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19畢業生,本科就讀於某財經類大學英語專業。三跨考公大,總分367,調劑到警務碩士,雖然有點不完美,但也算努力沒有白費。
我是18年初決定考公大的。
寒假買了東哥的資料,在家學習效率實在太低,只把憲法看了一遍,後來感覺只看沒什麼用,大三下學期開學也就是三月份我就開始直接背資料了。
那個學期我們課還特別多,我記得特別清楚,學期末我準備了十四門的期末考試。
由於那個學期課多事兒多,再加上一開始我是資料上的每個字都背了,直到七月中旬我才把四本資料背了一遍。
暑假還要上二專業的課,每節課都要點名,我也不去上課,就在走廊背書。
老師點名的時候我同學給我振鈴,然後我飛奔到教室去答到,現在想想還挺有意思(東哥:自虐狂啊)。
後來就去了東哥的集訓營,才知道背書要先背大條這一說,先把名詞解釋和大條一字不落的背熟,再去背後面擴展的內容。
因為改卷子的時候老師就會先看你大條寫得怎麼樣,擴展的內容不會看太仔細,所以擴展的內容不用太糾結。
我還聽說有些老師改卷子甚至都只看大條不看擴展的內容。
當然也不代表著擴展的內容一點不用背,只是說大條更重要而已,並且一定要和課本上背的一模一樣。
如果擴展跟課本上背也一字不差那肯定是更好。
出成績後很多人說,感覺自己都寫了,寫的滿滿的,但是得分遠不如預期的高,原因可能就是和書本上的契合度太低。
還有一些背誦的方法也很重要,比如說公基中的警察的分類就有很多個,這時候可以把第一個字串起來背,也就是「治戶刑交外,巡督邊消防」,這樣就可以保證不會漏點,而且也可以記得很清楚。
集訓營結束八月中旬我又回學校學習了。
當時我們學校還只開一個教學樓,學生跟座位不成比例,每天早上只能五點多起才能佔到座位。
之後就到了九月份開學,我們依然還有四節課,那時候我就不怎麼去上課了,畢竟還是考研重要。
每天我就在走廊背書,到了十一月底我背了差不多有十遍左右了,這時候我就開始用題單背。
第一次看題單有很多題我都想不起來,當時特別崩潰,感覺自己之前的努力都白費了,每天也學不進去效率很低,就回家待了兩天(東哥:明明是哭著回家了)。
後來調整好了狀態,把題單多過了幾遍就好了,這也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後期背得差不多之後就開始默寫,寫字太慢,我就用東哥說的那個方法,用電腦打字再列印出來改錯,再繼續背改錯之後的默寫。
我當時開始默寫的時候距離考試時間已經很近了,就沒有默寫太多。
臨近考試的時候還是有必要練一下長時間寫字的,畢竟考試的時候也要寫很多字。
最後法學基礎二120,公基管理124。
政治我是九月中旬才開始看的,看了蔣中挺和徐濤的強化課,強推徐濤老師。
1000題刷了一遍,這個看自己吧,有時間可以多刷幾遍。
平時零散時間還用微信小程序做了一些選擇題。
後期我做的模擬題比較多,肖四肖八、蔣中挺五套卷、徐濤六套卷還有一些老師的出的選擇題我都做了。
大概是考前一兩周我才開始背的主觀題,因為實在是不想背,每天只背專業課,就一直往後拖。
我當時是背了三四遍肖四,徐濤的小黃書挑了幾個題背的,個人認為只背肖四也是可以的。
當然有時間的話可以多背,但是主觀題也拉不開分,大家得分都差不多,並且你到了考場上就知道自己有多能編了。
前面說了,雖然我是英語專業的,但英語成績真的不忍直視。
可能本身感覺自己就是英專生,再加上感覺自己是三跨生,所以大部分時間都留給了專業課,而英語沒怎麼複習,除了把戀練有詞看了一遍之後就再也沒背過單詞。
真題做了不到兩遍,但也只是做了閱讀,做完之後也沒有好好研究,其他的也沒怎麼做,我記得我翻譯一共就做了兩年的真題。
每天給英語的時間也就只有一兩個小時。
作文我考前看了一下幾個老師的模版然後自己總結了一下,這個最好還是自己弄,不要把某個老師的模版照搬過來,因為改卷的時候會反模版現象還是會有的。
因為初試吃了英語的虧,所以我複試的時候改變了複習策略,上午晚上背專業課,整個下午用來學習英語,最後複試英語82,事實證明有付出就有收穫。
再說一下心態問題吧,穩住,當我十一月底看題單背什麼都想不起來的時候,內心十分焦灼,心想還有二十多天就考試了背不會了怎麼辦。
其實不是這樣的,二十多天的時間還可以做很多事情的,並且為何不用焦慮的時間來多背兩道題呢,焦慮對於考試來說起不到任何作用。
包括我背複試這本書的時候,也是還有十幾天就考試了還沒背會,感覺這本書比初試的四本還要難背,但我一想初試還剩二十幾天的時候四本書都背會了更何況這一本呢。
所以,在備考的過程中,心態也是十分重要的。
在盡最大努力的同時要堅信自己一定能考上,不要老去想考不上怎麼辦啊,一坐在考場上題都想不起來了怎麼辦啊。
與其浪費時間考慮這些問題不如腳踏實地的好好背書,到時候你就會發現這都不是事兒。
最後總結幾點:
1.專業課一定要先背名詞解釋跟大條,之後慢慢加擴展,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2.不要輕視英語,背單詞不能停,好好琢磨真題。
3.答簡答和論述的時候先寫上名詞解釋,比如考到的「正當防衛的條件」,我會先寫「正當防衛」的定義。
4.論述要有論述的過程,最後加一句「綜上所述」。
管理學的論述題,會讓你聯繫實際論述,這時候在答完課本上的東西後可以再寫一下自己的見解。
我當時是考試之前把我認為管理學中會考的論述對照著課本或者上網查了一下聯繫實際的東西,這也許是我這門課比法學基礎二考的高的原因。
回想大學四年,考研那段時光是最值得回憶的。
這個過程收穫了許多,更讓我明白了堅持的意義何在。
希望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們能夠堅持不懈,不負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