營的。齊布爾斯卡的父母和妹妹被直接趕往毒氣室被殺死,她和兩個哥哥則被安排去參加勞動,後來兩個哥哥相繼死去,當她遇見別萊茨基時已沒有任何親人。她的左前臂上刻有犯人編號29558。

*** 為愛冒險

隨著愛戀的加深,別萊茨基開始計劃如何從這個納粹「死亡工廠」脫身,然後與齊布爾斯卡相守一輩子。

別萊茨基後來從一名在制服倉庫勞動的「獄友」那裡秘密獲得了一身納粹黨衛軍軍官的服裝和一本通行證。由於擔心警衛認識通行證的真正主人,別萊茨基利用橡皮和筆把通行證上的軍官名字從施特勒爾(Stehler)修改成了施泰納爾(Steiner),他還準備了一些食物,並為自己弄到了一把剃鬚刀,為齊布爾斯卡弄到一件毛衣和一雙靴子。然後,他把逃亡計劃簡單地通知了齊布爾斯卡,他說:「明天將有一名納粹黨衛軍軍官帶你去問話,而那名納粹黨衛軍軍官就是我。」

1944年7月21日下午,別萊茨基穿上偷來的納粹黨衛軍服來到齊布爾斯卡正在勞作的洗衣房,故作鎮定地用德語對那裡的管理者說他奉命帶齊布爾斯卡到附近的警察局問話,隨後心裡一直高度緊張的別萊茨基帶領著齊布爾斯卡穿過長長的過道來到一個側門。

別萊茨基回憶說,當他把做過手腳的通行證遞交給守候在門口的德國警衛驗證時,他能感覺到自己雙腿緊張得直發抖,但仍努力保持著冷靜。「在似乎經過了長達一個世紀的等候以後」,那名昏昏欲睡的德國警衛口中終於冒出了兩個詞:「好的,謝謝。」

儘管已經獲得了出門許可,但別萊茨基緊繃的神經仍無法放鬆下來,因為他心裡清楚一旦被識破他們就會被當場擊斃。「我當時甚至可以感受到脊背的疼痛,我以為他們隨時都有可能在後面向我們開槍。」當他們走出足夠遠以後,別萊茨基忍不住回頭瞥了一眼,他發現那名警衛已經走進了值班室。然後,兩人迅速躲進了道路旁邊的灌木叢,直到天黑以後他們才重新開始了逃亡之旅。

齊布爾斯卡在後來撰寫的回憶錄中寫道:「在叢林和樹木中穿行是很困難的,對我來說尤其如此,我不習慣長時間行走……由於集中營附近沒有任何居民點,我們需要趟過很多條河流,當水很深時尤雷克(齊布爾斯卡對別萊茨基的親暱稱呼)就把我抱過去。」

齊布爾斯卡還記錄說,在逃亡過程中她曾一度累得走不動了,並要求別萊茨基獨自逃走,但別萊茨基堅決不同意,他說「既然一起逃出來了就要一起走下去」。

*** 命運多舛

在經過了9個晚上的摸黑行進以後,別萊茨基和齊布爾斯卡終於抵達了距離克拉科夫市不遠的別萊茨基叔叔家。別萊茨基的媽媽當時也住在那裡,當她看見已失去聯繫4年的兒子活著走回來時激動萬分。但是,作為一名虔誠的天主教徒,別萊茨基的媽媽不同意他與齊布爾斯卡的婚事,她責問說:「你們以後該怎麼生活?該怎樣養育你們的孩子?」

為了避免被納粹分子發現,別萊茨基後來決定把齊布爾斯卡隱藏在附近一家農場裡,而他自己則躲進了克拉科夫市裡。他們當時認為,兩人分開後被納粹巡邏者發現的概率會變小。別萊茨基至今仍清晰地記得他和齊布爾斯卡分開之前的那個夜晚,那一夜他們是在一片果園的梨樹下度過的,他們決定在戰爭結束之後再住在一起。

1945年1月,當蘇聯紅軍攻克了被納粹德軍佔領的克拉科夫市以後,別萊茨基迫不及待地走了40公裡雪路,回到齊布爾斯卡藏身的農場。但可惜的是,齊布爾斯卡已於4天之前離開了那個農場。

