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 劉小玉 首席攝影記者 袁曉強/文圖 視頻 製作夏雨
3月9日,距離鄭州市惠濟區的思念食品鄭州生產基地復工已經一個多月了。
這座擁有亞洲最大全自動立體冷庫的生產基地目前復工率已達60%左右,平均日產速凍食品230噸,僅水餃日產可達2000萬個,每天進入廠區裝貨的冷鏈物流車可達120餘輛。作為河南省內復工率較好的企業,思念食品是如何做到防疫生產兩不誤的呢?對此,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走進廠區進行了實地探訪。
冷鏈裝運流程無縫對接 拿到省內綠色通行證
9日上午,思念食品鄭州生產基地廠區裡不斷有進出的大貨車,有幾輛發往鄭州人民醫院的公益物資正在全自動立體冷庫前裝載中。據了解,這裡是亞洲最大的全自動冷庫,冷庫氣溫在零下30度左右。在速凍食品裝車的過程中會通過周轉庫有一個溫度的遞減,到達冷鏈車內就達到了零下18度的標準儲藏溫度,整個裝運流程無縫對接,確保了食品的安全運輸。目前,每天進入廠區裝載的冷鏈物流車可達120輛。
疫情來臨後,速凍面點也迎來了一個市場需求的爆發。在響應國家保質量、保價格、保供應的號召的情況下,思念食品在2月1號就緊急籌措進行復工。據思念食品公共事務部肖鶴介紹,在各級政府的協調下,思念食品拿到了可以在河南省內的綠色通行證,確保其物流車輛在河南省內「不停車、不檢查、不收費」,切實解決當前民生必需品的運輸難題。對於省外的市場供應,尤其是湖北等疫區的供應,思念食品則採用了火車加陸運加其他運輸方式的一個綜合運輸方式,確保能讓產品及時保質保量地到達,送到有需要的消費者手中。
迅速完成從正常到防疫生產的過渡 整個供應鏈條共享防疫經驗、物資
記者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來到了生產車間,隔著玻璃能看到身著各色無菌服、佩戴口罩、發罩的工人們忙忙碌碌的身影。思念食品公共事務部肖鶴告訴記者,得益於食品加工企業一貫的嚴格生產管控,其實生產車間與往日並沒有太大不同。車間工人在日常的生產過程中,就是這樣穿戴防護用品進出車間,期間也需要繁瑣的洗手消毒、細菌消殺等等工作,所以思念食品迅速的完成了從正常生產到防疫情期間生產措施的過渡。不僅如此,思念食品還把具體的防護經驗和防護物資形成文件,通過線上、線下多種方式,把這些經驗和物資同步到整個供應鏈的上下遊,確保整個供應鏈的企業都能夠共享防疫經驗、防疫物資,從而完成一個通暢的供應鏈條。
把復工要求工作前置 節省復工之後時間成本
疫情發生後,思念食品在很短的時間之內作出反應,並具有前瞻性的把復工的一系列要求前置。提前安排各個部門對仍在家中的員工進行體溫的監測,每天收集員工們的體溫測試及上報,把公司的監測時間前置,很大程度上節省了復工之後的一些時間成本。
工人的復工是頭等大事。為了解決用工難問題,思念食品通過惠濟區政府轄區鎮辦,把招工啟事張貼到每個社區、村公示欄,力求能夠就近用工。為進一步解決人員短缺的問題,思念食品還對內發出《臨時支援面點車間生產動員令》,發動後臺職能人員臨時支援生產車間,儘快促進面點產量提升, 確保穩定各地市場供應。
「當時因為疫情比較嚴重,我要來上班時家裡人都會很擔心,但是來了之後我們廠的防護措施做的都挺好,擔憂就慢慢放下了。現在生產基本上恢復正常了,就是還不能出去逛街。」員工劉聰告訴記者自己已經復工10多天了,工作生活正在不斷恢復正常,公司準備了充足的防護物資分發到個人,也免去了大家的後顧之憂。
同時,記者注意到思念食品廠的食堂餐桌是用厚紙殼做成物理隔離間,吃飯時工人們保持著大於1.5米的就餐距離,排隊打飯時則保持一米距離進行排隊。「餐廳為了保證大家的就餐安全,採取了分批、不同時段就餐,中午就餐時間從上午10點到下午1點,人多的時候我們的志願者也會在現場維持秩序。」食堂志願者李旭峰說。
據了解,思念食品在員工就餐方便除了採取了分散就餐、強制物理隔離的方式外,還鼓勵員工自行帶餐,公司則採購了大量的微波爐等加熱設備,分散的放在行政樓的各個地方,這樣員工們都能夠分散加熱、分散進食,減少了人員聚集交叉感染的風險。
目前,思念食品已經完成了近60%的產能恢復,廠區內部一直在積極推進各項進展工作。思念方面表示,希望能夠早日恢復正常的市場供應,滿足全國人民對於速凍水餃和速凍面點的正常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