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5321」是什麼?它既不是簡譜,也不是摩斯密碼,它是交通開投公交集團重慶兩江公交六分公司133路駕駛員楊偉的駕駛「心經」。
所謂的「5」是指距路口約50米處,瞭望路口情況,開始減速;「3」是指距路口約30米處,近距離觀察路口情況,發現有行人或非機動車橫穿道路的,車速降至20公裡/小時以下;「2」是指距路口20米處,再次觀察確認路口情況,發現有行人或非機動車正在橫穿道路的,主動禮讓,把車速降至10公裡/小時以下,並隨時做好停車讓行準備;「1」是指距行人、非機動車10米左右時,停車禮讓。
這個「心經」不是秘密,所有公交駕駛員都知道,但能把這一點執行到底的,卻不多見,今年46歲的楊偉就是其中之一,因為執行得透徹,他不但獲評「文明禮讓·公交好司機」,還在從業24年裡,帶出30多個和他一個懂得文明禮讓的徒弟,把這種「禮讓」的風氣傳播到更多的線路中去。
為了讓更多的駕駛員明白「禮讓」的意義,最近,楊偉開了個「禮讓」小講壇,專門把自己禮讓行人的故事講給大家聽,期待能給別人的行駛旅程,帶去更多的改變。
老司機師出有名
部隊讓他懂得規矩的重要性
在進入公交公司之前,楊偉入伍,成為武警河南總隊的一名新兵戰士,並學會了駕駛。
在部隊開車,鐵一般的紀律讓楊偉牢記一生,「左手九點,右手五點,右腳不在油門就在剎車,缺一不可。」
在部隊時,楊師傅開的是轎車,師傅告訴他,一定要牢記這一點,開車才能應付各種突發情況。
最開始,楊師傅並不清楚這麼做的意義何在,直到後來,一次突發的行人橫穿馬路時,他不但牢牢地抓住了方向盤,還成功地避開了危險,「我當時就在想,如果我的手沒有按照師傅說的位置放,估計方向盤就抓不過來,也不能順利躲開橫穿出來的行人了。」
也就是那一天開始,楊師傅開始明白規矩的重要性,1996年,從部隊轉業的楊師傅進入公交集團,學習駕駛公交車,1998年,楊偉正式成為一名公交車駕駛員。
為讓行人安全過馬路
他曾在斑馬線前等了兩分鐘
成為一名公交車司機後,楊師傅第一條駕駛的線路是113路,這條線路,要穿過最繁華的沙坪垻商圈。
楊師傅還記得,當時開著113經過一條斑馬線,原本車行道是綠燈,但這個時候,人行橫道恰好有人,於是他就把車停了下來,等著行人慢慢走過去,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這位行人剛剛要走完人行橫道時,又有一位老人從馬路那頭走了過來,「他當時拄著拐杖,走路也很慢,在其他的車流中穿行,我身後,別的司機肯定以為我出了啥子問題,喇叭聲一直響個不停。」
最終,楊師傅花了足足兩分鐘的時間才等完這位拄著拐杖的老人過街,事後,有好心的乘客將這件事情匯報到了當時的113路隊,還特地留言:「希望你們表揚一下這位師傅,像他這麼有耐心的人,已經不多了。」
30多條斑馬線他爛熟於心
因開車「穩當」他收穫很多乘客粉絲
沒過幾年,楊師傅調到133路駕駛公交車。
這條從沙坪垻區人民醫院開往天湖美鎮的公交線路,乘客多、站點多不說,沿途經過的斑馬線也特別多,為了提升乘客的乘坐舒適感,也為了提高路上行駛的安全,楊偉在接手133路開始,就有心地記錄著這條線的斑馬線數量。
「現目前,這條線路單面都還有30多根斑馬線,斑馬線最密集的區域位於大慶村、航天技校、華瑩路這幾個站,而最近的兩條斑馬線,就在起點站天湖美鎮旁的和睦路,兩條斑馬線之間的距離不超過30米。」因為知道自己每駕駛的每一步路該如何行使,成為公交車司機24年來,楊偉收穫了很多的乘客粉絲。
在天湖美鎮起點站,記者坐上了楊師傅開的公交車,起步很平穩,遇到轉彎時,楊師傅會提前減速,然後慢慢地轉彎,整個過程,沒有那種被離心力甩出去的感覺,就像在家裡轉個身一樣輕鬆。而遇到斑馬線,楊師傅的「5321」駕駛「心經」立馬上線。
乘客杜麗女士的家住在和睦路,而在沙坪垻上班的她,每天出行都會選擇133路,她就是楊師傅的粉絲。