原來,早在3個星期之前齊布爾斯卡所在的農村地區就已經被解放了。由於不見別萊茨基回來接她,齊布爾斯卡以為別萊茨基已經死了或者放棄了之前的承諾,她於是登上了一列前往波蘭首都華沙的火車,打算前往美國找尋已失散多年的叔叔。就在那列火車上她遇見了同為猶太人的戴維·扎哈羅維茨,兩人迅速墜入愛河並決定結婚。

後來,齊布爾斯卡和扎哈羅維茨經由瑞典前往美國,在紐約他們找到了齊布爾斯卡的叔叔。由於別萊茨基失去了齊布爾斯卡的信息,也不知道該去哪裡尋找,最終他在波蘭建立了自己的家庭並成為了一家汽車機械學校的管理人員。

齊布爾斯卡曾在回憶錄裡寫道,儘管已在美國定居,但她一直夢想著回到波蘭尋找「尤雷克」,希望他仍然活著。

*** 遺憾終生

1982年,在扎哈羅維茨去世7年以後,齊布爾斯卡在與她家的波蘭籍清潔工談話時提到了從奧斯維辛集中營涉險逃脫的故事。那名女清潔工聽後大吃一驚,她對齊布爾斯卡說:「我知道這個故事,我曾經在波蘭電視臺看見過一個男子講述他帶領著猶太女友逃出奧斯維辛集中營的事情!」

1983年5月,齊布爾斯卡幾經周折終於找到了別萊茨基的電話號碼並打了過去。別萊茨基回憶說:「我聽見有人在電話那頭大笑——或者是在哭泣,然後一名女士說:『尤雷克,是我——你的小齊布爾斯卡!』」

幾個星期以後,別萊茨基和齊布爾斯卡在克拉科夫市機場見了面。別萊茨基特意獻上了39朵玫瑰花,其中的每一朵代表了他倆分開後的每一年。後來,齊布爾斯卡又多次前往波蘭,兩人還一起參觀了已被改造為紀念館的奧斯維辛集中營,以及當年齊布爾斯卡藏身的農場等多處地點。

「我們感覺到丟失的愛情似乎又回來了,齊布爾斯卡甚至要求我離開現在的妻子,和她一起前往美國,但我告訴她我已經擁有了一個完整的家庭和可愛的兒子,我不忍心離開他們,齊布爾斯卡聽完後大哭不止,」別萊茨基說。

那次談話以後,齊布爾斯卡返回了紐約並表示將不再回到波蘭。別萊茨基也曾給齊布爾斯卡寫信,但她沒有回信。2002年,別萊茨基得知齊布爾斯卡已在紐約病逝。

在接受採訪的最後,別萊茨基意味深長地說:「那真是一種偉大的愛情,我們制定了結婚計劃並打算永遠在一起。我很愛齊布爾斯卡,的確很愛她。戰後我有時會獨自哭泣,因為我們最終沒能在一起,我夜裡時常會夢見她,醒來後便止不住哭泣。雖然命運如此,但如果歷史重演的話我依然會那麼做。」

1985年,位於耶路撒冷的以色列大屠殺紀念館研究所授予別萊茨基「國際義人」(Righteous Among the Nations)榮譽稱號,以表彰他成功營救出了齊布爾斯卡。

(來源:中國日報網 柳洪傑 編輯:婧遠)

