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當前,不少市民都減少了外出就餐,北京部分餐館也相繼暫停營業。不過,最新數據顯示,全市餐飲企業共87000多戶,目前還在營業的餐飲單位有11500多家,仍然佔到全市餐飲經營門店的13%左右。
在堅持營業的餐館當中,外賣成為最主要的營收渠道。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向多家餐館了解到,外賣收入在總營業額中佔比都已超過半數。不僅如此,不少品牌連鎖餐廳還加大了電商平臺旗艦店的半成品食材銷售力度,突破此前外賣僅覆蓋門店周邊幾公裡的局限。
半成品食材電商平臺熱賣
雖然餐廳堂食無人問津,但半成品食材、點心熟食、速凍菜餚近段時期的意外「走紅」,卻讓煎熬中的餐飲業迎來轉機。
記者獲悉,不少餐館把自家的明星菜品掛上電子商城。海底撈線下門店自1月26日起開始關閉,銷售方向全面向線上轉移,撈派牛肉、毛肚、蝦滑等明星產品經常賣斷貨;西貝莜麵村在家加熱就能吃的羊蠍子火鍋、10斤裝的平價蔬菜組合等也大受歡迎;小南國、避風塘等餐館的速凍食品還因為大量訂單而每天幾度補貨。
京東生鮮數據顯示,海底撈線上商城銷售額從1月20日開始上漲,春節期間成交額比上月同期增長超過兩倍。避風塘、稻香卅誠制的速食品成交額也超過了同期的3.5倍。新雅大廚春節期間成交額超過平時的40多倍,蠔油牛肉、清炒蝦仁、魚香肉絲等拿手菜最受消費者歡迎。吳大娘水餃春節至今,成交額更是超過同期的45倍。
2月6日,京東還發布「共同戰疫」倡議書,邀請餐飲企業加入「餐飲零售發展聯盟」,將餐飲企業堂食的菜品在保證健康、口味的前提下,做成「速食」商品,然後通過電商全渠道銷往全國市場。
另據了解,拾久、泓0871、小街一號等餐館除了烹製好的菜品之外,也提供淨菜切配包,並且附上菜譜,消費者可以按照教程自行製作,在家點個外賣還能增長廚藝。
「無接觸配送」花樣多
近期,花家怡園、港麗餐廳、壹霖洱語、小洱語、洱遇等餐館的外賣都會附上一張「安心卡」,標註好菜品製作人、裝餐員、送餐員的姓名和體溫,實現全過程安全可追蹤。目前,美團外賣的「無接觸配送」已經實現全國覆蓋,消費者可以與外送員協商約定將餐品放在指定位置,避免直接取餐,儘可能降低人傳人的風險。
除了在美團、餓了麼等外賣平臺上訂餐,不少餐館還會派自家員工親自「上崗」,為周邊3公裡、5公裡範圍內的居民免費送餐,並且為距離較遠的消費者提供閃送。
此外,大董、小大董、之參、西貝莜麵村等餐館儘管關閉了部分門店的堂食,但仍然提供外賣。囍鳳樓還推出盆菜、平價海鮮和家宴火鍋套餐等菜品外帶,讓消費者足不出戶也能吃上大餐。藍蛙、BOTTGA意庫、Q Mex、Hulu、THE WOODS、TRIBE等西餐廳,以及星巴克、喜茶、原麥山丘、悅咖啡、多樂之日、巴黎貝甜等飲品和甜品站也仍然提供堂食或外賣。
供餐送餐全過程嚴防嚴控
堅持營業提供服務的同時,這些餐館也都根據市場監管局的要求實行嚴防嚴控。所有員工上崗前消毒、測溫,制餐裝餐送餐全程佩戴口罩、手套,定時對店面以及外送餐箱和餐車進行消毒等,已經成為餐館的「固定動作」。
外賣平臺也紛紛出臺應急響應措施,加強對送餐人員的流程規範和健康管理。如為騎手配發口罩、每日多次測溫、站點增加消毒設備配置,餐箱、配送車輛消毒等。
美團還升級了特殊時期騎手「全過程保障計劃」,對全國配送站點消殺和健康監控、騎手配送安全防護級別、騎手防疫知識水平等都進行了升級和提升,同時還針對騎手提供全過程免費保障,從檢查、疑似、隔離、確診以及治療的每個階段,都將給予騎手相應保障補助,最高可給予30萬元特殊保障金,並覆蓋外賣全體騎手及家人。
圖片來源:美團、餓了麼、京東生鮮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實習記者 楊天悅
編輯 楊天悅
流程編輯 王夢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