「確切地說,我媽媽才是楊師傅的鐵粉,80多歲的人。坐誰的車都喊不舒服,至於嚴師傅的車,她說坐上去,和坐在家裡沒區別。」坐楊偉駕駛的公交車五六年,杜女士不但一家都成了楊師傅的粉絲,她還介紹了很多鄰居和朋友來坐楊師傅的車,無論誰,都對楊師傅的駕駛技術讚不絕口。
「遇到坐車不方便的盲人乘客,楊師傅還要親自下車攙扶,這麼好服務的公交車司機,值得我們為他打call!」乘客劉先生說。
從業24年帶出30多位優秀徒弟
他曾被評為「文明禮讓·公交好司機」
從業24年,楊師傅的口碑越來越好,也帶了不少的徒弟,經過他帶出來的就有30多人,如今,已經成為各條線路上的主力選手。
今年同樣46歲的駕駛員李良澤就是楊偉的徒弟之一。
帶李良澤時,楊師傅說,自己還有點不好意思,「他和我同歲,我也不知道我說的,別人能不能聽得進去。」但出於責任心,楊師傅還是像對待年輕學徒一樣苦口婆心地教他。
說的最多的就是安全,細到開車前必須戴手套,停好車必須安放三角木錐,斑馬線前必須執行「5321」的駕駛心得……
這麼多年過去了,李良澤也從實習駕駛員幹到了三星級駕駛員的崗位。遇到記者時,李師傅告訴記者,「那會兒跟著我師傅學的時候,其實一點兒也沒覺得他和我一樣大就不聽他的,恰恰覺得別人和我一樣大,技術如此嫻熟,他身上肯定有很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
因為禮讓行人、駕駛技術嫻熟加上服務上乘,楊偉還曾在2016年獲評重慶市交通局等多家單位評選的「文明禮讓·公交好司機」一等獎。
講的不止是「禮讓」
他的駕駛秘訣可能讓你受益無窮
今年7月2日這天,重慶降下了特大暴雨,當天駕駛133路公交車的楊師傅還記得,往常1個半小時就能跑個往返的線路,這天早上足足跑了4個小時,但這4個小時的路程,卻讓很多乘客覺得很暖心。
乘客張先生在7月3日給路隊寫來一段感謝簡訊息:「昨天的雨很大,孩子穿的是球鞋,幸好坐了車牌60230(楊偉駕駛的133路公交車牌為渝A60230)的133路公交車,駕駛員齊著站臺邊讓孩子下車,才避免了孩子蹚水打溼鞋,儘管是小事,但愛心必須被傳遞。」
別的車路過積水的路段,譁啦一下子就開了過去,雨水濺得老高。而楊師傅卻儘量踩慢速度,不讓積水路段的水濺起來打溼路邊行人的衣服,「這個天出門,誰都不容易。」
這一番操作固然暖人心,但開了一趟往返,花了足足4個小時的時間,抵達天湖美鎮終點站時,右腿已經開始隱隱作痛,「不停換油門和剎車,腳都要罷工了。」楊師傅笑著說。
因為駕駛技能高,路隊特地邀請楊師傅給駕駛員們開「駕駛講壇」,講講自己為什麼能把車開好,就算堵車心態都能保持最好。
「其實沒啥技巧,我常把自己想作是行走在路上的行人、坐在車裡的乘客,一旦把自己的位置和別人的調換一下,禮讓,不就是理所當然的事兒嗎?」
▲「過經過脈」的細節,楊師傅要告訴同事
人物對話:
一份幹熟的工作
需要用心去維護
當兵的人,一直都有當兵的氣質,說一不二、說到做到。加上是黨員,楊偉說,在線路上,他對自己的要求比較高。
從開始評星起,楊偉就是公交集團的四星級駕駛員,並且一直將這份榮譽維持到現在,這在同行中並不容易。
開車,是一門技術活,熟能生巧,會開車不是難事,難的是一直都能把車開好,抱著「文明禮讓」的這份心態,楊偉將公交車開出了「專車」的感覺,很多鐵桿粉絲甚至非他的車不坐。
採訪時正值中午時分,38度的高溫,楊偉將車右前輪下墊好的三角木錐取出來,坐在駕駛室裡,戴上手套,一個步驟都不少地完成了駕駛的準備工作。
六分公司的工會主席蘇黎是對楊偉最了解的領導之一,她告訴記者,作為一名奮鬥在一線的駕駛員,楊偉用他獲得的榮譽及口碑印證了,越普通的崗位越需要用心去經營、維護。
翻開他的獎狀,各種榮譽不計其數:優秀共產黨員、優秀班組長、先進員工、星級服務先進個人……
但楊師傅覺得,這不過就是對過去的一種肯定,「我才46歲,對於這份已經幹熟的工作,以後更要用心去做,才能做到更好。」
而這句話,也是他在講壇上分享給同事們的一句肺腑之言。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王渝鳳 文/圖 部分舊照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