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興塘河溼地公園多點文化範、老城廂裡休閒娛樂場所有點少、惠山頂上能否新增俯瞰錫城的新景點……上個周末,本報「百姓提案」欄目又收到不少市民的建議,有一部分聚焦在城市休閒娛樂文化設施上,這也反映了隨著物質生活的提高,精神方面的需求成了市民的關注點。
公園建設要景觀與文化並重
市民「無錫新歌」來電,正在建設中的北興塘河溼地公園將於明年6月正式開放。該公園投資5000萬元,佔地282畝,大大提升了向陽、毛岸社區居民居住環境及品質,河清、魚遊、岸綠,健身跑道、親水平臺、休閒亭廊齊全,將成為市民健身休閒的好去處。近日,溼地範圍內豎起「放馬灘」石碑,碑記講述900年前《放馬灘由來與過郡馬府》典故,這是一座傳承無錫歷史文化的裡程碑,期待溼地公園不僅注重景觀建設,也能挖掘更多文化內涵,傳承歷史。
老城廂老社區公用設施太少
市民顧先生來電,關注老城區老社區公用設施「回歸於民」的問題。他表示,目前在老城廂老社區中,娛樂、休閒、鍛鍊、閱覽等設施較少,普遍環境較差。如城西運河旁一社區,常住人口近萬人,休閒場所僅有兩處。一處為步行街,面積僅兩千平方米,且集交通、鍛鍊、休閒、演出等功能於一體,每年有多次出租用於展銷等活動。為了停放更多的汽車,每年都有毀綠地改停車場的現象發生,還屢有音響擾民、喇叭聲吵學等情況。另一處為運河邊面積僅為一百平方米的體育設施場地。其他城區社區情況也大概相同。
個別老社區情況更差,閱覽室、活動室、聊天室等更少,更小。有些變成了多功能室,牆上掛滿多達十多塊的功能招牌,如調解室、紀檢室、法律諮詢室等。居民有時進行桌球、棋牌、舞蹈、唱歌等活動缺少場地,不得不到外面跳廣場舞,或者選擇郊外騎行、去公園練唱跳舞。
他認為,應由政府牽頭成立多部門組成「三清一歸」機構開展工作,規範城區新建社區的休閒場所環境、等級、面積等標準。開工招標前嚴格把關,審核施工中嚴格檢查,並設獎懲機制,以確保實施落實。同時,已建社區的公用設施亟待「三清一歸」, 清理清查歸還業主共享,鳩佔鵲巢的出租出售岀借公用設施及挪作他用的,應還巢於鵲,以發揮其正常的、應有的功能,提高城區社區居民的生活、休閒、娛樂、文體等活動質量。
惠山頂上能否新增「觀景點」
市民張敘金髮現惠山頭茅峰至二茅峰之間,有一段比較平緩的山道。向南可見五裡湖一帶山水相連,波光粼粼,層林盡染。向北可見惠山隧道延伸出的高架像一條遊龍蜿蜒向前。放眼遠眺,一座現代化的無錫城撲面而來。這裡是全方位觀賞無錫新貌的最佳選擇。最近幾年,隨著兩側樹木的長高長大,原來幾個可以賞景的地方,視線都被樹木遮擋,拍張照片都很困難,建議通過實地考察,在這個山道兩側增建幾處觀景點,供市民賞景、攝影、小憩。
(記者 小黃)