相關焦點

  • 奧斯維辛集中營波蘭猶太人倖存者的自傳漫畫《鼠族》
    1944、奧斯維辛集中營奧斯維辛是波蘭南部的一個小城,奧斯維辛集中營於1940年,由希姆萊下令修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稱其為「奧斯維辛-比克瑙 德國納粹集中和滅絕營」。1942年德國通過了「最終方案」之後,陸續有120萬以上的猶太人在這裡被屠殺。
  • 奧斯維辛:二戰中最恐怖的集中營,你所不知道的背後數字
    有多少人被殺害,有多少兒童被送到集中營,還有多少人試圖逃跑。這些事實都揭示了奧斯維辛集中營所犯下罪行的規模。 奧斯維辛是六個專門的滅絕集中營中最大也是最致命的一個,在二戰期間,在納粹獨裁者阿道夫·希特勒的命令下,成千上萬的人在這裡被折磨和殺害。
  • [雙語新聞]-奧斯維辛集中營解放60周年(圖)
    (Agencies)  奧斯維辛集中營解放60周年 倖存者回顧血淚往事  當他回想起14歲那年的一天,自己從擁擠不堪的裝運牲口的火車中爬出來開始6個月噩夢(般的生活)時,傑爾茨·阿法納斯奇全身緊繃,雙眼緊閉。  「奧斯維辛是什麼?
  • 波蘭不願背黑鍋要為奧斯維辛集中營改名
    環球在線消息:奧斯維辛集中營被解放已經近61年,這個吞噬了150多萬生靈的「死亡工廠」已經被視為反人類的代名詞。然而,波蘭政府近來對集中營的命名卻產生了不滿,並向聯合國提出了更名的要求,因為現在這個名字會讓當代人和後代誤以為波蘭人是集中營的建造者。
  • 奧斯維辛集中營是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波蘭)
    奧斯維辛集中營是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 期間修建的1000多座集中營中最大的一座。由於有上百萬人在這裡被德國法西斯殺害,它又被稱為"死亡工廠"。該集中營距波蘭首都華沙300多公裡,是波蘭南部奧斯維辛市附近40多座集中營的總稱。
  • 波蘭政府上報聯合國要求給奧斯維辛集中營改名
    ,以強調這是德國納粹,不是波蘭人建立的集中營。   波蘭文化部發言人簡-卡斯普拉濟科表示,波蘭政府已經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申請,將「奧斯維辛集中營」更名為「前納粹德國奧斯維辛-比克瑙集中營」。
  • 二戰時期德國納粹的集中營!
    猶太人紀念碑被殺的猶太兒童牆一角薩克森豪森集中營於1936年8月建成,是納粹黨衛隊頭目希姆萊被希特勒任命為警察頭子後建立的第一個集中營。它的建造者是德國西部埃姆斯蘭地區集中營的囚犯。薩克森豪森集中營佔地400公頃,整個布局是個正三角形。囚犯居住的木製營房呈扇形分布其間。
  • 從納粹集中營倖存後,68歲的他選擇自殺
    為了獲得支撐存活的口糧,囚犯們都慢慢學會根據不同湯勺從大桶底撈起來菜湯的能力,估計排隊時站到哪個位置最為合適,為的是盛在飯盒裡的菜湯能更濃稠些。為了防止麵包屑掉落,在吃麵包時也要把飯盒託在下巴底下。此外,一切都是可用的:鐵絲網可以系鞋子,破布可以做成鞋墊,紙張可以用來填充上衣禦寒等等。
  • 納粹軍官和奧斯維辛猶太女孩的禁忌之戀
    美國作家凱特·布雷斯林(Kate Breslin)的新書最近因為講述了一段發生在納粹黨衛軍軍官和集中營囚犯之間虛構的愛情故事,從而引發了不小的爭議,被批評者貼上了「冒犯、令人不安」的標籤。儘管如此,有些關於人與人之間複雜情感關係的真相我們無可否認,即便那發生在那個恐怖的年代裡。
  • 「普裡莫·萊維誕辰百年」我的心在劇痛中燃燒,直到我說出集中營的...
    萊維生前擁有眾多身份,他是化學家、作家、奧斯維辛集中營倖存者(第174517號囚犯)和知識分子。很難說哪個身份對萊維而言更重要,或者更貼近他的本質。化學師的技能使他得以在集中營存活;集中營的經歷使他成為一名作家;而著作的成功又使他主動擔負起向世人(尤其是年輕人)講述集中營歷史的職責。
  • 感覺活得沒意思,看看從奧斯維辛集中營倖存的心理學家怎麼說
