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貿易部長伯明罕(Simon Birmingham)在周三的一場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將於16日晚就中國決定對澳大麥徵收高額關稅一事,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出上訴。
12月3日,中國商務部發言人高峰在記者會上就明確表示,對原產於澳大利亞進口大麥雙反案是中國商務部在收到國內相關產業申請後,依法發起的調查。
「在調查過程中,調查機關充分保障各方權利,廣泛聽取各方意見,給予各方充分的機會參與調查,客觀、公平、公正地得出調查結論,並採取相應貿易救濟措施。該案立案、調查、裁決等均依據中國相關法律進行。」高峰說。
對此,澳大利亞貿易部長伯明罕辯稱「澳大利亞穀物種植者和農人沒有得到補貼,他們也沒有將產品傾銷到全球市場上。」
在調查期間,不斷有媒體報導中方禁止澳大麥進口的消息,暗指這是所謂「懲罰性措施」。但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查閱海關總署官網發現,暫停澳1家企業對華出口大麥一事是因為該企業出口大麥檢出檢疫性有害生物。
海關總署表示:9月1日,因多次在輸華大麥中檢出硬雀麥、法國野燕麥、北美刺龍葵、小麥線條花葉病毒等檢疫性有害生物,為防止有害生物傳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及其實施條例、《進出境糧食檢驗檢疫監督管理辦法》等相關規定,海關總署撤銷澳大利亞CBH GRAIN PTY LTD企業輸華大麥註冊登記資質,暫停其大麥進口。
澳方聲稱要向WTO尋求仲裁的案件,還包括中方自11月28日起對澳輸華葡萄酒徵收臨時反傾銷稅。而商務部也在日前的記者會上對此事進行了回應。
商務部發言人高峰表示,根據國內相關產業申請,2020年8月18日,商務部對原產於澳大利亞的進口相關葡萄酒發起反傾銷調查,並於2020年11月27日作出初裁,決定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根據中國《反傾銷條例》的規定,通常情況下,臨時反傾銷措施的實施期限為自實施之日起不超過4個月,特殊情況下,可以延長至9個月。中方調查機關將按照法律程序,對本案繼續進行調查,並根據調查結果作出終裁,確定最終反傾銷措施。
外交部:澳方應認真對待中方關切
在今天的外交部記者會上,有外媒就澳方向WTO尋求仲裁一事提問。汪文斌指出,關於中澳之間的貿易個案,可向中方的主管部門了解。「我想強調的是,澳大利亞政府應當認真對待中方關切,採取實際行動,糾正針對中國企業的歧視性做法。」
一段時間以來,中澳貿易問題一直是媒體關注的熱點,而中方的回應可以分為兩方面來解讀。一方面是「中方主管部門近來依法依規對一些澳大利亞輸華產品採取相關措施,符合中國法律法規和國際慣例,也是對中國國內產業和消費者負責任的行為。」另一方面則是「澳方近年來將經貿、投資、科技等問題政治化,違背市場經濟原則和國際經貿規則對中國企業採取歧視性措施,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簡而言之,中方相關舉措合法合規,而澳方政治操弄在前。中方希望澳方認真對待中方關切,糾正對華歧視性做法。
澳政治操弄、對華歧視性做法的三點事實
昨天(15日)在回應路透社記者有關澳輸華煤炭清關受限的提問時,汪文斌就詳細地列出了澳方三點政治操弄、對華採取歧視性措施的事實。他說,「近期我們屢屢聽到澳方以所謂『受害者』自居,不斷對中方進行影射、指責,這完全是混淆視聽、倒打一耙。中方對此絕不接受。」
第一,2018年以來,十多個中方赴澳投資項目都被澳方以莫須有的所謂「國家安全」理由拒絕,這其中包括香港長江基建集團收購澳天然氣集團、蒙牛乳業收購澳雄獅乳品等基礎設施、農牧業領域項目,給中方企業造成巨額損失。今年3月、6月,澳方連續修改外商投資法,大幅加強對外資所謂「國家安全審查」,澳大利亞自己國內媒體解讀為這就是針對中國,完全背離《中澳自貿協定》中有關雙方應為對方投資提供便利、不斷降低投資審查門檻的承諾。正是由於澳方針對中國企業採取的一系列歧視性做法,中國企業對澳大利亞投資自2017年起連年大幅下降,去年投資額較2016年下降85%。
第二,澳方在沒有任何確鑿證據的情況下,以所謂「國家安全」為由挑頭禁止中國企業參與5G網絡建設,到現在依然沒有給出一個合理解釋。
第三,截至目前,澳大利亞針對中國產品發起的反傾銷、反補貼調查多達106起,而中國對澳大利亞產品發起反傾銷、反補貼調查總共只有4起。
汪文斌介紹道,中方一直以來信守承諾,積極履行《中澳自貿協定》規定的義務,於2015年至2020年連續6年調低自澳進口關稅,目前約95%自澳進口商品享受零關稅待遇。而就在11月舉行的第三屆進博會上,澳大利亞有150多家企業參展,在參展國家中數量位列前茅,顯示出澳大利亞企業對中國市場前景的充分信心。
「我想告訴大家的是,如果是建立在相互尊重、遵守規則基礎上的正常交往與合作,就沒有什麼值得擔心的。反之,將正常經貿活動政治化並無端設限、違反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幹涉別國內政、甚至挑動分歧和對抗,這才是真正值得擔憂的事。我們希望澳方能夠反躬自省、言行一致,切實為中澳各領域務實合作提供良好條件和氛圍,而不是相反。」汪文斌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