    正式介紹這本書之前,不得不先簡單談一談它的作者,一位從奧斯維辛集中營倖存的傳奇人物——維克多弗蘭克爾。他是維也納醫科大學神經與精神病學教授,同時擁有哈佛大學、史丹福大學,達拉斯大學和匹茲堡大學教授職位。
  • 6個最具代表的集中營描寫:晚上讀歌德,早上去奧斯維辛上班
    在《蘇菲的選擇》中關於奧斯維辛最深刻的描述,根本不是陳述,而是一個問答。問:告訴我,在奧斯維辛,上帝何在?答案是:人何在?喬治·斯坦納說:「一個人晚上可以讀歌德和裡爾克,可以彈巴赫和舒伯特,早上他會去奧斯維辛集中營上班。要說他讀了這些書而不知其意,彈了這些曲而不通其音,這是矯飾之詞。」
  • 達豪集中營真相 非法的正義
    這是達豪集中營最著名的口號,臭名昭著的奧斯維辛集中營大門上同樣有這個標語,據說它是納粹其它集中營共同的標配。這句話出自德國作家Lorenz Diefenbach作於1872年的小說《勞動使人自由》。集中營的範圍佔據上百公頃土地,周邊環繞著電網和壕溝。當年每隔一段距離築起高高的炮樓,上面裝有探照燈,架著機關槍,日夜監視營內每個角落。
  • 二戰德國公司為測試橡膠鞋底,強迫集中營囚犯每天徒步40公裡!
    然而,這家世界聞名的跨國企業近日被曝出黑歷史,大陸公司在二戰時期曾為納粹德國軍隊生產橡膠鞋底,並強迫集中營囚犯長途步行以測試其耐磨性能! 長距離行軍和在不平地形上的運動對軍靴,尤其是鞋底的耐磨性能有很高的要求,大陸集團為了檢測軍靴鞋底的強度,想出了一個特殊方法:逼迫集中營囚犯穿著軍靴進行不間斷地行走或跑動,以檢查鞋底的磨損程度,便於做出改進。
  • 歷史探秘,濰縣樂道院是如何變成集中營的?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蔚曉賢 馬媛媛一提到「集中營」,很多人自然會聯想到奧斯維辛集中營。而濰縣樂道院暨西方僑民集中營被世人譽為「東方的奧斯維辛」,日本法西斯簡稱其為「CA.C」,也就是「敵國人民生活所」。這裡記錄著被關押外國僑民暗無天日的非人道歲月,灑滿了外國僑民的血淚和無助。
  • 從奧斯維辛集中營走出來的心理學家
    同年 9 月,他和家人包括他的新婚妻子一起被納粹逮捕,輾轉關押在多個集中營。集中營的非人生活,他用愛支撐前行毒氣室、焚燒爐、非人的虐待、繁重的勞役……這些都是集中營的關鍵詞。而弗蘭克爾之所以能成為倖存的奇蹟,除了他醫生的身份、樂觀的心性外,更多的是對妻子深厚的愛給了他力量。
  • 集中營倖存者收養納粹指揮官之孫被傳為佳話
    集中營倖存者莫澤斯•柯爾與原納粹指揮官孫子芮納爾•霍斯。【環球網綜合報導】1月25日是波蘭奧斯維辛集中營解放70周年紀念。據臺灣「中央社」1月25日報導,一名曾在集中營裡受到百般折磨的倖存者,決定收養一名納粹指揮官的孫子為孫,成為寬恕的佳話。
  • 她把中國的和平之聲傳遞到波蘭奧斯維辛
    課餘時間,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做英語講解;公祭活動期間,曾給國際和平城市協會會長亞門特做翻譯;前往波蘭奧斯維辛交流學習除了講解服務,範梓幸還兼任許多口譯工作,參與了多期國際和平學院活動,全程為留學生們進行講解和翻譯。2018年,在國家公祭活動期間,她負責接待了國際和平城市協會會長亞門特。範梓幸為亞門特做翻譯之外,也和他分享在紀念館的志願者生活。亞門特對她說:「小姑娘,你做得很好,謝謝你!正是像你這樣的一個又一個志願者的奉獻,推動了全球和平事業的發展。」範梓幸深受鼓舞。
  • 波蘭中學生重演奧斯維辛慘劇,為向德國索要巨額戰爭賠款造勢?
    據英國《泰晤士報》報導,波蘭一所初級中學近日編排並上演了一出以奧斯維辛集中營為主題的舞蹈劇。 舞臺以鐵絲網為背景搭建,象徵著這是戒備森嚴的德國納粹奧斯維辛集中營。舞劇還原了納粹殘忍實施種族屠殺的全過程:兩名蓋世太保(由高年級學生裝扮),強迫身穿囚服的犯人們(由低年級學生裝扮)屈膝下跪,然後施放「毒氣」,將這些犯人們全部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